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

ID:82132815

大小:1.39 MB

页数:171页

时间:2023-12-21

上传者:雪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6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7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8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9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_第10页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0112001Codeforseismicdesignofbuildings联合发布200107202002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页共1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2001北京第2页共2页

2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56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7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1.0.21.0.43.1.13.1.33.3.13.3.23.4.13.5.23.7.13.8.13.9.13.9.24.1.6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55.4.15.4.26.1.26.3.36.3.86.4.37.1.27.1.57.1.87..47.2.77.3.17.3.37.3.57.4.17.4.47.5.37.5.48.1.38.3.18.3.68.4.28.5.110.1.310.2.510.3.312.1.212.1.512.2.112.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7月20日第3页共3页

3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建标第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进行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次修订后共有13章11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是:调整了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提出了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特征周期分区修改了建筑场地划分液化判别地震影响系数和扭转效应计算的规定增补了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分析楼层地震剪力控制和抗震变形验算的要求改进了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底部框架房屋的抗震措施增加了有关发震断裂桩基混凝土筒体结构钢结构房屋配筋砌块房屋非结构等抗震设计的内容以及房屋隔震消能减震设计的规定还取消了有关单排柱内框架房屋中型砌块房屋及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规定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ieecabr@public3.bta.net.cn)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新疆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勘第4页共4页

4察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云南工业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主要起草人:徐正忠王亚勇(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迪民王彦深王骏孙韦承基叶燎原刘惠珊吕西林孙平善李国强吴明舜苏经宇张前国陈健陈富生沙安欧进萍周炳章周锡元周雍年周福霖胡庆昌袁金西秦权高小旺容柏生唐家祥徐建徐永基钱稼茹龚思礼董津城赖明傅学怡蔡益燕樊小卿潘凯云戴国莹第5页共5页

5总则.....................................................................................10术语和符号................................................................................112.1术语.....................................................................................112.2主要符号..............................................................................11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4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43.2地震影响..............................................................................143.3场地和地基................................................................................153.4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153.5结构体系..............................................................................173.6结构分析..............................................................................183.7非结构构件................................................................................193.8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193.9结构材料与施工........................................................................193.10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20场地地基和基础......................................................................214.1场地.....................................................................................214.2天然地基和基础........................................................................234.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244.4桩基.....................................................................................28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15.1一般规定..............................................................................315.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345.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395.4截面抗震验算............................................................................405.5抗震变形验算............................................................................41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446.1一般规定..............................................................................44123456第6页共6页

66.2计算要点..............................................................................486.3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526.4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566.5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596.6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606.7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60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627.1一般规定..............................................................................627.2计算要点..............................................................................657.3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697.4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727.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747.6多排柱内框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76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778.1一般规定..............................................................................778.2计算要点..............................................................................788.3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838.4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868.5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879单层工业厂房.............................................................................909.1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909.2单层钢结构厂房........................................................................989.3单层砖柱厂房..........................................................................10010单层空旷房屋.........................................................................10510.1一般规定..........................................................................10510.2计算要点..........................................................................10510.3抗震构造措施........................................................................10611土木石结构房屋...............................................................10811.1村镇生土房屋........................................................................10811.2木结构房屋............................................................................10911.3石结构房屋............................................................................109第7页共7页

7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11112.1一般规定................................................................................111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11212.3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11613非结构构件.............................................................................11913.1一般规定..........................................................................11913.2基本计算要求..............................................................11913.3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12113.4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123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125附录B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141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142C.1一般要求.................................................................................142C.2预应力框架结构......................................................................142附录D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144D.1一般框架梁柱节点..................................................................144D.2扁梁框架的梁柱节点..............................................................145D.3圆柱框架的梁柱节点..............................................................146附录E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要求..................................................147E.1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要求............................147E.2筒体结构转换层抗震设计要求...............................................147附录F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149F.1一般要求..................................................................................149F.2计算要点..................................................................................150F.3抗震构造措施..........................................................................151附录G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求..........................................154附录H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157H.1基本自振周期的调整..............................................................157H.2排架柱地震剪力和弯矩的调整系数.......................................157H.3吊车桥架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159第8页共8页

8附录J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纵向抗震验算.................................160J.1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修正刚度法............................................160J.2柱间支撑地震作用效应及验算................................................162J.3柱间支撑端节点预埋件的截面抗震验算................................162附录K单层砖柱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修正刚度法..........................164附录L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166L.1隔震设计的简化计算..............................................................166L.2砌体结构的隔震措施..............................................................168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171第9页共9页

9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0.21.0.3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注:本规范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字样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1.0.41.0.5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1.0.6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第10页共10页

1022.1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1.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fortification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2.1.3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1.4设计地震动参数designparametersofground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2.1.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designbasicaccelerationofgroundmotion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2.1.6设计特征周期designcharacteristicperiodofground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2.1.7场地site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2.1.8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conceptdesignofbuildings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2.1.9抗震措施seismicfortificationmeasures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1.10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22.2.1作用和作用效应第11页共11页

11FF结构总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GG地震时结构(构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SE地震作用效应(弯矩轴向力剪力应力和变形)S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Sk作用荷载标准值的效应M弯矩N轴向压力V剪力p基础底面压力侧移楼层位移角2.2.2材料性能和抗力K结构(构件)的刚度R结构构件承载力ffkfE各种材料强度(含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标准值和抗震设计值[]楼层位移角限值2.2.3几何参数A构件截面面积As钢筋截面面积B结构总宽度H结构总高度柱高度L结构(单元)总长度a距离EkEvkEeq风荷载标准值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最小距离ssb构件截面宽度d土层深度或厚度钢筋直径h计算楼层层高构件截面高度l构件长度或跨度t抗震墙厚度楼板厚度2.2.4计算系数第12页共12页

12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maxvmaxrrrw作用分项系数r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系数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增大或调整系数构件长细比比例系数y配筋率比率j构件受压稳定系数组合值系数影响系数2.2.5其他T结构自振周期N贯入锤击数IlE地震时地基的液化指数Xji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x方向相对位移)Yji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y方向相对位移)n总数如楼层数质点数钢筋根数跨数等se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E结构(构件)屈服强度系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转角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转角方向相对位移)ji第13页共13页

1333.13.1.13.1.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3.1.318度时28度时343.1.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3.23.2.1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或本规范第1.0.5条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3.2.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3.2.2的规第14页共14页

14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内的建筑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789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0.10(0.15)g0.20(0.30)g0.40g注g为重力加速度3.2.3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对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按0.35s0.40s和0.45s采用注:本规范一般把设计特征周期简称为特征周期3.2.4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3.33.3.13.3.23.3.3建筑场地为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3.4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3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43.4.1第15页共15页

153.4.2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当存在表3.4.2-所列举的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2-2所列举的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符合本章第3.4.3条的有关规定不规则类型定义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楼板局部不连续不规则类型定义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3.4.3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第16页共16页

16的65%3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同时符合本条12款的要求3.4.4砌体结构和单层工业厂房的平面不规则性和竖向不规则性应分别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3.4.5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3.4.6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3.53.5.1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3.5.212343.5.3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宜有多道抗震防线2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3.5.4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3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4钢结构构件应合理控制尺寸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第17页共17页

173.5.5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3.5.6装配式单层厂房的各种抗震支撑系统应保证地震时结构的稳定性3.63.6.1除本规范特别规定者外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静力方法或线性动力方法3.6.2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地震时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此时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当本规范有具体规定时尚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3.6.3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注:重力附加弯矩指任一楼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地震层间位移的乘积初始弯矩指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层高的乘积3.6.4结构抗震分析时应按照楼屋盖在平面内变形情况确定为刚性半刚性和柔性的横隔板再按抗侧力系统的布置确定抗侧力构件间的共同工作并进行各构件间的地震内力分析3.6.5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的结构以及本规范有关章节有具体规定的结构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其他情况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3.6.6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3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第18页共18页

18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3.73.7.13.7.2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3.7.3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3.7.4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3.7.5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3.7.6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座和连接应符合地震时使用功能的要求且不应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3.83.8.19度的建筑3.8.2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本规范第1.0.1条的规定3.93.9.13.9.211)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2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2)抗震等级为一4第19页共19页

1931)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3)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3.9.3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尚宜符合下列要求:1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级和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级热轧钢筋注:钢筋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2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超过C608度时不宜超过C703钢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及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当有可靠依据时尚可采用其他钢种和钢号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3.9.5采用焊接连接的钢结构当钢板厚不小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的拉力时受拉试件板厚方向截面收缩率不应小于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50313关于Z15级规定的容许值3.9.6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中砖抗震墙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芯柱和框架梁柱3.10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3.10.1抗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120m80m的高层建筑应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筑设计应留有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第20页共20页

2044.14.1.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4.1.1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不利地段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危险地段4.1.2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4.1.3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应为控制性钻孔数量的1/31/5山间河谷地区可适量减少但不宜少于3个2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3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30m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4.1.3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表4.1.3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第21页共21页

21土的类型岩土名称和性状土层剪切波速范围(m/s)坚硬土或岩石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s500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500s250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可塑黄土250s140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流塑黄土s140注f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ks为岩土剪切波速4.1.4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4.1.5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u=d0/t(4.1.5-1)sent=(d/u)(4.1.5-2)åisii=1式中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4.1.6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第22页共22页

225000sese1403315158080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m/sse50025055250140335050se4.1.7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2对不符合本条1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表4.1.7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烈度甲乙丙丁8专门研究300m200m—9专门研究500m300m—4.1.8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宜大于1.64.1.94.24.2.1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第23页共23页

23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3)基础荷载与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3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注:软弱粘性土层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100和120kPa的土层4.2.24.2.3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f=z(4.2.3)式中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aEaf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表4.2.3采用afa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采用岩土名称和性状a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ak300的粘性土和粉土1.5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150fak3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1.3稍密的细粉砂100fak150的粘性土和粉土可塑黄土1.1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1.0maxaEmax4.2.4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pfaE(4.2.4-1)p1.2f(4.2.4-2)式中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4.3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度时一般情况下4.3.1第24页共24页

24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4.3.24.3.3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注: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du>d0+db-2(4.3.3-1)d>d+db-3(4.3.3-2)w0d+d>1.5d+2db-4.5(4.3.3-3)uw0式中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0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4.3.3采用m饱和土类别7度8度9度粉土678砂土7894.3.4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第25页共25页

25[]crN0swrcddN=0.9+0.1(-)3/(ds15)(4.3.4-1)在地面下1520m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cr0srcN=N(2.4-0.1d)3/(15ds20)(4.3.4-2)式中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3.4采用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设计地震分组7度8度9度第一组6(8)10(13)16第二三组8(10)12(15)18注括号内数值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4.3.5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并按表4.3.5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næölEåiWiiNcriNiId=ç÷ç÷1èø=1-(4.3.5)式中IlE液化指数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N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Wi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为m)-1若判别深度为15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15m时应采用零值515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若判别深度为20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液化等级轻微中等严重判别深度力15m时的液化指数0IlE55IlEl5IlE15判别深度为20m时的液化指数0IlE66IlE18IlE18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4.3.6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尚可计入上第26页共26页4.3.6

26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建筑抗震地基的液化等级设防类别轻微中等严重部分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乙类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理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丙类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其他经济的措施丁类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4.3.7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节第4.3.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4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5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4.3.8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值不宜大于4当判别深度为20m时其值不宜大于5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2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按本节第4.3.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3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符合本节第4.3.7条5款的要求4.3.9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第27页共27页

27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3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4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5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4.3.10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的故河道现代河滨海滨当有液化侧向扩展或流滑可能时在距常时水线约100m以内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否则应进行抗滑动验算采取防土体滑动措施或结构抗裂措施注:常时水线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年最高水位采用4.3.11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与湿陷性黄土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处理或本节第4.3.9条的各项措施也可根据软土震陷量的估计采取相应措施4.44.4.1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00kPa的填土时下列建筑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1本章第4.2.1条之13款规定的建筑27度和8度时的下列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2)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3)基础荷载与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4.4.2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2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干密度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填土的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但不应计入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4.4.3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一般浅基础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或刚性地坪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分第28页共28页

28担作用2当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时可按下列二种情况进行桩的抗震验算并按不利情况设计:1)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承载力按本节第4.4.2条取用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及桩水平抗力均应乘以表4.4.3的折减系数实际标贯锤击数/临界标贯锤击数深度ds(m)折减系数0.610ds201/30.60.810ds202/3ds100ds101/3ds102/30.81.010ds2012)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承载力仍按本节第4.4.2条1款取用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2m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3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2.54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55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值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单桩承载力可不折减但对桩尖持力层作强度校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零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宜由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1式中N1打桩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Np打桩前的标准贯入锤击数4.4.4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填筑夯实若用砂土或粉土则应使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小于本章第4.3.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4.4.5N=Np+100r(-e-0.3(4.4.3)1)NP4.4.6在有液化侧向扩展的地段距常时水线100m范围内的桩基除应满足本节中的其他规定外尚应考虑土流动时的侧向作用力且承受侧向推力的面积应按边桩第29页共29页

29外缘间的宽度计算第30页共30页

3055.15.1.1123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5.1.2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5.1.2-2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范围(m)8度类场地和7度1008度类场地809度60第31页共31页

31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1835(55)70(110)140罕遇地震—220(310)400(510)620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4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变形应按本章第5.5节规定采用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注: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采用本规范第12章规定的计算方法5.1.30.50.51.00.80.50.35.1.4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26度7度8度9度0.040.08(0.12)0.16(0.24)0.32—0.50(0.72)0.90(1.20)1.40第32页共32页

320.250.350.450.650.300.400.550.750.350.450.650.90max)5.1.5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1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2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0.05-z0.5+5zr=0.9+(5.1.5-1)式中r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阻尼比第33页共33页

33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h1=0.02+(0.05-z)/81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1z0.05-z7.0.06+h2=1+式中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5.1.61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26度时建造于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25.1.7符合本章第5.5节规定的结构除按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外尚应进行相应的变形验算5.25.2.1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Ek1eqF=G(5.2.1-1)(5.1.5-2)式中(5.1.5-3)第34页共34页

34F=F(1-dn)(i=1n(5.2.1-2),2L)åjjj=1inEkGHGHiinnEkDF=dF(5.2.1-3)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章第5.1.3条确定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5.2.1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Tg(s)T11.4TgT11.4Tg0.350.08T1+0.070.350.550.08T1+0.010.550.08T1-0.020.05.2.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1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dF=arXGi(i=Lnj=L(5.2.2-1)1,2,1,2,m)jijjjijåjiiåjiii==1i1nnr=XG/X2G(5.2.2-2)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rjj振型的参与系数第35页共35页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352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式确定:EkåjS=S2(5.2.2-3)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5.2.3建筑结构估计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1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2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个转角共三个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确有依据时尚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确定地震作用效应1)j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F=xjijtjjiGiXF=yjijtjjiYGi(i=1,2,n,j=1,2,m)tjijtjijiGiF=agr(5.2.3-1)2j式中FxjiFyjiFtji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XjiYji分别为j振型i层质心在xy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jij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rii层转动半径可取i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除以该层质量的商的正二次方根tj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当仅取x方向地震作用时nntjåjiiåjijijiiGii==11g=XG/(X+Y+jr2)(5.2.3-2)i222当仅取y方向地震作用时tjåjiiåjijijiiGii==11g=YG/(X+Y+jr2)(5.2.3-3)nni222第36页共36页

36当取与x方向斜交的地震作用时g=gcosq+gsinq(5.2.3-4)tjxjyj式中xjyj分别由式(5.2.3-2)(5.2.3-3)求得的参与系数地震作用方向与x方向的夹角2)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EkåårjkjSkj==11mmS=Sk(5.2.3-5)TjkTjkTTjk(1-l)+4zz(1+l)2lT8zz(1+l)r=(5.2.3-6)22l1.5式中SEk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SjSk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jk分别为jk振型的阻尼比jk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Tk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较大值确定:2S=S+(0.85Sy)2(5.2.3-7)EkX或2(0.85EkyS=S+Sx)2(5.2.3-8)式中SxSy分别为x向y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按式(5.2.3-5)计算的扭转效应5.2.4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单层厂房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9章的有关规定采用5.2.5nVl(5.2.5)EkiåGjj=i>VEkiGj第37页共37页

377度8度9度0.016(0.024)0.032(0.048)0.0640.012(0.018)0.024(0.032)0.0401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5.2.6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2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3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4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5.2.7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8度和9度时建造于类场地采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1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0.9è1ø1ç÷jç÷(5.2.7)æTöT+DT=式中j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的地震剪力折减系数T1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T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附加周期(s)可按表5.2.7采用场地类别烈度类类80.080.2090.100.25第38页共38页

382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3折减后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本章第5.2.5条的规定5.35.3.19度时的高层建筑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3.1)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并宜乘以增大系数1.5F=a(5.3.1-1)F=(5.3.1-2)式中FEvk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vi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EvkvmaxGeqGHiviFEvkåjjiGH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vmax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5.3.2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第39页共39页

39结构类型烈度场地类别80.10(0.15)0.13(0.19)0.13(0.19)平板型网架8可不计算(0.10)0.08(0.12)0.10(0.15)钢屋架90.150.150.20钢筋混凝土屋架90.200.250.25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5.3.3长悬臂和其他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5.45.4.1S=gS+gS+gS+yg(5.4.1)SGEhEvwSGESSEvkSwkGGEEhEhkEvEvkwwSwkEhkwEhEv1.30.00.01.31.30.5第40页共40页

405.4.2SR/(5.4.2)RERERRE0.750.800.850.900.91.00.750.750.800.850.85e[hqe](5.5.1)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5.55.5.1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Du式中u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按表5.5.1采用h计算楼层层高e]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8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1000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多高层钢结构1/3005.4.3第41页共41页

41pp5.5.2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8度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4)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3.4.2-2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7度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4)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钢结构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5.5.3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本节第5.5.4条的简化计算法2除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3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属于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5.5.4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3)单层厂房可取上柱2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Du=hDue(5.5.4-1)第42页共42页

42pyDu=uuD=Duyxyhp式中up弹塑性层间位移uy层间屈服位移楼层延性系数ue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p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部位)的屈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层(部位)该系数平均值的0.8时可按表5.5.4采用当不大于该平均值的0.5时可按表内相应数值的1.5倍采用其他情况可采用内插法取值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y结构类型总层数n或部位0.50.40.3241.301.401.60571.501.651.80多层均匀框架结构8121.802.002.20单层厂房上柱1.301.602.00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pDu[hqp]式中[p]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可按表5.5.5采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于0.40时可提高10%当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比本规范表6.3.12条规定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大30%时可提高20%但累计不超过25%h薄弱层楼层高度或单层厂房上柱高度结构类型[p]单层钢筋混凝土柱排架1/30钢筋混凝土框架1/50底部框架砖房中的框架抗震墙1/10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1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120多高层钢结构1/50第43页共43页或(5.5.4-2)5.5.5(5.5.5)

4366.16.1.1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注:本章的抗震墙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剪力墙烈度结构类型6789框架60554525框架抗震墙13012010050抗震墙14012010060部分框支抗震墙12010080不应采用框架核心筒15013010070筒中筒18015012080板柱抗震墙403530不应采用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4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5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6.1.2第44页共44页

4467893030303030302560606060606050808080808080601建筑场地为236.1.3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4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第45页共45页

45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6.1.4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2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防震缝两侧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6.1.5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6.1.6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6.1.6的规定超过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烈度楼屋盖类型6789现浇叠合梁板4432装配式楼盖332.5不宜采用框支层和板柱抗震墙的现浇梁板2.52.52不应采用6.1.7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厚度不宜小于50mm6.1.8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的抗震墙宜相连第46页共46页

462抗震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3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4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5一二级抗震墙的洞口连梁跨高比不宜大于5且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6.1.9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22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口宜上下对齐3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非框支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24m框支层的平面布置尚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6.1.10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6.1.11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5桩基承台之间6.1.12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的能力6.1.13主楼与裙房相连且采用天然地基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规定外在地震作用下主楼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6.1.14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第47页共47页

47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6.1.15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规定6.1.16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6.1.1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6.26.2.1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其层间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5.5节有关规定构件截面抗震验算时凡本章和有关附录未作规定者应符合现行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其非抗震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应除以本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6.2.2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式中Mc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分配Mb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M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M=(6.2.2-1)ååMbchc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åcåMbua=M1.2(6.2.2-2)bua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c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6.2.3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底层柱纵向钢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注:底层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6.2.4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第48页共48页

48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V=h(M+Mr)/l+(6.2.4-1)V=1.1(M+M)/l+(6.2.4-2)式中V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ln梁的净跨VGb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MMb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一级框架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MM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vb6.2.5一二V=h(M+Mt)/Hn(6.2.5-1)V=1.2(M+M)/Hn(6.2.5-2)式中V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框支柱的剪力设计值尚应符合本节第6.2.10条的规定Hn柱的净高MMc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节第6.2.26.2.3条的规定框支柱的弯矩设计值尚应符合本节第6.2.10条的规定MM分别为偏心受压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压力等确定vbbbnVGb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lbuabuanVGblrlbrlbuarbua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二级取1.2三级取1.1三级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bvccc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btcuacuatcbtcuabcua柱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vc6.2.6一二三级框架的角柱经本节第6.2.26.2.36.2.56.2.10条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6.2.7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应按墙肢底部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第49页共49页

493双肢抗震墙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大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剪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6.2.8一二三级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V=h(6.2.8-1)vwVwMVwwuaMw9度时尚应符合V=1.1(6.2.8-2)式中V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w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计算值M抗震墙底部截面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纵向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力等计算有翼墙时应计入墙两侧各一倍翼墙厚度范围内的纵向钢筋Mw抗震墙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vw6.2.9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抗震墙和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跨高比大于2.5的梁和连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V(0.20fbh0)(6.2.9-1)RE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和框支梁以及落地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V(0.15fbh0)(6.2.9-2)REwua抗震墙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6二级为1.4三级为1.21cg1cgc剪跨比应按下式计算:l=M/(Vch0)(6.2.9-3)式中剪跨比应按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Mc对应的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Vc及截面有效高度h0确定并取上下端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按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高度之比计算V按本节第6.2.56.2.66.2.86.2.10条等规定调整后的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第50页共50页

50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梁柱截面宽度或抗震墙墙肢截面宽度圆形截面柱可按面积相等的方形截面计算h0截面有效高度抗震墙可取墙肢长度6.2.10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当框支柱的数目多于10根时柱承受地震剪力之和不应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20%当少于10根时每根柱承受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2%2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计算轴压比时该附加轴力可不乘以增大系数3一二级框支柱的顶层柱上端和底层柱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和1.25框支柱的中间节点应满足本节第6.2.2条的要求4框支梁中线宜与框支柱中线重合6.2.11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一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验算抗震墙受剪承载力时不宜计入混凝土的受剪作用若需计入混凝土的受剪作用则墙肢在边缘构件以外的部位在两排钢筋间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拉结筋且水平和竖向间距分别不大于该方向分布筋间距两倍和400mm的较小值2无地下室且墙肢底部截面出现偏心受拉时宜在墙肢与基础交接面另设交叉防滑斜筋防滑斜筋承担的拉力可按交接面处剪力设计值的30%采用6.2.1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1的规定6.2.1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2抗震墙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3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翼墙的有效长度每侧由墙面算起可取相邻抗震墙净间距的一半至门窗洞口的墙长度及抗震墙总高度的15%三者的最小值6.2.14一级抗震墙的施工缝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式验算:第51页共51页

51Vwj(0.6fAs+0.8N)(6.2.14)RE1yg式中Vwj抗震墙施工缝处组合的剪力设计值fy竖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施工缝处抗震墙的竖向分布钢筋竖向插筋和边缘构件(不包括边缘构件以外的两侧翼墙)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N施工缝处不利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取正值拉力取负值6.2.15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2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6.36.3.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6.3.2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bb2bc(6.3.2-1)hb16d(6.3.2-3)式中b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bbh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d柱纵筋直径6.3.31bbbc+hb(6.3.2-2)2第52页共52页

523(mm)(采用较大值)(采用最小值(mm)(mm)2hb,500hb/4,6d,100101.5hb,500hb/4,8d,10081.5hb500hb/4,8d,15081.5hb5000hb/4,8d,1506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6.3.4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122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6.3.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6.3.6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2剪跨比宜大于2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6.3.7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7的规定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抗震等级结构类型一二三框架结构0.70.80.9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筒体0.750.850.95部分框支抗震墙0.60.7—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2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第53页共53页

533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胶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节表6.3.12确定4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抽压比增加0.10的更求确定5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6.3.811.00.80.70.61.21.00.90.821)一般情况下mm)6d100108d10088d150(柱根100)88d150(柱根100)6(柱根8)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6.3.9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宜对称配置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第54页共54页

54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5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6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6.3.10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4框支柱取全高5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6.3.1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6.3.12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要求:v式中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fyv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vfc/fyv(6.3.12)v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3.12采用v第55页共55页

55箍筋形式0.100.110.130.150.170.200.23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0.060.0070.090.110.130.150.170.200.22抗震柱轴压比等级0.30.40.50.60.70.80.91.01.05普通箍复合箍一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0.080.090.110.130.150.180.21矩形螺旋箍普通箍复合箍二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矩形螺旋箍普通箍复合箍三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矩形螺旋箍注1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2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内数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4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6.3.13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6.3.14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章6.3.8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6.4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第56页共56页

56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6.4.318mm2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等级或烈度一级(9度)一级(8度)二级轴压比0.10.20.3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6.4.7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6.4.7)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6.4.7的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范围内(即图6.4.7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1.2%和1.0%第57页共57页

570.20.20.2(暗柱)0.25h0.20h0.20hw(有翼墙或端柱)0.20h0.15h0.15hwcvcv项目一级(9度)一级(8度)二级vlcwwlcww注1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2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不应小于表内数值1.5bw和450mm三者的最大值有翼墙或端柱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3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计算配箍率时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应按360N/mm2计算;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一级不宜大于100mm二级不宜大于150mm4hw为抗震墙墙肢长度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6.4.8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6.4.8第58页共58页

58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并宜符合表6.4.8的要求纵向钢筋最小量底部加强部位其他部位箍筋拉筋抗震等级纵向钢筋最小量最小沿竖向最小沿竖向(取较大值)直径最大间直径最大间(mm)距(mm)(mm)距(mm)一0.010Ac,61681006148150二0.008Ac,61481506128200三0.005Ac,41261504126200四0.005Ac,41262004126250注1Ac为计算边缘构件纵向构造钢筋的暗柱或端柱面积即图6.4.8抗震墙截面的阴影部分2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用箍筋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6.4.9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6.4.10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2且墙厚不小于200mm的连梁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6.4.11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6.56.5.1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抗震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的边框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并应满足本章第6.3节对框架柱的要求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6.5.2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双排布置第59页共59页

59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6.5.3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6.3节6.4节对框架和抗震墙的有关要求6.66.6.1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6.4节的有关规定且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应按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柱(包括抗震墙端柱)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6.3节对框架柱的有关规定6.6.2房屋的周边和楼电梯洞口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6.6.38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倍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宜小于4倍板厚及柱截面相应边长之和6.6.4房屋的屋盖和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6.6.5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部分应满足计算要求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6.6.6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平面框架分析时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平面框架方向柱距的50%6.6.7无柱帽平板宜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不大于1.5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1/26.6.8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倍纵筋锚固长度以外搭接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6.6.9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AsNG/fy(6.6.9)式中As板底连续钢筋总截面面积NG在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fy楼板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6.76.7.1框架-核心筒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楼盖宜采用梁板体系第60页共60页

602低于9度采用加强层时加强层的大梁或桁架应与核心筒内的墙肢贯通大梁或桁架与周边框架柱的连接宜采用铰接或半刚性连接3结构整体分析应计入加强层变形的影响49度时不应采用加强层5在施工程序及连接构造上应采取措施减小结构竖向温度变形及轴向压缩对加强层的影响6.7.2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其抗震墙应符合本章第6.4节的有关规定且抗震墙的厚度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符合本章第6.5节的规定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不应改变墙体厚度一二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宜按本章图6.4.7的转角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6.7.3内筒的门洞不宜靠近转角6.7.4楼层梁不宜集中支承在内筒或核心筒的转角处也不宜支承在洞口连梁上内筒或核心筒支承楼层梁的位置宜设暗柱6.7.5一二级核心筒和内筒中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当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时宜采用交叉暗柱配筋全部剪力应由暗柱的配筋承担并按框架梁构造要求设置普通箍筋当梁截面宽度小于400mm且不小于200mm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加设交叉的构造钢筋6.7.6筒体结构转换层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2的规定第61页共61页

6177.17.1.1本章适用于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注:1本章中普通砖多孔砖小砌块即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采用其他烧结砖蒸压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砌体抗剪强度不低于粘土砖砌体时可按本章粘土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67度时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不低于粘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粘土砖房屋减少一层高度应减少3m且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所对应的粘土砖房屋设置其他要求可按粘土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7.1.21236789240248217186124240217217186124190217186155——190217217186——240227227196——240165165134——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第62页共62页

62237.1.3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7.1.4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表7.1.4的要求烈度6789最大高宽比2.52.52.01.5注1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2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宜适当减小7.1.56789181815111515117111174—211815—252118—1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2表中木楼7.1.6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7.1.6的要求:部位6度7度8度9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21.5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21.5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52.0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最大高度0.50.50.50.0注1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2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3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1.5m7.1.7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第63页共63页

63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7.1.812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3678度时不应大于2.04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57.1.9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屋宜采用矩形平面且立面宜规则楼梯间横墙宜贯通房屋全宽27度时横墙间距大于18m或8度时横墙间距大于15m外纵墙的窗间墙宜设置组合柱3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7.1.10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要求此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多排柱内框架第64页共64页

64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四三二级采用7.27.2.1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房屋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本节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7.2.2对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7.2.3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刚度的计算应计及高宽比的影响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计算剪切变形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计算弯曲和剪切变形高宽比大于4时等效侧向刚度可取0.0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2墙段宜按门窗洞口划分对小开口墙段按毛墙面计算的刚度可根据开洞率乘以表7.2.3的洞口影响系数:开洞率0.100.200.30影响系数0.980.940.88注开洞率为洞口面积与墙段毛面积之比窗洞高度大于层高50%时按门洞对待7.2.411.5范围内选用21.5范围内选用37.2.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1)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2)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第65页共65页

65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7.2.6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各柱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宜按下式确定:c1n·式中Vc各柱地震剪力设计值V抗震横墙间的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jcnb抗震横墙间的开间数ns内框架的跨数抗震横墙间距与房屋总宽度的比值当小于0.75时按0.75采用V(z+z2l)V=(7.2.6)bnsjc柱类型系数钢筋混凝土内柱可采用0.012外墙组合砖柱可采用0.0075分别为计算系数可按表7.2.6采用:122.03.05.07.57.57.06.56.0房屋总层数2345127.2.7式中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fvE=Nfv(7.2.7)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7.2.7采用N/fv00.01.03.05.07.010.015.020.00.801.001.281.501.701.952.321.251.752.252.603.103.954.8007.2.8普通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验算:1一般情况下应按下式验算:第66页共66页

66V式中V墙体剪力设计值fvE砖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A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重墙按本规范表5.4.2采用自承重墙按0.75采用2当按式(7.2.81)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可计入设置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按下列简化方法验算:Vhf(A-A)+zfA+0.08f(7.2.8-2)RE式中Ac中部构造柱的横截面总面积(对横墙和内纵墙Ac>0.15A时取0.15A对外纵墙Ac>0.25A时取0.25A)ft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As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配筋率不小于0.6%大于1.4%时取1.4%)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0.5多于一根时取0.4c7.2.9水平配筋普通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V(7.2.9)RE式中A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层间墙体竖向截面的钢筋总截面面积其配筋率应不小于0.07%且不大于0.17%sfvEA/RE(7.2.8-1)REg1[]cvEctcyAs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0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8m时取1.1(fAzfAs)1vEsyg+钢筋参与工作系数可按表7.2.9采用0.100.120.140.150.12墙体高宽比0.40.60.81.01.2s第67页共67页

677.2.10小砌块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V1[vEtcysREfAfAfAzc]g+(0.3+0.05)(7.2.10)式中ft芯柱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Ac芯柱截面总面积As芯柱钢筋截面总面积c芯柱参与工作系数可按表7.2.10采用注:当同时设置芯柱和构造柱时构造柱截面可作为芯柱截面构造柱钢筋可作为芯柱钢筋填孔率0.150.150.250.250.50.5c0.01.01.101.15注填孔率指芯柱根数(含构造柱和填实孔洞数量)与孔洞总救之比7.2.11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当符合本章第7.5.6条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Nf=VwHf/l(7.2.11-1)Vf=Vw(7.2.11-2)式中Vw墙体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的较大值Nf框架柱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Vf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Hfl分别为框架的层高和跨度2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Vååycyc0vEAw0(M+M)/H+f11REcREwulgg(7.2.11-3)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Aw0砖墙水平截面的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的1.25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1/4的墙肢截面面积uycMlycM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非抗震设计的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第68页共68页

68H0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的2/3其余情况取柱净高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9REw7.2.12多层内框架房屋的外墙组合砖柱其抗震验算可按本规范第9.3.9条的规定执行7.37.3.1123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6度7度8度9度78度时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79度时79度时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7.3.2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第69页共69页

69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本章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7.3.3127.3.4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67892圈梁在本节第7.3.3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3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7.3.4的要求按本规范第3.3.4条3款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12第70页共70页

70烈度配筋6789最小横筋410412414最大箍筋间距(mm)2502001507.3.51280mm34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7.3.6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7.3.7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7.3.8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7.3.9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8度和9度时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第71页共71页

717.3.10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7.3.11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7.3.12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符合本规范第13.3节的有关规定7.3.13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7.3.14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7.1.2规定限值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2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10箍筋不小于6间距不大于300mm5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表7.3.14的要求1.80.8纵向钢筋箍筋位置最大配最小配最小直加密区加密区最小筋率()筋率(%)径(mm)范围(mm)间距(mm)直径(mm)角柱14全高边柱14上端7001006中柱1.40.612下端500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7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少于367.4第72页共72页

727.4.16度7度8度89度时5个孔5个孔7.4.2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3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14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7.4.3小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第73页共73页

732构造柱与砌块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7.4.4126787.4.5小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网片可采用直径4mm的钢筋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7.4.6小砌块房屋的层数6度时七层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在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纵筋不少于210并应有分布拉结钢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7.4.7小砌块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7.3.5条至7.3.13条有关要求7.57.5.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4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168度时不宜少于6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第74页共74页

747.5.2上部抗震墙的中心线宜同底部的框架梁抗震墙的轴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7.5.3127.5.41231447.5.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4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般部位的规定设置7.5.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7.5.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第75页共75页

751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7.5.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7.3.5条至7.3.14条有关要求7.67.6.1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下列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外墙四角和楼电梯间四角楼梯休息平台梁的支承部位2)抗震墙两端及未设置组合柱的外纵墙外横墙上对应于中间柱列轴线的部位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4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7.6.2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楼屋盖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7.6.3多排柱内框架梁在外纵墙外横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梁端应与圈梁或组合柱构造柱连接7.6.4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7.3.5条至7.3.13条有关要求第76页共76页

7688.18.1.1本章适用的钢结构民用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8.1.1的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或建造于类场地的钢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注: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结构类型67度8度9度框架1109050框架支撑(抗震墙板)220200140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和巨型框架300260180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8.1.2本章适用的钢结构民用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8.1.2的规定烈度6789最大高宽比6.56.05.5注计算高宽比的高度从室外地面算起8.1.38.1.4钢结构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需要设置防震缝时缝宽应不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8.1.5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或其他结构类型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89度时宜采用偏心支撑带竖缝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板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或其他消能支撑及筒体结构8.1.6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框架在两个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对称支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2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宜采用中心支撑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偏心支撑等消能支撑超过12层的钢结构采用偏心支撑框架时顶层可采用中心支撑3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第77页共77页

77K形支撑支撑的轴线应交汇于梁柱构件轴线的交点确有困难时偏离中心不应超过支撑杆件宽度并应计入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4偏心支撑框架的每根支撑应至少有一端与框架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梁交点和柱之间或同一跨内另一支撑与梁交点之间形成消能梁段8.1.7钢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或非组合楼板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尚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亦可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他轻型楼盖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必要时可设置水平支撑采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与钢梁有可靠连接采用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或轻型楼板时应将楼板预埋件与钢梁焊接或采取其他保证楼盖整体性的措施8.1.8超过12层的钢框架-筒体结构在必要时可设置由筒体外伸臂或外伸臂和周边桁架组成的加强层8.1.9钢结构房屋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中竖向连续布置的支撑(抗震墙板)应延伸至基础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8.1.10超过12层的钢结构应设置地下室其基础埋置深度当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15当采用桩基时桩承台埋深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208.28.2.1钢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其层间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构件截面和连接的抗震验算时凡本章未作规定者应符合现行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其非抗震的构件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应除以本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8.2.2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8.2.3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结构应按本规范第3.6.3条规定计入重力二阶效应对框架梁可不按柱轴线处的内力而按梁端内力设计对工字形截面柱宜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中心支撑框架和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其层间位移计算可不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2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框架部分按计算得到的地震剪力应乘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第78页共78页

78大值1.8倍二者的较小者3中心支撑框架的斜杆轴线偏离梁柱轴线交点不超过支撑杆件的宽度时仍可按中心支撑框架分析但应计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人字形和V形支撑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54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内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要求调整:1)支撑斜杆的轴力设计值应取与支撑斜杆相连接的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支撑斜杆轴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49度时不应小于1.52)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框架梁内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3)框架柱的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柱内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5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应按有关规定计算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可仅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6钢结构转换层下的钢框架柱地震内力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58.2.4钢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8.2.5钢框架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节点左右梁端和上下柱端的全塑性承载力应符合式(8.2.5-1)要求当柱所在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上一层的受剪承载力高出25%或柱轴向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不超过0.4或作为轴心受压构件在2倍地震力下稳定性得到保证时可不按该式验算åpcycW(f-N/Ac)åpbybhWf(8.2.5-1)pcpbycyb式中WW分别为柱和梁的塑性截面模量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Ac柱截面面积ff分别为柱和梁的钢材屈服强度强柱系数超过6层的钢框架6度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1.08度时可取1.059度时可取1.152节点域的屈服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第79页共79页

79pb1pb2Vpj(M+M)/(4/3)fv(8.2.5-2)工字形截面柱V=hhtw(8.2.5-3)pbc箱形截面柱V=1.8hhtw(8.2.5-4)pbc3工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的节点域应按下列公式验算:tw(h+hc)/90)(8.2.5-5)b(M+M)/Vb1b2p(4/3)f/vRE(8.2.5-6)式中Mpb1Mp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Vp节点域的体积f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j折减系数6度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0.689度时可取0.7hbhc分别为梁腹板高度和柱腹板高度tw柱在节点域的腹板厚度Mb1M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弯矩设计值RE节点域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注:当柱节点域腹板厚度不小于梁柱截面高度之和的1/70时可不验算节点域的稳定性8.2.6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斜杆的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N/(jA)brREj=1/(+ln)(8.2.6-2)10jf/g(8.2.6-1)35.l=(l/p)f/E(8.2.6-3)nay式中N支撑斜杆的轴向力设计值Abr支撑斜杆的截面面积j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n支撑斜杆的正则化长细比E支撑斜杆材料的弹性模量fay钢材屈服强度RE支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2人字支撑和V形支撑的横梁在支撑连接处应保持连续该横梁应承受支撑斜杆传来的内力并应按不计入支撑支点作用的简支梁验算重力荷载和受压支撑屈曲第80页共80页

80后产生不平衡力作用下的承载力注:顶层和塔屋的梁可不执行本款规定8.2.7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当N0.15Af时VlREjV/g(8.2.7-1)Vl=0.58Awfay或Vl=2Mlp/a取较小值Aw=(h-2tf)twMlp=Wpf当N>0.15Af时VlcREjV/g(8.2.7-2)V=0.58Af1-[N/(Af)2]lcway或V=2.4M[1-N/(Af)]/alclp取较小值式中j系数可取0.9VN分别为消能梁段的剪力设计值和轴力设计值VlVlc分别为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和计入轴力影响的受剪承载力Mlp消能梁段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ahtwtf分别为消能梁段的长度截面高度腹板厚度和翼缘厚度AAw分别为消能梁段的截面面积和腹板截面面积Wp消能梁段的塑性截面模量ffay分别为消能梁段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屈服强度RE消能梁段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注:消能梁段指偏心支撑框架中斜杆与梁交点和柱之间的区段或同一跨内相邻两个斜杆与梁交点之间的区段地震时消能梁段屈服而使其余区段仍处于弹性受力状态2支撑斜杆与消能梁段连接的承载力不得小于支撑的承载力若支撑需抵抗弯矩支撑与梁的连接应按抗压弯连接设计8.2.8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1梁与柱连接弹性设计时梁上下翼缘的端截面应满足连接的弹性设计要求梁腹板应计入剪力和弯矩梁与柱连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Mu1.2Mp(8.2.8-1)Vu1.3(2Mp/ln)且Vu0.58hwtwfay(8.2.8-2)第81页共81页

81式中Mu梁上下翼缘全熔透坡口焊缝的极限受弯承载力Vu梁腹板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垂直于角焊缝受剪时可提高1.22倍Mp梁(梁贯通时为柱)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ln梁的净跨(梁贯通时取该楼层柱的净高)hwtw梁腹板的高度和厚度fay钢材屈服强度2支撑与框架的连接及支撑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Nubr螺栓连接和节点板连接在支撑轴线方向的极限承载力An支撑的截面净面积fay支撑钢材的屈服强度3梁柱构件拼接的弹性设计时腹板应计入弯矩且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构件截面受剪承载力的50%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无轴向力时Mu1.2Mp(8.2.8-5)Nubr1.2Anfay(8.2.8-3)Vu0.58hwtwfay(8.2.8-4)有轴向力时Mu1.2Mpc(8.2.8-6)cu1.2Affayvu1.2Affay(8.2.8-7)cu2b(V/n)+(NM)2uvu2b(V/n)+(NM)2(8.2.8-8)uvucuM式中MuVu分别为构件拼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Mpc构件有轴向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hwtw拼接构件截面腹板的高度和厚度fay被拼接构件的钢材屈服强度拼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翼缘nNb且nNb腹板Nb且Nb式中NbNb一个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Af翼缘的有效截面面积Nb腹板拼接中弯矩引起的一个螺栓的最大剪力n翼缘拼接或腹板拼接一侧的螺栓数4梁柱构件有轴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工字形截面(绕强轴)和箱形截面第82页共82页

82当N/Ny0.13时Mpc=Mp(8.2.8-9)当N/Ny0.13时Mpc=1.15(1-N/Ny)Mp(8.2.8-10)工字形截面(绕弱轴)当N/NyAw/A时Mpc=Mp(8.2.8-11)当N/NyAw/A时M[NAfNAfMpcwayywayp21(-)/(-)]}={-(8.2.8-12)式中Ny构件轴向屈服承载力取Ny=Anfay5焊缝的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对接焊缝受拉N=Aw(8.2.8-13)uffu角焊缝受剪V=0.58Aw(8.2.8-14)uffu式中Awf焊缝的有效受力面积fu构件母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6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应取下列二式计算的较小者:bbbvufefubbN=0.58nA(8.2.8-15)cuåcuN=dtf(8.2.8-16)式中NbvucuNb分别为一个高强度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nf螺栓连接的剪切面数量eAb螺栓螺纹处的有效截面面积bfu螺栓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d螺栓杆直径t同一受力方向的钢板厚度之和bcuf螺栓连接板的极限承压强度取1.5fu8.3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8.3.1168度时不应大于120ay235/f9度ay2235/f第83页共83页

836度7度8度9度120806060fav235/8.3.2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超过12层框架的梁柱板件宽厚比应符合表8.3.2-1的要求:bbb板件名称7度8度9度工字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131211柱箱形截面壁板403636工字形截面腹板524844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11109箱形截面翼缘在两腹板间的部分363230梁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腹板(N/Af0.37)85120N/Af80110N/Af72100Nb/Af(Nb/Af0.37)403935fav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当材料为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235/2超过12层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板件名称6度7度8度9度柱4333梁工字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工字形截面腹板箱形截面壁板1343391143371043359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翼缘外伸分箱形截面翼缘在两腹板间的部分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腹板113685-120N/Af103280-110N/Af93072-100N/Af93072-100Nb/Afbbbfav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235/8.3.3梁柱构件的侧向支承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柱构件在出现塑性铰的截面处其上下翼缘均应设置侧向支承第84页共84页

842相邻两支承点间的构件长细比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关于塑性设计的有关规定8.3.4梁与柱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柱贯通型2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都与梁刚接时宜采用箱形截面当仅在一个方向刚接时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将柱腹板置于刚接框架平面内3工字形截面柱(翼缘)和箱形截面柱与梁刚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图8.3.4-1)有充分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构造形式1)梁翼缘与柱翼缘间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8度乙类建筑和9度时应检验V形切口的冲击韧性其恰帕冲击韧性在-20时不低于27J2)柱在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横向加劲肋且加劲肋厚度不应小于梁翼缘厚度3)梁腹板宜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通过连接板与柱连接腹板角部宜设置扇形切角其端部与梁翼缘的全熔透焊缝应隔开4)当梁翼缘的塑性截面模量小于梁全截面塑性截面模量的70%时梁腹板与柱的连接螺栓不得少于二列当计算仅需一列时仍应布置二列且此时螺栓总数不得少于计算值的1.5倍5)8度场地和9度时宜采用能将塑性铰自梁端外移的骨形连接4框架梁采用悬臂梁段与柱刚性连接时(图8.3.4-2)悬臂梁段与柱应预先采用全焊接连接梁的现场拼接可采用翼缘焊接腹板螺栓连接(a)或全部螺栓连接(b)第85页共85页

855箱形截面柱在与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的隔板应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与壁板相连工字形截面柱的横向加劲肋与柱翼缘应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与腹板可采用角焊缝连接8.3.5当节点域的体积不满足本章第8.2.5条3款的规定时应采取加厚节点域或贴焊补强板的措施补强板的厚度及其焊缝应按传递补强板所分担剪力的要求设计8.3.68.3.7框架柱接头宜位于框架梁上方1.3m附近上下柱的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熔透焊缝柱拼接接头上下各100mm范围内工字形截面柱翼缘与腹板间及箱形截面柱角部壁板间的焊缝应采用全熔透焊缝8.3.8超过12层钢结构的刚接柱脚宜采用埋入式67度时也可采用外包式8.48.4.1当中心支撑采用只能受拉的单斜杆体系时应同时设置不同倾斜方向的两组斜杆且每组中不同方向单斜杆的截面面积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差不得大于10%8.4.2167度8度9度1501201202001501501209060/fay235第86页共86页

8627度8度9度6度7度8度9度131199887333027252323213128252321211942404038235/fay8.4.3中心支撑节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超过12层时支撑宜采用轧制H型钢制作两端与框架可采用刚接构造梁柱与支撑连接处应设置加劲肋89度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的支撑时其翼缘与腹板的连接宜采用全熔透连续焊缝2支撑与框架连接处支撑杆端宜做成圆弧3梁在其与V形支撑或人字支撑相交处应设置侧向支承该支承点与梁端支承点间的侧向长细比(y)以及支承力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关于塑性设计的规定4不超过12层时若支撑与框架采用节点板连接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关于节点板在连接杆件每侧有不小于30夹角的规定支撑端部至节点板嵌固点在沿支撑杆件方向的距离(由节点板与框架构件焊缝的起点垂直于支撑杆轴线的直线至支撑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节点板厚度的2倍8.4.4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框架部分当房屋高度不高于100m且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时89度的抗震构造措施可按框架结构降低一度的相应要求采用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8.3节对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8.58.5.1第87页共87页

8780.14时90[1-1.65N/(Af)]0.14时33[2.3-N/(Af)]235/fayaylp一侧的加劲肋宽度不应小于(bt/2-tw)lpllpllpllpllp一侧加劲肋的宽度不应小于(bf/2-tw)8.5.2偏心支撑框架的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20235/f支撑杆件的板件宽厚比不应超过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规定的轴心受压构件在弹性设计时的宽厚比限值8.5.3消能梁段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N>0.16Af时消能梁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当(Aw/A)0.3时,a1.6Mlp/Vl(8.5.3-1)当(Aw/A)0.3时,a[1.15-0.5(Aw/A)]0.6M/Vl(8.5.3-2)=N/V(8.5.3-3)式中a消能梁段的长度消能梁段轴向力设计值与剪力设计值之比2消能梁段的腹板不得贴焊补强板也不得开洞3消能梁段与支撑连接处应在其腹板两侧配置加劲肋加劲肋的高度应为梁腹板高度厚度不应小于0.75tw和10mm的较大值4消能梁段应按下列要求在其腹板上设置中间加劲肋:1)当a1.6M/V时加劲肋间距不大于(30tw-h/5)2)当2.6M/V5Mlp/Vl时可不配置中间加劲肋5)中间加劲肋应与消能梁段的腹板等高当消能梁段截面高度不大于640mm时可配置单侧加劲肋消能梁段截面高度大于640mm时应在两侧配置加劲肋厚度不应小于tw和10mm8.5.4消能梁段与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第88页共88页

88即0.06bftff即0.02bftff1消能梁段与柱连接时其长度不得大于1.6Mlp/Vl且应满足第8.2.7条的规定2消能梁段翼缘与柱翼缘之间应采用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消能梁段腹板与柱之间应采用角焊缝连接角焊缝的承载力不得小于消能梁段腹板的轴向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受弯承载力3消能梁段与柱腹板连接时消能梁段翼缘与连接板间应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消能梁段腹板与柱间应采用角焊缝角焊缝的承载力不得小于消能梁段腹板的轴向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受弯承载力8.5.5消能梁段两端上下翼缘应设置侧向支撑支撑的轴力设计值不得小于消能梁段翼缘轴向承载力设计值(翼缘宽度厚度和钢材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三者的乘积)的6%8.5.6偏心支撑框架梁的非消能梁段上下翼缘应设置侧向支撑支撑的轴力设计值不得小于梁翼缘轴向承载力的2%8.5.7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框架部分当房屋高度不高于100m且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时89度的抗震构造措施可按框架结构降低一度的相应要求采用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8.3节对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第89页共89页

8999.1(I)一般规定9.1.1厂房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跨厂房宜等高和等长2厂房的贴建房屋和构筑物不宜布置在厂房角部和紧邻防震缝处3厂房体型复杂或有贴建的房屋和构筑物时宜设防震缝在厂房纵横跨交接处大柱网厂房或不设柱间支撑的厂房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00150mm其他情况可采用5090mm4两个主厂房之间的过渡跨至少应有一侧采用防震缝与主厂房脱开5厂房内上吊车的铁梯不应靠近防震缝设置多跨厂房各跨上吊车的铁梯不宜设置在同一横向轴线附近6工作平台宜与厂房主体结构脱开7厂房的同一结构单元内不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厂房端部应设屋架不应采用山墙承重厂房单元内不应采用横墙和排架混合承重8厂房各柱列的侧移刚度宜均匀9.1.2厂房天窗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窗宜采用突出屋面较小的避风型天窗有条件或9度时宜采用下沉式天窗2突出屋面的天窗宜采用钢天窗架68度时可采用矩形截面杆件的钢筋混凝土天窗架38度和9度时天窗架宜从厂房单元端部第三柱间开始设置4天窗屋盖端壁板和侧板宜采用轻型板材9.1.3厂房屋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厂房宜采用钢屋架或重心较低的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屋架2跨度不大于1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3跨度大于24m或8度类场地和9度时应优先采用钢屋架4柱距为12m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托架(梁)当采用钢屋架时亦可采用钢托架(梁)第90页共90页

905有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屋盖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空腹屋架9.1.4厂房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8度和9度时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形柱腹板开孔工字形柱预制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2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9.1.5厂房围护墙女儿墙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13.3节对非结构构件的有关规定()计算要点9.1.67度I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厂房(锯齿形厂房除外)当按本规范的规定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可不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9.1.7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混凝土无檩和有檩屋盖厂房一般情况下宜计及屋盖的横向弹性变形按多质点空间结构分析当符合本规范附录H的条件时可按平面排架计算并按附录H的规定对排架柱的地震剪力和弯矩进行调整2轻型屋盖厂房柱距相等时可按平面排架计算注:本节轻型屋盖指屋面为压型钢板瓦楞铁石棉瓦等有檩屋盖9.1.8厂房的纵向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混凝土无檩和有檩屋盖及有较完整支撑系统的轻型屋盖厂房可采用下列方法:1)一般情况下宜计及屋盖的纵向弹性变形围护墙与隔墙的有效刚度不对称时尚宜计及扭转的影响按多质点进行空间结构分析2)柱顶标高不大于15m且平均跨度不大于30m的单跨或等高多跨的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宜采用本规范附录J规定的修正刚度法计算2纵墙对称布置的单跨厂房和轻型屋盖的多跨厂房可按柱列分片独立计算9.1.9突出屋面天窗架的横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有斜撑杆的三铰拱式钢筋混凝土和钢天窗架的横向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跨度大于9m或9度时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增大系数可采用1.52其他情况下天窗架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9.1.10突出屋面天窗架的纵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第91页共91页

911天窗架的纵向抗震计算可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法并计及屋盖平面弹性变形和纵墙的有效刚度2柱高不超过15m的单跨和等高多跨混凝土无檩屋盖厂房的天窗架纵向地震作用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但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效应增大系数其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单跨边跨屋盖或有纵向内隔墙的中跨屋盖:=1+0.5n(9.1.10-1)2)其他中跨屋盖:=0.5n(9.1.10-2)式中效应增大系数n厂房跨数超过四跨时取四跨9.1.11两个主轴方向柱距均不小于12m无桥式吊车且无柱间支撑的大柱网厂房柱截面抗震验算应同时计算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并应计入位移引起的附加弯矩9.1.12不等高厂房中支承低跨屋盖的柱牛腿(柱肩)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AsREE0y0.85hffyNGaN+1.2g(9.1.12)ç÷ç÷èøæö式中As纵向水平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NG柱牛腿面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压力设计值a重力作用点至下柱近侧边缘的距离当小于0.3h0时采用0.3h0h0牛腿最大竖向截面的有效高度NE柱牛腿面上地震组合的水平拉力设计值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1.09.1.13柱间交叉支撑斜杆的地震作用效应及其与柱连接节点的抗震验算可按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进行9.1.148度和9度时高大山墙的抗风柱应进行平面外的截面抗震验算9.1.15当抗风柱与屋架下弦相连接时连接点应设在下弦横向支撑节点处下弦横向支撑杆件的截面和连接节点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9.1.16当工作平台和刚性内隔墙与厂房主体结构连接时应采用与厂房实际受力相第92页共92页

92适应的计算简图计入工作平台和刚性内隔墙对厂房的附加地震作用影响变位受约束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排架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9.1.178度类场地和9度时带有小立柱的拱形和折线型屋架或上弦节间较长且矢高较大的屋架屋架上弦宜进行抗扭验算()抗震构造措施9.1.18有檩屋盖构件的连接及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檩条应与混凝土屋架(屋面梁)焊牢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2双脊檩应在跨度1/3处相互拉结3压型钢板应与檩条可靠连接瓦楞铁石棉瓦等应与檩条拉结4支撑布置宜符合表9.1.18的要求支撑名称6789上弦横厂房单元端开间屋向支撑各设一道架天窗开洞范围的两支端各增设局部的上弦横撑同非抗震设计向支撑一道跨中竖向支撑端部竖向支撑烈度厂房单元端开间及厂房单元长度大于66m的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道天窗开洞范围的两端各增设局部的支撑一道下弦横向支撑厂房单元端开间及厂房单元长度大于42m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道屋架端部高度大于900mm时厂房单元端开间及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道上弦横向支撑厂房单元天窗端开间及每隔30m各设一道厂房单元天窗端开间及每隔18m各设一道天厂房单元天窗端窗开间各设—道架厂房单元天窗端支两侧竖向支撑开间及每隔36m各设撑一道9.1.19无檩屋盖构件的连接及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大型屋面板应与屋架(屋面梁)焊牢靠柱列的屋面板与屋架(屋面梁)的连接焊缝长度不宜小于80mm26度和7度时有天窗厂房单元的端开间或8度和9度时各开间宜将垂直屋架方向两侧相邻的大型屋面板的顶面彼此焊牢38度和9度时大型屋面板端头底面的预埋件宜采用角钢并与主筋焊牢4非标准屋面板宜采用装配整体式接头或将板四角切掉后与屋架(屋面梁)焊第93页共93页

93牢5屋架(屋面梁)端部顶面预埋件的锚筋8度时不宜少于4109度时不宜少于4126支撑的布置宜符合表9.1.19-1的要求有中间井式天窗时宜符合表9.1.19-2的要求8度和9度跨度不大于15m的屋面梁屋盖可仅在厂房单元两端各设竖向支撑一道支撑名称6789上弦横向支撑道天窗开洞范围的两端各增设局部的支撑一道沿屋架跨度不大沿屋架跨度不大于于12m设一道但装15m设一道但装配整配整体式屋面可不上弦通长体式屋面可不设围护设水平系杆墙在屋架上弦高度有现围护墙在屋架上浇圈梁时其端部处可弦高度有现浇圈梁同非抗震设计不另设时其端部处可不另屋架下弦横向支撑支跨中竖向支撑撑两厂房单元端开间端及每隔48m各设一竖道向厂房单元端开支间柱间支撑开间及撑每隔30m各设一道天窗两侧厂房单元天窗端开厂房单元天窗端开竖向支撑间及每隔30m各设一道间及每隔24m各设一道烈度屋架跨度小于18m时同非抗震设计跨度不小于18m时在厂房单元端开间各设一道厂房单元端开间及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设同非抗震设计同上弦横向支撑屋架端部高度900mm厂房单元端开间各设一道屋架端部高度900mm厂房单元端开间各设一道厂房单元端开间及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道厂房单元天窗端开间及每隔18m各设一道天窗跨度9m时厂房单元端开间上弦横向支撑同非抗震设计厂房单元天窗端开间及及柱间支撑开间各设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道一道第94页共94页

94厂房单元端开间及柱间支撑开间各设一道同非抗震设计两端竖向支撑支撑名称67度8度9度上弦横向支撑厂房单元端开间各下弦横向支撑设一道上弦通长水平系杆天窗范围内屋架跨中上弦节点处设置下弦通长水平系杆天窗两侧及天窗范围内屋架下弦节点处设置跨中竖向支撑有上弦横向支撑开间设置位置与下弦通长系杆相对应屋架端部高有上弦横向支撑开度900mm间且间距不大于48m屋架端部高厂房单元端开间各有上弦横向支撑开有上弦横向支撑开度900mm设一道间且间距不大于48m间且间距不大于30m9.1.20屋盖支撑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窗开洞范围内在屋架脊点处应设上弦通长水平压杆2屋架跨中竖向支撑在跨度方向的间距68度时不大于15m9度时不大于12m当仅在跨中设一道时应设在跨中屋架屋脊处当设二道时应在跨度方向均匀布置3屋架上下弦通长水平系杆与竖向支撑宜配合设置4柱距不小于12m且屋架间距6m的厂房托架(梁)区段及其相邻开间应设下弦纵向水平支撑5屋盖支撑杆件宜用型钢9.1.21突出屋面的混凝土天窗架其两侧墙板与天窗立柱宜采用螺栓连接9.1.22混凝土屋架的截面和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屋架上弦第一节间和梯形屋架端竖杆的配筋6度和7度时不宜少于4128度和9度时不宜少于4142梯形屋架的端竖杆截面宽度宜与上弦宽度相同3拱形和折线形屋架上弦端部支撑屋面板的小立柱截面不宜小于200mm200mm高度不宜大于500mm主筋宜采用形6度和7度时不宜少于4128度和9度时不宜少于414箍筋可采用6间距宜为100mm9.1.23厂房柱子的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下列范围内柱的箍筋应加密:1)柱头取柱顶以下500mm并不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2)上柱取阶形柱自牛腿面至吊车梁顶面以上300mm高度范围内3)牛腿(柱肩)取全高第95页共95页

954)柱根取下柱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5)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和柱变位受平台等约束的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2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肢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9.1.23的规定:烈度和场地类别6度和7度类场地7度类场地和8度类场地8度类场地和9度上柱牛腿和有支撑的柱根8810有支撑的柱头和柱变位受约束部位箍筋最大肢距(mm)300250200箍一般柱头和柱根688(10)筋角柱柱头81010最小直81010径注括号内数值用于柱根9.1.24山墙抗风柱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风柱柱顶以下300mm和牛腿(柱肩)面以上300mm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肢距不宜大于250mm2抗风柱的变截面牛腿(柱肩)处宜设置纵向受拉钢筋9.1.25大柱网厂房柱的截面和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截面宜采用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边长不宜小于柱全高的1/181/162重屋盖厂房地震组合的柱轴压比67度时不宜大于0.88度时不宜大于0.79度时不应大于0.63纵向钢筋宜沿柱截面周边对称配置间距不宜大于200mm角部宜配置直径较大的钢筋4柱头和柱根的箍筋应加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密范围柱根取基础顶面至室内地坪以上1m且不小于柱全高的1/6柱头取柱顶以下500mm且不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2)箍筋直径间距和肢距应符合本章第9.1.23条的规定9.1.26厂房柱间支撑的设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厂房柱间支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第96页共96页

961)一般情况下应在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且下柱支撑应与上柱支撑配套设置2)有吊车或8度和9度时宜在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柱支撑3)厂房单元较长或8度类场地和9度时可在厂房单元中部1/3区段内设置两道柱间支撑2柱间支撑应采用型钢支撑形式宜采用交叉式其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宜大于553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9.1.26的规定4下柱支撑的下节点位置和构造措施应保证将地震作用直接传给基础当6度和7度不能直接传给基础时应计及支撑对柱和基础的不利影响5交叉支撑在交叉点应设置节点板其厚度不应小于10mm斜杆与交叉节点板应焊接与端节点板宜焊接烈度位置6度和7度9度类场地类场地7度类场地和8度类场地8度类场地和9度III类场地上柱支撑250250200150下柱支撑2002001501509.1.278度时跨度不小于18m的多跨厂房中柱和9度时多跨厂房各柱柱顶宜设置通长水平压杆此压杆可与梯形屋架支座处通长水平系杆合并设置钢筋混凝土系杆端头与屋架间的空隙应采用混凝土填实9.1.28厂房结构构件的连接节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屋架(屋面梁)与柱顶的连接8度时宜采用螺栓9度时宜采用钢板铰亦可采用螺栓屋架(屋面梁)端部支承垫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mm2柱顶预埋件的锚筋8度时不宜少于4149度时不宜少于416有柱间支撑的柱子柱顶预埋件尚应增设抗剪钢板3山墙抗风柱的柱顶应设置预埋板使柱顶与端屋架的上弦(屋面梁上翼缘)可靠连接连接部位应位于上弦横向支撑与屋架的连接点处不符合时可在支撑中增设次腹杆或设置型钢横梁将水平地震作用传至节点部位4支承低跨屋盖的中柱牛腿(柱肩)的预埋件应与牛腿(柱肩)中按计算承受水平拉力部分的纵向钢筋焊接且焊接的钢筋6度和7度时不应少于2128度时不第97页共97页

97应少于2149度时不应少于2165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预埋件的锚件8度类场地和9度时宜采用角钢加端板其他情况可采用HRB335级或HRB400级热轧钢筋但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倍锚筋直径或增设端板6厂房中的吊车走道板端屋架与山墙间的填充小屋面板天沟板天窗端壁板和天窗侧板下的填充砌体等构件应与支承结构有可靠的连接9.2(I)一般规定9.2.1本节主要适用于钢柱钢屋架或实腹梁承重的单跨和多跨的单层厂房不适用于单层轻型钢结构厂房9.2.2厂房平面布置和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设置构造要求等可参照本规范第9.1节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有关规定9.2.3厂房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厂房的横向抗侧力体系可采用屋盖横梁与柱顶刚接或铰接的框架门式刚架悬臂柱或其他结构体系厂房纵向抗侧力体系宜采用柱间支撑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刚架结构2构件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最大应力区内应避免焊接接头对于厚度较大无法采用螺栓连接的构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度连接3屋盖横梁与柱顶铰接时宜采用螺栓连接刚接框架的屋架上弦与柱相连的连接板不应出现塑性变形当横梁为实腹梁时梁与柱的连接以及梁与梁拼接的受弯受剪极限承载力应能分别承受梁全截面屈服时受弯受剪承载力的1.2倍4柱间支撑杆件应采用整根材料超过材料最大长度规格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拼接柱间支撑与构件的连接不应小于支撑杆件塑性承载力的1.2倍()计算要点9.2.4厂房抗震计算时应根据屋盖高差和吊车设置情况分别采用单质点双质点或多质点模型计算地震作用9.2.5厂房地震作用计算时围护墙的自重与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轻质墙板或与柱柔性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应计入墙体的全部自重但不应计入刚度2与柱贴砌且与柱拉结的砌体围护墙应计入全部自重在平行于墙体方向计第98页共98页

98fay算时可计入等效刚度其等效系数可采用0.49.2.6厂房横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一般情况下宜计入屋盖变形进行空间分析2采用轻型屋盖时可按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9.2.7厂房纵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轻质墙板或与柱柔性连接的大型墙板的厂房可按单质点计算各柱列的地震作用应按以下原则分配:1)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可按柱列刚度比例分配2)轻型屋盖可按柱列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3)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2采用与柱贴砌的烧结普通粘土砖围护墙厂房可参照本规范第9.1.8条的规定9.2.8屋盖竖向支撑桁架的腹杆应能承受和传递屋盖的水平地震作用其连接的承载力应大于腹杆的内力并满足构造要求9.2.9柱间交叉支撑的地震作用及验算可按本规范附录H.2的规定按拉杆计算并计及相交受压杆的影响交叉支撑端部的连接对单角钢支撑应计入强度折减89度时不得采用单面偏心连接交叉支撑有一杆中断时交叉节点板应予以加强其承载力不小于1.1倍杆件承载力()抗震构造措施9.2.10屋盖的支撑布置宜符合本规范第9.1节的有关要求9.2.11柱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20235/9.2.12单层框架柱梁截面板件的宽厚比限值除应符合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对钢结构弹性阶段设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表9.2.12的规定:第99页共99页

99构件板件名称7度8度9度工字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131110箱形截面两腹板间翼缘383636柱箱形截面腹板(Nc/Af0.25)706560(Nc/Af0.25)585248圆管外径与壁比605550工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11109梁箱形截面腹板(Nb/Af0.37)85-12080-11072-100腹板(Nb/Af0.37)403935注1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当材料为其他钢号时应乘以箱形截面两腹板间翼缘363230235/fay2NcNb分别为柱梁轴向力A为相应构件截面面积f为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3指Nb/Aff3构件腹板宽厚比可通过设置纵向加劲肋减小9.2.13柱脚应采取保证能传递柱身承载力的插入式或埋入式柱脚67度时亦可采用外露式刚性柱脚但柱脚螺栓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实腹式钢柱采用插入式柱脚的埋入深度不得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2倍同时应满足下式要求:d6M/bfc(9.2.13)式中d柱脚埋深M柱脚全截面屈服时的极限弯矩bf柱在受弯方向截面的翼缘宽度fc基础混凝土轴心受压强度设计值9.2.14柱间交叉支撑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吊车时应在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并应在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柱支撑7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120m89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90m宜在单元中部1/3区段内设置两道上下柱间支撑2柱间交叉支撑的长细比支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支撑斜杆交叉点的节点板厚度应符合本规范第9.1.26条的有关规定3有条件时可采用消能支撑9.3第100页共100页

100(I)一般规定9.3.1本节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烧结普通粘土砖柱(墙垛)承重的中小型厂房:1单跨和等高多跨且无桥式吊车的车间仓库等268度跨度不大于15m且柱顶标高不大于6.6m39度跨度不大于12m且柱顶标高不大于4.5m9.3.2厂房的平立面布置宜符合本章第9.1节的有关规定但防震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轻型屋盖厂房可不设防震缝2钢筋混凝土屋盖厂房与贴建的建(构)筑物间宜设防震缝其宽度可采用5070mm3防震缝处应设置双柱或双墙注:本节轻型屋盖指木屋盖和轻钢屋架压型钢板瓦楞铁石棉瓦屋面的屋盖9.3.3厂房两端均应设置承重山墙天窗不应通至厂房单元的端开间天窗不应采用端砖壁承重9.3.4厂房的结构体系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68度时宜采用轻型屋盖9度时应采用轻型屋盖2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8度和9度时应采用组合砖柱且中柱在8度类场地和9度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3厂房纵向的独立砖柱柱列可在柱间设置与柱等高的抗震墙承受纵向地震作用砖抗震墙应与柱同时咬槎砌筑并应设置基础无砖抗震墙的柱顶应设通长水平压杆4纵横向内隔墙宜做成抗震墙非承重横隔墙和非整体砌筑且不到顶的纵向隔墙宜采用轻质墙当采用非轻质墙时应计及隔墙对柱及其与屋架(梁)连接节点的附加地震剪力独立的纵横内隔墙应采取措施保证其平面外的稳定性且顶部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计算要点9.3.5按本节规定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单层砖柱厂房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进行横向或纵向截面抗震验算:17度类场地柱顶标高不超过4.5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砖柱厂房可不进行横向和纵向抗震验算27度类场地柱顶标高不超过6.6m两侧设有厚度不小于240mm且第101页共101页

101开洞截面面积不超过50%的外纵墙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厂房可不进行纵向抗震验算9.3.6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轻型屋盖厂房可按平面排架进行计算2钢筋混凝土屋盖厂房和密铺望板的瓦木屋盖厂房可按平面排架进行计算并计及空间工作按本规范附录H调整地震作用效应9.3.7厂房的纵向抗震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钢筋混凝土屋盖厂房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2钢筋混凝土屋盖的等高多跨砖柱厂房可按本规范附录K规定的修正刚度法进行计算3纵墙对称布置的单跨厂房和轻型屋盖的多跨厂房可采用柱列分片独立进行计算9.3.8突出屋面天窗架的横向和纵向抗震计算应符合本章第9.1.9条和第9.1.10条的规定9.3.9偏心受压砖柱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筋砖柱地震组合轴向力设计值的偏心距不宜超过0.9倍截面形心到轴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92组合砖柱的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抗震构造措施9.3.10木屋盖的支撑布置宜符合表9.3.10的要求钢屋架瓦楞铁石棉瓦等屋面的支撑可按表中无望板屋盖的规定设置不应在端开间设置下弦水平系杆与山墙连接支撑与屋架或天窗架应采用螺栓连接木天窗架的边柱宜采用通长木夹板或铁板并通过螺栓加强边柱与屋架上弦的连接9.3.11檩条与山墙卧梁应可靠连接有条件时可采用檩条伸出山墙的屋面结构9.3.12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构造措施应符合本章第9.1节的有关规定9.3.13厂房柱顶标高处应沿房屋外墙及承重内墙设置现浇闭合圈梁8度和9度时还应沿墙高每隔34m增设一道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12当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尚应设置基础圈梁当圈梁兼作门窗过梁或抵抗不均匀沉降影响时其截面和配筋除满足抗震要求外尚应根据实际受力计算确定第102页共102页

102烈度支撑名称各类满铺望板稀铺望板稀铺望板屋盖无天窗有天窗或无望板或无望板6789满铺望板同非抗震设计房屋单元两端天窗开洞范围内各设一道屋架跨度大于6m时房屋单元两端第二开间及每隔20m设一道屋架跨度大于6m时屋架跨度大于6m时同非抗震设计同非抗震设计天窗两端第一开间各设一道上弦横向支撑上弦横房屋单元两房屋单向支撑端第二开间各设一元两端第二道开间及每隔20m设一道屋屋架跨架度大于6m支下弦横时房屋单撑向支撑元两端第二开间及每隔20m设一道隔间设跨中竖置并加下弦向支撑通长水平系杆天天窗两侧天窗两端第一开间20m左右设一道及每窗竖向支撑隔架支跨度较大的天窗参照无天窗屋架的支撑布置撑9.3.14山墙应沿屋面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卧梁并应与屋盖构件锚拉山墙壁柱的截面与配筋不宜小于排架柱壁柱应通到墙顶并与卧梁或屋盖构件连接9.3.15屋架(屋面梁)与墙顶圈梁或柱顶垫块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柱顶垫块应现浇其厚度不应小于240mm并应配置两层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墙顶圈梁应与柱顶垫块整浇9度时在垫块两侧各500mm范围内圈梁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9.3.16砖柱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组合砖柱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C202砖柱的防潮层应采用防水砂浆9.3.17钢筋混凝土屋盖的砖柱厂房山墙开洞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宜超过总截面面积第103页共103页

103的50%8度时应在山横墙两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9度时应在山横墙两端及高大的门洞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240mm当为9度且山横墙的厚度为370mm时其截面宽度宜取370m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8度时不应少于4129度时不应少于414箍筋可采用6间距宜为250300mm9.3.18砖砌体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8度和9度时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砖柱厂房砖围护墙顶部宜沿墙长每隔1m埋入18竖向钢筋并插入顶部圈梁内27度且墙顶高度大于4.8m或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承重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当不设置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500mm配置26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3出屋面女儿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13.3节的有关规定第104页共104页

1041010.110.1.1本章适用于较空旷的单层大厅和附属房屋组成的公共建筑10.1.2大厅前厅舞台之间不宜设防震缝分开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之间可不设防震缝但不设缝时应加强连接10.1.319度时与8度238度6m47度8m10.1.4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除第10.1.3条规定者外可在大厅纵墙屋架支点下增设钢筋混凝土砖组合壁柱不得采用无筋砖壁柱10.1.5前厅结构布置应加强横向的侧向刚度大门处壁柱及前厅内独立柱应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柱10.1.6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连接处的横墙应加强侧向刚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10.1.7大厅部分其他要求可参照本规范第9章附属房屋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10.210.2.1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将房屋划分为前厅舞台大厅和附属房屋等若干独立结构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但应计及相互影响10.2.2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地震影响系数可取最大值10.2.3大厅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FEk=maxGeq(10.2.3)式中FEk大厅一侧纵墙或柱列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eq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大厅屋盖和毗连附属房屋屋盖各一半的自重第105页共105页

105和50%雪荷载标准值及一侧纵墙或柱列的折算自重10.2.4大厅的横向抗震计算宜符合下列原则:1两侧无附属房屋的大厅有挑台部分和无挑台部分可各取一个典型开间计算符合本规范第9章规定时尚可计及空间工作2两侧有附属房屋时应根据附属房屋的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10.2.58度和9度时10.310.3.1大厅的屋盖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10.3.2大厅的钢筋混凝土柱和组合砖柱应符合下列要求:1组合砖柱纵向钢筋的上端应锚入屋架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内组合柱的纵向钢筋除按计算确定外且6度类场地和7度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147度类场地和8度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162钢筋混凝土柱应按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柱设计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10.3.312349度时10.3.4大厅柱(墙)顶标高处应设置现浇圈梁并宜沿墙高每隔3m左右增设一道圈梁梯形屋架端部高度大于900mm时还应在上弦标高处增设一道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m宽度宜与墙厚相同纵筋不应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10.3.5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间不设防震缝时应在同一标高处设置封闭圈梁并在交接处拉通墙体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10.3.6悬挑式挑台应有可靠的锚固和防止倾覆的措施10.3.7山墙应沿屋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卧梁并应与屋盖构件锚拉山墙应设置钢筋第106页共106页

106混凝土柱或组合柱其截面和配筋分别不宜小于排架柱或纵墙组合柱并应通到山墙的顶端与卧梁连接10.3.8舞台后墙大厅与前厅交接处的高大山墙应利用工作平台或楼层作为水平支撑第107页共107页

1071111.111.1.1本节适用于68度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和夯土承重墙体的房屋及土窑洞土拱房注:1灰土墙指掺石灰(或其他粘结材料)的土筑墙和掺石灰土坯墙2土窑洞包括在未经扰动的原土中开挖而成的崖窑和由土坯砌筑拱顶的坑窑11.1.2生土房屋宜建单层6度和7度的灰土墙房屋可建二层但总高度不应超过6m单层生土房屋的檐口高度不宜大于2.5m开间不宜大于3.2m窑洞净跨不宜大于2.5m11.1.3生土房屋开间均应有横墙不宜采用土搁梁结构同一房屋不宜采用不同材料的承重墙体11.1.4应采用轻屋面材料硬山搁檩的房屋宜采用双坡屋面或弧形屋面檩条支撑处应设垫木檐口标高处(墙顶)应有木圈梁(或木垫板)端檩应出檐内墙上檩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和燕尾接木屋盖各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铅丝等相互连接11.1.5生土房屋内外墙体应同时分层交错夯筑或咬砌外墙四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宜沿墙高每隔300mm左右放一层竹筋木条荆条等拉结材料11.1.6各类生土房屋的地基应夯实应做砖或石基础宜作外墙裙防潮处理(墙角宜设防潮层)11.1.7土坯房宜采用粘性土湿法成型并宜掺入草苇等拉结材料土坯应卧砌并宜采用粘土浆或粘土石灰浆砌筑11.1.8灰土墙房屋应每层设置圈梁并在横墙上拉通内纵墙顶面宜在山尖墙两侧增砌踏步式墙垛11.1.9土拱房应多跨连接布置各拱角均应支承在稳固的崖体上或支承在人工土墙上拱圈厚度宜为300400mm应支模砌筑不应后倾贴砌外侧支承墙和拱圈上不应布置门窗11.1.10土窑洞应避开易产生滑坡山崩的地段开挖窑洞的崖体应土质密实土体稳定坡度较平缓无明显的竖向节理崖窑前不宜接砌土坯或其他材料的前脸不宜开挖层窑否则应保持足够的间距且上下不宜对齐第108页共108页

10811.211.2.1本节适用于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和木柱木梁等房屋11.2.2木结构房屋的平面布置应避免拐角或突出同一房屋不应采用木柱与砖柱或砖墙等混合承重11.2.3木柱木屋架和穿斗木构架房屋不宜超过二层总高度不宜超过6m木柱木梁房屋宜建单层高度不宜超过3m11.2.4礼堂剧院粮仓等较大跨度的空旷房屋宜采用四柱落地的三跨木排架11.2.5木屋架屋盖的支撑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9.3节的有关规定的要求但房屋两端的屋架支撑应设置在端开间11.2.6柱顶应有暗榫插入屋架下弦并用U形铁件连接8度和9度时柱脚应采用铁件或其他措施与基础锚固11.2.7空旷房屋应在木柱与屋架(或梁)间设置斜撑横隔墙较多的居住房屋应在非抗震隔墙内设斜撑穿斗木构架房屋可不设斜撑斜撑宜采用木夹板并应通到屋架的上弦11.2.8穿斗木构架房屋的横向和纵向均应在木柱的上下柱端和楼层下部设置穿枋并应在每一纵向柱列间设置12道剪刀撑或斜撑11.2.9斜撑和屋盖支撑结构均应采用螺栓与主体构件相连接除穿斗木构件外其他木构件宜采用螺栓连接11.2.10椽与檩的搭接处应满钉以增强屋盖的整体性木构架中宜在柱檐口以上沿房屋纵向设置竖向剪刀撑等措施以增强纵向稳定性11.2.11木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木柱的梢径不宜小于150mm应避免在柱的同一高度处纵横向同时开槽且在柱的同一截面开槽面积不应超过截面总面积的1/22柱子不能有接头3穿枋应贯通木构架各柱11.2.12围护墙应与木结构可靠拉结土坯砖等砌筑的围护墙不应将木柱完全包裹宜贴砌在木柱外侧11.311.3.1本节适用于68度砂浆砌筑的料石砌体(包括有垫片或无垫片)承重的房屋第109页共109页

10911.3.2多层石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11.3.2的规定烈度墙体类别678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细半细料石砌体(无垫片)16五13四10三粗料石及毛料石砌体(有垫片)13四10三7二注房屋总高度的计算同表7.1.2注11.3.3多层石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m11.3.4多层石砌体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11.3.4的规定烈度楼屋盖类型678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10107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77411.3.5多层石房宜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1.3.6石墙的截面抗震验算可参照本规范第7.2节其抗剪强度应根据试验数据确定11.3.7多层石房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外墙四角和楼梯间四角26度隔开间的内外墙交接处37度和8度每开间的内外墙交接处11.3.8抗震横墙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大于全截面面积的1/311.3.9每层的纵横墙均应设置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宜与墙厚相同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10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11.3.10无构造柱的纵横墙交接处应采用条石无垫片砌筑且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拉结钢筋网片每边每侧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11.3.11其他有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参照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第110页共110页

1101212.112.1.1本章适用于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以隔离地震能量的房屋隔震设计以及在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器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的房屋消能减震设计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符合本规范第3.8.1条的规定其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本规范第3.8.2条的规定注:1本章隔震设计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的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2消能减震设计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通过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12.1.212.1.3需要减少地震作用的多层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类型的房屋采用隔震设计时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结构体型基本规则不隔震时可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采用本规范第5.1.2条规定的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且结构基本周期小于1.0s体型复杂结构采用隔震设计宜通过模型试验后确定2建筑场地宜为类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3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4隔震层应提供必要的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12.1.4需要减少地震水平位移的钢和钢筋混凝土等结构类型的房屋宜采用消能减震设计消能部件应对结构提供足够的附加阻尼尚应根据其结构类型分别符合本规范第111页共111页

111相应章节的设计要求12.1.512312.1.6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尚应符合相关专门标准的规定12.212.2.18度和9度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和40%12.2.2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可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图12.2.2)当上部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应计入扭转变形的影响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作为其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和设计第112页共112页

1122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输入地震波的反应谱特性和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规定计算结果宜取其平均值当处于发震断层10km以内时若输入地震波未计及近场影响对甲乙类建筑计算结果尚应乘以下列近场影响系数:5km以内取1.55km以外取1253砌体结构及基本周期与其相当的结构可按本规范附录L简化计算12.2.3隔震层由橡胶和薄钢板相间层叠组成的橡胶隔震支座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支座在表12.2.3所列的压应力下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其有效直径的0.55倍和各橡胶层总厚度3.0倍二者的较大值2在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试验后隔震支座刚度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各橡胶层总厚度的5%3各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表12.2.3的规定建筑类别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平均压应力限值(MPa)101215注1平均压应力设计值应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计算对需验算倾覆的结构应包括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对需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尚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2当橡胶支座的第二形状系数(有效直径与各橡胶层总厚度之比)小于5.0时应降低平均压应力限值小于5不小于4时降低20小于4不小于3时降低403外径小于300mm的橡胶支座其平均压应力限值对丙类建筑为12MPahj12.2.4隔震层的布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层宜设置在结构第一层以下的部位其橡胶隔震支座应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间距不宜过大其规格数量和分布应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隔震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拉应力2隔震层的水平动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SK(12.2.4-1)eqj式中隔震层等效粘滞阻尼比Kh隔震层水平动刚度j隔震支座由试验确定的等效粘滞阻尼比单独设置的阻尼器时应包括该阻尼器的相应阻尼比eqjjz=SKz/Kh(12.2.4-2)第113页共113页

113Kjj隔震支座(含阻尼器)由试验确定的水平动刚度当试验发现动刚度与加载频率有关时宜取相应于隔震体系基本自振周期的动刚度值3隔震支座由试验确定设计参数时竖向荷载应保持表12.2.3的平均压应力限值对多遇地震验算宜采用水平加载频率为0.3Hz且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为50%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对罕遇地震验算直径小于600mm的隔震支座宜采用水平加载频率为0.1Hz且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不小于250%时的水平动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直径不小于600mm的隔震支座可采用水平加载频率为0.2Hz且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为100%时的水平动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12.2.5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可采用矩形分布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采用本规范第5.1.4条规定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水平向减震系数的乘积水平向减震系数应根据结构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情况下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按表12.2.5确定层间剪力最大比值0.530.350.260.18水平向减震系数0.750.500.380.25ii2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宜低于0.25且隔震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非隔震的结构在6度设防时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39度时和8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25时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8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5时宜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时各楼层可视为质点并按本规范第5.3节公式(5.3.1-2)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沿高度的分布12.2.6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力应根据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剪力按各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分配当按扭转耦联计算时尚应计及隔震支座的扭转刚度隔震支座对应于罕遇地震水平剪力的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要求:ui[ui]12.2.6-1uuc(12.2.6-2)式中ui罕遇地震作用下第i个隔震支座考虑扭转的水平位移[ui]第i个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限值对橡胶隔震支座不应超过该支座有效直径的0.55倍和支座各橡胶层总厚度3.0倍二者的较小值第114页共114页

114iuc罕遇地震下隔震层质心处或不考虑扭转的水平位移第i个隔震支座的扭转影响系数应取考虑扭转和不考虑扭转时i支座计算位移的比值当隔震层以上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在两个主轴方向均无偏心时边支座的扭转影响系数不应小于1.1512.2.7隔震层以上结构的隔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层以上结构应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的下列措施:1)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防震缝缝宽不宜小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2)上部结构(包括与其相连的任何构件)与地面(包括地下室和与其相连的构件)之间宜设置明确的水平隔离缝当设置水平隔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3)在走廊楼梯电梯等部位应无任何障碍物2丙类建筑在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75时不应降低非隔震时的有关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50时可适当降低本规范有关章节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此时对砌体结构可按本规范附录L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和墙肢的轴压比控制应仍按非隔震的有关规定采用其他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可按表12.2.7划分抗震等级再按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规定采用结构类型7度8度9度框架一般框架四三三二二一高度(m)202020202020高度(m)252525252525抗震墙一般抗震墙四三三二二一12.2.8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层顶部应设置梁板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板现浇板厚度不宜小于140mm配筋现浇面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隔震支座上方的纵横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2)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面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3)隔震支座附近的梁柱应计算冲切和局部承压加密箍筋并根据需要配置网状钢筋第115页共115页

1152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支座和阻尼器应安装在便于维护人员接近的部位2)隔震支座与上部结构基础结构之间的连接件应能传递罕遇地震下支座的最大水平剪力3)隔震墙下隔震支座的间距不宜大于2.0m4)外露的预埋件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预埋件的锚固钢筋应与钢板牢固连接锚固钢筋的锚固长度宜大于20倍锚固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0mm12.2.912.312.3.1消能减震设计时应根据罕遇地震下的预期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消能部件可由消能器及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器可采用速度相关型位移相关型或其他类型注:1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指粘滞消能器和粘弹性消能器等2位移相关型消能器指金属屈服消能器和摩擦消能器等12.3.2消能部件可根据需要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消能部件宜设置在层间变形较大的位置其数量和分布应通过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并有利于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体系12.3.3消能减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2当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方法作简化估算并根据结构的变形特征和高度等按本规范第5.1节的规定分别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其地震影响系数可根据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按本规范第5.1.5条的规定采用3消能减震结构的总刚度应为结构刚度和消能部件有效刚度的总和4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应为结构阻尼比和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的总和5消能减震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框架结构宜采用1/80第116页共116页

11612.3.4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消能部件附加的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式估算:z=W/(4pWs)ac式中a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有效阻尼比Wc所有消能部件在结构预期位移下往复一周所消耗的能量Ws设置消能部件的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2不计及扭转影响时消能减震结构在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总应变能可按下式估算:siW=(1/2)SFui(12.3.4-2)式中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ui质点i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移3速度线性相关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所消耗的能量可按下式估算:22c1jjjW=pTSCqDu2(12.3.4-3)(2/)cos式中T1消能减震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Cj第j个消能器由试验确定的线性阻尼系数j第j个消能器的消能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uj第j个消能器两端的相对水平位移当消能器的阻尼系数和有效刚度与结构振动周期有关时可取相应于消能减震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值4位移相关型速度非线性相关型和其他类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所消耗的能量可按下式估算:cAjW=S(12.3.4-4)式中Aj第j个消能器的恢复力滞回环在相对水平位移uj时的面积消能器的有效刚度可取消能器的恢复力滞回环在相对水平位移uj时的割线刚度5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超过20%时宜按20%计算12.3.5对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宜采用消能部件的恢复力模型计算对静力非线性分析法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和有效刚度可采用本章第12.3.4条的方法确定第117页共117页(12.3.4-1)

117b112.3.6消能部件由试验确定的有效刚度阻尼比和恢复力模型的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应由试验提供设计容许位移极限位移以及设计容许位移幅值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加载频率为0.14Hz的滞回模型速度线性相关型消能器与斜撑墙体或梁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部件时该支承构件在消能器消能方向的刚度可按下式计算:K=(6p/T)CV(12.3.6-1)upy/usy(Kp/Ks)(upy/usy)式中Kb支承构件在消能器方向的刚度Cv消能器的由试验确定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线性阻尼系数T1消能减震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2位移相关型消能器应由往复静力加载确定设计容许位移极限位移和恢复力模型参数位移相关型消能器与斜撑墙体或梁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部件时该部件的恢复力模型参数宜符合下列要求:2/312.3.6-20.8(12.3.6-3)式中Kp消能部件在水平方向的初始刚度upy消能部件的屈服位移Ks设置消能部件的结构楼层侧向刚度usy设置消能部件的结构层间屈服位移3在最大应允许位移幅值下按应允许的往复周期循环60圈后消能器的主要性能衰减量不应超过10%且不应有明显的低周疲劳现象12.3.7消能器与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的连接应符合钢构件连接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构造要求并能承担消能器施加给连接节点的最大作用力12.3.8与消能部件相连的结构构件应计入消能部件传递的附加内力并将其传递到基础12.3.9消能器和连接构件应具有耐久性能和较好的易维护性第118页共118页

1181313.113.1.1本章主要适用于非结构构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非结构构件包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注:1建筑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2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指为现代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13.1.2非结构构件应根据所属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非结构地震破坏的后果及其对整个建筑结构影响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当相关专门标准有具体要求时尚应采用不同的功能系数类别系数等进行抗震计算13.1.3当计算和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两个非结构构件连接在一起时应按较高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非结构构件连接损坏时应不致引起与之相连接的有较高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失效13.213.2.1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入非结构构件的影响:1地震作用计算时应计入支承于结构构件的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重力2对柔性连接的建筑构件可不计入刚度对嵌入抗侧力构件平面内的刚性建筑非结构构件可采用周期调整等简化方法计入其刚度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应计入其抗震承载力当有专门的构造措施时尚可按有关规定计入其抗震承载力3对需要采用楼面谱计算的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宜采用合适的简化计算模型计入设备与结构的相互作用4支承非结构构件的结构构件应将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效应作为附加作用对待并满足连接件的锚固要求13.2.2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第119页共119页

1191各构件和部件的地震力应施加于其重心水平地震力应沿任一水平方向2一般情况下非结构构件自身重力产生的地震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对支承于不同楼层或防震缝两侧的非结构构件除自身重力产生的地震作用外尚应同时计及地震时支承点之间相对位移产生的作用效应3建筑附属设备(含支架)的体系自振周期大于0.1s且其重力超过所在楼层重力的1%或建筑附属设备的重力超过所在楼层重力的10%时宜采用楼面反应谱方法其中与楼盖非弹性连接的设备可直接将设备与楼盖作为一个质点计入整个结构的分析中得到设备所受的地震作用13.2.3采用等效侧力法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F=ghzzaG(13.2.3)12max式中F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非结构构件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由相关标准根据建筑设防类别和使用要求等确定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由相关标准根据构件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1状态系数对预制建筑构件悬臂类构件支承点低于质心的任何设备和柔性体系宜取2.0其余情况可取1.02位置系数建筑的顶点宜取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线性分布对本规范第5章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结构应按其计算结果调整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本规范第5.1.4条关于多遇地震的规定采用G非结构构件的重力应包括运行时有关的人员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质及储物柜中物品的重力13.2.4非结构构件因支承点相对水平位移产生的内力可按该构件在位移方向的刚度乘以规定的支承点相对水平位移计算非结构构件在位移方向的刚度应根据其端部的实际连接状态分别采用刚接铰接弹性连接或滑动连接等简化的力学模型相邻楼层的相对水平位移可按本规范第5.5节规定的限值采用防震缝两侧的相对水平位移宜根据使用要求确定13.2.5采用楼面反应谱法时非结构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F=ghbSG(13.2.5)s非结构构件的楼面反应谱值取决于设防烈度场地条件非结构构件第120页共120页式中

120与结构体系之间的周期比质量比和阻尼以及非结构构件在结构的支承位置数量和连接性质通常将非结构构件简化为支承于结构的单质点体系对支座间有相对位移的非结构构件则采用多支点体系按专门方法计算13.2.6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包括自身重力产生的效应和支座相对位移产生的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本规范第5.4节的规定计算幕墙需计算地震作用效应与风荷载效应的组合容器类尚应计及设备运转时的温度工作压力等产生的作用效应非结构构件抗震验算时摩擦力不得作为抵抗地震作用的抗力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连接件可采用1.0其余可按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13.313.3.1建筑结构中设置连接幕墙围护墙隔墙女儿墙雨篷商标广告牌顶篷支架大型储物架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建筑非结构构件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13.3.2非承重墙体的材料选型和布置应根据烈度房屋高度建筑体型结构层间变形墙体自身抗侧力性能的利用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1墙体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非承重墙体应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2)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围护墙宜采用轻质墙板或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外侧柱距为12m时应采用轻质墙板或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不等高厂房的高跨封墙和纵横向厂房交接处的悬墙宜采用轻质墙板89度时应采用轻质墙板3)钢结构厂房的围护墙78度时宜采用轻质墙板或与柱柔性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板不应采用嵌砌砌体墙9度时宜采用轻质墙板2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上的突变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刚性围护墙沿纵向宜均匀对称布置3墙体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89度时应具有满足层间变位的变形能力与悬挑构件相连接时尚应具有满足节点转动引起的竖向变形的能力4外墙板的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适当的转动能力宜满足在设防烈度下主体结构层间变形的要求13.3.3砌体墙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第121页共121页

121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1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设2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砌体隔墙和围护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砌体隔墙与柱宜脱开或柔性连接并应采取措施使墙体稳定隔墙顶部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2)厂房的砌体围护墙宜采用外贴式并与柱可靠拉结不等高厂房的高跨封墙和纵横向厂房交接处的悬墙采用砌体时不应直接砌在低跨屋盖上3)砌体围护墙在下列部位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梯形屋架端部上弦和柱顶的标高处应各设一道但屋架端部高度不大于900mm时可合并设置8度和9度时应按上密下稀的原则每隔4m左右在窗顶增设一道圈梁不等高厂房的高低跨封墙和纵墙跨交接处的悬墙圈梁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3m山墙沿屋面应设钢筋混凝土卧梁并应与屋架端部上弦标高处的圈梁连接4)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圈梁宜闭合圈梁截面宽度宜与墙厚相同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圈梁的纵筋68度时不应少于4129度时不应少于414厂房转角处柱顶圈梁在端开间范围内的纵筋68度时不宜少于4149度时不宜少于416转角两侧各1m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间距不宜大于100mm圈梁转角处应增设不少于3根且直径与纵筋相同的水平斜筋第122页共122页

122圈梁应与柱或屋架牢固连接山墙卧梁应与屋面板拉结顶部圈梁与柱或屋架连接的锚拉钢筋不宜少于412且锚固长度不宜少于35倍钢筋直径防震缝处圈梁与柱或屋架的拉结宜加强5)8度类场地和9度时砖围护墙下的预制基础梁应采用现浇接头当另设条形基础时在柱基础顶面标高处应设置连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配筋不应少于4126)墙梁宜采用现浇当采用预制墙梁时梁底应与砖墙顶面牢固拉结并应与柱锚拉厂房转角处相邻的墙梁应相互可靠连接4单层钢结构厂房的砌体围护墙不应采用嵌砌式8度时尚应采取措施使墙体不妨碍厂房柱列沿纵向的水平位移5砌体女儿墙在人流出入口应与主体结构锚固防震缝处应留有足够的宽度缝两侧的自由端应予以加强13.3.4各类顶棚的构件与楼板的连接件应能承受顶棚悬挂重物和有关机电设施的自重和地震附加作用其锚固的承载力应大于连接件的承载力13.3.5悬挑雨篷或一端由柱支承的雨篷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13.3.6玻璃幕墙预制墙板附属于楼屋面的悬臂构件和大型储物架的抗震构造应符合相关专门标准的规定13.413.4.1附属于建筑的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通信系统公用天线等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结构类型和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处的位置和运转要求等按相关专门标准的要求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下列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可无抗震设防要求:重力不超过1.8kN的设备内径小于25mm的煤气管道和内径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矩形截面面积小于0.38m2和圆形直径小于070m的风管吊杆计算长度不超过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13.4.2建筑附属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第123页共123页

123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其与建筑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应使设备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后能迅速恢复运转13.4.3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应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削弱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能应允许二者间有一定的相对变位13.4.4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连接件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建筑结构中用以固定建筑附属机电设备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附属机电设备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13.4.5建筑内的高位水箱应与所在的结构构件可靠连接89度时按本规范第5.1.2条规定需采用时程分析的高层建筑尚宜计及水对建筑结构产生的附加地震作用效应13.4.6在设防烈度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宜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相关部位的结构构件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第124页共124页

124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A.0.1首都和直辖市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崇明金山重庆(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A.0.2河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廊坊(2个市辖区)唐山(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邯郸(4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第125页共125页

125市辖区)衡水邢台(2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A.0.3山西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太原(6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晋中浮山永济清徐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大同(4个市辖区)朔州(朔城区)大同县怀仁浑源广灵应县山阴灵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阳曲沃孝义侯马新绛稷山绛县河津闻喜翼城万荣临猗夏县运城芮城平陆沁源*宁武*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长治(2个市辖区)阳泉(3个市辖区)长治县阳高天镇左云右玉神池寿阳昔阳安泽乡宁垣曲沁水平定和顺黎城潞城壶关第二组:平顺榆社武乡娄烦交口隰县蒲县吉县静乐盂县沁县陵川平鲁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二组: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方山柳林第126页共126页

126第三组:晋城离石左权襄垣屯留长子高平阳城泽州五寨岢岚岚县中阳石楼永和大宁A.0.4内蒙自治区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土默特右旗达拉特旗*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包头(除白云矿区外的5个市辖区)呼和浩特(4个市辖区)土默特左旗乌海(3个市辖区)杭锦后旗磴口宁城托克托*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喀喇沁旗五原乌拉特前旗临河固阳武川凉城和林格尔赤峰(红山*元宝山区)第二组:阿拉善左旗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集宁清水河开鲁傲汉旗乌特拉后旗卓资察右前旗丰镇扎兰屯乌特拉中旗赤峰(松山区)通辽*第三组:东胜准格尔旗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赉特旗翁牛特旗兴和商都察右后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乌审旗苏尼特右旗第二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白云第三组: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四王子旗察右中旗A.0.5辽宁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普兰店东港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营口(4个市辖区)丹东(3个市辖区)海城大石桥瓦房店盖州金州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沈阳(9个市辖区)鞍山(4个市辖区)大连(除金州外的5个市辖区)朝阳(2个市辖区)辽阳(5个市辖区)抚顺(除顺城外的3个市辖区)铁岭(2个市辖区)盘锦(2个市辖区)盘山朝阳县辽阳县岫岩铁岭县凌源北票建平开原第127页共127页

127抚顺县灯塔台安大洼辽中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溪(4个市辖区)阜新(5个市辖区)锦州(3个市辖区)葫芦岛(3个市辖区)昌图西丰法库彰武铁法阜新县康平新民黑山北宁义县喀喇沁凌海兴城绥中建昌宽甸凤城庄河长海顺城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的设计地震分组除兴城绥中建昌南票为第二组外均为第一组A.0.6吉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前郭尔罗斯松原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大安*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长春(6个市辖区)吉林(除丰满外的3个市辖区)白城乾安舒兰九台永吉*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四平(2个市辖区)辽源(2个市辖区)镇赉洮南延吉汪清图们珲春龙井和龙安图蛟河桦甸梨树磐石东丰辉南梅河口东辽榆树靖宇抚松长岭通榆德惠农安伊通公主岭扶余丰满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7黑龙江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绥化萝北泰来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哈尔滨(7个市辖区)齐齐哈尔(7个市辖区)大庆(5个市辖区)鹤岗(6个市辖区)牡丹江(4个市辖区)鸡西(6个市辖区)佳木斯(5个市辖区)七台河(3个市辖区)伊春(伊春区乌马河区)鸡东望奎穆棱绥芬河东宁宁安五大连池嘉荫汤原桦南桦川依兰勃利通河方正木兰巴彦延寿尚志宾县安达明水绥棱庆安兰西肇东肇州肇源呼兰阿城双城五常讷河北安甘南富裕龙江黑河青冈*海林*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第128页共128页

128A.0.8江苏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宿迁宿豫*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新沂邳州睢宁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扬州(3个市辖区)镇江(2个市辖区)东海沭阳泗洪江都大丰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南京(11个市辖区)淮安(除楚州外的3个市辖区)徐州(5个市辖区)铜山沛县常州(4个市辖区)泰州(2个市辖区)赣榆泗阳盱眙射阳江浦武进盐城盐都东台海安姜堰如皋如东扬中仪征兴化高邮六合句容丹阳金坛丹徒溧阳溧水昆山太仓第三组:连云港(4个市辖区)灌云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南通(2个市辖区)无锡(6个市辖区)苏州(6个市辖区)通州宜兴江阴洪泽金湖建湖常熟吴江靖江泰兴张家港海门启东高淳丰县第二组:响水滨海阜宁宝应金湖第三组:灌南涟水楚州A.0.9浙江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岱山嵊泗舟山(2个市辖区)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杭州(6个市辖区)宁波(5个市辖区)湖州嘉兴(2个市辖区)温州(3个市辖区)绍兴绍兴县长兴安吉临安奉化鄞县象山德清嘉善平湖海盐桐乡余杭海宁萧山上虞慈溪余姚瑞安富阳平阳苍南乐清永嘉泰顺景宁云和庆元洞头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10安徽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五河泗县第129页共129页

129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合肥(4个市辖区)蚌埠(4个市辖区)阜阳(3个市辖区)淮南(5个市辖区)枞阳怀远长丰六安(2个市辖区)灵壁固镇凤阳明光定远肥东肥西舒城庐江桐城霍山涡阳安庆(3个市辖区)*铜陵县*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铜陵(3个市辖区)芜湖(4个市辖区)巢湖马鞍山(4个市辖区)滁州(2个市辖区)芜湖县砀山萧县亳州界首太和临泉阜南利辛蒙城凤台寿县颖上霍丘金寨天长来安全椒含山和县当涂无为繁昌池州岳西潜山太湖怀宁望江东至宿松南陵宣城郎溪广德泾县青阳石台第二组:濉溪淮北第三组:宿州A.0.11福建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金门*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厦门(7个市辖区)漳州(2个市辖区)晋江石狮龙海长泰漳浦东山诏安第二组:泉州(4个市辖区)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福州(除马尾外的4个市辖区)安溪南靖华安平和云霄第二组:莆田(2个市辖区)长乐福清莆田县平谭惠安南安马尾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三明(2个市辖区)政和屏南霞浦福鼎福安柘荣寿宁周宁松溪宁德古田罗源沙县尤溪闽清闽侯南平大田漳平龙岩永定泰宁宁化长汀武平建宁将乐明溪清流连城上杭永安建瓯第二组:连江永泰德化永春仙游A.0.12江西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寻乌会昌第130页共130页

13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南昌(5个市辖区)九江(2个市辖区)南昌县进贤余干九江县彭泽湖口星子瑞昌德安都昌武宁修水靖安铜鼓宜丰宁都石城瑞金安远定南龙南全南大余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13山东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郯城临沐莒南莒县沂水安丘阳谷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临沂(3个市辖区)潍坊(4个市辖区)菏泽东明聊城苍山沂南昌邑昌乐青州临驹诸城五莲长岛蓬莱龙口莘县鄄城寿光*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烟台(4个市辖区)威海枣庄(5个市辖区)淄博(除博山外的4个市辖区)平原高唐茌平东阿平阴梁山郓城定陶巨野成武曹县广饶博兴高青桓台文登沂源蒙阴费县微山禹城冠县莱芜(2个市辖区)单县夏津*第二组:东营(2个市辖区)招远新泰栖霞莱州日照平度高密垦利博山滨州*平邑*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德州宁阳陵县曲阜邹城鱼台乳山荣成兖州第二组:济南(5个市辖区)青岛(7个市辖区)泰安(2个市辖区)济宁(2个市辖区)武城乐陵庆云无棣阳信宁津沾化利津惠民商河临邑济阳齐河邹平章丘泗水莱阳海阳金乡滕州莱西即墨第三组:胶南胶州东平汶上嘉祥临清长清肥城A.0.14河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新乡(4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郑州(6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第131页共131页

131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洛阳(6个市辖区)焦作(4个市辖区)开封(5个市辖区)南阳(2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商丘(2个市辖区)信阳(2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睢县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内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驻马店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正阳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A.0.15湖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竹溪竹山房县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武汉(13个市辖区)荆州(2个市辖区)荆门襄樊(2个市辖区)襄阳十堰(2个市辖区)宜昌(4个市辖区)宜昌县黄石(4个市辖区)恩施咸宁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枝江松滋江陵石首监利洪湖孝感应城云梦天门仙桃红安安陆潜江嘉鱼大冶通山赤壁崇阳通城五峰*京山*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16湖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常德(2个市辖区)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岳阳(3个市辖区)岳阳县汨罗湘阴临澧澧县津市桃源安乡汉寿第132页共132页

132**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长沙(5个市辖区)长沙县益阳(2个市辖区)张家界(2个市辖区)郴州(2个市辖区)邵阳(3个市辖区)邵阳县泸溪沅陵娄底宜章资兴平江宁乡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新邵邵东隆回石门慈利华容南县临湘沅江桃江望城溆浦会同靖州韶山江华宁远道县临武湘乡*安化中方洪江*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17广东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汕头(5个市辖区)澄海潮安南澳徐闻潮州*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揭阳揭东潮阳饶平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广州(除花都外的9个市辖区)深圳(6个市辖区)湛江(4个市辖区)汕尾海丰普宁惠来阳江阳东阳西茂名化州廉江遂溪吴川丰顺南海顺德中山珠海斗门电白雷州佛山(2个市辖区)*江门(2个市辖区)*新会*陆丰*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韶关(3个市辖区)肇庆(2个市辖区)花都河源揭西东源梅州东莞清远清新南雄仁化始兴乳源曲江英德佛冈龙门龙川平远大埔从化梅县兴宁五华紫金陆河增城博罗惠州惠阳惠东三水四会云浮云安高要高明鹤山封开郁南罗定信宜新兴开平恩平台山阳春高州翁源连平和平蕉岭新丰*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18广西自治区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灵山田东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玉林兴业横县北流百色田阳平果隆安浦北博白乐业*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南宁(6个市辖区)桂林(5个市辖区)柳州(5个市辖区)梧州(3个市辖区)钦第133页共133页

133州(2个市辖区)贵港(2个市辖区)防城港(2个市辖区)北海(2个市辖区)兴安灵川临桂永福鹿寨天峨东兰巴马都安大化马山融安象州武宣桂平平南上林宾阳武鸣大新扶绥邕宁东兴合浦钟山贺州藤县苍梧容县岑溪陆川凤山凌云田林隆林西林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崇左上思龙州宁明融水凭祥全州注:全自治区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19海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海口(3个市辖区)琼山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文昌定安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澄迈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临高琼海儋州屯昌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三亚万宁琼中昌江白沙保亭陵水东方乐东通什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A.0.20四川省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一组:康定西昌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冕宁*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松潘道孚泸定甘孜炉霍石棉喜德普格宁南德昌理塘第二组:九寨沟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宝兴茂县巴塘德格马边雷波第二组:越西雅江九龙平武木里盐源会东新龙第三组:天全荥经汉源昭觉布拖丹巴芦山甘洛第134页共134页

134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成都(除龙泉驿清白江的5个市辖区)乐山(除金口河外的3个市辖区)自贡(4个市辖区)宜宾宜宾县北川安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双流新津青神峨边沐川屏山理县得荣新都*第二组:攀枝花(3个市辖区)江油什邡彭州郫县温江大邑崇州邛崃蒲江彭山丹棱眉山洪雅夹江峨嵋山若尔盖色达壤塘马尔康石渠白玉金川黑水盐边米易乡城稻城金口河朝天区*第三组:青川雅安名山美姑金阳小金会理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泸州(3个市辖区)内江(2个市辖区)德阳宣汉达州达县大竹邻水渠县广安华蓥隆昌富顺泸县南溪江安长宁高县珙县兴文叙永古蔺金堂广汉简阳资阳仁寿资中犍为荣县威远南江通江万源巴中苍溪阆中仪陇西充南部盐亭三台射洪大英乐至旺苍龙泉驿清白江第二组:绵阳(2个市辖区)梓潼中江阿坝筠连井研第三组:广元(除朝天区外的2个市辖区)剑阁罗江红原A.0.21贵州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望谟第二组:威宁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贵阳(除白云外的5个市辖区)凯里毕节安顺都匀六盘水黄平福泉贵定麻江清镇龙里平坝纳雍织金水城普定六枝镇宁惠水长顺关岭紫云罗甸兴仁贞丰安龙册亨金沙印江赤水习水思南*第二组:赫章普安晴隆兴义第三组:盘县A.0.22云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一组:寻甸东川第二组:澜沧第135页共135页

135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剑川嵩明宜良丽江鹤庆永胜潞西龙陵石屏建水第二组:耿马双江沧源勐海西盟孟连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石林玉溪大理永善巧家江川华宁峨山通海洱源宾川弥渡祥云会泽南涧第二组:昆明(除东川外的4个市辖区)思茅保山马龙呈贡澄江晋宁易门漾濞巍山云县腾冲施甸瑞丽梁河安宁凤庆*陇川*第三组:景洪永德镇康临沧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中甸泸水大关新平*第二组:沾益个旧红河元江禄丰双柏开远盈江永平昌宁宁蒗南华楚雄勐腊华坪景东*第三组:曲靖弥勒陆良富民禄劝武定兰坪云龙景谷普洱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盐津绥江德钦水富贡山第二组:昭通彝良鲁甸福贡永仁大姚元谋姚安牟定墨江绿春镇沅江城金平第三组:富源师宗泸西蒙自元阳维西宣威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威信镇雄广南富宁西畴麻栗坡马关第二组:丘北砚山屏边河口文山第三组:罗平A.0.23西藏自治区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二组:当雄墨脱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申扎第二组:米林波密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普兰聂拉木萨嘎第136页共136页

136第二组:拉萨堆龙德庆尼木仁布尼玛洛隆隆子错那曲松第三组:那曲林芝(八一镇)林周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札达吉隆拉孜谢通门亚东洛扎昂仁第二组:日土江孜康马白朗扎囊措美桑日加查边坝八宿丁青类乌齐乃东琼结贡嘎朗县达孜日喀则*噶尔*第三组:南木林班戈浪卡子墨竹工卡曲水安多聂荣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改则措勤仲巴定结芒康第二组:昌都定日萨迦岗巴巴青工布江达索县比如嘉黎察雅左贡察隅江达贡觉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革吉A.0.24陕西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西安(8个市辖区)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大荔第二组:陇县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咸阳(3个市辖区)宝鸡(2个市辖区)高陵千阳岐山凤翔扶风武功兴平周至眉县宝鸡县三原富平澄城蒲城泾阳礼泉长安户县蓝田韩城合阳第二组:凤县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安康平利乾县洛南第二组:白水耀县淳化麟游永寿商州铜川(2个市辖区)*柞水*第三组:太白留坝勉县略阳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延安清涧神木佳县米脂绥德安塞延川延长定边吴旗志丹甘泉富县商南旬阳紫阳镇巴白河岚皋镇坪子长*第二组:府谷吴堡洛川黄陵旬邑洋县西乡石泉汉阴宁陕汉中南郑城固第137页共137页

137第三组:宁强宜川黄龙宜君长武彬县佛坪镇安丹凤山阳A.0.25甘肃省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一组:古浪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天水(2个市辖区)礼县西和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宕昌文县肃北武都第二组:兰州(5个市辖区)成县舟曲徽县康县武威永登天祝景泰靖远陇西武山秦安清水甘谷漳县会宁静宁庄浪张家川通渭华亭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康乐嘉峪关玉门酒泉高台临泽肃南第二组:白银(2个市辖区)永靖岷县东乡和政广河临谭卓尼迭部临洮渭源皋兰崇信榆中定西金昌两当阿克塞民乐永昌第三组:平凉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张掖合作玛曲金塔积石山第二组:敦煌安西山丹临夏临夏县夏河碌曲泾川灵台第三组:民勤镇原环县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二组:华池正宁庆阳合水宁县第三组:西峰A.0.26青海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玛沁第二组:玛多达日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祁连玉树第二组:甘德门源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138页共138页

138第一组:乌兰治多称多杂多囊谦第二组:西宁(4个市辖区)同仁共和德令哈海晏湟源湟中平安民和化隆贵德尖扎循化格尔木贵南同德河南曲麻莱久治班玛天峻刚察第三组:大通互助乐都都兰兴海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二组:泽库A.0.27宁夏自治区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海原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银川(3个市辖区)石嘴山(3个市辖区)吴忠惠农平罗贺兰永宁青铜峡泾源灵武陶乐固原第二组:西吉中卫中宁同心隆德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三组:彭阳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三组:盐池A.0.28新疆自治区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二组:乌恰塔什库尔干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二组:阿图什喀什疏附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乌鲁木齐(7个市辖区)乌鲁木齐县温宿阿克苏柯坪米泉乌苏特克斯库车巴里坤青河富蕴乌什*第二组:尼勒克新源巩留精河奎屯沙湾玛纳斯石河子独山子第三组:疏勒伽师阿克陶英吉沙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库尔勒新和轮台和静焉耆博湖巴楚昌吉拜城阜康*木垒*第139页共139页

139第二组:伊宁伊宁县霍城察布查尔呼图壁第三组:岳普湖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吐鲁番和田和田县昌吉吉木萨尔洛浦奇台伊吾鄯善托克逊和硕尉犁墨玉策勒哈密第二组: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区)博乐温泉阿合奇阿瓦提沙雅第三组:莎车泽普叶城麦盖堤皮山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于田哈巴河塔城额敏福海和布克赛尔乌尔禾第二组:阿勒泰托里民丰若羌布尔津吉木乃裕民白碱滩第三组:且末A.0.29港澳特区和台湾省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一组:台中第二组:苗栗云林嘉义花莲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二组:台北桃园台南基隆宜兰台东屏东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二组:高雄澎湖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香港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澳门第140页共140页

140B.0.1高强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3.9.3条的规定其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本附录的规定B.0.2结构构件截面剪力设计值的限值中含有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的项应乘以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c)其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时取1.0C80时取0.8介于C50和C80之间时取其内插值结构构件受压区高度计算和承载力验算时公式中含有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的项也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乘以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B.0.3高强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3%(HRB335级钢筋)和2.6%(HRB400级钢筋)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应比普通混凝土梁箍筋的最小直径增大2mm2柱的轴压比限值宜按下列规定采用:不超过C60混凝土的柱可与普通混凝土柱相同C65C70混凝土的柱宜比普通混凝土柱减小0.05C75C80混凝土的柱宜比普通混凝土柱减小0.1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60时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比普通混凝土柱增大0.1%4柱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下列规定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箍筋宜采用复合箍复合螺旋箍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1)轴压比不大于0.6时宜比普通混凝土柱大0.022)轴压比大于0.6时宜比普通混凝土柱大0.03B.0.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60时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宜比轴压比相同的普通混凝土抗震墙增加0.02第141页共141页

141C.1C.1.1本附录适用于678度时先张法和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9度时应进行专门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专门的规定C.1.2抗震设计时框架的后张预应力构件宜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C.1.3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不宜设置在梁柱节点核芯区C.2C.2.1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中应采用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混合配筋方式按下式计算的预应力强度比一级不宜大于0.55二三级不宜大于0.75l=(C.2.1)ppySppyAf+AfyAf式中预应力强度比ApAs分别为受拉区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截面面积fpy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非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2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按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换算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考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3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非预应力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1.0二三级不应小于0.8同时底面非预应力钢筋配筋量不应低于毛截面面积的0.2%C.2.2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应符合下列规定:1悬臂梁的预应力强度比可按本附录第C.2.1条1款的规定采用考虑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可按本附录第C.2.1条2款的规定采用2悬臂梁梁底和梁顶非预应力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应小于1.0且底面非预应力筋配筋量不应低于毛截面面积的0.2%第142页共142页

142C.2.3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框架顶层边柱宜采用非对称配筋一侧采用混合配筋另一侧仅配置普通钢筋2预应力框架柱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调整框架柱内力组合设计值的相应要求3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的截面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4预应力框架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第143页共143页

143D.1D.1.1一二级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ç÷ç÷b0sèchbøhSMbæh-a¢öh-a¢H-Vj=1-(D.1.1-1)jbb0s9度时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ç÷ç÷1.15SMæ-ha¢öb0sècVj=1-(D.1.1-2)h-a¢H-hbøbuEb0s式中Vj梁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hb0梁截面的有效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as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Hc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b梁的截面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jb节点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5二级取1.2Mb节点左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一级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Mbua节点左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D.1.2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当验算方向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该侧柱截面宽度当小于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下列二者的较小值:jbb=b+0.5hc(D.1.2-1)jb=bC(D.0.2-2)bj节点核芯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bb梁截面宽度hc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第144页共144页式中

144bc验算方向的柱截面宽度2当梁柱的中线不重合且偏心距不大于柱宽的1/4时核芯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可采用上款和下式计算结果的较小值b=0.5(b+b)+0.25hc-e(D.1.2-3)jbc式中e梁与柱中线偏心距D.1.3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jV(0.30hfbhj)(D.1.3)1jcjREg式中j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楼板为现浇梁柱中线重合四侧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且正交方向梁高度不小于框架梁高度的3/4时可采用1.59度时宜采用1.25其他情况均采用1.0hj节点核芯区的截面高度可采用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D.1.4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验算:jVç÷ç÷REèø¢öæh-a1.1hfbh+0.hN+fA(D.1.4-1)05gbcsb0sjtjjjyvsvj1bj9度时Vjç0.9hfbh+fA÷(D.1.4-2)èø1æöh-a¢gsb0sjtjjyvsvjRE式中N对应于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组合轴向压力较小值其取值不应大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乘积的50%当N为拉力时取N=0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Asvj核芯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S箍筋间距D.2D.2.1扁梁框架的梁宽大于柱宽时梁柱节点应符合本段的规定D.2.2扁梁框架的梁柱节点核芯区应根据梁纵筋在柱宽范围内外的截面面积比例对柱宽以内和柱宽以外的范围分别验算受剪承载力D.2.3核芯区验算方法除应符合一般框架梁柱节点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第145页共145页

1451按本附录式(D.1.3)验算核芯区剪力限值时核芯区有效宽度可取梁宽与柱宽之和的平均值2四边有梁的约束影响系数验算柱宽范围内核芯区的受剪承载力时可取1.5验算柱宽范围外核芯区的受剪承载力时宜取1.03验算核芯区受剪承载力时在柱宽范围内的核芯区轴向力的取值可与一般梁柱节点相同柱宽以外的核芯区可不考虑轴力对受剪承载力的有利作用4锚入柱内的梁上部钢筋宜大于其全部截面面积的60%D.3D.3.1梁中线与柱中线重合时圆柱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V(0.30hfAj)(D.3.1)RE式中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按本附录D.1.3确定其中柱截面宽度按柱直径采用:Aj节点核芯区有效截面面积梁宽(bb)不小于柱直径(D)之半时取Aj=0.8D2梁宽(bb)小于柱直径(D)之半且不小于0.4D时取Aj=0.8D(bb+D/2)D.3.2梁中线与柱中线重合时圆柱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验算:VjRE(D.3.2-1)9度时VjREj1jcgj1.5hfA+0.hA+fA+f÷051ø1æNöç.57è¢h-a¢h-asgD2ssb0sb0jtjjjyvshyvAsvj1.2hfA+1.fA+fA÷(D.3.2-2)ç57èø1æö¢h-a¢h-asgssb0sb0jtjyvshyvsvjsvj式中Ash单根圆形箍筋的截面面积A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拉筋和非圆形箍筋的总截面面积D圆柱截面直径N轴向力设计值按一般梁柱节点的规定取值第146页共146页

146E.1E.1.1框支层应采用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E.1.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fRE式中Vf由不落地抗震墙传到落地抗震墙处按刚性楼板计算的框支层楼板组合的剪力设计值8度时应乘以增大系数27度时应乘以增大系数1.5验算落地抗震墙时不考虑此项增大系数bftf分别为框支层楼板的宽度和厚度REE.1.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与落地抗震墙交接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0.1fbtf)(E.1.2)1cfg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fAs)(E.1.3)1ygfRE式中As穿过落地抗震墙的框支层楼盖(包括梁和板)的全部钢筋的截面面积E.1.4框支层楼板的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楼板的钢筋应锚固在边梁内E.1.5对建筑平面较长或不规则及各抗震墙内力相差较大的框支层必要时可采用简化方法验算楼板平面内的受弯受剪承载力E.2E.2.1转换层上下的结构质量中心宜接近重合(不包括裙房)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E.2.2转换层上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E.2.3厚板转换层结构不宜用于7度及7度以上的高层建筑E.2.4转换层楼盖不应有大洞口在平面内宜接近刚性第147页共147页

147E.2.5转换层楼盖与筒体抗震墙应有可靠的连接转换层楼板的抗震验算和构造宜符合本附录E.1对框支层楼板的有关规定E.2.68度时转换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E.2.79度时不应采用转换层结构第148页共148页

148F.1F.1.1本附录适用的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F.1.1-1规定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不宜超过表F.1.1-2的规定对横墙较少或建造于类场地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最小墙厚(mm)6度7度8度190544530注房屋高度超过表内高度时应根据专门研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烈度6度7度8度最大高宽比543F.1.2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宜按表F.1.2确定:烈度6度7度日度高度(m)242424242424抗震等级四三三二二一注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和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F.1.3房屋应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凹凸不宜过大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2纵横向抗震墙宜拉通对直每个墙段不宜太长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2门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3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F.1.3的要求:第149页共149页

149烈度6度7度8度最大间距(m)151511F.1.4房屋宜选用规则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房屋高度不超过20m时可采用70mm当超过20m时6度7度8度相应每增加6m5m和4m宜加宽20mmF.2F.2.1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计算时应按本节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6度时可不做抗震验算F.2.2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承载力计算时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的组合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调整:V=式中V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w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组合的剪力计算值vwF.2.3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剪跨比大于2V(0.2fbhw)(F.2.3-1)RE剪跨比不大于2V(0.15fbhw)(F.2.3-2)RE式中fgc灌芯小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满灌时可取2倍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bw抗震墙截面宽度hw抗震墙截面高度VWVW(F.2.2)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6二级取1.4三级取1.2四级取1.01gcwg1gcwg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RE注:剪跨比应按本规范式(6.2.9-3)计算F.2.4偏心受压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第150页共150页

150Vêúëû1é1ù(0.48fbh+0.N+fhgl-0.5s)72.)01gvwwyhw0AsbRE0.5Vç0.72fh÷(F.2.4-2)èø1æöyhw0AsbREgs式中N抗震墙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值不大于0.2fgcbwhw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取=M/Vhw当小于1.5时取1.5当大于2.2时取2.2fgv灌芯小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可取fgv=0.20.55gcfAsh同一截面的水平钢筋截面面积s水平分布筋间距fyh水平分布筋抗拉强度设计值hw0抗震墙截面有效高度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F.2.5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连梁的有关规定F.3F.3.1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灌芯混凝土应采用塌落度大流动性和和易性好并与砌块结合良好的混凝土灌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F.3.2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墙段底部(高度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6且不小于二层的高度)应按加强部位配置水平和竖向钢筋F.3.3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横向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钢筋可采用单排布置最小直径12mm其最大间距600mm顶层和底层应适当减小2水平钢筋宜双排布置最小直径8mm其最大间距600mm顶层和底层不应大于400mm3竖向横向的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一级均不应小于0.13%二级的一般部位不应小于0.10%加强部位不宜小于0.13%三四级均不应小于0.10%F.3.4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内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8倍第151页共151页(F.2.4-1)

151钢筋直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2倍钢筋直径F.3.5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轴压比一级不宜大于0.5二三级不宜大于0.6F.3.6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的压应力大于0.5倍灌芯小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gc)时在墙端应设置长度不小于3倍墙厚的边缘构件其最小配筋应符合表F.3.6的要求:抗震等级箍筋最小直径箍筋最大间距加强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一般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一3203188200mm二3183168200mm三3163148200mm四3143128200mmF.3.7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连梁的抗震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入墙内的长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15倍锚固长度三级不应小于1.05倍锚固长度四级不应小于锚固长度且不应小于600mm2连梁的箍筋设置沿梁全长均应符合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3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的箍筋直径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4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自梁顶面下200mm至梁底面上200mm的范围内应增设水平分布钢筋其间距不大于200mm每层分布筋的数量一级不少于212二四级不少于210水平分布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30倍钢筋直径和300mm5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的连梁内不宜开洞需要开洞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跨中梁高1/3处预埋外径不大于200mm的钢套管2)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应小于1/3梁高且不小于200mm3)洞口处应配置补强钢筋被洞口削弱的截面应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F.3.8楼盖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筋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楼屋盖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抗震等级为四级时也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2各楼层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砌块强度等级的二倍现浇楼板的圈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00mm装配整体式楼板的板底圈梁截第152页共152页

152面高度不宜小于120mm其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砌体的水平分布钢筋直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第153页共153页

153GG.0.1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8.1.48.1.7条的有关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形状复杂各部分构架高度差异大或楼层荷载相差悬殊时应设防震缝或采取其他措施2料斗等设备穿过楼层且支承在该楼层时其运行装料后的设备总重心宜接近楼层的支点处同一设备穿过两个以上楼层时应选择其中的一层作为支座必要时可另选一层加设水平支承点3设备自承重时厂房楼层应与设备分开项次楼面结构类型1kN/m2或较大集中荷载1有大孔楼应在开孔周围柱网区格内应在开孔周围柱网区格板设水平支撑内设水平支撑2宜设水平支撑应设水平支撑楼面荷载标准值10kN/m2楼面荷载标准值仅有小孔楼板不需设水平支撑不需设水平支撑钢与混凝土组合楼面现浇装配整体式楼板与钢梁有可靠连接铺金属板(与主梁有可靠连接)3铺活动格栅板应设水平支撑应设水平支撑注1楼面荷载系指除结构自重外的活荷载管道及电缆等2各行业楼层面板开孔不尽相同大小孔的划分宜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367度设防时,铺金属板与主梁有可靠连接可不设置水平支撑4厂房的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间支撑宜布置在荷载较大的柱间且在同一柱间上下贯通不贯通时应错开开间后连续布置并宜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确保支撑承担的水平地震作用能传递至基础2)有抽柱的结构宜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并在相邻柱间设置竖向支撑3)柱间支撑杆件应采用整根材料超过材料最大长度规格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拼接柱间支撑与构件的连接不应小于支撑杆件塑性承载力的1.2倍第154页共154页

154smaxeq5厂房楼盖宜采用压型钢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楼板亦可采用钢铺板6当各榀框架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柱间支撑布置又不规则时应设楼层水平支撑其他情况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应按表G.0.1确定G.0.2厂房的抗震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震作用计算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规定外尚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对楼面检修荷载成品或原料堆积楼面荷载设备和料斗及管道内的物料等采用相应的组合值系数2直接支承设备和料斗的构件及其连接应计入设备等产生的地震作用:1)设备与料斗对支承构件及其连接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下式确定:F=alG(G.0.2-1)Xl=1.0+H/Hn(G.0.2-2)式中Fs设备或料斗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Geq设备或料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放大系数Hx建筑基础至设备或料斗重心的距离Hn建筑基础底至建筑物顶部的距离2)此水平地震作用对支承构件产生的弯矩扭矩取设备或料斗重心至支承构件形心距离计算3有压型钢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面开孔较小且用栓钉等抗剪连接件与钢梁连接时可将楼盖视为刚性楼盖G.0.3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构造措施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38.4节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层厂房钢框架与支撑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纵向柱间支撑和屋面水平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向柱间支撑宜设置于柱列中部附近2)屋面的横向水平支撑和顶层的柱间支撑宜设置在厂房单元端部的同一柱间内当厂房单元较长时应每隔35个柱间设置一道2厂房设置楼层水平支撑时其构造宜符合下列要求:1)水平支撑可设在次梁底部但支撑杆端部应与楼层轴线上主梁的腹板和下翼第155页共155页

155缘同时相连2)楼层水平支撑的布置应与柱间支撑位置相协调3)楼层轴线上的主梁可作为水平支撑系统的弦杆斜杆与弦杆夹角宜在3060之间4)在柱网区格内次梁承受较大的设备荷载时应增设刚性系杆将设备重力的地震作用传到水平支撑弦杆(轴线上的主梁)或节点上第156页共156页

156H.1H.1.1按平面排架计算厂房的横向地震作用时排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连接的固结作用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调整:1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排架有纵墙时取周期计算值的80%无纵墙时取90%2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与砖柱组成的排架取周期计算值的90%3由木屋架钢木屋架或轻钢屋架与砖柱组成排架取周期计算值H.2H.2.1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单层钢筋混凝柱厂房按H.1.1确定基本自振周期且按平面排架计算的排架柱地震剪力和弯矩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可考虑空间工作和扭转影响并按H.2.3的规定调整:17度和8度2厂房单元屋盖长度与总跨度之比小于8或厂房总跨度大于12m3山墙的厚度不小于240mm开洞所占的水平截面积不超过总面积50%并与屋盖系统有良好的连接4柱顶高度不大于15m注:1.屋盖长度指山墙到山墙的间距仅一端有山墙时应取所考虑排架至山墙的距离2.高低跨相差较大的不等高厂房总跨度可不包括低跨H.2.2钢筋混凝土屋盖和密铺望板瓦木屋盖的单层砖柱厂房按H.1.1确定基本自振周期且按平面排架计算的排架柱地震剪力和弯矩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可考虑空间工作并按第H.2.3条的规定调整:17度和8度2两端均有承重山墙3山墙或承重(抗震)横墙的厚度不小于240mm开洞所占的水平截面积不超过总面积50%并与屋盖系统有良好的连接第157页共157页

1574山墙或承重(抗震)横墙的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5单元屋盖长度与总跨度之比小于8或厂房总跨度大于12m注:屋盖长度指山墙到山墙或承重(抗震)横墙的间距H.2.3排架柱的剪力和弯矩应分别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除高低跨度交接处上柱以外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值可按表H.2.3-1采用两端均有山墙的砖柱其值可按表H.2.3-2采用屋盖长度(m)屋盖山墙303642485460667278849096等高厂房0.750.750.750.80.80.80.850.850.850.9两端山墙不等高厂房0.850.850.850.90.90.90.950.950.951.0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一端山墙1.051.151.21.251.31.31.31.31.351.351.351.35等高厂房0.80.850.90.950.951.01.01.051.051.1两端山墙不等高厂房0.850.90.951.01.01.051.051.11.11.15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一端山墙1.01.051.11.11.151.151.151.21.21.21.251.25山墙或承重抗震横墙间距(m)屋盖类型1218243036424854606672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0.600.650.700.750.800.850.850.900.950.951.00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或密铺望板瓦木屋盖0.650.700.750.800.900.950.951.001.051.051.10H.2.4高低跨交接处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支承低跨屋盖牛腿以上各截面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地震剪力和弯矩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按下式采用:æöç÷ç÷hz11.7(H.2.4)è0GEhø=+·nhGELn式中地震剪力和弯矩的增大系数不等高厂房低跨交接处的空间工作影响系数可按表H.2.4采用nh高跨的跨数n0计算跨数仅一侧有低跨时应取总跨数两侧均有低跨时应取总跨数与高跨跨数之和GEL集中于交接处一侧各低跨屋盖标高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第158页共158页

158GEh集中于高跨柱顶标高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屋盖长度(m)屋盖山墙3642485460667278849096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两端山墙0.70.760.820.880.941.01.061.061.061.06一端山墙1.25两端山墙0.91.01.051.11.11.151.151.151.21.2一端山墙1.05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H.3H.3.1钢筋混凝土柱单层厂房的吊车梁顶标高处的上柱截面由吊车桥架引起的地震剪力和弯矩应乘以增大系数当按底部剪力法等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时其值可按表H.3.1采用屋盖类型山墙边柱高低跨柱其他中柱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一端山墙1.52.02.5两端山墙2.02.53.0两端山墙1.52.02.5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一端山墙1.52.02.0第159页共159页

159JJ.1J.1.1纵向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按本附录计算单跨或等高多跨的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纵向地震作用时在柱顶标高不大于15m且平均跨度不大于30m时纵向基本周期可按下列公式确定:1砖围护墙厂房可按下式计算:1式中屋盖类型系数大型屋面板钢筋混凝土屋架可采用1.0钢屋架采用0.85l厂房跨度(m)多跨厂房可取各跨的平均值H基础顶面至柱顶的高度(m)2敞开半敞开或墙板与柱子柔性连接的厂房可按第1款式(J.1.1-1)进行计算并乘以下列围护墙影响系数:300025T=0.23+0.ylH(J.1.1-1)132y2=2.6-0.002lH(J.1.1-2)式中围护墙影响系数小于1.0时应采用1.0J.1.2柱列地震作用的计算1等高多跨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厂房各纵向柱列的柱顶标高处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Kaii1eqSF=aGKaiai341K=yyKi(J.1.2-2)式中Fii柱列柱顶标高处的纵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相应于厂房纵向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5.1.5条确定Geq厂房单元柱列总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包括按本规范第5.1.3条确定的屋盖重力荷载代表值70%纵墙自重50%横墙与山墙自重及折算的柱自重(有吊车时采用10%柱自重无吊车时采用50%柱自重)Kii柱列柱顶的总侧移刚度应包括i柱列内柱子和上下柱间支撑的侧移刚(J.1.2-1)第160页共160页

16034度及纵墙的折减侧移刚度的总和贴砌的砖围护墙侧移刚度的折减系数可根据柱列侧移值的大小采用0.20.6Kaii柱列柱顶的调整侧移刚度柱列侧移刚度的围护墙影响系数可按表J.1.21采用有纵向砖围护墙的四跨或五跨厂房由边柱列数起的第三柱列可按表内相应数值的1.15倍采用柱列侧移刚度的柱间支撑影响系数纵向为砖围护墙时边柱列可采用1.0中柱列可按表J.1.2-2采用围护墙类柱列和屋盖类别别和烈度中柱列无檩屋盖有檩屋盖边柱列0.901.11.11.21.2240砖墙370砖墙边跨无天窗边跨有天窗边跨无天窗边跨有天窗7度0.851.71.81.81.97度8度0.851.51.61.61.78度9度0.851.31.41.41.59度0.851.21.31.31.4无墙石锦瓦或挂板40418081120121150150中柱列无支撑厂房单元内中柱列下柱支撑斜杆的长细比设置下柱支撑的柱间数一柱间0.90.951.01.11.251.4二柱间0.90.951.02等高多跨钢筋混凝土屋盖厂房柱列各吊车梁顶标高处的纵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确定:cici1GciHiHF=a(J.1.2-3)式中Fcii柱列在吊车梁顶标高处的纵向地震作用标准值Gci集中于i柱列吊车梁顶标高处的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包括按本规范第5.1.3条确定的吊车梁与悬吊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40%柱子自重Hcii柱列吊车梁顶高度Hii柱列柱顶高度第161页共161页

161J.2J.2.1斜杆长细比不大于200的柱间支撑在单位侧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可按下式确定:tijiu=Su(J.2.1)1+1式中u单位侧力作用点的位移jii节间斜杆轴心受压稳定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uti单位侧力作用下i节间仅考虑拉杆受力的相对位移J.2.2长细比不大于200的斜杆截面可仅按抗拉验算但应考虑压杆的卸载影响其拉力可按下式确定:tbiciscN=V(J.2.2)(1+jj)1式中Nti节间支撑斜杆抗拉验算时的轴向拉力设计值lii节间斜杆的全长C压杆卸载系数压杆长细比为60100和200时可分别采用0.70.6和0.5Vbii节间支撑承受的地震剪力设计值Sc支撑所在柱间的净距J.2.3无贴砌墙的纵向柱列上柱支撑与同列下柱支撑宜等强设计J.3J.3.1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预埋件的锚件采用锚筋时其截面抗震承载力宜按下列公式验算:Nç÷ç÷èmrzvø1æcosqsinqög+REyAs0.8f0.8zyz(J.3-1)zrsy=(J.3-2)e00.61+t/d25.zm=0.6+0(J.3.3-3)第162页共162页

162vcdf/fyz=(4-0.08)(J.3-4)式中As锚筋总截面面积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1.0N预埋板的斜向拉力可采用全截面屈服点强度计算的支撑斜杆轴向力的1.05倍e0斜向拉力对锚筋合力作用线的偏心距应小于外排锚筋之间距离的20%(mm)斜向拉力与其水平投影的夹角偏心影响系数s外排锚筋之间的距离(mm)m预埋板弯曲变形影响系数t预埋板厚度(mm)d锚筋直径(mm)r验算方向锚筋排数的影响系数二三和四排可分别采用1.00.9和0.85v锚筋的受剪影响系数大于0.7时应采用0.7J.3.2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预埋件的锚件采用角钢加端板时其截面抗震承载力宜按下列公式验算:Nç÷ç÷èu0Nu0øæsinqcosqög+0.7REVy(J.3-5)u0rminaVnWbffc=3z(J.3-6)u0aN0.8nfAs=(J.3-7)式中n角钢根数b角钢肢宽Wmin与剪力方向垂直的角钢最小截面模量As一根角钢的截面面积fa角钢抗拉强度设计值第163页共163页

163K.0.1本附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无檩或有檩屋盖等高多跨单层砖柱厂房的纵向抗震验算K.0.2单层砖柱厂房的纵向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计算:2(K.0.2)GsSKsT=yTS1T式中周期修正系数按表K.0.2采用Gs第s柱列的集中重力荷载包括柱列左右各半跨的屋盖和山墙重力荷载及按动能等效原则换算集中到柱顶或墙顶处的墙柱重力荷载Ks第s柱列的侧移刚度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屋盖类型边跨无天窗边跨有天窗边跨无天窗边跨有天窗周期修正系数1.31.351.41.45EK1K.0.3单层砖柱厂房纵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F=aSGs(K.0.3)式中相应于单层砖柱厂房纵向基本自振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Gs按照柱列底部剪力相等原则第s柱列换算集中到墙顶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K.0.4沿厂房纵向第s柱列上端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下式计算:yKssEKsSyKssF=F(K.0.4)s式中反映屋盖水平变形影响的柱列刚度调整系数根据屋盖类型和各柱列的纵墙设置情况按表K.0.4采用第164页共164页

1640.71.40.751.50.61.80.651.9屋盖类型纵墙设置情况钢筋混凝土无檩屋盖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边柱列中柱列边柱列中柱列砖柱敞棚0.951.10.91.6各柱列均为带壁柱砖墙0.951.10.91.2中柱列的纵墙边柱列为不少于4开间带壁柱砖墙中柱列的纵墙少于4开间第165页共165页

165L.1L.1.1多层砌体结构及与砌体结构周期相当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上部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可按本规范第5.2.1条公式(5.2.1-1)简化计算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向减震系数宜根据隔震后整个体系的基本周期按下式确定:y2h(/1)g2gmTT=(L.1.1-1)式中水平向减震系数2地震影响系数的阻尼调整系数根据隔震层等效阻尼按本规范第5.1.5条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的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根据隔震层等效阻尼按本规范第5.1.5条确定Tgm砌体结构采用隔震方案时的设计特征周期根据本地区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按本规范第5.1.4条确定但小于0.4s时应按0.4s采用T1隔震后体系的基本周期不应大于2.0s和5倍特征周期的较大值2与砌体结构周期相当的结构其水平向减震系数宜根据隔震后整个体系的基本周期按下式确定:g0.92g102(T/T)(T/Tg)y=h(L.1.1-2)式中T0非隔震结构的计算周期当小于特征周期时应采用特征周期的数值T1隔震后体系的基本周期不应大于5倍特征周期值Tg特征周期其余符号同上3砌体结构及与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隔震后体系的基本周期可按下式计算:1hgT2G/K=p(L.1.1-3)式中T1隔震体系的基本周期G隔震层以上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Kh隔震层的水平动刚度可按本规范第12.2.4条的规定计算g重力加速度第166页共166页

166L.1.2砌体结构及与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剪力可按下式计算:V=lazG(L.1.2)()cs1eq式中Vc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剪力L.1.3砌体结构及与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隔震层质心处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位移可按下式计算:es1equ=la(z)G/Kh(L.1.3)式中s近场系数甲乙类建筑距发震断层5km以内取1.5510km取1.2510km以远取1.0内类建筑可取1.01(eq)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影响系数值可根据隔震层参数按本规范第5.1.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Kh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水平动刚度应按本规范第12.2.4条的有关规定采用L.1.4当隔震支座的平面布置为矩形或接近于矩形但上部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不重合时隔震支座扭转影响系数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仅考虑单向地震作用的扭转时扭转影响系数可按下列公式估计:2b=1+12esi/(a+b2)(L.1.4-1)i式中e上部结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在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心距Si第i个隔震支座与隔震层刚度中心在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距离ab隔震层平面的两个边长对边支座其扭转影响系数不宜小于1.15当隔震层和上部结构采取有效的抗扭措施后或扭转周期小于平动周期的70%扭转影响系数可取1.152同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扭转时扭转影响系数可仍按式(L.1.4-1)计算但其中的偏心距值(e)应采用下列公式中的较大值替代:第167页共167页

167e=e+(0.85ey)2(L1.4-2)2x2(0.85ye=e+ey)2(L1.4-3)式中exy方向地震作用时的偏心距eyx方向地震作用时的偏心距对边支座其扭转影响系数不宜小于1.2L.1.5砌体结构按本规范第12.2.5条规定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时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宜按减去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后的平均压应力取值L.1.6砌体结构的隔震层顶部各纵横梁均可按承受均布荷载的单跨简支梁或多跨连续梁计算均布荷载可按本规范第7.2.5条关于底部框架砖房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规定取值当按连续梁算出的正弯矩小于单跨简支梁跨中弯矩的0.8倍时应按0.8倍单跨简支梁跨中弯矩配筋L.2L.2.1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50时丙类建筑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总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按本规范第7.1节中降低一度的有关规定采用L.2.2砌体结构隔震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层砌体房屋的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部时隔震支座不宜直接放置在砌体墙上并应验算砌体的局部承压2隔震层顶部纵横梁的构造均应符合本规范第7.5.4条关于底部框架砖房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要求L.2.3丙类建筑隔震后上部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及圈梁的截面和配筋构造仍应符合本规范第7.1节和第7.3节的有关规定第168页共168页

1682多层浇结普通粘土砖和浇结多孔粘土砖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75时仍应符合本规范表7.3.1的规定79度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和0.38时应符合表L.2.3-1的规定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25时宜符合本规范表7.3.1降低一度的有关规定设置部位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房屋层数7度8度9度三四二三楼电梯间每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处五四二四角外墙四每隔三开间的横墙与外墙交接处角错层部位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六七五三四横墙与外纵交接处墙交接处较9度四层外纵墙与内墙(轴线)交接处大洞口两侧八六七五8度七层内纵墙与隔开间横墙交接处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芯柱的设置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75时仍应符合本规范表7.4.1的规定79度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和0.38时应符合表L.2.32的规定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25时宜符合本规范表7.4.1降低一度的有关规定房屋层数7度8度9度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三四二三间内外墙交接处每隔16m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五四二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外墙转角,灌实5个孔六五三与外纵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接处89度时外纵墙与横墙(轴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线)交接处大洞口两侧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各内墙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七六四设置部位设置数量间内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三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外墙转角灌实3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89度时洞口两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侧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第169页共169页

1694上部结构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水平向减系数为0.75时仍按本规范第7章的相应规定采用79度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0和0.38时可按本规范第7章降低一度的相应规定采用水平向减系数为0.25时可按本规范第7章降低二度且不低于6度的相应规定采用第170页共170页

170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第171页共17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