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

ID:82179716

大小:149.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6

上传者:用户名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1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2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3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4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5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6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7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8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9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8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022·山东日照模拟预测)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D.“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运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2.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二、(2022·广东东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哭李商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1),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2)隔,又送文星(3)入夜台。注:(1)踠,屈曲,弯曲。(2)三光,指日月星。(3)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却冠以“虚负”二字,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未曾开”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人才的叹息。B.颔联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伤感色调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一哭三叹。C.“良马足因无主踠”,运用比喻,揭示李商隐悲剧应归之于压制人才的黑暗政治现实;“旧交心为绝弦哀”,运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情谊和哀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D.尾联独具匠心,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这既是安慰亡友,也是诗人自慰。4.“哭”是本诗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哭”的理解。三、(2021·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四、(2022·辽宁葫芦岛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①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②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注]①幅巾:古代男子不戴帽子时,用一幅细绢束头发,称为幅巾。②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③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人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④梁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关中地区,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下句抒写了秋日的感受。B.“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的思念之情。C.山河兴废难料,令诗人搔首不安;身世的安危未卜,只能倚楼兴叹。D.这首诗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层次清楚、感情激愤。8.请结合全诗分析诗句“卷地西风满眼愁”在全诗中的作用。五、(2022·湖北麻城市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京口怀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唐•戴叔伦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注释】①三方:指魏、蜀、吴三国。②霸国:指历史上割据江左的国家。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站在京口江畔咏古叹今,浮想联翩:长江之水奔流万里,千年的古渡口曾见证了多少往事。B.颔联运用叠字,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浩浩”渲染了水势的汹涌,“苍苍”天色烘托了他内心的愁绪。C.第五句叙写历史上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事实:天下曾三国鼎立,但随着历史的脚步,最终走向一统。D.此诗为怀古诗,通过抒发对历史上割据势力兴亡的感慨,借古讽今,讽刺大唐王朝统治者的腐化堕落。10.赏析尾联“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六、(2022·湖南怀化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浪淘沙·题酒家壁周文璞①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②里着貂蝉。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盘礴③古梅边,也是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注】①周文璞:祖上事农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②出自“南柯一梦”。③盘礴:这里指一种傲慢不羁的坐姿。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即事抒怀,事显而意深。词中所写到的事,有酒后的安眠,有美梦的欢欣与破灭,伴随着江南路上的行程以及在古梅边的“盘礴”。B.词人借酒入梦,由梦而化用典故,用典以刺世,直接批判当时富贵无常、得失不定的社会现实。C.“行到江南”指流落江南,“雪压渔船”是词人在梦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实景物,“压”字表示现实严酷。D.“鹅黄”指柳发新枝,“鹅黄雪白”预示新年快要到了,着一“又”字,流年暗换的伤感情绪隐然可见。12.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七、(2022·广东广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沁园春·寄稼轩承旨①(宋)刘过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②,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注】①寄稼轩承旨:一题作“风雪中欲诣稼轩,久离(西)湖上,未能一往,赋此以解”。稼轩承旨,即辛弃疾,曾任枢密院都承旨,为作者好友。②林和靖:林逋,字和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典故“斗酒彘肩”开篇,借项羽、樊哙二人来抒发豪杰相聚、英雄相惜的豪阔之气。B.全词以奇特的想象、和谐的语言说明作者因白居易等三人强行挽留而未能赶赴好友之约。C.全词善引名家有关西湖取景角度的句子,从侧面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与鲜明个性。D.本词故事性强,出场人物时空倒错,虚实结合,实写众人游赏西湖,虚写欲访好友不得。14.清末俞陛云评价此词说:“虽非正调,自是创格”。请从语体和句式两个角度,分析该词的“创格之处”。一、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释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 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 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二、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三、诗句含义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四、诗句作用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五、赏析诗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一)赏析诗句四技巧1.弄懂表层含意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2.把握句式特点类型特点倒装句有种错位的美互文句有种开合的美对仗句有种整饬的美炼字句有种凝练的美3.关注表达技巧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4.注意句子位置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首句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隽永(以景结情句)(二)解题步骤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六、语言特色语言风格主要有: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4.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5.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6.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7.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8.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整首诗都在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11.淋漓尽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七、诗歌风格诗歌风格主要有:1.平淡。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2.工丽。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直率。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4.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自然。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7.雄奇。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8.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10.洗练。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12.清新。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易错点【01】不明答题角度。诗歌语言类试题,答题的思路相对来讲,切入的角度较多,所以要熟知各种切入角度,能够从多角度作答。易错点【02】积累少,缺乏专业术语、一些意象固有的含义不明。语言类试题,专业术语较多,应该牢记,并明确各自的含义。易错点【03】不能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即使是语言,答题时仍离不开诗歌的内容,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答,不要只答术语,内容空泛无物。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题于越亭①张祜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③。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注]①于越亭:原为唐代元晦所建,游人多喜登临此处。②洲觜:水渚,水洲边的小块陆地。③绿罗:绿色的绫罗绸缎。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诗人行止,一个“重”字饱含十五年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B.沙洲水浅,鸣鸟藏林,一少一多、一显一隐勾勒出别具情味的空寂景象。C.时至中秋,诗人独在异乡,羁绊于客旅,不由得泛起断肠的静夜之思。D.这首诗题咏胜迹,首联侧重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侧重抒情,布局妥帖。2.颈联中的“衔”“蹙”历来被誉为炼字的典范,请对其加以鉴赏。二、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此诗大约是诗人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颈联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客观描写诗人傍晚远眺之实景。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4.诗眼是诗人情感的喷发口,熔铸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诗人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6.本诗中“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两句是什么含义?体现出了怎样的劳动观?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①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②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③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注】①本诗创作于陆游四十岁左右,他罢官回到家乡,赋闲在家,心情非常矛盾。②差科:指差役和赋税。③佛粥:“腊八粥”,早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以作供佛和施舍给人。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月”扣题,“风和”“意已春”以乐写悲,反衬作者被贬官回乡的痛苦复杂心情。B.“漠漠“重重”两个叠词,描画出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生活图景,层次感强。C.尾联上句写腊八节人们互赠、食用“佛粥”的习俗,生活气息浓厚,也让本诗更富有文化味。D.尾联下句着一“更”字,写出了万物更新的气象,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春天早日到来的渴盼。8.颈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省试湘灵鼓瑟①钱起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B.本诗描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C.“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飘过浩渺的洞庭湖。D.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10.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端居吴融片雨过前汀,端居枕簟清。病魔随暑退,诗思傍凉生。别燕殷勤语,残蝉仿佛鸣。古来悲不尽,况我本多情。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室外写到室内:阵雨落在屋前水边的平地上,室内的枕簟也清凉了许多。B.颔联写诗人的病痛随暑退而消,诗思傍随着秋凉的产生而萌动,暗扣诗题。C.颈联运用拟人、比喻修辞,写听到别燕之语、残蝉之鸣,便不免又引起愁思。D.全诗是诗人病愈后有感而作,因事咏怀,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12.有人认为本诗虽情调悲婉,但语言具有质朴浅白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京居客感江春霖①迷离乡梦乱如丝,沈醉东风酒一卮。大地于今皆泡影,长安自古似弹棋②百年世事青衫泪,一点禅心黄蘖③知。来日是非浑莫管,衔杯权赋草堂诗。【注】①江春霖:有“晚清第一御史”之称,曾八次弹劾袁世凯,终因弹劾与袁世凯沆瀣一气的庆亲王未果,愤恨辞职,返回老家做道士装束归隐。②弹棋:一种棋类游戏。③黄蘖:大唐佛教高僧。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长期居住京城,遇到来京城做客的友人,借酒浇愁,有感而发。B.诗人在梦中思念故乡心乱如丝,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痛,与题目照应。C.“泡影”写出了国家繁华不在,“弹棋”写出了朝廷的动荡不定。D.“青衫泪”“黄蘖”化用典故,志不得伸的痛苦与无奈之情跃然纸上。14.古典诗歌语言贵于“意在言外”,尾联表面释然超脱,实则抑郁激愤,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这一特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一、(2022·福建龙岩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战城南(节选)李白[注]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注]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年间,当时唐玄宗对外用兵,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二句交代背景,流露出连绵不绝的战争何时能休的哀叹。B.士卒阵亡,马匹悲鸣,以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了物在人亡的悲凉。C.乌鸢啄食人肠,并衔着挂上枯枝,惨烈的画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D.士卒血洒战场却没有为将军带来加官晋爵的战功,将军心怀不满。2.“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二、(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罗旧驿①王阳明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②天北是神州。【注释】①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②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B.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C.“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D.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4.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三、(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实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大雁、江潮、瘴气、梅花等景象,旨在写“愁”,表达贬谪之伤,全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B.“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以情布景,以景衬情,将诗人内心的悲苦愁情表现得委婉含蓄而又深切感人。C.前两联用“南飞雁”和诗人形成对比。“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D.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尾联借此典故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6.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四、(2022·湖南株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其二)宋·陈与义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7.下列对杜甫的《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D.尾联“戎马”,采用比喻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8.两首诗均有一“浮”字,请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其妙处。五、(2022·河北廊坊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觮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精锐骑兵。②娖(chuò):整理。③银胡觮:银色箭袋。④金仆姑:箭名。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慷慨地谈论功名,引发了词人的感慨,于是追昔抚今,写下了此词。B.上阕前两句追忆壮年时率领义军抗金的经历,写得豪气冲天,慷慨激昂。C.下阕“换得东家种树书”一句突出作者现实的无奈,有退隐种树的想法。D.此词在往昔和如今的对比中抒发了词人满腔的悲愤之情,既慷慨又悲凉。10.本词下阕第三句“春风不染白髭须”被诗家称赞,请赏析。六、(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注]①语出《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1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C.“孤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的矛盾心理。12.该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七、(2022·辽宁丹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洞仙歌戴复古①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是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②,旋簇着③、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一生未入仕途,生活清苦。②团栾,此处指圆桌。③旋簇着,很快地铺设着。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三句描写了卖花人挑着初开的黄菊边走边叫卖的情景,在卖花声中点明了季节,落笔自然。B.上阕先写重阳街市繁华热闹美景,转而自叹身世飘零,一个“奈”字,活画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境。C.下阕开头三句直言乡思,“枉把”二字照应上片“奈”字,表达了词人乡愁客怨难以排解的无奈之情。D.下阕写词人喝酒、点唱等,心情转入欢快,“小阁”“团栾”“蔬果”的描写,再现了宋代的酒肆风光。14.这首词语言亲切自然,请简要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八、(2022·重庆巴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雨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①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②。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③果满篝。【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灵湫: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③瓯窭:狭小的高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这里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B.颔联写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已经实现。1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九、(2022·海南三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西山望硖石湖白居易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注】①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因避党争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属地海宁寻访恩师顾今况故居,作此诗。②太守此处是诗人的自称。③书台,即顾况读书台。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听觉着笔,再写所望之南湖,写出了诗人循声望湖的现实情境。B.颔联不断变换视角由高远的“烟”“落日”,写到低近的“路”“新苔”。C.诗人回忆与顾况论诗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当时恩师壮志难酬的苦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D.诗歌语言平实晓畅,无生僻词语或典故,具有自诗的典型风格特点。18.颈联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十、(2022·江苏高邮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别黄州①苏轼病疮老马不任鞿②,犹向君王得敝帏③。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长腰④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⑤衣。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注】①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由黄州改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四月离黄州时作此诗。②鞿:马络头。③敝帏:残破的帷幔。在这里比喻皇上怜恤臣下,给予一定的官职。④长腰:楚地一种上等的长腰粳米。⑤瘿:生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当时汝州饮用水缺碘,流行大脖子病。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老病的马不能胜任络绳束羁自况,委婉表达自己离开黄州赴任汝州的处境。B.颔联化用佛家不三宿桑下的典故,表明在黄州已久,已对黄州产生深深依恋之情。C.颈联虚实结合,诗人自嘲肚里还装着黄州的米,却已裁好阔领衣,以便遮掩大脖子。D.尾联诗人表达自己年老时还想回黄州的愿望,希望到时候老朋友们不要对他有非议。20.清代纪昀曾评价此诗“婉转清切”,意思是说表意婉转,感情真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