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

ID:82061552

大小:1.7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7-11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1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2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3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4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5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6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7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8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9页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市雪袁线改造工程施工段落(K5+821.42~K9+881.76)图纸(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公路排水设施规范》JTJ018-97(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60-2008(1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5)、公司ISO9001∶2000、ISO14001∶2004和OHSAS18001∶2001管理手册。(16)、我公司历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编制原则

1(1)、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选派具有多年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调集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参加本标段工程的施工。(2)、施工组织:统筹安排施工,做到均衡生产,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3)、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组成配套合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4)、施工工艺: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内容,结合我单位多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5)、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合理布置生产生活临时设施,施工生产按标准化作业,配合业主与周边居民搞好关系,做到文明施工。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

2雪袁线西起王石线老路,东至与如东的交界处,规划路线全长约29.8km。本标段改造路段为雪袁线(开发区段),路线由西向东,起点为规划龙池路,路线向西,沿线花市路、益寿路、老通扬路交叉,跨越老通扬运河后海阳北路交叉,终点接下穿新长铁路段改造起点,起点桩号为K5+821.42,终点桩号为K9+881.76,全长约4.6km。其中K5+821.42至老通扬路路段为老路改造,老路路面宽度除镇区段,大部分路面宽度在7m左右,花市路以东戴营公路路面宽度12m。沿线共设桥梁1座、涵洞14道,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路面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标段起点桩号K5+821.42路线平、纵面缩图2、路基路面2.1、路基概况K5+821.42~K9+881.76路段:路基顶宽23m,为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2×0.5m+行车道2×2×3.75m+硬路肩2×2.5m,路面横坡2.0%,路线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见下图。

42.2、路面概况(1)主线行车道路面结构为4cm的细粒式沥青砼(AC-13)+8cm中粒式(AC-20)+沥青下封层+透层油+基层34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土=4:8:100),面层与面层之间设粘层油。路面总厚度为66cm(封层、透层油不计入厚度)。(2)交叉口范围1)与等级道路的交叉口,交叉口范围内路面结构同一般路段路面结构。在主线及被交叉路口两侧停车后各100m范围内,上、下面层中均按沥青砼质量的0.4%掺入抗车辙添加剂。

52)与非等级到路的交叉口,交叉口范围内路面结构同主线部分路面结构。机耕路衔接处,采用4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石灰稳定土,两侧各30m长。3、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3.1路基路面排水路段路基路面排水采用了暗埋管道排水方式。(1)、雨水口和暗埋管道:本项目路段均设置暗埋管道排水,汇集的路面水到行车道外侧边缘的雨水口通过直径225~300mmPVC横向排水管一并汇集到北侧人行道中的检查井,再由管径500mm~800mm的HDPE管或钢筋混凝土管涵纵向连接,在适当位置将水排入河沟或排入涵洞中。横向出口与较大河沟塘相接处或与排水河沟常水位高层相差较大而可能发生冲刷时,采用急流槽或将水引入河沟中。(2)雨、污水管材、基础①、管材雨、污水管:d≤600管道采用HDPE排水管d=800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雨水口连接管:PVC-U加筋管,环刚度≥8KN/m2

6,坡度1%单个雨水口与检查井连接及多个雨水口联通时起始段连接管管径为φ255mm,其余情况采用φ300mm。②、接口:承插式钢筋砼管:橡胶圈接口;HDPE管:橡胶圈接口;PVC-U加筋管:“T”型橡胶圈接口③、基础钢筋混凝土管:180°混凝土基础HDPE管:采用砂石基础施工PVC-U加筋管:采用砂石基础施工④、检查井d400~d600管道采用φ1000圆形砖砌检查井,d800管道采用φ1250圆形砖砌检查井,绿化带上采用700钢纤维砼井盖。3.2路基防护(1)、一般路段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2)、老通扬运河桥桥头20m范围内路堤边坡,采用M7.5浆砌块石满铺防护。

7(3)、河塘路段:小的鱼塘、沟、河清淤后回填,视为一般路基,进行超填防护。(4)、护坡道需要夯实处理,采用植草防护。4、桥梁、涵洞4.1、桥梁工程市雪袁线改造工程新建桥梁一座,拟建桥梁横跨老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为等级外航道,航道净空12×2.5m,最高通航水位3.187m(85国家高程基准)。新建桥梁结构形式为:上部结构20+20+20米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筒支结构,桥面连续;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台;基础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1)、上部结构采用简支结构,按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设计。砼强度等级;20m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采用C50砼,绞缝与板同强度;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砼,伸缩缝采用C50钢纤维砼,护栏、压顶采用C30砼;墩台盖梁、立柱采用C30砼,墩台采用C25水下砼。(2)、支座采用GYZ板式橡胶支座d=250mm,δ

8=42mm和GYZF4板式橡胶支座d=250mm,δ=43mm。(3)、伸缩缝采用60型钢伸缩缝。4.2、涵洞工程本标段新建涵洞9道,其中:排水圆管涵4道,灌溉圆管涵5道。(1)、砼强度:圆管涵管节C30砼,管基C20砼。(2)、排水涵洞河床铺砌采用M7.5浆砌片石,一字墙采用C20砼,墙身采用M10浆砌块石涵洞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结构形式孔径-跨径(m)斜交角度(0)涵底纵坡(%)1K5+963.5圆管涵1-1.0900.32K6+180.5倒吸虹1-2.09003K6+607.5倒吸虹1-1.09004K7+100.0倒吸虹1-1.0900

95K7+350.0圆管涵1-1.5900.36K7+597.5倒吸虹1-1.09007K8+349.0圆管涵1-1.5900.38K4+939.8倒吸虹1-1.09509K4+061.9圆管涵1-1.0950.35、沿线地理特征5.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地处市柴湾镇境内路段。地貌类型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缓,地表标高为3.70~5.30米,路线区存在沟渠、水塘,水系较为发达。路线横跨如海河,如海河为该区最大地表河流。野外勘测期间,实测地下水水位埋深2.3米~4.0米。陆路、水路交通较为方便。5.2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震

10路线范围内,地势叫平缓,五陡坡,五地下采空区或其他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地区及周边低于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性断裂或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近代历史上无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历史因素分析,本线路场地稳定。(2)、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主要分布于②层粉土、③层粉砂中,②层粉土渗透性一般,③层粉砂渗透性较强,赋水性较好,实测稳定水位埋深2.3~4.0米。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侧向径流的影响,与相邻河流有相互补给作用。年变化幅度为1.0米左右。5.3工程地质及水稳地质特征路线区为长江冲积平原地貌,地势较为平缓,局部民房较密集。在勘测路线区域内,均为第四系冲积成因土层,除在整个线路中局部地表有少量沟、塘外,地基个土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现将钻探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分析如下:

11①耕土:灰黄色,稍湿,松散,粉土为主,土质不均匀,工程性质较差。土、石工程分级为软土。②粉土:灰黄色,很湿,中密,含黄色侵染斑质,场地内普遍分布,工程性质一般。该层埋藏较较浅,土层厚度不大,透水性一般,较易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可作为路基和涵洞的持力层或下卧层。土、石工程分级为软土。③粉砂: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强度较高,工程性质良好,可作为良好的基础下卧层。土、石工程分级为软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