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052666
大小:264.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29
《高中语文-18.郑伯克段于鄢课后巩固-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课后稳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根底1.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共叔段()遂恶之()亟请()虢叔()不义不暱()缮甲兵〔〕具卒乘()泄泄()施及()答案:gōngwùqìguónìshànshèngyìyì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1〕佗邑唯命〔〕〔2〕谓之京城大叔〔〕〔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姜氏欲之,焉辟害〔〕〔5〕无庸,将自及〔〕〔6〕遂寘姜氏于城颍〔〕〔7〕假设阙地及泉〔〕〔8〕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答案:〔1〕佗,通“他〞〔2〕大,通“太〞〔3〕参,通“三〞〔4〕辟,通“避〞〔5〕庸,通“用〞〔6〕寘,通“置〞〔7〕阙,通“掘〞〔8〕锡,通“赐〞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1〕亟请于武公〔〕〔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姜氏欲之,焉辟害〔〕〔5〕蔓,难图也〔〕〔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7〕无庸,将自及〔〕〔8〕不义不暱,厚将崩〔〕〔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10〕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11〕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2〕爱其母,施及庄公〔〕答案:〔1〕亟:屡次〔2〕都:都邑。城:城墙〔3〕不过:不超过。参:通“三〞。国:国都〔4〕焉:怎能。辟通“避〞〔5〕蔓:蔓延,生长。图:图谋,谋划〔6〕贰:两属〔7〕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8〕暱:亲近。厚:指土地扩大〔9〕完:修治城郭。聚:积聚人民。甲:铠甲。兵:武器。卒:步兵。乘:战车〔10〕羹:带汁的肉。遗:赠送〔11〕隧:地道,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12〕施:延续、推及4.指出以下各句的句式特点。
1〔1〕蔓,难图也。〔〕〔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颍考叔,纯孝也。〔〕〔4〕敢问何谓也?〔〕〔5〕君何患焉?〔〕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4〕宾语前置〔5〕宾语前置5.翻译以下句子。〔1〕制,巖邑也,虢叔死焉。〔2〕姜氏何厌之有!〔3〕不如早为之所。〔4〕多行不义必自毙。〔5〕君将假设之何?〔6〕公赐之食,食舍肉。〔7〕公语之故,且告之悔。〔8〕其是之谓乎!参考答案:〔1〕制,险要的城邑,虢叔〔东虢国国君,被郑武公所灭〕死的地方。〔2〕姜氏哪有满足的!〔3〕不如早为他安排个适当的地方。〔4〕过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自己灭亡。〔5〕君王将怎么做?〔6〕庄公赐他食物,〔他〕吃的时候舍下肉不吃。〔7〕庄公告诉他原因,并告诉他懊悔的意思。〔8〕那就是说这样的事啊!6.文学常识填空。〔1〕?春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传?的“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左传?是_______________的简称,又名_____________,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答案:〔1〕?左传??谷梁传??公羊传?〔2〕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3〕?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假设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2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7.对以下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具卒乘乘:shèng,四匹马拉的战车。B.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wéi,担任。C.请以遗之遗:wèi,遗留。D.公伐诸鄢诸:相当于“之于〞。解析:B.为:是,表判断。答案:B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解析:A.①代词;②副词。B.①吃;②粮食。C.①通“掘〞;②使……削弱。D.到达。答案:D9.选出与“君何患焉〞句式相同的一项〔〕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徐公何能及君也。C.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答案:D10.“公语之故,且告之悔〞的正确翻译是…〔〕A.郑伯说出了他的原因,并且把自己心里懊悔的事告诉了他。B.郑伯把原因告诉了颍考叔,并且把自己心里懊悔的事也告诉了他。C.郑伯说出了他的原因,并且把母亲心里懊悔的事也告诉了他。D.郑伯把原因告诉了颍考叔,并且把母亲心里懊悔的事也告诉了他。答案:B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
3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假设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那么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注: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11.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崔杼相之相:辅佐。B.崔杼之子:挑拨。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杀掉。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解析:C.“诛〞意为“讨伐〞。答案:C12.以下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两个“更〞都意为“再,又〞;B.第一个“之〞代人,第二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一个“以〞即“以之为……〞意为“把〞,第二个“以〞表并列;D.第一个为“相互〞,第二个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答案:A13.以下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B.齐人以为让〔鲁〕
4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解析:A.“得庆封〞主语为“荆灵王〞。答案:A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①吾已诛之矣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④假设庆封者,可谓重死矣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解析:①杀的是崔杼的妻子及支属。③与题干无关,荆灵王非不义之人。⑤主要讲的是原因。答案:B15.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预而赶走了庆封。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解析:B.不是“赶走了庆封〞,而是杀死了庆封。答案:B参考译文:崔杼与庆封合谋杀害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国君,崔杼给他作相。庆封又想杀掉崔杼,取代他为相。于是他挑拨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做后嗣的资格。崔杼的儿子们相互私下争斗起来。崔杼去见庆封,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姑且留在这里,我将派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派卢满嫳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了,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崔杼回去,无家可归,因而自缢而死。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同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凭借他的属下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亡到鲁国。齐国就这事责备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进入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楚灵王听说这事,就率领诸侯军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克了它,俘获了庆封,让他背着斧质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他喊道:“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杀害自己的君主,欺凌丧父的新君,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了他。黄帝那样尊贵也要死,尧舜那样贤德也要死;孟贲那样勇武也要死,人本来都要死,像庆封这样的,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身被杀,宗族亲属也不能保全,这是为非作歹的缘故。大凡邪恶的人做事,开始时互相帮助,到后来一定相互憎恨。行事符合道义的就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长了互相信任,最后互相亲近,后代的人把这种做法当作准那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