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清真?

究竟什么是清真?

ID:82130391

大小:52.7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8-02

上传者:德鲁克管理课堂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1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2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3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4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5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6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7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8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9页
究竟什么是清真?_第10页
资源描述:

《究竟什么是清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清真认知“清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流行的专用名称。“清真”两字在宗教意义上是指虔诚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信仰及其相关的宗教行为;在个人生活行为意义上是指讲求心净、身净、居处净和饮食净。清,“清净无染”;真,“真乃独一”,清真“其教至清至真”。“清真”两字,阿拉伯文字书写是“JSL”,翻译成英文书写“HALAL”,译音“哈俩里”,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符合伊斯兰教规定“合法的或允许的”。“清真”就是指符合伊斯兰教义教法教规的合法性行为。它最重要的依据是《古兰经》,其次是圣人穆罕默德的教诲。要知道“清真”的本质,就要学习它的来源与形成的基础常识,首先要了解伊斯兰、《古兰经》、穆罕默德、穆斯林。一、伊斯兰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伊斯兰教6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阿拉伯文)所复兴。公元7世纪至17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莫卧儿、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了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却始终没有陨落。起初,它作为一个地区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伊斯兰教是追求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希望“穆斯林四海皆兄弟”。无论种族、语言、肤色存在多大的人与人之间团结和谐,差异,只要皈依伊斯兰,相互之间都以兄弟相称。伊斯兰教崇尚科学,认为“求知是每一位穆斯林男女应尽的责任”。世界上许多学科及概念体系,诸如代数学、阿拉伯数字,以及“零”的概念和先进的医学、天文学、历史学、建筑学,都产生在伊斯兰文明中。30

1伊斯兰教自创兴到21世纪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伊斯兰教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世界各大洲很多国家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仅美国就有穆斯林600多万。目前,穆斯林占全球人口的19.2%,约为13.3亿。世界伊斯兰国家组织共有57个成员国,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穆斯林分布于世界各地,尽管国籍、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真主”,并且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当前,世界伊斯兰国家组织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二、《古兰经》《古兰经》一词是阿拉伯语“古尔阿尼”的音译,来自根词“给拉艾”,意为“诵读”。因为真主降示给穆罕默德的第一段经文就是“你以造化主的名诵读吧”。这也是《古兰经》名称的由来。(一)《古兰经》的内容《古兰经》降示的过程,也就是伊斯兰教复兴和发展的过程。《古兰经》是穆罕默德23年(公元610~632年)中依照临时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陆陆续续得到的来自“真主的启示”,由穆罕默德口述,几位教门弟子专门负责记录,记录在牛羊皮子、石板、椰枣树叶上、骆驼和牛羊的肩胛骨上。《古兰经》共有114章6236节,有77437个单词347400个字母。按体系来划分,大致分为①信仰、②法律、③伦理三类。具体内容可分为四项:(1)命令,即命令人们做一切应该做的好事;(2)禁止,不准做一切违主违教违法的事情;(3)警示,让人们警惕一切惩罚的严厉性;(4)承诺,使人们了解一切善功都将获得主的奖赏。(二)《古兰经》的整理和保管穆罕默德在世的时候,《古兰经》并未编篆成册。穆罕默德去世以后,有30

2些哈菲祖(能全部背诵《古兰经》的人)也在历次战争中陆续牺牲了,眼看着《古兰经》有失传的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哈里发(继承者)欧斯曼下命令,收集所有零散的《古兰经》书籍重新汇编,并对汇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文字材料必须是在穆圣先知面前记录的原始材料,任何根据记忆后来写下的材料都不予录入。(2)材料必须有至少两个见证人证实其可靠性,也就是说,有两个可信的人证实它们曾是穆圣先知背诵过的材料。根据以上汇编原则全部整理出来,按古莱什人的方言即阿拉伯语抄写了7部《古兰经》,统一了标点符号,并将其他的《古兰经》文字材料予以销毁。欧斯曼本人保留了1部,把其他6部分别送到麦加、大马士革、也门、库法、白萨拉、巴林作为统一的标准本。现在世界上流传的《古兰经》就是这种统一的标准本。将其他的《古兰经》全部焚毁的举措,是为了整个穆斯林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其行动得到了一致认可。《古兰经》的保存,无论是书面的还是记忆上的,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到今天,没有任何的删改,没有任何掺杂讹误。这种神圣而严肃的保存方式,奠定了《古兰经》崇高无上的地位。《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也是阿拉伯史上编写成册的第一部文献,包括历史、文学、风俗、习惯、教法规定和教义等基本内容。《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在伊斯兰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用优美的散文写成,读来铅销有韵,结构也独特不俗,一直是阿拉伯语文的典范。世界上不少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都重视对《古兰经》的研究,对它倍加赞扬。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西方著名哲学家赫什斐尔说:就说服的力量、文辞的动人、结构的奇妙这三方面论,《古兰经》是不可及的。我国回族学者马坚1949年在北大写的《古兰简介》一书中说:“凭着这部《古兰经》,穆罕默德在23年之中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聚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凭着这部《古兰经》,阿拉伯民族在百年之中解放了亚非欧三洲地区被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奴役的几百万人民,并且创造了辉煌伟大的伊斯兰文化,30

3从而才引起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三、穆罕默德21世纪对穆罕默德的历史评价,在此,暂不引用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声音和评价,而是借用西方国家中美国知名作家迈克尔.H哈特的观点来描述,哈特在《世界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穆罕默德排名首位。现将书中内容,摘要介绍《世界100名人排行榜》把穆军默德列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读者会如下。感到惊奇和怀疑吗?是的,能在宗教界内外都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的,历史上他就是唯一的人了。移罕默德家境清寒,作为一个极有感召力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他复兴并传播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伊斯兰教。1379年逝世,直到今天在世界的影响仍然非常广泛、强烈。公元570年移罕默德出生之地,阿拉伯南部的麦加,远离经济、文化和艺术发达的地方,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地区。6岁时,他就失去了双亲,生长环境的艰难险恶可想而知。我们从伊斯兰历史书籍中了解到他还是个文盲,直到25岁时娶了个富诵,生活才逐渐宽裕,近40岁时和普通人没两样。40岁时,穆罕默德接受到“真主”的启示,委派他为“真主”的使者和真实信仰的传播者。前3年时间里,他在亲朋密友中传播“真主”的启示,公元613年,他的活动公开了,向公众宣传“真主”的启示。公元622年,信仰者追随着他从麦加迁徙麦地那,这一年以后被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年。迁徒到麦地那这一年,是穆罕默德一生的转折点。在麦加追随者不多,在麦地那却是应者如云。很快,他的影响便使他成为一名众望所归的领袖。公元630年,移罕默德以胜利者的身份返回麦加的土地。过了两年,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了,此时他已成为整个南阿拉伯半岛的领袖。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教诲不断鼓舞着阿拉伯军队,在他的接班人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指挥下,阿拉伯人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在短短百年之内,经过奋战,便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其疆域北起印度边界,南边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海岸。与此同时,阿拉伯部队所到之地,当地人信仰也就改变了,最终他们全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伊斯兰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向外传播,不止限于伊30

4斯兰所征服的地方,在非洲和中亚,也活跃着上亿伊斯兰信仰者。例如,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印度尼西亚,伊斯兰信仰者穆斯林有上亿人。默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认主学的倡导者,也是宗教伦理道德标准的制定者。默罕默德是《古兰经》的直接受启示者,而且留下了《圣训》(他的言行录)。《圣训》中很多语录如实地记录了移罕默德在世时的原话。《古兰经》和《圣训对伊斯兰教作用影响是巨大的。穆罕默德除了是一名宗教领袖外还是社会和当时人们全部生活领域中的领袖。从阿拉伯的征服活动看,他跨越了时间限制,成为最有影响的政治领袖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一次征服活动能与其相比。13世纪,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统率下的征服,其影响范围比阿拉伯人还广,但并不稳定,蒙古人仅仅是纯军事的征服。与阿拉伯人的征服不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征服是带有文明传播的综合活动,征服的同时形成了从伊拉克直至摩洛哥共同的伊斯兰信仰,共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这些使他们紧紧相连。特别是在伊斯兰历史中,《古兰经》有其巨大的向心作用,《古兰经》使阿拉伯国家虽然在长达千年的动乱期间,还保持着统一相通的信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抓住时机》一书中写到:“我们对穆斯林世界所知道的似乎就是《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和那里的石油。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的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从中我们可以得知,7世纪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动到今天还能留下影响,这应归与穆罕默德在宗教内外的作用。所以,他是人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伟大人物中第一位。四、穆斯林穆斯林是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伊斯兰的含义是和平与顺从,顺从“真主”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穆斯林也是世界上伊斯兰教徒的通称。简称为“穆民”,还有称做“兄弟”的,这是出自《古兰经》中“凡信士确为兄弟”、“天下穆斯林皆兄弟”。《古兰经》中把穆斯林一词通指一切服从真主的人而言。并30

5穆斯林受伊斯兰文化教育。伊斯兰教形成的伊斯兰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兼收并蓄,广泛继承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希腊古典文化,把东西文化熔为一炉。伊斯兰文化不是古代文化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新的创造,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各种古代文化被融合为一种新文化,以伊斯兰文化的形式出现,这个新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它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伊斯兰文化涉世性很强,它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世俗生活的各方面有严格的规定,成为一种独特生活方式。伊斯兰文化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内在精神的一致性等方面塑造了穆斯林。共同的生活方式给穆斯林带来了一种维系力量。(一)穆斯林的本质特性1.穆斯林热爱和平《古兰经》指出:“你们要全体加入和平!”伊斯兰教是一个主张和平的宗教。伊斯兰的本意就是和平。穆斯林就是主张和平的人。众所周知,穆斯林见面相互问好说“色兰”,即祝你平安。可以说,“和平”二字充满了穆斯林生活的各领域。组成人类的个体,可以有性别、职业、肤色、信仰、种族、民族和国籍等的不同,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只可区分为不同性别、民族和信仰三个基本层面,穆斯林的人类平等观,也直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2.穆斯林倡导团结精诚团结是伊斯兰教的特征之一。伊斯兰的诞生地在阿拉伯,伊斯兰首先在那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使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团结一致,互相称为兄弟,在伊斯兰大旗下成就了一个历史大事业。“穆民皆兄弟”的原则来自真主的启示和圣训。要求穆斯林之间禁止背后谈论,不论家庭或社会事物均要依法治理,以公正的法制,证兄弟的互相关系,穆斯林之间互相赌气不能超过三天。在各种圣训集中,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圣渝和箴言,维护穆民皆兄弟的原则。穆罕默德说:“一个穆斯林对另一个穆斯林兄弟歧视,是邪恶行为。每个穆斯林的生命、财产和荣誉,不受其他穆斯林的侵犯。”3.穆斯林重视学习学习是每个穆斯林的天职。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凡30

6是对人类有益的,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切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等等,都属学习的范畴。穆罕默德大力提倡和鼓励学习。《圣训》中他对学习的经典论述有:“知识是穆斯林丢失了的骆驼,不论在哪里发现,都应该把他牵回来。”“学习对每个穆斯林男女都是天职。”(这就把学习任务提到最高的限度。)“你们要寻求知识,哪怕远在中国!”(鼓励穆斯林为了学习,不怕走遍天涯海角,要下决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你们要学习,从摇篮学到坟墓。”(要求穆斯林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即活到老学到老。)穆罕默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而且表达得如此朴素,如此生动,如此透彻,如此淋漓尽致。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今又迈入了信息社会,处在信息社会的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并对其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人们认识到终身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哲学。根据这一哲学,教育不再是学校的同义语,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再是累积知识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为了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智力体系,教育必须以造就具有生存能力和能够解决新的生存问题的人为目的。4.穆斯林重视友谊人是具有社会性的,需要朋友和伙伴,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他人打交道。从另一方面讲,个体是社会的缩影,个体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强大的核心力量。为人正直、信仰坚定的人才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穆罕默德曾对朋友作了形象的比喻:“好的朋友就像卖麝香的人,你可从他这里买到一些东西,即使不买,在他这里你至少可以闻到怡人的气味;坏朋友就像给铁匠拉风箱的人,你如果离他太近,衣服就可能被火烧着,在他这里你只能闻到令人讨厌的气味。”与那些品德高尚、虔诚、知识渊博的人做朋友,从这种人的品行中穆斯林可以受益匪浅。默德禁止穆斯林与那些做坏事的人,如背后说坏话的人做朋友。5.穆斯林的卫生习惯穆斯林勤沐浴常冲洗,这是很可贵的。这些习惯的来源和养成与伊斯兰教教义的规定分不开。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地处沙漠,天气干旱,雨水30

7奇缺,洗衣服都非常困难。当时阿拉伯人的个人卫生很差,经常发生各种疾病。《古兰经》的命令,对改变当时社会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起了主要作用。从那时起,穆斯林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穆斯林在履行宗教功课之前必须洗净,这种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洁净,而是要求以此达到身心的洁净,即做到“洁身浴德”,从而收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兼备的效果。洗净时必须用流动的洁净之水,严禁盆浴和共浴,这从客观上防止了疾病的传播。每天的五次礼拜虽是一项宗教功课,但其洗净、入静、鞠躬、叩头、跪坐等一系列全身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6.穆斯林孝敬父母伊斯兰教的伦理观是教人们孝敬父母,善待双亲。伊斯兰教把孝敬父母提到天职的高度来看待,甚至与拜主相提并论。如《古兰经》第十七章第二十三节这样说:“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应当孝敬父母。”伊斯兰教特别强调对父母讲礼貌,不可对父母任意放肆,出言不逊。穆罕默德说:“你们不要嫌弃你们的父辈,谁嫌弃自己的父母,谁就是忘恩负义者。”又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穆斯林不歧视妇女。阿拉伯谚语“母亲是学校”的哲理也体现了这一点。在财产继承方面,伊斯兰教规定妇女也享有不容置疑的权利。具体继承份额,在《古兰经》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二)穆斯林的生态观、经济观、宗教观1.穆斯林的生态观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应该珍惜真主赋予人类的生存条件,努力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的平衡。《古兰经》指出:“你们不要自投于灭亡。真主创造天地,并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产各种果实作为你们的给养;他为你们制服船舶,以便它们奉他的命令而航行海中;他为你们制服河流;他为你们制服日月,使其经常运行。穆斯林的生态观是和当今我们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相协调的。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上,坚决槟弃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处理当代人类利益和长远人类利益的关系上,坚决反对贪婪和短视;在物欲享受和理智之间,主张用理智战胜欲望;在人类的个别利益与共同利益30

8上,选择团结协作和互相制约。这些主张,无疑会推动人类生态道德观和精神的高扬,是切中实际的生态保护观,是穆斯林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这些主张对推动环保工作,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穆斯林的经济观人类的一切活动,大到宗教活动、政治活动、科技活动、教育活动,小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娱乐等等,都离不开物质财富。而经济活动则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活动。伊斯兰经济理论内容很丰富。它主要是以伊斯兰精神为最高原则,通过各种内在和外在手段,来规范个人与团体从事生产、交换、分配以及对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行为。穆斯林的商业活动在伊斯兰与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首先,坚持商品交易中的互惠原则。违背互惠原则从本质上讲就是违背等价交换规律,因而也就违背了伊斯兰的公平原则,从而受到谴责甚至禁止。穆罕默德说:“真主使群众互惠互利。反对投机。正当的买卖能促进流通,活跃市场,而投机行为则会扰乱市场,影响流通,贻害无穷。穆罕默德要求穆斯林做诚实的商人,而不要做奸商。他说:“二人诚实,说明缺点,其交易必有福。二人说谎,隐匿毛病,其交易必倒霉。”这里所说的缺点、毛病等涉及货物(商品)的质量,旨在警告不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鱼目混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穆罕默德曾遇见一个粮食商,问清价格后,将手插进粮袋,拿出来一看都是湿的,于是问这是怎么回事。商人说:雨淋湿的。穆罕默德说:怎么不放到上面让人看见呢?投机取巧,非我族类。穆罕默德又警告人们说:后世之日,招摇撞骗的奸商同暴君恶霸复活在一起;忠实利人的义商,同圣贤烈士复活在一起。反对垄断。在商业活动中,竞争是必然的;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也是合法的、道德的。因此,鼓励平等竞争,提倡优胜劣汰,但是,反对垄断和囤积居奇。《古兰经》指出:“窑藏金银,而不用于主道者,你应当以痛苦的刑罚向他们报喜。”穆罕默德说:谁囤积四十天,他便和真主脱离关系了。垄断是非理行为,只有小人才干这种勾当。同时强调市场作用。穆罕默德时代,有一部分人发现物价上涨,就请求穆罕默德定一下物价。而穆罕默德说:“真主是定30

9物价者,紧缩人者,宽裕人者,供应食禄者。我宁愿见主,也不愿你们要求我对生命财富有所行亏。真主慈悯这种人,交易时或办事时均给人方便。”凭约守信。鉴于人性的弱点(善变),把包括商业关系在内的一切经济关系用契约的方式加以维持。要求买卖成交时,秉公订约,一经立约,则不容爽约,要求穆斯林恪守不渝。穆罕默德说“伪信士有三个标志:说谎、爽约、背信弃义。”禁止重利盘剥。鼓励通过公平交易,互利互惠,但反对重利盘剥。《古兰经》指出:“真主允许买卖;而禁止重利。你们不要吃重复加倍的利息。”为何禁止利息呢?据穆罕默德的说法,收取利息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既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危害社会道德。不准买卖的东西和禁止从事的营利活动。禁止穆斯林买卖禁食物(如猪肉、自死肉、酒类等)和麻醉品(如海洛因、可卡因、鸦片等毒品),禁止出售未成熟的果实,禁止卖家畜的胎羔,还禁止色情行业和算卦、赌博等活动。主张适度消费。反对过分浪费和过分吝啬。《古兰经》指出:“真主的忠仆用钱的时候,既不浪费,又不吝啬,谨守中道。”伊斯兰教不许穆斯林穿豪华服装招摇过市。禁止非需要养狗。主张速葬薄葬,入土为安,禁止在墓穴内放置金银器皿。同样,闲置资产,不用于社会财富的流通和增值,也是一种浪费。穆罕默德规定,任何人不得超过三年占有未经开垦的土地,否则其他人就可以推定该地无主而合法地加以利用。旨在督促人们合理利用资产,加速流通和增值。过分节俭和吝青,是另一种形式的罪恶。因为这样不仅会降低消费水平,减少需求量,削弱对生产和供给的刺激,使整个经济停滞不前。《古兰经》指出:“吝惜真主所赐的恩惠的人,绝不要认为他们的吝惜对他们是有利的,其实那对他们是有害的。”穆罕默德提醒吝啬的人说:“你们要远避吝凿,因为先民们因此而灭亡了。”在他看来,吝啬何等可怕,以致会遭灭顶之灾。在穆罕默德时代,有个叫伊本阿目尔的人整日封斋(自愿斋),通宵礼拜,不问世事。穆罕默德知道后,便告诉他说:“你若长此以往,你的视力必衰弱,体力必疲惫。须知,你对自己的躯体应负有责任,对自己的眷属也有应负30

10的责任。所以,你可封斋,也可以开斋;你可以礼拜,也可睡觉。”在穆罕默德看来,即便在宗教功修方面也不可过分,不能整日沉面于修炼而放弃正当的权利和享受。消费要正当。所谓正当是指不得从事社会禁止或谴责的消费活动,如饮酒、赌博、嫌侣、吸毒、吃禁食以及足以导致道德堕落和精神颓废的消费活动。而应将财富用于社会所赞许的范围,如维持家人生活、接济亲属、抚养孤儿、救助残疾。也可以将钱财用于体育运动,如射箭、骑马、摔跤、游泳、击剑……也可以用于文化教育活动。消费也要道德。所谓道德是指鼓励穆斯林积极参与救济穷人等的慈善活动,而不指望任何回报。把道德消费列入“正义”行为之中。正当消费和道德消费是统一的,相联系的。历史上,穆斯林有钱人赞助学校、出版图书事业者代不乏人,尊师重教,奖励学子,蔚然成风。3.穆斯林的宗教观“伊斯兰”是教名,“穆斯林”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信仰真主是穆斯林信仰的核心。作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必须口诵心服地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这句简单的清真言,极其深刻地阐明了伊斯兰的信仰基础。伊斯兰使穆斯林实践信仰,使穆斯林成为高尚人、强盛的人、博学的人、富裕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是善于学习的人,学习使他们完善自我。穆斯林是公正的人,真主使他们成为大地的代治者。穆斯林是坚忍的人,真主使他们不畏困难、勇于牺牲。穆斯林是宽容的人,真主责成他们制止邪恶、播撒和平。穆斯林是诚实的人,真主使他们成为社会道德的脊梁。穆斯林是信仰真主的人,真主将赐予他们今后两世的幸福。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成年的穆斯林,除了具有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六大信仰(真主、天使、经典、圣人、复生、前定)之外,还必须履行表现在行为方面的五大功修(念作证词、礼拜、斋戒、天课、朝觀)。也就是说不仅要坚信六大信条,而且在行动上完全履行五大功修,才是合格完美的穆斯林。(三)穆斯林饮食禁忌原因及理由首先对穆斯林饮食禁忌原因追根溯源,再用伊斯兰教宗教观与现代卫生健康科学观进行客观分析。30

111.穆斯林饮食禁忌原因穆斯林饮食禁忌原因来源于伊斯兰教。首先最重要的依据是《古兰经》,其次是圣人穆罕默德的教诲。《古兰经》在饮食方面的禁忌限于:“自死物、血液、猪和‘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禁烟酒……凡为饥荒所迫,而无意犯罪的,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古兰经》中对饮食的禁忌是每个穆斯林必遵的教规。年深日久,代代相遵。现在伊斯兰教的饮食规范已成为57个世界伊斯兰国家组织成员和分布在全世界176个国家约13亿穆斯林的共同生活习惯。2.穆斯林饮食禁忌理由宗教观认为穆斯林的饮食禁忌首先是来自于《古兰经》和《圣训》。穆斯林遵守这些禁忌首先是出于信仰目的——对真主的敬畏,对先知穆圣的信任和信仰。天启知识直接来自于知识的拥有者真主,是至真无误的、永恒不变的。(1)禁食血液《古兰经》禁食血液的原因是:动物的血液乃是“嗜欲之性”,也是污秽的物质,所以不可食用。血液是指从动物血管里流出的,而不是肌肉中所含的血,《古兰经》称之为“外溢的血”。(2)禁食自死物和猪《古兰经》严禁吃自死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死之物一般是由于伤病、中毒、衰老等原因而致死的,食后对人的健康不利;二是因为动物不宰自死者,血未去,血液中往往残存有害物质,对人体不利。同时,《古兰经》特别强调:禁食猪,认为猪“不洁”不可食。(3)禁食“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即“不以真主名义宰杀的任何可食动物”。伊斯兰宗教观认为,宇宙中的人、动物、植物等一切都来自于真主的创造。真主赐予人理智,让人成为万物之灵。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上,某些动物供我们骑乘,某些供我们赏玩,某些供我们宰杀食用。但伊斯兰不允许人们妄杀、滥杀。宰杀时颂念真主的尊名,是为了防止人类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目无造物主的狂傲之气。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来自真主,生命的结束也应以真主的名义结束。奉真主尊名宰牲之举,就是提醒人类,时时刻刻铭记真主,杜绝滋长高傲之气,避免出现人类视自己为大自然主人的狂妄。同时以真主的名义方可宰牲,蕴涵了大地上的一切都具有神圣的意义,人必须要将这些动、植物也看作是具有灵性的被造物。提醒我们要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地球,维30

12护生态平衡,避免虐待和摧残动、植物及自然界中的一切。(4)禁止饮酒源于《古兰经》“庭席”章:“饮酒是一种秽行,是一种久恶魔行为,要远离。”也禁止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凡对人的精神、意志、道德以及身体有伤害性与摧残性的饮料,也要求不予饮用。(5)禁吸香烟源于《圣训》。穆罕默德说:“凡是醉人的,都是禁止的。”吸烟一旦成瘾,便会使人精神、身体麻醉,是恶魔的行为。穆圣又说:“不分自我损害,也不要损害别人。”在虔诚的穆斯林家中,即使贵宾来访,主人不仅不以香烟招待,也不允许来客在屋内吸烟。根据伊斯兰教教律规定,凡是所禁之物,每一位穆斯林既不能食用,也不能买卖。科学观认为现代人认识到,穆斯林的饮食禁忌体现了现代饮食安全观和卫生健康科学观。(1)禁忌血液21世纪的今天,大量科学文献证实,血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当代医学通过病毒检测,无数个实践证实:血或血液制品易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主要包括HBV(乙肝)、HDV(丁肝)、HCV(丙肝)、HIV-I和HIV-Ⅱ(艾滋病)、HTLV-1和HTLV-2(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极易引起感染率高、危害严重的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我国的第一例AIDS(艾滋病)就是由于使用血液制品导致的。不可否认,血液制品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特别是与血液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血液传染性疾病正在增多,尤其是通过动物源性传播的疾病,如SARS、猪口蹄疫等。最近,国际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公告,病人治疗能不用血液制品尽量不使用。因此,保证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早在1300年前《古兰经》就禁食血液,在今天看来,是真主为了关怀保护天下每一位穆斯林的身心健康,这个规定,允分体现了《古兰经》中的饮食安全观和卫生健康科学观。(2)禁食自死物和猪自死之物一般是由于伤病、中毒、衰老等原因而致死的,食后对人的健康不利;禁食猪,认为猪“不洁”不可食。现代知识告诉我们,猪身上有一种可怕的血液病,医学名称为猪附红细胞30

13体病(EperythrozoonSuis)。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血液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所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直到今天,养殖户及一般兽医技术人员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还是缺少认识,基本搞不明白病因,更不知猪附红细胞体病该如何防治。猪肉中藏有多种寄生虫,可以长时间在人体内寄生和繁殖。猪身上的这些病源,绝不是改善猪圈卫生或者对猪肉高温加热或消毒能解除的,这是现代病毒学不争的事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伤患统计中,一位医学家意外地发现了食用猪肉对人体的伤害。他发现当时德国的伤兵,伤口复原的时间是土耳其伤兵复原时间的数倍。经调查发现,由于德国伤兵多食猪肉,致使猪肉中的多细菌及多病体阻碍了伤口肌肉的再生能力,而土耳其士兵是穆斯林,不食用猪肉,伤口肌肉得以正常地再生,所以好得很快。然而,很多非穆斯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猪肉是干净的、可食的。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解释和辩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不伤害。(3)禁忌“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首先,口颂真主尊名而宰杀的肉,和没有颂名而宰杀的肉,从纯营养角度来看肯定区别不大。但是,若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对《古兰经》中禁食动物要求的一种监督执行过程。其重大意义和作用,不亚于当今食品安全法和定点屠宰条令。例如,我国回族习俗,家中要宰牛羊,一般都送到清真寺请阿司执刀,屠宰阿旬会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待宰牲畜是否健康正常无疫病,避免了许多误食患病动物对回族穆斯林身体伤害。天长地久,逐渐在回族民间形成了“不是阿甸宰的不能吃”的习俗。实际上,按教法,任何一位穆斯林懂得宰牲的方式,就可以宰性,请阿旬满拉宰牲,并非必须。其次,从现代行政管理角度看,这是《古兰经》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排。回顾看,我国放开肉食市场以来,由于新的管理体制没能及时跟上,个体经营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出售病害肉和掺水使假,肉食市场管理失控,严重的危害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2006年,卫生部在河南某个小城市抽查,仅一年内,因吃病猪肉,患涤虫、囊虫病人3956例。这些严重问题促使我国2008年8月出台《生猪屠宰管30

14理条例》,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一法一条例将有可能从源头上相对保证全国汉族大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4)禁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当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液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酒精中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饮酒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5)禁烟吸烟有百害无一利,烟草里没有任何对人体有益的东西,烟草中含量最高的毒性物质是烟碱。烟碱的慢性中毒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损害。3.其他《古兰经》《圣训》内涵甚为广泛,它在宗教信仰、政治主张、经济思想、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组合等各个方面所提倡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穆斯林或每一个信仰该教的民族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穆军默德在《圣训》中还规定了一些不可以食用的动物,主要包括猛禽猛兽和不反当的畜类。对植物性的食物没有任何禁忌。在我国,穆斯林受不同地方教派教义教律等影响,在禁食方面越来越细,也越来越具体。伊斯兰教的所有禁戒都是由真主的启示——《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来明文规定的。一方面说明这些禁戒是十分严格的,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另一方面说明,在伊斯兰教禁忌中被禁忌的事物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而被准许的合法事务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伊斯兰教对于禁戒是辩证的,确属必要时允许开禁。考虑到穆斯林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特殊情况需要和不可抗拒的困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可以开禁。这与“真主不欲给你造成烦难,而欲使你们清洁”的精神是一致的。阿拉伯语()即阿拉伯民族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闪语族,主要通行于中东和北非地区,为下列22个国的官方语言:沙特阿拉伯、也门、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30

15苏丹、利比亚、突尼斯、索马里、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科摩罗、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21000万人;同时阿拉伯语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穆斯林或多或少能懂阿拉伯语。在世界语言中,除拉丁字母外,阿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使用阿语字母的语言有波斯语、阿富汗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一部分突厥语、柏柏尔语、马来语以及中国境内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阿拉伯半岛是阿语的发祥地,阿拉伯人走到哪里就把阿语带到哪里。使用阿拉伯语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和非洲联盟。五、中国伊斯兰我国56个民族中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这10个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都和伊斯兰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我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形成简述伊斯兰教创立不久,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般认为,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中国史书称“大食”)向中国派遣使者,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唐、宋时期,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长安以及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经商贸易。他们建立了礼拜寺,开展宗教活动,其中一些人在中国娶妻生子,留在中国,其后裔成为中国回族的先民。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和元朝的建立,一批批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官员等来到中国,被统称为“回回”,在与当地民族主要是汉族通婚后,既吸收了汉族的文化,又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此后,在中国很快又形成了东乡、撒拉和保安等3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又经过数百年的时光,伊斯兰教在新疆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6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这样,在我国56个民族中就有了10个少数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二)中国受伊斯兰教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回族形成的过程就是中国受伊斯兰教化的过程。30

161.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回族先民产生《唐书·西域传》记载,公元651年,唐朝贞观年间(高宗永徽二年),穆罕默德的弟子撒哈八散阿的斡葛思作为阿拉伯帝国正式派遣使者来华,两国正式缔交。史书记载,仅在唐代,阿拉伯使臣来华次数就达37次之多。不被记载的民间商贸活动往来更加频繁。中国唐、宋政府用“大食”这两个字称呼阿拉伯国家。对伊斯兰教叫作“大食法”。阿拉伯和波斯商人被中国唐、宋政府称为“胡商”“蕾客”。这些常期居住在中国的阿拉伯人和波斯商人即是中国回族先民。2.元代时期(公元1271~1368年)回族共同体初步形成蒙元时期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回回人大批定居并落籍中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比较快,主要原因是成吉思汗的三次西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带领其子孙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公元1219-1225年),第二次西征(公元1235~1242年),第三次西征(公元1252、蒙古人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的穆斯林集聚生活地区,征服了中亚、西亚1260年)。各国,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巴勒斯坦、叙利亚、以色列、约旦、黎巴嫩、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一直进入到了当时伊斯兰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伊拉克的巴格达。西征中,蒙古军队每攻克一城一地都要俘掠工匠和妇儒为奴,并征调青壮年充军。这样,随着每次战争的胜利,一批批中亚、西亚各地各部落和各王国的工匠、平民、军士以及一些降将、贵族和学者等,都被迫遣发或安置到中国从事各种工作,这些穆斯林人数多达百万。同时,大批阿拉伯、波斯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被编入蒙古军队。成为中国历史书中“西域亲军”“回回军”“探马赤军”等部队,他们参加了统一中国的战争。他们战时从征,平时就地屯垦牧养,过着亦军亦民的生活。他们分驻各处,以西北陕、甘、宁居多,有的则迁征西南、江南、中原各地。他们定居以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特点,有的充当职业军人,有的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商业活动,也有少数人入仕做官。总人数规模大大超过了唐、宋时期的“胡商、蕾客”。唐、宋时的回族先民主要活动于大中城市及交通要30

17道,不上山不下乡。元代的回族先民则分散深入到中国各地的大小城市、乡镇、农村,其社会活动遍布各行各业。蒙古人忽必烈汗即位后,起用了一大批回族人。回回人在元朝立国的90多年中,担任过朝廷宰相(包括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的就有16人,担任过各行省官的多达32人。元代宪宗蒙哥二年(1252年),元朝首次正式成立“回回户”。这标志着中国回族先民的“蓄客”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由“客”变“户”,正式被当朝政权承认,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的一员。元代,将“回回”这一名词开始代替唐宋时期“大食人”的称呼。元代回回人与唐、宋“蓄客”最大的差别在于,元代回回人以中国为家的观念大大增强。回回群体在这时都不再以客人自居。同时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进而使伊斯兰教随着他们的定居而在中国本土上扎了根。元代也是回回人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扩充本民族的时期,在回族的族源上,还有许多非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人种。一些原先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速人(原居于北高加索人绿睛回回)、吉普赛人(啰哩回回)、犹太人(术忽回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穆斯林即“古城回回”,南洋诸岛上属于马来人种的穆斯林“昆仑回回”(“黑回回”),蒙古人(阿难答部众)等都加入了回回人的行列。在中国本土出现了“元时回回遍天下”现状。在元代,回回人事实上成了在中国居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色人种的总称。蒙古人因归信伊斯兰教而融入回回人的例子中,阿难答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之孙阿难答,自幼为一穆斯林抚养长大,信仰伊斯兰教并潜心研究《古兰经》和攻读阿拉伯文,至元十七年(1280年)继安西王位之后,在其辖地河西、关陇地区(包括原西夏国地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军民中传播伊斯兰教,广建清真寺,实施回国历,“所部士卒十五万人,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3.明代时期(公元1368~1644年)回族共同体形成“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八个字,是清康熙皇帝手书,刻在南京明孝陵朱元璋陵墓前的石碑上。在历史上,明朝朱元璋是一位杰出的皇帝,有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建立的政治制度,不仅维系了明朝277年的统治,而且为清朝所30

18继承,影响深远。明朝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汉唐。据史记,当时全世界每年出产的白银,有三分之二都流进了中国。(GDP总量在世界上就像当今的美国)“远迈汉唐”并不是一句空话。永乐皇帝期间,30多个国家的使团追随我国回族穆斯林杰出人物郑和的脚步来到中国,许多国家的亲王、使臣长期居住在中国,甚至老死埋葬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明代,许多杰出的回回人物脱颖而出。开国功臣有常遇春、胡大海、冯国用、冯胜、沐英、蓝玉、丁德兴等人,抗击外侵的有麻英、达云等成边名将;世界著名的传奇航海家郑和,刚直不阿的著名清官海瑞,反封建礼教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势,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的马文升;文化名人还有丁鹤年、马自强、金大车、金大舆、马继龙、闪继迪、马上捷、马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回族这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伊斯兰学者。他们的众多著作对我国回回穆斯林社会的对明王朝的建影响十分深远。明代对于回回穆斯林之信你是非常尊重的。这可能是因为回回人作出重大贡献的结果。当时民间经常演出《十回保朱》的戏剧,反映元末一大批回回人拥戴朱洪武开创明代的故事,他们都是名载史册的回回杰出人物,所以明王朝前期统治者对回回人予以了许多优待,如对甘肃回回免税,将西北地区的一些回回迁徒到较富熙的华北,江南一带,并吸收他们的上层人物到朝廷任职。明太祖朱元障当政在位时期,曾亲自御书百字赞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军默德,并救修大清直寺于西安、南京以及滇南、闽、粤诸地。在这样良好的族群发展社会背景下,明代的伊斯兰教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使回族在中国本土上孕育成长起来。回族已不是昔日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西域人或被迫东迁的回回人,也不是信仰上融入了回回的汉人、蒙古人,而是一个有别于汉族文化、有着异域风格的新型民族共同体。在中国大地上牢固地扎下了根,形成了回族民族。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经济力量。明代这段时期,回回人最重要的变化是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民族意识增强。“回回见面三分亲”“觉护族类”“行费居送,千里不持粮”“同类相遇则亲厚”“固守其俗终不肯变”如此等等,都是对回族共同心理素质外在表现的客观描述。而这种共同的心理素质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的身上表现程度30

19不同,内涵也不尽一致,却有着坚固的可持续稳定性,至今不衰,它是构成回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独特因素。同时,伴随着我国回族的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回族文化也逐渐形成。(三)中国伊斯兰现状1.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7月成立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简称“伊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是中国穆斯林全国性的宗教团体。该会的宗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爱护祖国,团结各族穆斯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加强同各国穆斯林的友好联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伊协负责组织开展国际伊斯兰教穆斯林之间的学术讨论会,接待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和穆斯林旅游团。中国伊协还参加地方伊斯兰协会的有关会议,并进行指导。中国供协还对在国内的清真食品进行监制。中国伊协承担穆斯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和向中央反映情况。2.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2001年4月23日,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该委员会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专门委员会,由爱国爱教、德高望重、代表中国伊斯兰教最高宗教学识和经学水平的大阿司、大毛拉组成。其宗旨和任务是: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依据伊斯兰教经典,对伊斯兰教教义教规作出权威性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准确解释,编写讲经范本,提高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水平,规范讲经内容,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中国清真寺清真寺是我国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阿拉伯语称清真寺为“MmASJid”(麦斯明正统年间,北京回族穆斯林建成东四清真寺,据寺内碑记载:“清真寺初名吉德),意为礼拜的地方。礼拜寺,寺成,蒙恩赐额曰‘清真寺’。”对皇帝第一次亲笔为北京东四建礼拜寺赐额“清真”这个称呼,我国广大穆斯林是认可的。当时在我国众多的回教寺中,泉州有个“清净寺”,杭州有个“真教寺”,这两个寺名称组合,也可构成清真教、清真寺。加上我国穆斯林中的阿旬们将清真一词与伊斯30

20兰教义紧密挂钩,从宗教意义上深刻解释了清真两字意义:“清”指真主的清净无染,“真”指真主的独一至尊。从此,“清真寺”便成为我国各地伊斯兰教寺院的专有名称了。清真寺院涵盖了宗教、文化、历史、建筑以及人情世故。清真寺的功能: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的场所;是阿旬宣讲教义和宗教常识的讲坛;是培养新一代宗教职业者的经堂;是穆斯林接受启蒙教育的学校;是为穆斯林群众服务的场所;是纪念亡故先贤集会的会场;是宗教人员处理事务的办公处所。4.中国穆斯林现状概况目前,我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数有3000多万。信仰真主是我国穆斯林信仰的核心和根本,要求每一位穆斯林做到“心里诚信,舌肉召认”,不能有丝毫疑问。我国穆斯林大多数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说明:以下人口数据均来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数据。(一)回族回族现有人口已超过981.68万。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人口,居第三位。回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在中国96%的县级行政区内都有回族居住。目前,全国共建立有1个回族自治区、2个回族自治州和11个回族自治县,4个市辖回族区和143个回族乡。中国回族先民来源于中东地区阿拉伯、波斯商人及中亚、西亚穆斯林工匠与军士。从回族的历史上看,是由来自海内外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中,与其他民族不同,不是通过某个氏族、部落融合、发展而成的,不具备一般民族形成中种族的单一性。回族的族源在种族、民族成分的构成上是中外土著和非土著的多元结合。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伊斯兰教起了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决定作用。完全可以肯定,如果伊斯兰教没有传入中国,就不可能产生并形成中国回族。30

21我国回族有着坚定的信念,又能汲取、融会所在环境的文化因素,在自存、自壮中,始终保持自豪、自重的情感,融而不化,合而不流,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极具个性的民族。回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伊斯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回族有严格的饮食习惯和禁忌。讲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及节制性,民间概括为“饮食净”。回族喜欢饮茶,比较有名的是“三炮台”、“八宝盖碗茶”。回族群众喜欢唱“花儿”。回族视习武为“圣行”。回族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回族通用汉语和汉文,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语中保留有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回族“清”字寿歌:清白的一生德性好清爽的一身勤洗澡清醒的头脑睡得早清新的空气早晨好清淡的饮食求温饱清洁的房间常打扫清香的烟酒不沾好清宁的环境不烦恼清心的生活情欲少清亮的眼睛人未老(二)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口目前有839.94万。其人口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居前四位。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凝结的意思。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会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维吾尔族历史上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袄教、景教和佛教等。到了16世纪,伊斯兰教排除了其他宗教,在维吾尔族地30

22区占据统治地位,成为维吾尔族全民信仰的宗教。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吾尔族是一个农业民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修渠引水,并发明了“坎儿井”这一独特的地下引水系统;1000多年前就开始植棉,其中长绒棉质地优良,最为有名。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文食送石榴、樱桃、无花果等。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辩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有几十种之多,“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有器乐演奏、歌舞和说唱等内容。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老年人吃饭或到他人家里做客,要双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仪式“都瓦”,有时互相见面时也做“都瓦”。维吾尔族生活的地方——新疆是中国古代中西文化的交会地,孕育过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其中较著名的古城遗址有高昌古城(公元前1世纪至13世纪末)、交河古城(公元前2世纪至13世纪末)和楼兰古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喀什的阿巴克和加墓(香妃墓)、艾提泵尔清真寺,吐鲁番的伊敏和加墓等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三)哈萨克族我国哈萨克族人口总数目前已超过125.05万。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哈萨克民族主要由古代的乌孙、康居、淹察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大月氏,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勾奴、鲜卑、柔然、突顾、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共同融合而形成。1456年,克烈和加尼别克苏丹带着自己的部落迁徒到楚河流域,在新的地区建立起了独立的政治实体——哈萨克汗国,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从而吸30

23引了周邻大量游牧部落纷纷前来加入。这样,大约在15世纪末,一个有共同名称、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哈萨克民族最终形成。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信仰和伊斯兰教。从15世纪开始,哈萨克族皈依了伊斯兰教,但在哈萨克牧民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原始萨满教的一些成分。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族及其先民饲养的伊犁马和巴里坤马闻名全国。其饮食以肉、奶、茶、面等食品为主。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乐曲丰富多彩。“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舞蹈的特点是“动肩”,跳“马步”,其动作感极强,能充分表现出粗狞剥悍的民族风格和刚健苍劲而浓烈的草原气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娱乐活动主要包括叼羊、赛马、姑娘追和摔跤等,其中男女骑手娱乐活动“姑娘追”更富有情趣和浪漫色彩。哈萨克族游牧的草原地带土特产、名贵药材和山林资源都很丰富。地下资源也相当丰富,有金、铜、铁、铅、锌等。如阿尔泰山,即为(蒙古语)“金山”之意,富蕴县的皱、锂、钮、昵、艳、蜘、铅等82种稀有金属矿藏储量居全国之冠,该县可可托海三号矿被称为“天然矿物博物馆”。(四)东乡族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甘肃兰州市和广河、和政、会宁、玉门等县市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宁夏、青海也有少量定居。东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东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族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1950年成立了东乡族自治县,1981年又成立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东乡族人民经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民族干部不断增加,实现了东乡族当家做主的权30

24利。东乡族人热情好客,来了客人,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坑,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正餐时东乡族喜用鸡待客,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东乡人都取经名,取经名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请阿旬取经名的时间,是在给婴儿喂奶前,也可在婴儿出生后七天。取名时阿旬不进产房,由家人将婴儿抱出,阿旬对着婴儿先低声念大宣礼词,再念小宣礼词,念毕,在婴儿的耳朵上吹一下,先右耳,后左耳。然后,从《古兰经》中选取一个经名,告知家人。为婴儿所取经名,不得与婴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重名,否则,必另起一个。东乡族以农业为主,明人吴帧在《河州志》中说,当地人“勤于务农”。东乡族自给自足和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马铃薯、玉米和其他夏秋杂粮。东乡马铃薯以产量高、个大、淀粉含量高而闻名。(五)柯尔克孜族中国境内约有1608万柯尔克孜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散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此外,在黑花汇省嫩江流域的富裕县境内也居住着数百名柯尔克孜族人。柯尔克孜族先民游牧生息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曾隶属于匈奴,后来一部分人迁入新疆天山地区居住。该居住区于公元7世纪正式纳入唐朝版图。“柯尔克孜”是该民族的自称。汉文史籍曾称之为“隔昆”(“隔昆”)“坚昆”“吃骨”“黯夏斯”“辖夏斯”“黯夏司”“吃里迄斯”“吉利吉思”“艺儿吉思”“布鲁特”等。1935年4月,柯尔克孜族作为该民族的正式名称,经由新端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柯尔克孜族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在新疆额敏和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受蒙古族影响,信仰藏传佛教。柯尔克孜语属阿勒泰语系突顾语族,有皆盖、特斯开两种方言。词汇的多源性是柯尔克孜语的一个特点。成立于1954年7月14日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自治州境域辽阔,资源丰饶。全州总面积7.09万平方公里,下辖阿图什市及阿克陶、乌恰、阿合奇3县(均为边境县市),共有38个乡镇。30

25全州共有人口42万人,其中柯尔克孜族12.4万人,占全州人口的29.5%,为全国柯尔克孜族的80%左右。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北部和西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70公里,有吐尔泵特和伊尔克什坦木两个边境口岸。境处昆仑山、天山两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交会处,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享有“冰山之父”称誉的慕士塔格峰及公格尔九别峰的海拔均高于7500米。境内山地众多,地形复杂,气候的垂直差异十分显著。生活在雪山上的雪鸡、雪豹、棕熊以及生长在崇山峻岭中的盘羊、青羊、舍狸等均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自治州矿产蕴藏丰富,品种较为齐全,已探明储量的有铁、铜、铅、锌、盐、煤等,其中铅、锌储量全疆第一;铁矿石储量1.5亿吨,居南疆首位,具有发展能源、建材、有色金属等工矿业的优越条件。(六)乌孜别克族中国境内乌孜别克族总人口目前有12.4万人。乌孜别克人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来源于14世纪(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领袖”。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乌孜别克族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很多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衣食起居等和维吾尔族大致相同,他们和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有联姻的传统,并且不与不信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由于经商需要,乌孜别克族大多居住在城镇。有在大门口和每一间房子的门口挂布帘的习惯。喜欢吃“库尔达克”(洋芋炖肉)和蜂蜜、糖浆。“纳仁”是乌孜别克族最具民族风味的食品,烹调时将切碎的熟肉和葱头、酸奶搅拌在一起,浇以肉汁,用胡椒调味,以手抓食,是用以待客的珍贵食品。乌孜别克族对养育子女特别重视,孩子出生时,要举行隆重仪式,请知识渊博有名望的长者起名,并在孩子出生第11天大宴宾客以示祝福,在出生40天时还要举行“洗礼”。洗礼这一天,他们把孩子放在由清真寺取来的装有一把土、一枚金首饰的大澡盆里,让亲友、邻居家请来的40个小孩儿陪着婴儿,30

26用木勺舀水淋在头上,边淋边祝福孩子健康幸福、前程似锦,把无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乌孜别克族注重礼节,尊重长者,说话行路均让长者在先。骑马外出时若二人同行,则长者在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男人相遇,手放胸前鞠躬后握手;妇女相见,手放胸前鞠躬后可拥抱。乌孜别克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1987年7月2日,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大南沟成立了乌孜别克族民族乡,这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民族乡。该乡位于东段天山北支——博格达山脚下。这里水源充足,牧草茂盛,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乡长由乌孜别克族人担任。大南沟乌孜别克族民族乡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七)撒拉族撒拉族人口10.45万人。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煌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在汉文史籍中还有“撒拉儿”“沙刺”“撒刺”等多种写法,因信仰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撒拉回”,当地其他民族称之为“撒拉”。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撒拉族先民是西突厥乌古斯部的撒鲁尔人,元朝时期从中亚东迁,定居到循化已经有800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从周围回、汉、藏等民族中不断吸取新鲜血液,扩大民族主体,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新的共同体——撒拉族,其形成在明代中叶。撒拉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的撒拉文本“土尔克文”。撒拉族人在体质上保存着许多突厥人的特征,他们身材高大健壮,面部长而呈红色,高鼻圆眼;男子多发,留长胡须,具有果敢刚毅、好习武射箭的民族性格。撒拉族的风俗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形30

27成了独特风格。撒拉族人聚族而居,自成区域,由于居住区域分明,宗教活动的界限也很清楚。逢有节庆或宴请宾客,则炸油香、做子,吃手抓肉。撒拉族喜欢喝奶茶和麦茶,家家备有茶壶和盖碗等茶具。撒拉族人十分讲究制茶方法和饮茶礼节。撒拉族过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圣纪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1954年9月,成立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循化地区盛产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循化县还有骆驼泉、街子清真大寺、孟达天池、积石长峡、公伯风光、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文都大寺等旅游景观。(八)塔吉克族在我国境内人口约为4.1万人。塔吉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分布于帕米尔东伊朗语族的诸部落。现主要分布在塔吉克共和国以及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社会经济、日常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塔吉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谷里安家落户,春天播种一些耐寒作物,初夏赶着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周而复始,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塔吉克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羊皮软靴。他们都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磨、奶皮子等乳制品和奶茶,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他们的住屋以木石构筑而成。夏季上山放牧时,多住毡房。塔吉克族能歌善舞。舞蹈多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旋的动作。主要乐器有“那伊”(短笛),也是用鹰的翅膀骨特制出来的。除了伊斯兰教规定的节日外,塔吉克族对每年三月的春节亦十分重视。对客人不论亲疏、老幼和民族,凡是来客和投宿的过路人都热情款待,拿出家中最好的饮食、被褥来款待。长期以来,牧民依靠这种互相帮助,克服了旅行和游牧时在人烟稀少的牧区不易30

28获得食物和宿处的困难。1954年9月11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区成立。后改自治区为自治县。县域内有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和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塔什库尔干一带蕴藏着许多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宝石、玉石、硫磺、水晶、硅、金、石棉、云母、煤、铜、镍、锡、石灰石等。其中铁的蕴藏量最为丰富。(九)保安族保安族目前约有1.65万人。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散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保安族一直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于清成丰、同治年间前后从青海同仁地区迁居甘肃大河家地区,建立了新的家园。关于保安族的族源,由于缺乏历史记载,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按本民族意愿和所能接受的观点:保安族是元朝以来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色目人,在青海同仁地区戊边屯垦,同当地蒙、藏等各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1952年3月,成立保安族自治乡;1956年,保安族自治乡改为保安民族乡;197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根据积石山保安族等各民族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为909.97平方公里。县内最高海拔为4218米,最低海拔为1800米左右。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镶嵌地带。黄河从青海省循化县经积石关进入积石山县,是自治县过境的唯一河流,县境内全长约40公里。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9%,因此,形成了冬春两季干燥,夏秋两季湿润,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自治县境内野生植物共有73科220属,其中优良牧草48种;食用植物有十几个种,其中藤菜资源较为丰富,已打入国际市场;野生药材有90多种,年采集收购野生中药材6.5万千克。经济果树类共有3科5属30种,其中冬果梨和薄皮核桃是地方特产。县境内干旱山区的花椒,色味俱佳,为调味佳品。境内有野生动物20多种,其中苏门羚、兰马鸡、雪鸡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矿藏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硅、铁、铜、钮、钛等。-32-30

29(十)塔塔尔族我国塔塔尔族人口目前已超过5000人,是我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市,另外,一些人散居在阿勒泰、奇台、吉木萨尔及南疆的各主要城市。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主要是由伏尔加河畔的土著部落、操突厥语的保加尔人和钦察人以及跟随成吉思汗之孙拨都西征的蒙古勒勒人逐渐融合形成的。中国的塔塔尔族就是他们的后裔。新疆的塔塔尔族是19世纪20~30年代先后从沙俄统治下的喀山、乌法、图曼、西伯利亚、乌拉尔等地迁来的。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共处,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逐渐成为塔塔尔族的日常用语和通用文字。历史上,塔塔尔族多居城镇从事商业,不少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塔塔尔族多在秋冬季节结婚,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婚后,新郎要在女方家住若干月,甚至一年或在妻子生过孩子之后再返回男方家。新娘生头胎时在娘家分娩,给孩子起名,举行摇篮礼。男孩满7岁时举行割礼。塔塔尔族的葬礼按伊斯兰教规定进行,但没有为死者戴孝的习俗。塔塔尔族过肉孜节、古尔邦节;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萨邦节等。萨邦节多在春天举行,并开展摔跤、穿麻袋赛跑、叼匙竞走、爬滑竿、赛马等各种娱乐活动。塔塔尔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塔塔尔族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很早就接受了欧洲文化,并将其与本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塔塔尔族的文学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0世纪,古代鞋勒人就有了文字,以后又产生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塔塔尔族的教育事业发展较早,因而其人口中知识分子所占的比例很高。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塔塔尔族就在伊宁、塔城等地开办了一些宗教学校,学校里开设有语文、算术等文化课。1949年创办的伊宁塔塔尔学校,是新疆建立最早的少数民族新型学校之一。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