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

ID:82170332

大小:206.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7-18

上传者:130****7908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1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2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3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4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5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6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7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8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_第9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时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B.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9

1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4.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漫画内容。(3分)(2)这则漫画意在提醒人们什么?(2分)5.为下面的语段写一句评论性的话,提示当下的社会责任。(不超过40个字)(4分)最近,有一张照片在网上疯传,唤醒了许多人沉睡着的感动。照片拍摄的是一名清洁工,在完成了打扫街道的工作后,坐在街边的石墩上,把稚龄女儿放在自己膝上,双手捧着她粉嫩的脸蛋儿,额抵额、鼻碰鼻,脸上绽放着足以让冰霜融化的灿烂笑容。人民网如此评论,当他放下简陋的清洁工具,将孩子抱于膝上,欢乐如泉水一般自动流淌,劳动的疲惫在这一瞬间化为烟云。幸福与亲情,成了对普通劳动者最美的慰藉,这是草根阶层的生活底气,是希望,是未来。6.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部分,__①__,更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体的问题。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里面去,才能正确认识它。部分在整体里面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同样的,__②9

2__。同时,中国的思维方式也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此会转变为彼、彼会转变为此,总之,__③__。①②③二、阅读提升(41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22分)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够了,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文学作品对语言的不讲究。加上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作家贾平凹书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语言积淀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有志于文学者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功力的高低和语言风格的取向。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具有了某种人格化的特质。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塑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整个的文学基调。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9

3文学大师就好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汇,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瞟、瞄、眨、瞪、眺、睬、瞥、盯、睹、瞭、眦、瞋、眴、睇、觑等等,且不同词汇皆有微妙的动作差异,生动形象,姿态万千。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为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就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叙事文学必须构思故事,而故事通过语言讲述,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B.如果不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鲁迅作品的文学语言就很难形成自我鲜明的风格。C.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D.只要把故事编得好看,而且还有语言上的硬功夫,这样文学精品就不会是空中楼阁。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把文学创作不重视锻造文学语言作为立论前提,进而明确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B.文章把文学大师与建筑巨匠进行类比,援引古今中外实例,充分论证了一个成熟的作家是语言使用方家的观点。C.文学语言要从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并自成一体,贾平凹独特的文学语言是最好的明证。D.对于锻造文学语言,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最后明确解决的办法,层次分明。9、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的途径主要有哪些?(4分)10.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9

411.结合作者观点,写出一个用“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的例子,使其作为本文的一个论据。(6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9

5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解析:选A 抓住名词“世宁”“福建按察使”“宸濠”“鹏”及动词“迁”“取”“诬”“执送”“系”“索”,根据语法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丧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褒扬性的称号。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举贤荐才,唯恐他们仕途不通达,有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的,他连上奏章推荐。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5分)(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5分)9

6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A2.C3.A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的判断语句填空。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3.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4.解析:(1)桌上放着生日蛋糕,围在桌边的六个人,有成年人,有孩子,在共用或“独享”着手机,一个个嘻嘻哈哈;拄杖离席的老人唉声叹气,内心的孤独、落寞可想而知。描述画面内容要用语简练,注意字数限制。(2)应从漫画寓意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和表述。参考答案:(1)围坐在一起的家人,各自嘻嘻哈哈玩着手机,却无人顾及孤独落寞的老人。(2)不要沉迷手机(网络)而疏淡亲情。5.解析:规定的角度是“提示当下的社会责任”,字数不超过40个字。草根阶层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让他们获得了幸福,整个社会才会更美好,这也是社会的一个责任。参考答案:保护草根阶层的幸福,对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转型中的中国而言,是眼下最大的社会责任。6.解析:①处结合前后内容可知,部分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②处由“同样的”可知,整体的变化同样影响部分;③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①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 ②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 ③彼此是一个整体9

7二、阅读提升7、A(B.“如果不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鲁迅作品的文学语言就”表述绝对化,原文第四段为“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塑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C.“必定是”明显表述绝对化。D.“只要……就……”明显表述绝对化。)8、B.“类比”说法有误,类比是对比不同事物的相同之处,本文中未体现。)9、勤奋练笔。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继承语言的深厚传统。善于从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为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10.首先由文学界不重视文学语言以及当下文学语言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的现状,指出语言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接着运用举例论证,以贾平凹、鲁迅《故乡》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为例,并对比分析古人今人不同的语言态度,论证“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最后以贾平凹为例,指出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的途径,再次强调只有锻造语言才能创作出文学精品。 【详解】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本文首先列举现象指出语言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接着举例来论证“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的观点,最后强调只有锻造语言才能创作出文学精品。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11.示例一: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示例二:汪曾祺写小说、散文汲取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受沈从文、废名作品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详解】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说所举论据一定要符合“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这一观点,并能证明这一观点。所举例子合理典型即可。12.解析:选A 抓住名词“世宁”“福建按察使”“宸濠”“鹏”及动词“迁”“取”“诬”“执送”“系”“索”,根据语法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3.解析:选D “谥号”分为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抑性的恶谥三种。149

8.解析:选B “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15.参考答案:(1)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得分点:“道”“急”“画”各1分,大意2分)(2)(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得分点:“呐”“疏”“洞”各1分,大意2分)附:参考译文: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考中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朝廷)授予他德州推官的官职。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胡世宁制裁了他们。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赴京。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胡世宁很愤怒。正德九年三月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胡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胡世宁不可。胡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潘鹏把胡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胡世宁。李承勋担任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胡世宁于是逃跑到京城,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终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反,胡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视督察四川,因父亲去世回乡守孝。胡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上奏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胡世宁却不肯依附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嘉靖九年秋天去世。被追赠为少保,谥号端敏。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