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

ID:82021525

大小:594.5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8-02

上传者:老李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1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2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3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4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5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6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7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8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9页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6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与兔子相比,杨树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缺少的层次是(       )A.器官B.种群C.组织D.系统【答案】D【解析】杨树属于绿色植物,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杨树个体的结构层次由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组成,而兔子个体的结构层次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故与兔子相比,杨树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缺少“系统”这一结构层次。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2.欲测定某品牌饮料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选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斐林试剂        砖红色B.苏丹III染液            橘黄色C.双缩脲试剂     紫色D.碘液                  蓝色【答案】C【解析】由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3.在人的心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分别是(       )A.蛋白质、水B.糖类、蛋白质C.无机盐、水D.水、蛋白质【答案】A【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A正确,BCD错误。4.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A.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BD错误,C正确。5.水稻叶肉细胞和人的肌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B.叶绿体C.液泡D.中心体【答案】A【解析】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高尔基体,A正确;人的肌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液泡,BC错误;水稻叶肉细胞不含中心体,D错误。6.在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某同学绘制了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细胞图,其中正确的是(  )

1A.B.C.D.【答案】D【解析】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其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且细胞核应处于细胞膜内,而非处于细胞膜外或液泡内。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7.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B.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人可放心食用C.食物中含有DNA,可以被消化分解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后更益于健康【答案】C【解析】脂质中的脂肪是三大营养物质中的一种,是一种含有高能量的营养物质,脂肪过量摄入会使人发胖,应适当摄取,A错误;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多糖,在人体内经过水解会变为葡萄糖,故糖尿病人应少量食用,B错误;食物中含有DNA,可以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C正确;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D错误。8.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纤维素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稳定性【答案】B【解析】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纤维素的水解却不起作用,纤维素酶才能分解纤维素,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9.《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淀粉B.脂肪C.ATPD.蛋白质【答案】C【解析】淀粉作为多糖,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可转化为糖类作为能量来源,B错误;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C正确;蛋白质时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正常情况下不能用于提供能量,如果用于提供能量时机体已经濒临死亡,D错误。10.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产生水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2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答案】C【解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第三阶段产生水,即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故选B。11.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是(  )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C.叶绿体基质D.类囊体薄膜【答案】D【解析】叶绿体外膜不是光合作用反应的场所,A错误;叶绿体内膜不是光合作用反应的场所,B错误;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C错误;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能产生ATP,D正确。1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色素分别是(       )A.叶绿素a、胡萝卜素B.叶绿素b、叶黄素C.叶黄素、叶绿素aD.胡萝卜素、叶绿素b【答案】D【解析】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D正确。13.通常情况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核膜、核仁消失B.形成纺锤体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D.着丝粒分裂【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均会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体加倍,D错误。14.正常情况下,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产生差异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过程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自然的生理过程【答案】D【解析】已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其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机体是有利的,D正确。15.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  )

3A.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含有的四条染色单体B.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C.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D.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故选A。16.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减数分裂间期B.同源染色体联会时C.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期D.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D正确。17.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染色体就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基因是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答案】D【解析】真核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B正确;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18.一对夫妇生了两个孩子,其中男孩正常,女孩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XbY、XBXBB.XBY、XBXbC.XBY、XbXbD.XbY、XBXb【答案】D【解析】男孩正常,基因型为XBY,女孩色盲,基因型是XbXb。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则母亲一定含有XB,女孩的两个X染色体均为Xb,其中一个来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故选D。19.如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Ⅰ-4号男性只患甲病,Ⅱ-5号女性只患乙病,Ⅰ-3号女性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其他成员表现正常。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为显性遗传病B.甲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

4C.乙病为隐性遗传病D.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答案】B【解析】由Ⅰ-3和Ⅰ-4患甲病,后代的Ⅱ-6正常,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A正确;由Ⅰ-3和Ⅰ-4患甲病,后代的Ⅱ-6正常,则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错误;Ⅰ-1和Ⅰ-2正常生出了患乙病的Ⅱ-5,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D正确。20.一只母猪所生育的多只小猪性状差异很大,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基因突变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A错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正确;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但这不是子代性状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错误;染色体变异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该变异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D错误。21.可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对育种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杂交育种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单倍体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D.诱变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答案】A【解析】培育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单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D错误。22.多倍体植株的果实富含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目前获得多倍体植株最常用的方法是(       )A.用低温处理叶肉细胞B.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答案】D【解析】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在分裂,低温不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不能获得多倍体,B错误;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会使之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秋水仙素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可获得多倍体,D正确。23.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交替连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C.通过氢键连接的碱基对排列在内侧D.双链间的腺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答案】D【解析】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形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DNA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C正确;双链间的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D错误。

52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边解旋边复制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A正确;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C错误;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2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R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R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C.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D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更不能证明R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和R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C。2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1条引起的遗传病C.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等方法可以降低患遗传病的几率D.21三体综合征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答案】C【解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A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引起的,属于常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等方法可以降低患遗传病的几率,C正确;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遗传病,D错误。2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一半的DNAC.由于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它们彼此结合的机会也是均等的D.一次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所以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答案】A【解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正确;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四分之一的

6DNA,B错误;雌雄配子数目不等,C错误;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进入子细胞中,所以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D错误。28.狮与虎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狮虎兽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地理隔离B.生殖隔离C.诱变育种D.无性繁殖【答案】B【解析】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能后代,由于狮与虎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狮虎兽也是不可育的,该现象称为生殖隔离,B正确,ACD错误。29.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ABB.AaC.aBD.ab【答案】B【解析】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而A、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因而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的配子,B符合题意。3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调节器B.转动粗调节器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答案】B【解析】由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知,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否则可能压破装片。故选B。31.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核苷酸、磷酸、碱基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D.核糖、磷酸、碱基【答案】C【解析】核苷酸是水解的产物,不是完全水解的产物,A错误;核苷酸是水解的产物,不是完全水解的产物,B错误;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C正确;DNA分子中不含核糖,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D错误。32.下列结构中,由双层膜构成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中心体B.核糖体和溶酶体C.高尔基体和液泡D.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D【解析】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高尔基体和液泡均为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均为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正确。

733.下面四种氨基酸中,最有可能不是生物体蛋白质组成成分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是-CH2-SH,所以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是-CH2-COOH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该化合物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是-CH2-CH(CH3)2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该化合物的氨基、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正确。34.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肪、性激素与维生素D均属于脂质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答案】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正确;糖原属于多糖类物质,糖类只含C、H、O三种元素,B错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C正确;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也参与血脂运输,D正确。35.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表现型比为9∶6∶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比是(       )A.1∶1∶1∶1B.1∶3C.1∶2∶1D.3∶1【答案】C【解析】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1:2:1,C正确,ABD错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8小题,共50分36.下图为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8(1)请在图中方框①、②中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①_____;②_____。(2)E具有多样性,如果其_____序列改变或_____的空间结构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A中的_____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3)染色体主要成分是_____,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为_____。【答案】(1)N、PN(2)氨基酸蛋白质(肽链)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3)DNA和蛋白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解析】(1)分析图示,由图示的后面往前推导。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指导B合成,则A为DNA,,a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①为N、P;B为多肽连,E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则②为N。(2)E为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其根本原因是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因为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储存着遗传信息。(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状态(在细胞的分裂期呈染色体状态,在分裂间期和不分裂的细胞中呈染色质状态)。37.请根据下列结构模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填字母),它们在结构上与C细胞的最显著的差别是___________,A、B、C、D都含有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2)图E生物由_______________组成,必须依赖___________才能生存,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无染色体的是图__________(填字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4)图中的D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如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因此它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同化类型)生物。

9【答案】(1)ABA、B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没有核糖体(2)核酸(DNA)和蛋白质活细胞无细胞结构(3)CDEDNA和蛋白质(4)藻蓝素和叶绿素自养【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A植物细胞、B动物细胞;它们在结构上与C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差别是A、B都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B是真核细胞,C、D是原核细胞,二者都含有细胞器是核糖体。(2)图E生物为病毒,其主要结构为蛋白质和核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无细胞结构。(3)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具备染色体,故图中无染色体的是图C、D、E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4)图D为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如叶绿素和藻蓝素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因此它是一类营自养生活的生物。38.甲、乙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体内不同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图中①-⑧代表细胞中的染色体,同时标注了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其中①的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造成①②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2)乙图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其中①②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答案】(1)有丝分裂后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极⑤、⑥基因突变(2)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两AB、aB【解析】(1)甲图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因此其为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为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①的同源染色体是⑤、⑥。①②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其上基因应该相同,因为此图是有丝分裂,所以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2)乙图为雄性二倍体动物,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为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①②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其上基因应该相同,因为此图是减数分裂,所以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AB、aB。39.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0(1)蛋白酶在大菱鲆消化食物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小组同学查阅得知:在18℃时,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随pH呈现一定的化(图1)。请问曲线中的“酶活性”可通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指标)来体现,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实验温度,将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置于恒温箱中以保持恒温。②实验结果如图2,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据此确认该假设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蛋白质的分解速率(或生成物的合成速率。或单位时间内蛋白质的分解量或生成物的合成量)幽门盲囊蛋白酶(3)2和8不能三种蛋白酶的活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酶活性未出现峰值,故不能作出判断【解析】(1)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曲线中的“酶活性”可通过测量蛋白质的分解速率生成物的合成速率来体现。分析题图1可知,不同的酶最适宜pH不同,在最适宜pH条件下,不同酶的活性也不同,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中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最高。(3)①分析曲线,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是8,探究酶的最适温度,pH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胃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和8。②由于在自变量温度变化的范围内,三种蛋白酶的活性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各条曲线均未出现峰值,故不能判断出三种酶的最适温度。40.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1)几种作物光合作用过程所需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和叶绿体基质中。(2)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__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中而__________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或含量。(3)随着CO2浓度增加,几种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增加CO2浓度,__________;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几种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内在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4)有人认为:化石燃料开采和使用能升高大气CO2浓度,有利于提高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对农业生产有好处,所以没必要限制化石燃料使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也没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________试述理由________。【答案】(1)类囊体薄膜(2)低降低(3)CO2固定加快,C3还原加快NADPH和ATP供应不足(固定CO2酶活性较低、C5再生速率较低、有机物积累较多等)(4)不支持大气CO2浓度过高,不一定会提高作物光合作用速率,会产生“温室效应”等,对人类造成危害【解析】(1)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分别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所以光合作用过程所需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2)丙组在CO2浓度倍增环境中培养了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但是其光合速率低于甲组(提供的是大气CO2浓度),可能的原因是长期处于CO2浓度倍增环境使得作物固定CO2的酶活性下降或酶的含量降低,当恢复大气CO2浓度后,已降低的酶活性未能恢复,又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因此会表现出比大气CO2浓度下更低的光合速率。(3)随着CO2浓度增加,几种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增加CO2浓度,CO2固定加快,C3还原加快;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当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不足,或者暗反应中固定CO2的酶活性低(或数量不足),从而影响CO2的固定;或者C3的还原酶活性低,导致C3还原速率慢,生成C5数量少,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也可能是有机物积累导致了光合速率不能倍增。(4)此观点不合理。首先,不能只从光合作用效率可能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温室效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后造成温室效应,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其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只是CO2浓度,还有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酶活性等其他因素。大气CO2

12浓度升高及温度升高,可能使某些酶的含量和活性降低;高温会引起蒸腾作用增强从而影响水分供应,还会引起细胞呼吸增强而消耗更多的有机物。因此温室效应不一定提高作物的产量。4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__________(能、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__________。(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__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__________紊乱,导致配子异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4)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____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答案】(1)不能生殖隔离(2)雄(3)3联会染色体数目变异(4)抑制100【解析】(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因此小麦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雄蕊,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然后再套袋,等待收获杂种。

13(3)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故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因其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配子异常。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4)实验目的是探究秋水仙素的浓度对单倍体胚的萌发和染色体加倍情况的影响,根据图示的结果可知,秋水仙素可抑制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100mg•dL-1的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率最高。42.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经减数分裂形成,相当于雄配子。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3)若取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_______,该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定律。(4)请写出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非糯性____:糯性____。(5)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____,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_______株。【答案】(1)非糯性(2)性状分离(3)1:1基因分离定律(4)Aaaa(5)3:1240【解析】(1)由题图知,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亲本基因型为Aa,糯性亲本基因型为aa。(2)F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杂合F1在产生配子时控制糯性的基因和控制非糯性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了2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如果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1:1,证明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4)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非糯性Aa;糯性aa。(5)纯种非糯性水稻AA与糯性水稻aa杂交,子一代植株Aa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3:1,子二代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3,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2/3×360=240株。43.病毒与生物的协同进化一场疫情让病毒活跃在公众视线,人们对病毒有了深刻的敬畏,不禁让人思考病毒与生物的关系。

1419世纪末,研究者发现引起狂犬病的分子似乎比细菌小得多,将其称作viru。1935年,人类第一次提纯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生存方式就像“寄生虫”,必须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到细菌中,细菌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细菌DNA中存在一种特殊DNA序列——CRISPR序列,携带有一些来自噬菌体的DNA片段,是亲代DNA给侵染过的噬菌体所做的黑标签,这让子代细菌快速识别并清除再次侵染的同种噬菌体。科学家新近却发现一些巨噬菌体,其基因组是普通噬菌体的4倍。巨噬菌体基因组中含有能编码噬菌体蛋白外壳的基因,也含有编码tRNA合成酶、转录起始因子等的基因,甚至还发现了细菌CRISPR序列。当然,噬菌体含有的细菌CRISPR序列,记录的都是其他种类病毒的黑标签。当该种巨噬菌体的基因注入细菌后,会驱使细菌专门杀死除自身以外的其他种类的病毒,使细菌被其专一奴役。这样看来,噬菌体在与细菌的斗争中不断进化,其实比人类想象的要智能很多。巨噬菌体与细菌间的博弈,只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生物与生物之间复杂生存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噬菌体可侵染特定类型的细菌,引起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人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基因中普遍存在许多适应性的DNA突变,通过突变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科学家认为如此普遍的突变令人费解,环境改变和压力有多大才能造成如此多的突变?他们猜想病毒有可能是这些突变的来源,因为病毒变化无常、能与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病毒几乎挟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以便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因此相比捕食、环境改变而言,病毒是更大的进化压力,能更大程度的促进细胞进化。所以,有人说: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探索精彩的生命世界,敬畏生命的精巧适应和演化,认识和合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人类应该学习的永恒主题。(1)噬菌体等病毒的基本成分包括________和单种核酸分子(DNA或RNA)。(2)病毒之所以对生物细胞造成伤害,是由于病毒________,该种生存方式属于寄生。(3)细菌的CRISPR系统出现在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其结构基础是二者的DNA分子均为________结构。(4)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含有________(请选填下列字母)。a.编码蛋白质外壳的基因                              b.细菌的CRISPR系统c.编码细菌核糖体的基因                              d.参与转录和翻译的重要酶的基因(5)在与细菌的斗争中,噬菌体利用细菌的CRISPR系统来为自己工作,对噬菌体生存的意义是________。(6)文中倒数第2段提到: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请结合文中内容和你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________。【答案】(1)蛋白质(2)必须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3)双螺旋(4)a、b、d(5)抵御其他病毒的入侵,实现宿主细菌专一地为自己子代病毒的增殖服务,有利于其繁衍

15(6)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与病毒协同进化,长期共存,相互适应;病毒也可能是进化压力,促进细胞进化,人体免疫机能显著提升则可能战胜病毒【解析】(1)噬菌体等病毒的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质和单种核酸分子。(2)病毒之所以厉害,是因为病毒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3)细菌的CRISPR系统出现在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其结构基础是二者的DNA分子均为双螺旋结构。(4)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含有编码蛋白质外壳的基因组,参与转录和翻译的重要酶的基因以及细菌的CRISPR系统。故选abd。(5)在与细菌的斗争中,噬菌体利用细菌的CRISPR系统来为自己工作,对噬菌体生存的意义是抵御其他病毒的入侵,实现宿主细菌专一地为自己子代病毒的增殖服务,有利于其繁衍。(6)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与病毒协同进化,长期共存,相互适应;病毒也可能是进化压力,促进细胞进化,人体免疫机能显著提升则可能战胜病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