医路行运动系统()

医路行运动系统()

ID:82212253

大小:2.19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2-10-18

上传者:U-145318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1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2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3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4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5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6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7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8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9页
医路行运动系统()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医路行运动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骨折概论一、成因与分类【助理不要求】1、成因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骨骼疾病:骨肿瘤、骨髓炎等病理性骨折积累劳损:行军导致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折

2第一节骨折概论2、分类(1)根据皮肤、粘膜完整性分类1)闭合性骨折:皮肤、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2)开放性骨折:皮肤、粘膜断裂,与外界相通

3第一节骨折概论(2)根据骨折程度和形态分类1)不完全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2)完全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离。

4第一节骨折概论

5第一节骨折概论(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的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6第一节骨折概论二、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1)休克: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2)发热:血肿吸收产生低热,不超过38度合并感染出现高热。

7第一节骨折概论2、局部表现(1)一般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8第一节骨折概论3、影像学检查主要靠X线检查(正,侧位,包括邻近一个关节)骨盆或脊柱骨折考虑CT或MRI

9第一节骨折概论三、骨折并发症1、早期并发症(1)休克(2)重要脏器损伤(3)重要组织损伤(4)脂肪栓塞综合征(5)骨筋膜室综合征

10第一节骨折概论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是一个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出血、肌肉肿胀→腔内压力增高→压迫组织→缺血、坏死包扎过紧也可引起处理早期切开减压前臂、小腿

11第一节骨折概论2、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压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8)急性骨萎缩(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痉挛

12第一节骨折概论四、骨折愈合的分期和愈合标准1、一期愈合复位或者内固定后,骨折断端直接连接,X线上无明显骨痂,骨折线消失。2、大多数骨折都是二期愈合,分三个阶段(1)血肿炎症机化期6-8小时,完成时间2周(2)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3)骨板形成塑形期8-12周急加速

13第一节骨折概论骨折愈合过程

14第一节骨折概论3、愈合标准:不痛能动,无异常活动+X线(1)不痛: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2)能动: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持续1分钟,下肢能步行30步,3分钟。(3)无异常活动(4)X线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

15第一节骨折概论五、影响骨折愈合因素【助理不要求】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2、局部因素(1)类型和数量(2)血液供应(3)软组织损伤(4)软组织嵌入(5)感染

16第一节骨折概论六、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7第一节骨折概论复位解剖复位指完全恢复正常解剖学位置功能复位未达到解剖关系的对合,但功能无明显影响

18第一节骨折概论功能复位标准(常考)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纠正缩短移位:成人<1cm,儿童<2cm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须纠正、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可不处理对位:长骨骨干至少1/3,干骺端至少3/4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都好

19第一节骨折概论固定方法外固定和内固定:①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或青枝骨折患者。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外固定器和外展架。②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包括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针、加压钢板、自体或异体植骨片等。

20第一节骨折概论七、急救处理急救的目的:救命、保护、转运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急救中固定的目的:保护重要组织、减轻疼痛、便于转运。

21第一节骨折概论八、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处理原则:(1)处理创口(2)防止感染(3)将开放性变为闭合性

22第一节骨折概论清创1、清创时间:伤后6-8小时2、清创要点(1)切除伤口边缘皮肤1-2mm(2)切除失去活力皮肤和组织(3)保留骨外膜(4)游离的小骨片去除,有联系的小骨片保留大块骨片保留

23第二节上肢骨折一、锁骨骨折1、临床表现:患肩下沉,常用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头向患侧偏。2、检查:X线3、治疗:(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无移位骨折不做特殊治疗,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2)有移位骨折,8字绷带、应密切观察有无血管、神经压迫症状,3~4周后即可拆除外固定。(3)内固定:怕痛、复位后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陈旧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损伤

24第二节上肢骨折三角巾悬吊

25第二节上肢骨折“8”字绷带固定(常用)

26第二节上肢骨折二、肱骨外科颈骨折1、解剖【助理不要求】:肱骨外科颈是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2、分型【助理不要求】:由于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肢体位置及病人的骨质情况等因素可分为:(1)无移位骨折;(2)外展型骨折;(3)内收型骨折;(4)粉碎型骨折。3、临床表现与诊断:受伤后肩部疼痛、肿胀、瘀斑,肩关节活动障碍,肱骨近端压痛、移位,应怀疑骨折的存在。肩关节X线检查可确诊。

27骨折肱骨外科颈解剖位置:松质骨与密质骨交接处是结构应力弱点

28第二节上肢骨折4、治疗(1)无移位:三角巾3~4周(2)外展型:手法复位,外固定(3)内收型:手法复位,外固定,如失败则内固定(4)粉碎型骨折:1)严重者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可用三角巾悬吊;2)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对青壮年严重粉碎骨折可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辅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29第二节上肢骨折三、肱骨干骨折1、临床表现及诊断:(1)外伤史:有上臂外伤史,手部或肘部着地史。(2)临床表现: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检查可发现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3)合并伤:肱骨干中下1/3骨折易损伤桡神经。(4)X线片:可确诊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2、并发症【助理不要求】:合并桡神经损伤时,有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背伸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的感觉麻木区。3、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有软组织嵌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陈旧性骨折、多发骨折、8~12小时内污染不重。

30第二节上肢骨折

31肱骨干骨折

32第二节上肢骨折四、肱骨髁上骨折(一)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并发症1、伸直型:儿童手着地,肘部疼痛,肿胀、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近端向前下移位容易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影响肢体循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桡神经损伤:垂腕尺神经损伤: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猿形手

33第二节上肢骨折

34第二节上肢骨折

35第二节上肢骨折2.屈曲型:局部疼痛、肿胀、肘部凸起,近端向后下移位,远端向前移位不容易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36第二节上肢骨折(二)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失败、污染不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康复治疗4-6周后

37第二节上肢骨折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38第二节上肢骨折

39第二节上肢骨折五、前臂双骨折【助理不要求】(一)临床表现及诊断受伤后,前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检查可发现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X线拍片检查应包括肘关节或腕关节,可发现骨折的准确部位,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有桡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尺骨上1/3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孟氏骨折;桡骨下1/3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盖氏骨折。(二)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失败、污染不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康复治疗4周后

40第二节上肢骨折六、桡骨下端骨折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侧面餐叉畸形、正面枪刺畸形。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骨折远端向桡侧、掌侧移位。近端向背侧移位。

41第二节上肢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42第二节上肢骨折

43第二节上肢骨折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失败

44第二节上肢骨折下列疾病中,最容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是A、肩关节后脱位B、桡骨远端骨折C、股骨干骨折D、肱骨髁上骨折E、髋关节后脱位

45第二节上肢骨折骨折切开复位比闭合复位的最大优点是A、达到解剖复位B、减低感染风险C、制动时间缩短D、缩短骨折愈合时间E、减少骨折部位创伤

46第二节上肢骨折最容易合并休克的骨折是A、肱骨骨折B、尺骨和桡骨骨折C、股骨骨折D、胫骨和腓骨骨折E、第二跖骨骨折

47第二节上肢骨折女,58岁,摔倒左手掌部着地,左腕部肿胀,疼痛,X线显示桡骨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最可能的诊断是A.Chance骨折B.Jefferson骨折C.Smith骨折D.Barton骨折E.Colles骨折

48第二节上肢骨折“餐叉”畸形见于A.尺骨上端骨折B.桡骨上端骨折C.桡骨下端骨折D.尺骨下端骨折E.肱骨髁上骨折

49第二节上肢骨折反科雷(CollEs)骨折(Smith骨折)的典型移位,是A.远侧端向掌侧移位B.远侧端向尺侧移位C.远侧端向桡侧移位D.近侧端向掌侧移位E.近侧端旋转移位

50第三节下肢骨折一、股骨颈骨折(一)解剖【助理不要求】颈干角:110-140°,平均127°成人股骨头的血供:(1)股骨头圆韧带内小凹动脉,提供股骨头凹部血液循环;(2)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3)旋股内、外侧动脉,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①旋股内侧动脉:该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②旋股外侧动脉:其分支供应股骨头小部分血循环。

51第三节下肢骨折(二)分类【助理不要求】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这一点与肱骨颈骨折相同)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股骨头仅有小凹动脉很少量的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股骨头亦有明显供血不足,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52第三节下肢骨折

53第三节下肢骨折2、按X线表现分类——不怕外展怕内收。(Pauwells角越大越麻烦!)(1)内收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大于50°,为内收骨折。由于骨折面接触较少,容易再移位,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Pauwells角越大,骨折端所遭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2)外展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为外展骨折。由于骨折面接触多,不容易再移位,故属于稳定性骨折。但若处理不当,如过度牵引,外旋,内收,或过早负重等,也可发生移位,成为不稳定骨折。

54第三节下肢骨折

55第三节下肢骨折(三)临床表现1、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注意:有时伤后仍能行走,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但数天后,髋部疼痛加重,逐渐出现活动后疼痛更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常说明受伤时可能为稳定骨折,以后发展为不稳定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2、肿胀、压痛、叩击痛3、外旋短缩畸形4、股骨颈骨折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股骨大转子上线到Nelaton线之上(四)诊断根据外伤史,患肢呈45°~60°的外旋畸形,患肢缩短,Bryant三角底边短缩,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élaton线之上。X线片可明确诊断。

56第三节下肢骨折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57第三节下肢骨折(五)治疗(一)非手术疗法适应证——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稳定性骨折,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方法——穿防旋鞋,下肢皮肤牵引,卧床6~8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足趾的屈伸活动。(二)手术疗法1.手术指征(1)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2)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3)青少年股骨颈骨折。(4)由于早期误诊、漏诊,或治疗方法不当,导致股骨颈陈旧骨折不愈合,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者。2.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65岁以上考虑关节置换

58第三节下肢骨折二、股骨转子间骨折【助理不要求】(一)分型Ⅰ:单纯转子间骨折、无移位Ⅱ:在I型基础上有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不累及股骨矩Ⅲ:II基础上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Ⅳ: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暴裂骨折Ⅴ: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59第三节下肢骨折(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转子区疼痛、肿胀,下肢不能活动2、转子间压痛、纵向叩击痛3、外旋(可达90度)短缩畸形4、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