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全套课件全套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一章国际收支
1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三节国际收支分析第四节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第五节国际收支理论
2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一、国际收支含义与演变二、国际收支的特征
3一、国际收支含义与演变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是国际金融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现金基础(CashBasic)上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4一、国际收支含义与演变广义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而且还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
5一、国际收支含义与演变国际收支概念的演变,经过以下了重商主义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等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人们对国际收支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6二、国际收支的特征(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与一定的报告期相对应。(二)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三)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必须是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是以居住地为标准进行的。
7居民和非居民只有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之间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居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居民则是一个经济概念。IMF作了如下规定: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团体和企业。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8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9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帐户(account),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IMF规定各会员国必须定期报送其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汇总后定期发表在《国际金融统计》上。
10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一)经常项目(CurrentAccount)1.货物项目(GoodsAccount)2.服务项目(ServiceAccount)3.收入项目(IncomeAccount)4.经常转移项目(CurrentTransferAccount)
11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二)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1.资本项目(CapitalAccount)2.金融项目(FinancialAccount)(三)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andOmissionsAccount)
12经常账户(1)商品贸易或有形贸易。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等。是经常帐户中最重要项目.(2)服务贸易即劳务进出口,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咨询、广告等商业服务等等。又称为无形贸易。(3)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类。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工资,奖金,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作为收益项目贷方,外国人在中国获得工资、奖金、红利、利息等作为收益项目借方。(4)经常转移包括政府与民间相互捐赠等等发生的收入转移。
13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和金融帐户,简称资本帐户(capitalaccount),记录因为资产买卖活动发生的外汇收支。1.资本账户,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国际间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债务等资本转移部分;还包括非生产和非金融性的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权的收买或放弃等。2.金融账户,包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它投资(如贸易信贷)”等三个子项目。
14IMF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格式的简表
1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技术性调整——错误和遗漏由于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有的数据甚至还来自于估算,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有些数据须保密,不宜公开),平衡表实际上就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净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基于会计上的需要,一般就人为设置一个项目,以抵消上述统计偏差,即“净错误和遗漏”(NetErrorsandOmissions)科目。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净错误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贷方;反之,如果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净错误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借方。
16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一)计价、记账单位和折算办法1.计价2.记账单位和折算办法(二)记录的时间(三)复式记账法
17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簿记的记帐方法法编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贷方(Credit/PlusItems)对外实际资产的减少;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对外负债的增加;借方(Debit/MinusItems)对外实际资产的增加;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对外负债的减少;贷方(Credit/PlusItems)出口(货物和劳务);资本流入,包括: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本国对外负债的增加。借方(Debit/MinusItems)进口(货物和劳务);资本流出,包括: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本国对外负债的减少。
18第三节国际收支分析一、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及平衡二、国际收支分析的重要意义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四、国际收支帐户失衡
19一、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及平衡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Transaction)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Transaction)如果自主性交易中的外汇收支总额自动达到均衡,不需要做事后调节,国际收支便达到均衡;如果自主性交易中的外汇收支不能相抵,则必须以调节性交易来弥补才能维持均衡。需要调节性交易正好说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经过调节的均衡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均衡,而不是真正的均衡。
20二、国际收支分析的重要意义(1)通过分析,能了解编表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掌握这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国际往来中的基本活动及其特点,找出造成逆差、顺差的基本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2)通过分析,能掌握编表国在国际往来中消长对比的数据,、如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储备资产的增减情况及国际资本流动情况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这个国家经济的类型、结构和国际经济地位。
21二、国际收支分析的重要意义(3)通过分析,能了解编表国的经济实力,并预测其国际收支和币值变化的大致趋势,掌握编表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动向。(4)通过分析多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了解各国在对外经济交易过程中不同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预测国际金融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向。
22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一)逐项分析各个项目(二)分析各项目局部差额(三)历史地、连续地分析(四)横向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23四、国际收支帐户失衡(一)贸易差额(TradeBalance)(二)经常账户差额(CurrentAccountBalance)(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Balance)(四)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OverallBalance)
24第四节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25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一)周期性失衡(CyclicalDisequilibrium)(二)收入性失衡(IncomeDisequilibrium)(三)货币性失衡(MonetaryDisequilibrium)(四)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Disequilibrium)(五)资本性失衡(CapitalDisequilibrium)(六)偶发性失衡(StochasticDisequilibrium)
26复苏与繁荣:经济增长国际收支改善收入增加货币升值通货膨胀效应:利率提高抑制投资周期性失衡GDP时间衰退与萧条:经济衰退收入下降国际收支恶化货币贬值利率下调效应:低利率促进投资
27收入性失衡一国经济经过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以后,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导致进口需求的膨胀,从而可能导致收入性失衡。一般地,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国内总供给减国内总需求。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会带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抑制,意味着国内总供给增长趋于下降。
28货币性失衡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一国的物价与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必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经常项目顺差减小或逆差增加。反之,一国的物价与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必然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从而使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这种由货币政策导致的相对价值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一般地,一国通货膨胀将导致经常项目的顺差减少或逆差扩大,一国通货紧缩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货币性失衡主要是由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
29结构性失衡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源于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等方面。世界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的时期,一国在某些领域的优势会丧失,必须随之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否则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的失衡。
30资本性失衡如果一个国家不实行外汇管制或外汇管制较松,经济实力较强,资本过剩或对资本的需求较大,资本就会大量流出流入,从而对该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资本性失衡。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本来经常项目有不少的逆差,由于资本大量输入,反而形成了表面上的国际收支顺差,这不一定是好事。表面上的国际收支顺差可能潜伏着危机,不少发展中国家就是由于资本流入过量,超过了本国的偿还能力,从而发生了债务危机。
31偶发性失衡一些偶发性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政局动荡、战争、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等。一国政局动荡的时期往往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唯恐避之不及,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出,该国的国际收支必然面临着失衡。
32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持有本币的信心将会极大地削弱,随着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大量抛出本币或本币表示的资产,本币汇率会面临着较大的下跌压力。如果该国货币当局不愿接受本币贬值的后果,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动用外汇储备抛出外币收回本币。后果:耗竭储备,引发危机
33国际收支逆差的三种情况一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二是经常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三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逆差。
34第一种情况: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第一种情形说明国内需求旺盛,但本国企业的盈利前景与竞争力不足以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这将逐步导致国内经济走向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难以维持,失业率的逐步增加,国内收入的逐步下降,本国货币趋向贬值。
35第二种情况:经常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第二种情形说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力,但国内资本市场缺乏吸引力,国内资本外流严重,这将导致本国企业遭受通货紧缩,生产能力无法提升,影响经济长期增长,并导致失业率的增加与本国货币的贬值。
36第三种情况: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逆差第三种情况说明本国需求旺盛,但本国企业盈利前景与竞争力不足,需求旺盛只不过是一种历史累积需求的释放。本国处在一个经济高泡沫时期,在需求与资本市场双重泡沫下,国内资金将大规模出逃,非常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后果是本国经济大幅下滑,本国资本市场面临崩盘的危险,本国货币有可能大幅贬值。
37国际收支顺差的三种情况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弥补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逆差而有余;二是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弥补经常项目逆差而有余;三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38第一种情况:经常项目顺差弥补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逆差而有余第一种情况表明了一国国内需求不足而外国需求旺盛,本国公司发展前景黯淡,本国经济长期增长乏力,由于国际收支顺差的累积效应,本币面临升值压力,而本币的升值将导致经济走向衰退;
39第二种情况: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弥补经常项目逆差而有余第二种情况表明一国国内需求强劲,公司国内公司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将导致通货膨胀与货币升值;
40第三种情况: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第三种情况表明一国产业竞争力很强,国内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经济呈现很好的发展态势,将导致通货膨胀、货币升值,引起国内经济泡沫的膨胀。
41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2.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42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价格铸币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
43价格铸币机制物价现金流动机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e)1752年提出。这是第一个系统分析了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国际收支理论。竞赛三原则:自由铸币、自由流动、自由兑换。
44价格铸币机制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国内价格下降->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顺差->货币流入->国内价格上升->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收支恶化纸币下的调节机制类似(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45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下降->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上升->贸易收支恶化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46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下降->资金流出->国际收支恶化以短期资金流动与国际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47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二)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引导1.外汇缓冲政策2.需求管理政策3.直接管制政策4.汇率调整政策5.产业政策6.科技政策
48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通过外汇储备的调整来结清国际收支不平衡,使得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会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动。外汇缓冲政策简便易行,但难以应付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
49需求调节支出增减性政策如削减财政开支,提高利率削减需求;但美国目前的政策取向是降低利率,财政政策未见削减的迹象。美国人不愿过苦日子支出转换性政策汇率、关税及直接控制等;美国的钢铁保护法案,中美的贸易争端等。
50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影响国内总需求,从而平衡国际收支的做法。一国在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下,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和压缩政府开支的方式来抑制国内居民需求与政府需求,造成总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进口额的下降,以改善国际收支。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的方式增加国内居民与政府的需求,造成总需求的膨胀,增加进口,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51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制度制度是指各吸收存款的机构必须将其存款的比例存储于央行作为储备。这一比例决定了银行贷款的乘数。贴现利率是商业银行或储蓄机构持有未到期的票据向央行贴现获得资金的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采取买入或卖出国债的方法,借以影响金融机构准备金的数量以及市场利率的行为。
52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汇率的调整来改变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实行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盯住美元,长期维持汇率不变,是实际上固定汇率,各国可以通过调整本国货币对于美元的汇率来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53外汇管制外汇管制(ForeignExchangeControl)亦称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由货币当局对外汇的买卖、外汇汇率、外汇资产以及外汇资金的收入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实行行政干预与管制。
54外汇管制外汇管制的手段包括:1.外汇收支按官定汇率结算;2.实行本币高估或低估的政策;3.实行复汇率政策。管制的对象包括:1.居民与非居民,法人与自然人;2.外汇项目,如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3.结售汇。
55资金融通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失衡可以通过融资来解决,长期失衡只能通过调节来实现。譬如美国90年代。中国目前国际收支是健康的,但仍在寻求融资的途径。加快外资的流入。争论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应该自由兑换,成为国际货币。以及推进亚洲自由经济区。
56供给调节核心: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同国家的策略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如世界工厂。发达国家主要有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等。发达国家的策略:科技政策:科研产业化、管理的信息化、人才高地,三金工程等产业政策:金融服务、ERP等信息服务,IBM成功的服务化转型制度创新:风险投资、NASDAQ等
57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三)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的一般原则1.按照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来选择调节方式2.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应尽量不与国内经济发生冲突3.选择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应尽可能减少来自他国的阻力
58第五节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分析法二、乘数分析法三、吸收分析法四、货币分析法五、结构分析法或结构论
59一、弹性分析法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讨论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1930年代马歇尔、罗宾逊、勒纳提出这个理论。概念:价格的变动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数量的变化;弹性=数量的变化率/价格的变化率理论前提: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有完全的弹性。
60一、弹性分析法本币贬值,引起进口品国内市场价格升高,从而抑制进口;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降低,从而促进出口;只有当出口值增加并大于进口值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61其中,Df表示本国对进口品的需求曲线Sf表示本国进口品的供给曲线Dh表示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曲线Sh表示本国对出口品的供给曲线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有|Di|+|Dx|>1时,贬值才改善贸易收支;|Di|+|Dx|=1,贬值只改变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对贸易收支没有影响;|Di|+|Dx|<1时,货币贬值反而使贸易收支恶化。
62J曲线效应货币贬值初期以外国货币所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已经下跌,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但人们在认识、行动、决策、生产、取代等环节还存在各种“时滞”,在此期间出口量并未增加,进口量并未减少。因此出口总值反而减少,进口总值增加,在一段时间内贸易收支继续恶化。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Period)价格不变,数量不变;传导阶段(Pass-ThroughPeriod)价格变化,数量不变;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AdjustmentPeriod)数量和价格都变化。
63一、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的简要评价1.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法。2.最早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这在国内外都存在着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可能是成立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不成立的3.弹性分析法单纯从进出口商品市场出发来考察国际收支问题,忽视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最后,弹性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
64二、乘数论国际收支调节的乘数理论是二十世纪30-40年代运用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的,其核心是考察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乘数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在上述假设前提下,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进而影响进口支出。
65二、乘数论乘数分析法政策主张:当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降低投资和政府购买;而当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扩张投资和政府购买。对乘数分析法的评价:乘数分析法在凯恩斯经济学框架内阐述了收入、进口和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对应的政策主张,为一国政府运用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假设前提过于苛刻,没有考虑汇率和价格水平的变化,也没有考虑跨国资本流动,因此,它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大为减弱。
66三、吸收分析法凯恩斯理论在国际收支中的运用。封闭型经济下:凯恩斯国民收入方程式Y=C+I+G=A(总吸收)开放经济下: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Y=C+I+G+(X-M)=A+BB=Y-A国际收支=总收入—总吸收,即Y-A决定了国际收支状况。
67三、吸收分析法盈余是总吸收相对于总收入不足的表现,赤字是总吸收相对于总收入过大的表现,因此消除赤字的办法在于增加国民收入和控制总吸收的增加。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简要评价吸收分析法将一国的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同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国际收支失衡和均衡性质的认识。
68三、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依然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1)吸收分析法是建立于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的,并没有对国内支出为因,国际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2)在贬值分析中,没有区分贬值引起的贸易品和非贸易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资源重新分配以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3)没有考虑到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贬值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对收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4)考虑的是单一国家模型,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的回应效应。(5)在分析中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一重要因素,因而对国际收支的分析不够全面。
69四、货币分析理论货币主义理论在国际收支中的运用,7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蒙代尔、约翰逊提出该理论:一国货币供给来自国内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国际收支顺差。
70四、货币分析理论货币市场:MS=MD=m(D+R)=>R=MD-D=货币需求-名义供应m为货币乘数;D为国内的货币基数;R为来自国外的货币基数,R通过BOP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Reserve)为代表。
71四、货币分析理论政策内涵: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逆差是一国的名义货币供应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MD;在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要寻找出路,表现为货币外流,即逆差,应紧缩国内货币供应。
72四、货币分析理论货币分析法的简要评价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唤醒了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新重视。但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1)过分突出了货币因素在国际收支决定中的作用,而把收入、支出和贸易条件等其它因素看成是次要的,这实质上是把现实的经济因果关系颠倒了;(2)假定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及假定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这与现实情况是不相吻合的;(3)提出要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显然是以牺牲国内的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为代价的,这一点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批评。
73五、结构论研究内容:研究一个国家的供给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基本原理:国际收支逆差(长期)除了长期过度需求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长期性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后者往往是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政策内涵:调节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结构论以货币论的对立面出现。
74五、结构论对结构论的评价结构分析法迥异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及货币分析法。从结构角度探讨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在当代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持续性国际收支逆差的形势下,日益受到西方学术界和国际金融机构经济学家的重视。
75五、结构论但是,结构论也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主要在于:(1)结构论低估了价格机制转移资源的程度,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比较利益的变化向出口部门转移资源的能力表现得过于悲观。(2)结构论讲的实际上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国际收支问题,经济发展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常常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
76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77主要内容第一节外汇概述第二节汇率概述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第四节西方主要汇率理论
78第一节外汇概述一、外汇概念及其特征二、外汇的存在形态三、外汇的分类四、外汇的作用
79第一节外汇概述一、外汇概念及其特征(一)外汇概念1.动态的外汇概念:外汇(ForeignExchange)即国际汇兑。2.静态的外汇概念:是进行国际结算的手段和工具。静态的外汇又分为广义外汇和狭义外汇。(1)广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2)狭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80第一节外汇概述一、外汇概念及其特征(二)外汇特征1.国际性2.可偿性3.自由兑换性
81第一节外汇概述二、外汇的存在形态(一)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银行卡等;(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四)特别提款权;(五)其他外汇资产。
82第一节外汇概述三、外汇的分类(一)按外汇限制性不同划分1.自由外汇2.记账外汇(二)按外汇来源与用途划分1.贸易外汇2.非贸易外汇(三)根据外汇交割期限划分1.即期外汇2.远期外汇(四)按照货币可兑换程度划分1.完全自由兑换货币2.不完全自由兑换货币3.有限度可兑换货币4.完全不可兑换货币。
83第一节外汇概述四、外汇的作用(一)国际购买手段(二)国际支付手段(三)国际储备手段(四)国际信用手段
84第二节汇率概述一、汇率含义及其本质二、汇率的标价方式三、汇率的基本分类
85第二节汇率概述一、汇率含义及其本质外汇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外汇是可以在国际上自由兑换、自由买卖的资产,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汇率就是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价格”。
86第二节汇率概述二、汇率的标价方式(一)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价格的汇率表示方法(二)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价格的汇率表示方法(三)美元标价法以非美元货币表示美元价格的汇率表示方法
87第二节汇率概述三、汇率的基本分类(一)根据汇率制定方法不同划分1.基本汇率2.套算汇率(二)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1.买入汇率(买入价、汇买价)2.卖出汇率(卖出价、汇卖价)3.现钞汇率(现钞价、钞买价)4.中间汇率(中间价)
88第二节汇率概述三、汇率的基本分类(三)根据银行支付方式不同划分1.电汇汇率2.信汇汇率3.票汇汇率(四)根据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划分1.官方汇率(法定汇率)2.市场汇率(五)根据外汇买卖交割期不同划分1.即期汇率(现汇汇率)2.远期汇率(期汇汇率)
89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一、汇率的决定基础与汇率的变动二、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90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一、汇率的决定基础与汇率的变动(一)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铸币平价汇率变化被限定在铸币平价上下的黄金输送点(二)纸币制度下1.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法定金平价汇率变化被限定在法定金平价上下1%(2.25%)2.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购买力平价汇率变化取决与市场供求、政府政策干预
91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二、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一)国际收支状况(二)经济增长状况(三)利率水平(四)通货膨胀(五)财政收支状况(六)政府干预因素(七)重大国际政治因素(八)心理预期
92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经济的影响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1)汇率变动对货物贸易的影响(2)汇率变动对服务贸易的影响(3)汇率变动对单方面转移的影响2.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出入的影响3.汇率变动对官方储备的影响
93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二)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1.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2.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
94第三节汇率与经济关系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三)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1.加剧国家间的矛盾2.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3.加剧国际投机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促进国际金融业务不断创新
95第四节西方主要汇率理论一、国际借贷理论二、国际收支理论三、购买力平价理论四、利率平价学说五、汇兑心理学说六、资产市场论七、理性预期汇率理论八、汇率的“新闻”理论
96第三章外汇风险与外汇交易
97主要内容第一节外汇风险第二节外汇交易第三节外汇风险管理
98第一节外汇风险一、外汇风险概述(一)外汇风险概念(二)外汇风险构成要素包括:货币兑换、时间和敞口头寸
99二、外汇风险种类(一)交易风险(二)会计风险(三)经济风险三、外汇风险的经济影响(一)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二)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三)对企业税收的影响第一节外汇风险
100第二节外汇交易2022/6/20一、外汇市场概述(一)外汇市场概念及构成1、外汇银行2、中央银行3、外汇经纪人4、一般客户(二)外汇市场特点1.全球中心市场一体化2.外汇交易规模巨大,新兴经济体货币交易地位日益重要3.有市无场4.没有明显的套利机会5.零和游戏
101第二节外汇交易(三)世界主要外汇市场1.伦敦外汇市场2.纽约外汇市场3.东京外汇市场4.新加坡外汇市场5.香港外汇市场6.苏黎世外汇市场2022/6/20
102第二节外汇交易二、即期外汇交易(一)即期外汇交易概念1、含义2、报价(二)即期外汇交易结算方式1、电汇2、信汇3、票汇2022/6/20
103第二节外汇交易三、远期外汇交易(一)远期外汇交易概念1.含义2.分类(二)远期汇率的决定1.报价方式2.远期汇率的决定(三)远期外汇交易的运用1.规避汇率风险2.投机交易工具(四)择期交易(五)掉期交易2022/6/20
104第二节外汇交易四、套汇交易与套利交易(一)套汇交易1.直接套汇2.间接套汇(二)套利交易2022/6/20
105第二节外汇交易五、外汇期货交易(一)外汇期货交易概念(二)外汇期货交易合约1.交易单位2.最小变动单位3.到期月份和交割日4.交割地点2022/6/20
106第二节外汇交易(三)期货市场组织结构1.期货交易所2.清算机构3.期货经纪公司4.期货交易者2022/6/20
107(四)外汇期货交易的基本规则1.公开叫价制度2.保证金制度3.经纪人制度4.逐日清算制度5.结算制度6.交割制度(五)外汇期货交易的运用1.套期保值2.套利投机2022/6/20第二节外汇交易
108第二节外汇交易六、外汇期权交易(一)外汇期权交易概念(二)外汇期权分类1.按交易地点划分,外汇期权可以分为场内期权和场外期权2.按期权所赋予的权利,外汇期权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3.按期权合约规定的履约时间分,外汇期权可以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2022/6/20
109第二节外汇交易(三)外汇期权交易合约(以场内期权为例)1.合约标准化2.期权的主体3.货币交易方向4.协定价格5.期权费6.成交日7.期权费支付日8.合约到期日2022/6/20
110第二节外汇交易(四)外汇期权的运用1.套期保值2.套利投机2022/6/20
111第三节外汇风险管理一、外汇风险管理原则(一)全面重视原则(二)合理承受原则(三)管理多样化原则(四)收益最大化原则二、外汇风险管理战略(一)完全不弥补战略(二)完全弥补战略(三)混合型战略2022/6/20
112第三节外汇风险管理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贸易合同策略法(二)外汇市场交易法(三)国际借贷法四、折算风险的管理(一)流动/非流动折算法(二)货币/非货币折算法(三)时态法(四)现行汇率法五、经济风险的管理2022/6/20
113第四章汇率制度
114主要内容第一节汇率制度第二节汇率制度选择第三节外汇管制第四节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
115第一节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三、中间汇率制度四、IMF的汇率制度分类
116第一节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地区)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政府采用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保证市场汇率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一)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度→自发形成的、自动调节的固定汇率制度→通货紧缩倾向→无法独立实施国内的经济政策
117第一节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1944年,在英美两国的倡导下,44个国家的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正式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保障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特里芬难题
118第一节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限制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而变动的一种汇率制度。(一)浮动汇率制分类1.自由浮动2.管理浮动
119第一节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的评价→优点: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3.减少对国际储备的需要4.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具有稳定性→缺点: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3.不利于各国政策协调和国际经济合作4.将风险私人化
120第一节汇率制度三、中间汇率制度大部分国家的汇率制度往往兼有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的某些特征,即混合的中间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名义锚”,使得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一)汇率目标区(二)爬行盯住(三)盯住一篮子货币
121第一节汇率制度四、IMF的汇率制度分类(一)法定汇率制度与事实汇率制度(二)IMF事实汇率制度分类→硬盯住→软盯住→浮动→其他管理安排
122第二节汇率制度选择一、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一)传统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1.经济结构特征论2.政策搭配论(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新进展1.中间制度消失论2.“害怕浮动”假说理论3.原罪论4.退出战略理论
123第二节汇率制度选择二、各国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一)影响各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1.经济规模与汇率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汇率制度3.经济开放度与汇率制度4.贸易地理集中度与汇率制度5.宏观经济目标与汇率制度6.微观金融市场结构与汇率制度
124第二节汇率制度选择二、各国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二)汇率制度选择的事实演变1.1981-1998IMF成员国汇率制度构成2.1999-2008IMF成员国汇率制度构成3.2009年IMF成员国汇率制度构成
125第三节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概述外汇管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控制外汇供给与需求,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率稳定而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本国居民与非居民外汇资金的收支、交易、借贷、转移和国际结算,以及对本币的兑换和汇率等实施的限制性管理措施。
126第三节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概述(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外汇管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控制外汇供给与需求,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率稳定而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本国居民与非居民外汇资金的收支、交易、借贷、转移和国际结算,以及对本币的兑换和汇率等实施的限制性管理措施。
127第三节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概述(二)外汇管制的产生及历史演进1.第一阶段:1914-1945年。2.第二阶段:二战结束-1958年3.第三阶段:逐步放松管制
128第三节外汇管制二、外汇管制的内容、目的及作用(一)外汇管制的内容1.对贸易外汇的管制2.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3.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4.对黄金及现钞的管制5.对汇率的管制
129第三节外汇管制二、外汇管制的内容、目的及作用(二)外汇管制的目的及作用1.调节国际收支失衡2.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130第三节外汇管制三、外汇管制的局限性(一)影响外汇交易市场机制自由调节外汇市场均衡的能力(二)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三)影响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四)限制外资流入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有利
131第四节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一、中国汇率制度的演进及改革(一)单一汇率制度时期1.频繁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2.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3.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二)双重汇率(复汇率)制度时期1.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2.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
132第四节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一、中国汇率制度的演进及改革(三)并轨后的单一汇率制度时期1.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33第四节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一)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1.设立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颁布外汇管理法规2.实行外汇上缴和留成制度3.建立外汇调剂市场4.改革外汇金融体系,引进外资金融机构5.建立对资本输出入的管理制度6.发行外汇兑换券,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
134第四节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二)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2.汇率并轨3.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有效率的外汇市场4.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5.禁止在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
135第四节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三)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1.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2.提高居民用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3.取消尚存的经常性用汇的限制(四)外汇管制进一步放松1.经常项目外汇管制进一步放松2.资本项目部分管制
136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
137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
138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与风险四、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139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一)概念1.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间进行国际借贷活动所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2.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各种交易机制和关系。如长、短期资金的借贷、外汇与黄金的买卖等,这些业务活动分别形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这几类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面貌
140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一)概念3.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特点:(1)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更为活跃,市场交易产品更加多元化;(2)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密切。(3)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金融市场使资金贷放交易的竞争性、投机性和风险性都进一步增大。
141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二)类型1.按性质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或称在岸金融市场)和新兴离岸金融市场。(1)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也称在岸国际金融市场(Onshore Financial Market)主要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债券业务,交易主要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规管辖,因此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2)新兴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大部分交易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的管辖。
142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二)类型2.按照不同功能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1)国际外汇市场: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2)国际货币市场: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3)国际资本市场: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信贷或证券发行或称长期资金市场。(4)国际黄金市场: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
143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二)类型3.按照融资渠道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国际信贷市场:主要从事资金借贷业务按照借贷期限长短又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4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一战前:英国2.战后:纽约、苏黎世、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东京
145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伦敦型——“自然形成”2.纽约型——“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3.巴哈马型——“避税型”
146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1.政局稳定。这是最基本条件。2.有较强的国际经济活力。对外开放贸易具有一定规模,对外经济交往活跃。3.外汇管制少基本上实现自由外汇制度管理很松征低税或免征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较松较优惠。4.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机构、信用、体制、设施、通讯。5.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6.国际金融人才。高素质能提供高效率服务。
147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与风险(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1.大规模的国际资金的运用、调拨,合理高效地进行配置调节。2.调节各国国际收支。3.金融业务国际化。
148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与风险(二)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导致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使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游资的冲击危机传播投机存在带来了诸多不安。尤其是如果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和扩散金融风险。为此近些年来在西方各国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干预与管理。
149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四、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二)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趋势(三)金融创新的趋势
150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与差异二、欧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业务活动四、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
151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与差异(一)概念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或者境外货币市场。
152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与差异(二)差异1.管制较松2.资金来源广泛3.调拨方便4.税费负担少5.可选货币多样
153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欧洲货币市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市场上最初只有欧洲美元。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了本国资金的安全,将原来存在美国的美元转存到原苏联开设在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和开设在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以及设在伦敦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通过对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的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
154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1.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由于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美国政府对资本输出入的限制措施促使大量美元外流以及欧洲一些主要国家解除外汇管制并实行各国货币自由兑换,欧洲货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2.其他欧洲货币的形成与发展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
155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业务活动(一)欧洲货币信贷市场——欧洲货币短期信贷市场该市场主要进行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拆放最短的为日拆。但随着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有的期限也延至l-5年。欧洲货币短期信贷市场的业务有四个特点:(1)期限短一般多为3个月以内;(2)批发性质一般借贷额都比较大有的年份有1亿美元甚至更大的交易;(3)灵活方便即在借款期限、借款货币种类和借款地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也是欧洲货币市场对借款人的最大吸引力之一;(4)利率由双方具体商定一般低于各国专业银行对国内大客户的优惠放款利率
156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业务活动(二)欧洲货币中长期信贷市场这个市场与欧洲货币债券市场合称为欧洲资本市场。该市场信贷期限都在1年以上。这个市场的筹资者主要是世界各地私营或国营企业、社会团体、政府以及国际性机构。欧洲货币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业务也有四个特点:(1)期限长数额大一般为1~3年有的是5年或更长最长的可达l0年以上;(2)以辛迪加贷款为主分散了提供中长期贷款的风险;(3)吸引力强它对贷款人和借款人都非常方便从而极具吸引力;(4)必需签订贷款协定有的还须政府担保协定主要包括币种、期限、数量、利率、货币选择权条款、违约和保证条款等。
157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业务活动(三)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在欧洲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另一种主要形式。1961年2月1日卢森堡发行了第一笔欧洲货币后,1963年正式形成市场。欧洲债券主要分为以下五种:(1)普通固定利率债券——其特点是债券发行时利率和到期日已作明确规定;(2)浮动利率债券——其特点是利率可以调整多为半年调整一次以6个月期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或美国商业银行优惠放.款利率为准加上一定的附加利息;(3)可转换债券——其特点是购买者可按发行时规定的兑换价格把它换成相应数量的股票;(4)授权证债券——其特点是购买者可获得一种权利(而非责任)并据此按协定条件购买某些其他资产类似对有关资产的买入期权;(5)合成债券——它具有固定利率债券和利率互换合同的特点
158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业务活动(三)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市场业务有以下几个特点:(1)债券的发行者、债券面值和债券发行地点分属于不同的国家。(2)债券发行方式以辛迪加为主。 (3)高度自由。(4)不影响发行地国家的货币流通。 (5)货币选择性强。(6)债券的发行条件比较优惠。 (7)安全性较高流动性强。 (8)市场反映灵敏交易成本低。(9)金融创新持续不断。
159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业务活动(四)在出口贸易中使用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形式根据使用出口信用的对象不同,在出口贸易中使用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形式有两种: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160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四、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一)欧洲货币市场的积极影响1.欧洲货币市场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2.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3.欧洲货币市场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欧洲货币市场帮助了一些国家解决了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161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四、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二)欧洲货币市场的消极影响1.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风险增大。2.影响各国金融政策的实施。3.加剧外汇证券市场的动荡。
162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二、金融创新的类型三、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四、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
163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ofEconoforc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地讲创新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工艺的应用;(3)新资源的开发;(4)新市场的开拓;(5)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确立也称为组织创新。
164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宏观效益和微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金融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金融业的盈利和提高金融业宏观效率
165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二、金融创新的类型可以按创新活动本身的性质,分为主动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从导致金融创新的起源和诱因角度可分为需求诱发创新和约束诱发创新;按创新的目的分为逃避管制、降低成本、避免风险三大类;按创新的程度分为变革性和创造性两类,前者是指在现有的业务活动、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等基础上进行变革,后者是指创造出全新的业务、方式或机构等。
166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二、金融创新的类型1986年4月,国际清算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将金融创新的种类归纳为:信用创造型、风险转移型、增加流动型和股权创造型创新等等。(1)创造信用型创新。如用短期信用来实现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资者独家承担贷款风险的票据发行便利等;(2)风险转移型创新。它包括能在各经济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各种新工具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3)增加流动型创新。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能力和可转换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等:(4)股权创造型创新。它包括使债权变为股权的各种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
167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三、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及其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精英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创新脱离了道德的轨迹造成了道德危机,进而危害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利益。
168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三、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及其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精英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创新脱离了道德的轨迹造成了道德危机,进而危害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利益。1.金融创新以规避制度监管为目的使道德风险失去了有效的制度控制。2.金融创新引发的金融风险转移致使投资者承担了道德风险的后果。3.金融创新打破了原有的信用体系使道德风险的防范体系更加脆弱。
169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四、中国金融创新的现状1.在组织制度上的创新2.管理制度的创新3.金融市场创新4.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5.金融技术创新
170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一、金融期货二、金融期权三、互换交易四、票据发行便利五、远期利率协定
171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一、金融期货(一)金融期货的定义和特征金融期货(FinancialFutures)指是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172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一、金融期货(二)金融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金融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交易标准化或规范化。具体有四个方面:(1)交易对象标准化。它是指交易对象均是无形的和虚拟化的金融商品,而且其价格、收益率和数量均具有均质性、标准性和不变性。(2)交易单位规范化。即交易单位规定为预定的整数,以增强买卖效率。(3)收付期限标准化。收付期限大多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最长为2年半。(4)交易价格统一化。即交易价格统一由交易所公开拍卖决定。
173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一、金融期货(三)金融期货的分类与金融相关联的期货合约品种很多。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品种主要有五大类:1.利率期货2.货币期货3.股票指数期货4.外汇期货5.国债期货
174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二、金融期权金融期权(financialoption)是以期权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指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具体地说其购买者在向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后就获得了能在规定期限内以某一特定价格向出售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金融期权是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协议价格StrikingPrice)或执行价格(ExercisePrice)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175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二、金融期权(一)期权合约的形成与发展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成立开始了买权交易,标志着期权合约标准化、期权交易规范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洲交易所(AMEX)、费城股票交易所(PHLX)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等相继引入期权交易1982年芝加哥货币交易所(CME)开始进行S&P500期权交易它标志着股票指数期权的诞生。
176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二、金融期权(二)金融期权的种类与特征场内交易的金融期权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利率期权和外汇期权。
177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二、金融期权(三)金融期权与金融期货的区别金融期权与金融期货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差异:(1)标的物不同。(2)履约保证不同。(3)投资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不同。
178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三、互换交易互换交易指对相同货币的债务和不同货币的债务通过金融中介进行互换的一种行为。互换交易是继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金融期货后又一典型的金融市场创新业务。目前互换交易已经从量向质的方面发展,甚至还形成了互换市场同业交易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互换交易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一定的互换条件,另一方就能立即以相应的条件承接下来。利用互换交易可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利率、外汇或资本市场的限制动向筹措到理想的资金。
179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三、互换交易(一)互换的种类1.利率互换:是指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同种货币、同等金额的本金浮动利率计息方式和固定利率计息方式的交换。2.货币互换:是指将一种货币的本金和固定利息与另一货币的等价本金和固定利息进行交换。3.商品互换4.其它互换:股权互换、信用互换、气候互换和互换期权等。
180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三、互换交易(二)互换交易在国际交易中的主要用途1.互换交易中利率互换的功能:(1)降低融资成本。(2)资产负债管理。(3)对利率风险保值。2.货币互换功能:(1)套利。(2)资产、负债管理。(3)对货币暴露保值。(4)规避外币管制
181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四、票据发行便利票据发行便利(NoteissuancefacilitiesNIFS),又称票据发行融资安排,是1981年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基于传统的欧洲银行信贷风险分散的要求而产生的种金融创新工具。银行保证客户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银行则负责包销或提供没有销售出部分的等额贷款以满足借款人筹措资金需要的一种融资创新活动。票据发行便利约定期限一般为3-7年,短期票据循环发行期限从7天至一年不等大部分为3个月或6个月的。
182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四、票据发行便利(一)票据发行便利的功能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较低成本资金提高使用资金的灵活性,通过发行短期票据获得中长期资金,具有创造信用功能并使风险进一步分散表内业务表外化。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向借款人收取协助筹资报酬一般占发行总额5-10个基本点;承诺费未发行额度的5-10个基本点;包销费即承购包销票据的费用一般占包销额5-15个基本点。
183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四、票据发行便利(二)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发展票据发行便利自1981年问世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发生国际银团贷款大为紧缩以来更加受到贷款人、投资者的青睐。在1983年底至1984年间为满足借款人对特定筹资的需要或使其能够在最适合的情况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提用资金出现了多种选择便利。
184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四、票据发行便利1985年以后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运用浮动利率票据和商业票据筹资的替代物或补充出现了多种变型。主要有短期票据发行便利、全球循环承购便利、可转让循环承购便利和抵押承购便利等。
185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五、远期利率协定远期利率协定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客户与银行或两个银行同业之间)商定将来一定时间点(指利息起算日)开始的一定期限的协议利率,并规定以何种利率为参照利率,在将来利息起算日,按规定的协议利率、期限和本金额,由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与参照利率利息差的贴现额的协定。
186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五、远期利率协定远期利率协议业务不涉及本金的收付不交保证金手续简便。这种协议下,交易双方约定从将来某一确定的日期开始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借贷一笔利率固定、数额确定,以具体货币表示的名义本金。
187第四节国际金融创新工具五、远期利率协定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就是名义借款人,如果市场利率上升的话,他按协议上确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就避免了利率风险;但若市场利率下跌的话,他仍然必须按协议利率支付利息,就会受到损失。远期利率协议的卖方就是名义贷款人,他按照协议确定的利率收取利息,显然,若市场利率下跌,将受益;若市场利率上升,则受损。同时,远期利率协议的利率用利差结算,资金流动量小,为银行提供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而又无需改变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工具。
188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
189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危机第五节国际货币危机理论
190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一、国际资本流动含义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四、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91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一、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192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一、国际资本流动含义注意区分几个相关概念:1.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入2.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资产负债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4.国际资本流动与资金流动
193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一)长期资本流动(Long-termCapitalFlows)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二)短期资本流动(Short-termCapitalFlows)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
194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一)长期资本流动(Long-termCapitalFlows)1.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它主要有下列三种形式:(1)创建新企业(2)收购(兼并)外国企业(3)利润再投资
195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一)长期资本流动(Long-termCapitalFlows)2.国际证券投资,也称国际间接投资(ForeignIndirect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所进行的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可分为国际债券投资和国际股票投资。
196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一)长期资本流动(Long-termCapitalFlows)3.国际贷款主要是指1年以上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
197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二)短期资本流动(Short-termCapitalFlows)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可分为:贸易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
198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一)积极影响1.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效益的提高。2.国际资本流动还调节了国际收支。3.国际资本流动可缓和国家的内外冲击。
199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二)消极影响1.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会造成货币金融的混乱。2.长期过度的资本输出,会引起资本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停滞。3.直接投资利用不当,容易陷入经济附庸地位。4.资本流动的逆向效应
200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四、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一)国际资本流动控制的两种观点1.允许资本自由流动2.控制资本的国际流动
201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四、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二)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手段与方法1.外汇管制2.财政金融政策3.专门的政府法令与条例4.设置偿债能力的警戒线标准5.各国协调政策
202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一、国际债务危机概念二、几次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
203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一、国际债务危机概念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国际债务危机指一国不能偿付到期的外债而发生的支付危机。
204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二、几次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一)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二)21世纪的欧洲债务危机
205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与方式二、我国的外债三、国际债务危机管理
206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与方式(一)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我国利用外资,始终是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的。(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1.对外借款2.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其他方式
207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二、我国的外债(一)我国外债的概念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买方信贷、外国企业贷款、发行外币债券、国际金融租赁、延期付款、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及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208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二、我国的外债(二)我国的外债管理⒈管理原则2.管理机制
209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三、国际债务危机管理(一)国际债务危机管理的目的1.避免国际债务危机,维护本国对外资信。2.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210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三、国际债务危机管理(二)国际债务危机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量力而行结构合理提高效率
211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三、国际债务危机管理(三)外债规模管理外债规模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确定举借外债的数量界限,即适当的外债规模。(1)负债率:控制在20%以内(年末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债务率:控制在100%以内(年末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收汇额×100%)(3)偿债率:控制在20%以内(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收汇额×100%)(4)偿息率:控制在10%以内(当年付息额/当年出口收汇额×100%)
212第三节我国的利用外资与外债问题三、国际债务危机管理(四)外债结构管理外债结构管理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规、政策和技术措施实行外债结构优化的管理行为。1.外债来源结构管理2.外债使用结构管理3.债务期限结构管理4.外债货币结构管理5.利率结构管理6.借款人结构管理
213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危机一、国际货币危机概念二、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三、国际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四、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
214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危机一、国际货币危机概念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广义: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通常该幅度为15%~20%)。狭义:货币危机主要是发生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等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二、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
215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危机三、国际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1.货币高估2.金融市场开放过快,银行体系脆弱3.危机的快速扩散性
216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危机四、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1.投机者在货币市场上抛空远期具有贬值预期的货币;其他投资者纷纷效仿抛售该国货币;投机者到期以下降后的汇率购买该国货币进行期货交割;货币贬值,股市下跌,引发货币危机。2.投机者从具有贬值预期货币的同业市场拆入该种货币,以更高的价格买入他国货币,当具有贬值预期货币的汇率下降到比买入价格更低的价格时,再用他国货币换回具有贬值预期的货币。3.投机攻击导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政府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提高市场利率,股票市场就会下跌,投机者在股票市场上抛空,并继续不断地发动攻击,当政府由于自身成本的增加无法再继续操作,从而产生货币危机。
217第五节国际货币危机理论一、第一代国际货币危机理论二、第二代国际货币危机理论三、第三代国际货币危机理论
218第七章国际储备与管理
219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
220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一、国际储备概念及其特征二、国际储备构成及其来源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关系
221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一、国际储备概念(一)国际储备含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所拥有的,备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偿付外债、调控货币汇率以及应付各种突发或紧急状况的金融资产的总称。
222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二)国际储备特征官方持有性充分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223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二、国际储备构成及其来源(一)货币性黄金1.含义:指一国或地区政府所拥有的黄金储备。2.来源:国内开采收购;国际黄金市场购入。
224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二)外汇储备1.含义:一国政府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2.来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国际收支资本流动顺差;政府干预汇市购入的外汇。
225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三)在IMF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1.含义: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通账户中拥有的、可自由提用的资金。2.来源:成员国向基金组织缴纳的外汇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动用成员国的本币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临时借款。
226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四)特别提款权1.含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占基金份额总额的比例,无偿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储备资产。2.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配;向基金组织其他成员国购买。
227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关系国际清偿力现有清偿力潜在清偿力国际储备官方融资能力
228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四、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演变(一)影响国际储备体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状况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变化状况
229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二)国际储备体系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黄金储备体系第二阶段:黄金——英镑储备体系第三阶段:英镑——美元——黄金储备体系第四阶段:美元——黄金储备体系第五阶段:多元化货币储备体系
230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五、国际储备的作用作为缓冲资产,调节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干预手段,调控和稳定货币汇率作为资信保证,提升国际融资信誉与效率作为信心保障,维持并增强国际社会对本币的信心作为外交砝码,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231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一、国际储备管理概述(一)国际储备管理概念——指一国政府根据其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对其国际储备规模、结构及资产运用所进行的计划与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
232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二)国际储备管理的必要性各国国际储备存量不断增加,需要管理汇率风险无处不在,需要管理资本趋利避害的本质,要求管理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需要管理
233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三)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234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二、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一)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定性分析1、该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该国对外贸易的条件、结构以及发达程度3、该国政府对外的资信度4、该国外汇管制的程度
235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5、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6、该国汇率制度安排7、该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8、该国外债规模和还本付息的负担9、其他因素
236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二)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国际储备额/当年进口总额的比例(25%—40%)国际储备额/外债总额的比例(40%—50%))国际储备额/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8%—10%)
237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三)IMF的甄别标准国内利率水平是否过高?是否加强了对国际交易的限制?是否将积累储备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该国货币汇率是否持续下跌?新增储备是否主要源自信用安排?
238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一)对黄金、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的管理1、管理策略(保守策略)2、保守原因(占比低;管理空间有限)
239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二)对外汇储备的管理1、所选货币是否具备储备货币的资质。2、该国对外贸易和金融支付习惯3、该国外债的币种构成4、该国政府干预汇市所需的货币5、不同货币的预期收益水平
240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四、国际储备营运管理(一)管理目的兼顾国际储备资产流动性与盈利性
241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二)管理方案——分级管理一级储备:保证安全性、流动性二级储备:保证流动性,兼顾盈利性三级储备:追求盈利性
242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
243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一体化第六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244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245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一)概念及演变基本概念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是指为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制定并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
246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一)概念及演变2.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简要回顾(1)国际金本位时期。从1816年英国正式颁布《金本位制法案》到1936年法国、瑞士、荷兰等国放弃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存在的时间总共是120年。(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该体系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重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牙买加体系时期。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衰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于1976年1月所建立,并实施至今。
247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1.汇率及汇率制度。一国货币及其他货币之间汇率应该如何决定和维持,一国货币能否自由兑换成支付货币,在对外支付方面是否加以全部或部分限制,或者完全不加限制以及该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或者盯住某一货币的盯住汇率制度等。
248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2.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为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和平衡国际收支,一国需要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保存多少数量的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他们的构成以及新的储备资产如何供应与创造。
249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3.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弥补缺口,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又应该如何相互协调,以及如何使各国在国际范围内公平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等问题。
250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演变(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4.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和管理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和管理问题实质就是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货币金融政策,具体又包括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机构的建立,解决国际金融问题的规划、管理和制度的制定等。
251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各国货币相关关系的准则。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3.形成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以达到监督各国行为、提供磋商环境,制定各国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的目的。
252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二、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形成三、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汇率安排与调节四、国际金本位体系的评价五、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崩溃
253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一)含义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所谓本位货币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的货币单位铸成的金币和银币。
254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二)基本内容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在金本位货币体系下,金币可以自由熔化、自由铸造,黄金能够在货币形式与商品形式之间自由转换,也能够自由输出或输入本国,这就决定了在该货币体系下,经济中不存在通货膨胀。
255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二)基本内容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决定。金本位货币体系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都明确规定了含金量,各国货币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进而决定着两种货币汇率的法定平价。黄金输送点和铸币平价之间的差异取决于黄金在各个国家之间的运输费用。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黄金的运输费用相对较为便宜,因此金本位货币体系下的汇率是高度稳定的。
256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二)基本内容3.各国国际收支基本自动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使其国内的黄金储备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跌,导致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外国商品在本国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最终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257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二、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形成公元前400年罗马大帝:“官定货币、同等成色、同等购买力”的原则。1666年,英国引入了自由铸币制度,并开创了金银复本位,但由于存在“格雷欣”法则,1684年英国回到了金本币状态。美国在1861年南北内战结束后到1878年的17年间一直中断黄金的兑换,美国国内货币处于“绿钞”时期。在这期间,1871-1873年德国采用了金本位、1873-1874年拉丁货币联盟采用金本位、1873-1876年斯堪的纳维亚联盟(丹麦、挪威和瑞典)以及荷兰采用金本位。美国在1985年颁布了《恢复铸币支付法案》,并在1879年正式恢复了金本位。
258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三、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汇率安排与调节(一)金币本位制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对英美两国货币的法定含金规定如下:1美元含金23.22格令,1英镑含金113.0016格令,则20.672美元或4.248英镑等于1盎司黄金的价值,进而以两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之比确定了美元与英镑之间的汇率,即1英镑=4.8665美元。
259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三、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汇率安排与调节(一)金币本位制相对于其他货币体系而言,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汇率的波动幅度以黄金输送点为限。因为金币本位制下各国既可以用外汇结算,又可直接运送黄金结算。当汇率对一国有利时,该国就利用外汇结算;否则,就改用输入或输出黄金的方法结算。黄金输送点限制了汇率的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小,基本上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和生产的发展,协调各国经济政策,调节国际收支。
260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三、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汇率安排与调节(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代替,银行券可以在一定数额上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在金块本位制度下,金币的铸造和流通,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已被禁止。黄金已不可能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从而金块本位制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
261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三、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汇率安排与调节(三)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的核心作用在于将本国货币与黄金间接联接。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对货币只规定法定含金量,禁止金币的铸造流通,国内实行纸币流通,纸币不能用黄金兑换,而只能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本国货币与某一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价,以存放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在金汇兑本位制度下,国家虽规定了货币的含金量,但流通中的货币是不能与黄金保持兑换的纸币,黄金也不能发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使货币流通失去了调节机制和稳定的基础,从而削弱了货币制度的稳定性。。
262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四、国际金本位体系的评价在国际金本位体系下,各国中央银行固定货币的黄金价格,使得货币供给自动与货币需求保持一致,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同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使一国货币的真实价值保持稳定并具有可预测性。
263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四、国际金本位体系的评价国际金本位制也存在许多缺陷,从根本上讲,它过于“刚性”,这种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使各国经济受黄金流出和流入的数量影响较大,并常常被黄金的供求关系所困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法、德、俄已持有当时世界黄金总储量的2/3,不同程度地操纵了经济弱国的金融命脉,严重削弱了其他国家金币本位制的基础,最终,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经济矛盾还是付诸于了战争;另一方面,世界黄金的产量也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些都削弱了黄金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导致金本位制度难以继续维持。
264第二节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五、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崩溃稳固的国际金本位体系需要三个重要的支柱,即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出于备战的需要,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政府支出,大量发行银行券,导致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从而破坏了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的原则。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黄金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尽量将黄金集中于中央银行,从而破坏了自由输出入的原则,国际金本位体系存在的三个重要支柱,均被破坏殆尽,整个体系陷于瘫痪。
265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一、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背景二、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三、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四、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
266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一、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背景国际金本位体系瓦解以后,进入了无货币体系状态,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各自为政,组建了以英镑为中心货币的英镑集团,和以法国法郎为中心货币的法郎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造成参战国国际收支恶化,汇率极端不稳定,国际货币关系处于严重的混乱状况。
267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一、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背景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解决上述问题,保持各国之间良好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英美两国开始着手讨论协商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并于同年4月发表了各自的方案,即“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从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英美两国就上述计划和方案进行了频繁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辩,最终,美国雄厚的整体国力使其占据上风,英国在美国作出适当让步后,被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
268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一、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背景1944年7月,联合国44个成员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和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并于1945年12月27日,经占份额65%以上的成员国政府批准生效,至此,确定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成。
269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二、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取代黄金成为了新的本位货币,体系规定美元价值与黄金挂钩。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IMF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按照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确定,或者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只规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IMF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是固定汇率,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
270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二、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储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是一种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制,在该体系中,黄金是基础,而美元则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政策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并规定的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采取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方式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的失衡。二是如果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则采取调整汇率平价的方式进行调节。
271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二、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两个对日后世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机构得以建立。IMF的工作主要是在汇率政策、经常项目的支付和货币的可兑换性问题上,确定国际性的行为准则,为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临时性资金融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的宗旨在于鼓励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基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融资便利,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
272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三、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5年建立到1973年结束,一方面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实现了美国夺取金融霸权的夙愿,为美国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基于当时货币金融领域的实际状况,避免了重蹈以往货币制度的覆辙,对战后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73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三、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汇率波动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汇市场的动荡,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关键货币,其地位等同于黄金,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战后黄金产量增长停滞的情况下弥补了当时国际清偿力的不足。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了维持国际货币体系运转的中心结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支付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74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四、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作依赖的三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包括: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美国具备充足的黄金储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一旦这三个条件无法满足,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处于危机之中。
275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四、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援欧的马歇尔计划,驻外军费开支,侵略战争及推行低利率政策1960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已超过其黄金储备总额,引发第一次美元危机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剧减至102亿美元,而对外短期负债却高达510亿美元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正式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1971年12月“史密森协议”所引发的第二次美元危机
276第三节“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四、布雷顿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了特里芬难题。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需求,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要求各国手中持有比较多的美元,而美元供给量太多,就会发生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导致对美元的信心危机,而美元供给量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信心和清偿力这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致命的缺陷。
277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一、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背景二、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的支柱三、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四、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评价
278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一、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背景经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题专案委员会”反复研讨磋商,1976年1月8日该委员会及IMF各成员国在牙买加金斯顿就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修改事宜,达成一致,会议结束后正式公布《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国际货币体系就此进入“牙买加体系”阶段。
279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二、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的支柱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决定和维持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水平,即价值关系。在国际金本位体系和布雷顿森体体系时期,黄金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着各国货币价值关系的重要基础。而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黄金和美元的作用被不断弱化,特别提款权成为新的价值基础,支撑起了整个牙买加货币体系。
280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二、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的支柱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SDR)是IMF在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其创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国际流动性不足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问题。为保证SDR作为储备资产稳定的购买力,基金组织决定以篮子货币作为SDR定价的基础。
281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SDR货币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1981一2014年)年份1981-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2011-2014美元42%42%40%39%45%44%41.9%欧元………………………………29%34%37.4%马克19%19%21%21%………………………法郎13%12%11%11%………………………日元13%15%17%18%15%11%9.4%英镑13%12%11%11%11%11%11.3%
282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二、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的支柱SDR的分配过程就是SDR的创造与供给过程,其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周期性分配,基金组织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每隔一段时期(五年)决定是否对SDR进行分;另一种是特殊分配,例如1997年9月,理事会决定对《基金组织协定》进行第四次修改以增发SDR,不过目前这一方案仍没有达到85%以上投票权同意。
283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三、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IMF同意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暂时并存,但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必须接受IMF的监督,并与基金组织协商,以防止各国采取损人利己的汇率政策。规定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按照成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同黄金一起作为成员国的储备。
284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三、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规定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按照成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同黄金一起作为成员国的储备。
285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三、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储备多元化。牙买加货币体系下国际经济交往不再像以往,使用少数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媒介,而是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汇率制度多元化。牙买加货币体系认可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因此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
286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三、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通过浮动汇率制的广泛运用,各国对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选择更为丰富。除了依靠IMF和汇率变动外,还可以通过利率机制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媒介作用,国际商业银行的活动,有关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动,以及债权债务、投资等因素来调节国际收支。
287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四、牙买加体系的评价汇率波动较大、极不稳定。牙买加货币体系中,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其余国家也实行钉住汇率制。面对这样一个汇率制度多样化的局面,IMF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成员国的汇率进行干预的责任和义务,使得竞争性贬值或升值时常发生,汇率波动剧烈频繁。
288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四、牙买加体系的评价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首先,浮动汇率制下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经常波动,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其次,储备货币多样化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风险,导致短期资金流动频繁,进一步增加了各国储备资产管理的复杂性;最后,储备货币多样化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储备货币同时作为世界货币和主权货币所面临的问题。
289第四节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四、牙买加体系的评价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由于汇率机制运转失灵,利率机制存在副作用,IMF又无力指导和监督顺差国与逆差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等,导致逆差国储备锐减,债台高筑;顺差国则储备猛增,有的成为重要资本输出国,甚至成为最大债权国,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290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一体化一、欧洲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三、欧洲货币一体化
291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一体化一、欧洲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MonetarySystem,EMS),是欧洲共同经济体(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EEC)的长远目标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诸多徒具形式而不具实质的各类组织或协定。
292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一体化二、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建立“欧洲货币单位”:欧共体12个成员国货币加权构成/四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成员国货币间都确定有中心汇率和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到1981年4月形成了总额为730亿美元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以对成员国提供信贷
293第五节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一体化三、欧洲货币一体化欧洲共同货币的萌芽:《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魏尔纳计划”(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8年12月5日布鲁塞尔协定: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汇率稳定机制建立欧洲货币同盟:1989年6月“德洛尔报告”/1991年12月《关于欧洲货币经济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货币一体化:1999年1月1日欧元准时启动,全境流通,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
294第六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一、改革的必要性二、改革的发展历程三、改革目标的原则与方向四、改革的主要方案及评述
295第六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一、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美元本位制很难解决国际收支周期性失衡,且金融危机不断削弱美元的货币地位。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的两大任务:不断增发国债为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融资/刺激美国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
296第六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二、改革的发展历程特里芬的改革方案:国际管理通货制度复古方案:回归金本位制混合储备单位方案Roosa债券方案世界美元本位方案商品本位货币方案
297第六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三、改革目标的原则与方向改革的目标原则: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对多数国家公平公正/汇率体系兼具稳定性、灵活性、经济合理性改革的目标方向: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国际储备体系的改革、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改革
298第六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四、改革的主要方案及评述改革派方案: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SDRs、替代账户机制、单一货币机制)改良派方案:实行多元化国际货币(蒙代尔所提出的“全球金融稳定三岛”)
299第九章国际金融机构
300主要内容第一节国际金融机构概述第二节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第三节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301第一节国际金融机构概述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含义二、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三、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与作用
302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含义(一)国际金融机构概念国际金融机构(Internat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又称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之间通过签署国际条约或协定而建立的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协调国际金融关系、维系国际货币和信用关系正常运作的超国家金融机构。2022/6/20
303(二)国际金融机构的特征1、国际金融机构是超国家性质的,从经济性质而言,它对任何国家都是非居民。2、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不是纯粹地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协调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货币关系。3、国际金融机构一般是为了达成特定目的和协定而由不同国家联合建立的,其资金来源一般是各国政府以份额的形式缴纳,只有少数机构含有私人资本。4、国际金额机构一般是按各成员国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来确定相应的投票权和管理权的。2022/6/20
304二、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产生: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这是建立国际金融机构的重要开端。发展:1945年后,成立两个国际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是当今成员国最多,机构最大,并且影响最广的国际金融机构。2022/6/20
305三、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与作用1、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等)2、区域性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亚洲清算联盟、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西非开发银行和加勒比开发银行等2022/6/20
306第二节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三、国际清算银行2022/6/20
307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成立的背景与宗旨(二)组织机构(三)资金来源(四)业务活动(五)现行缺陷与改革方向(六)中国与IMF的关系2022/6/20
308(一)成立的背景与宗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根据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194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活动,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所属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2022/6/20
309(一)成立的背景与宗旨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提供一个常设的国际货币机构,促进成员国在国际货币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促进汇率的稳定和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借此避免竞争性的汇率贬值;为经常项目收支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努力消除不利于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维持和提高就业水平和实际收入,发展各国的生产能力;在临时性基础上和具有充分保障的条件下,向成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努力缩短和减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持续时间和程度。2022/6/20
310(二)组织机构理事会(BoardofGovernors)执行董事会(BoardofExecutiveDirectors)发展委员会(DevelopmentCommittee)临时委员会(InterimCommittee)总裁(ManagingDirector)“十国集团”(代表发达国家利益)“二十国集团”(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2022/6/20
311(三)资金来源会员国缴纳的基本份额:主要来源向会员国借款出售黄金建立的信托基金及营运收入2022/6/20
312(四)业务活动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创造储备资产向会员国提供各种贷款技术援助和培训2022/6/20
313(五)现行缺陷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贷款资金需求决策机制存在缺陷提供贷款的附加限制条件2022/6/20
314二、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是若干全球性金融机构的总称,由五个机构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解决投资纠纷国际中心(ICSID)2022/6/20
315(一)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与IMF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45年12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1947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专门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1、宗旨: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成员国经济复兴和开发所需的资金。2022/6/20
3162、组织结构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只有IMF的成员国才能申请加入世界银行。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执行董事会是世行负责处理日常业务的机构。世界银行现有执行董事22人,任期2年,其中5人是常任执行董事,由持股最多的美、英、德、日、法五国指派。我国和沙特阿拉伯单独选派1名代表,其余15人则由其余成员国按地区分组推选。2022/6/20
3173、资金来源会员国缴纳的股金份额发行债券和直接借款转让债权,将所贷款项转让给商业银行,收回债权,而获得资金来源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营业收入,也是构成其资金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2022/6/20
3184、业务活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对由政府担保的私人企业提供用于生产性投资的长期贷款;向成员国提供广泛的技术援助;派代表团到借款国进行考察,并派驻顾问。2022/6/20
319(二)国际开发协会1、背景1957年,美国参议员迈克·门罗尼向美国参议院提出设立IDA的建议。1959年9月美国在世行的代表正式向理事会提出建议,同年10月在第十四届年会通过。1960年9月24日,IDA正式成立,11月8日开始营业,总部设在华盛顿。2022/6/20
320(二)国际开发协会2、性质世行的主要附属机构之一(在财务上独立)。加入该协会的国家必须是世行的会员。3、组织结构理事会与执行董事会4、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股本世界银行从营业收入中拨款工业发达国家的补充资金和特别基金捐款协会本身的营业收入2022/6/20
3215、业务活动只提供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员国。软贷款的优惠体现在长期和无息两个方面:贷款期限平均为38年,最长可达50年,并有10年的宽限期。软贷款不收利息,只收取0.75%的手续费,对已生效未支用的部分收取0.5%的承诺费。2022/6/20
322(三)国际金融公司(IFC)1、背景1951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咨询局建议在世界银行下设立国际金融公司,1956年7月24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1957年2月20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2、性质世行的附属机构(财务上独立),只有世行的成员国才能成为其成员。3、组织结构理事会与执行董事会2022/6/20
323(三)国际金融公司(IFC)4、宗旨配合世界银行,资助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使其获得增长,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5、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股本;世界银行及某些国家政府的贷款。6、贷款活动向成员国的私营部门提供无需担保的贷款或直接参股投资。2022/6/20
324(四)多边投资担保机构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很好的投资机会。然而,对不稳定政策环境的顾虑、对政治风险的洞察以及对具体投资机会的忽视常常会阻碍投资。为了对国际私人投资的政治风险提供国际性保护保护,1985年10月,世界银行年会通过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拟建立一个多边投资担保机构。1988年4月12日,公约正式生效。2022/6/20
325(五)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对涉及重要自然资源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外资企业征收或国有化,引起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纠纷。1965年3月18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正式通过了《华盛顿公约》,1966年10月正式生效。根据公约,在世界银行总部设立了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作为解决一国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国际性专门机构。2022/6/20
326三、国际清算银行(一)国际清算银行的成立及宗旨(二)国际清算银行的组织机构(三)国际清算银行的资金来源(四)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2022/6/20
327(一)成立及宗旨国际清算银行于1930年5月根据《海牙国际协定》,由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日本的中央银行,以及由美国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纽约和芝加哥花旗银行共同联合组成,行址设在瑞士的巴塞尔。主要任务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并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新的便利”,在国际金融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2022/6/20
328(二)组织机构国际清算银行是一个股份制的企业性质金融机构。75%的股份由相关国家中央银行持有,其余25%的股份则由私营银行或个人持有。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执行:负责日常业务,由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担任。董事会下设经理部、货币经济部、秘书处和法律处等2022/6/20
329(三)资金来源成员国缴纳的股金借款:国际清算银行可向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借款,以补充自有资金的不足。吸收存款:国际清算银行接受各国中央银行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存款。2022/6/20
330(四)主要业务活动商讨国际金融合作问题;为各国中央银行服务;研究货币与经济问题;协助执行各种国际金融协定;尽力使其全部金融活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协调一致,且与其联手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些棘手问题。2022/6/20
331第三节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一、亚洲开发银行二、非洲开发银行2022/6/20
332一、亚洲开发银行1966年11月在东京首届理事会正式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是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行长组成重大事务由理事会和董事会投票表决。投票权按会员国认缴股本的多少进行分配。三大股东国:日、美、中2022/6/20
333二、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DevelopmentBank)1964年9月成立,1966年7月正式营业组织形式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行长组成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股本、借款、发达国家的捐款、银行业务的经营利润等业务活动向非洲区域内的会员国发放贷款:普通贷款和特殊贷款2022/6/20
334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335主要内容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四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实践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336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二、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337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一)内部均衡:国内经济处于无通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二)外部均衡:与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化的国际收支结构;(三)内外均衡的性质1.一般均衡;2.长期均衡;3.动态均衡;4.总量均衡;5.结构均衡;6.优化均衡。
338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四)内、外均衡相统一的目标1.内部均衡目标(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2.外部均衡目标(1)国际收支平衡;(2)汇率稳定;
339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五)内、外均衡的冲突1.固定汇率制下:米备冲突“失业+逆差”或“通胀+顺差”2.浮动汇率制下:也存在内外冲突的问题,比如汇率的波动可能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但不一定利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目标。
340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二、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一)社会总需求政策1.需求增减型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需求转换型政策:汇率政策;3.直接管制政策:贸易管制、外汇管制。(二)社会总供给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三)融资政策工具国际储备政策、国际借贷政策。
341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一、开放经济下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二、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运用
342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一、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一)丁伯根原则:若一个经济具有线性结构,决策者有N个目标,必须至少有N个线性无关的政策工具,才能实现这N个目标。(二)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政策指派应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即每一目标应该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大的影响力、在影响政策目标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政策工具,这样,分散决策也能取得有效的政策组合。
343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二、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运用(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
344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总需求政策,初始状态是内外同时均衡的。总需求扩张,对内部均衡而言,会出现通胀,对外部均衡而言,会因为收入扩张导致进口增加而出现逆差;总需求收缩,对内部均衡而言,会出现失业,对外部均衡而言,会因为收入减少导致进口减少而出现顺差;因此,内部均衡线(IB)和外部均衡线(EB)都是斜率为负的两条线,由于内部均衡目标对财政政策更敏感,外部均衡目标对货币政策更敏感,所以内部均衡线相对于横坐标更陡峭。图中四个象限中的点都应该在合理的政策搭配下向内、外同时均衡点E运动。
345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I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II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III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IV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
346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二)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斯旺)
347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解释:初始状态处于内、外同时均衡状态。如果本币贬值,会出现顺差,如果本币升值,会出现逆差;如果国内支出增加,会出现通胀,国内支出减少则会出现失业;同时,国内支出增加时,进口会增加,此时必须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才能保持外部均衡,因此,外部均衡线(EB)斜率为正;而本币升值时,由于出口减少导致失业增加,此时必须增加国内支出促进就业,因此,内部均衡线(IB)斜率为负;四个象限的点都应该在恰当的政策搭配下向内、外同时均衡点E运动。
348第二节开放经济下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及运用区间经济状况支出增减型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I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贬值II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扩张贬值III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扩张升值IV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升值
349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框架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三元悖论
350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框架(一)基本假设1.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产出由总需求决定;2.汇率预期不发生变动,投资者风险中立;3.即使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也不成立,汇率依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节。
351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开放经济的IS曲线
352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
353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开放经济的BP曲线1.资金完全不流动,=0;2.资金完全流动,→+∞;3.资金不完全流动,>0;
354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五)开放经济的IS-LM-BP模型
355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货币政策效力分析
356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57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结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论资本流动自由状况如何,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358(二)财政政策效力分析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59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0结论:固定汇率制度下,无论资金流动的自由程度如何,财政政策都是有效的。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1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浮动汇率与IS曲线和BP曲线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2(二)货币政策效力分析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3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4结论:在浮动汇率制下,无论资金流动的自由程度如何,货币政策都是有效的。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5(三)财政政策效力分析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6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7结论:浮动汇率制度下,只有在资金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才无效。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68四、三元悖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之间至多仅能选择两个。第三节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独立性资金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
369一、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矛盾二、中国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第四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实践
370第四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实践一、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矛盾(一)1994-1997年: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二)1998-2000年: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三)2003-2010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二、中国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371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一、蒙代尔-弗莱明两国模型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三、国际金融协调
372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一、蒙代尔-弗莱明两国模型(一)两国模型下的经济传导机制1.收入机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两国的国民收入;2.利率机制,通过利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3.相对价格机制,通过实际汇率的变化影响两国贸易收支。
373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两国模型1.本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374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2.本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375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两国模型1.本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376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2.本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377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层次1.信息交换(InformationExchange);2.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3.避免共享目标的冲突(AvoidingConflictsoverSharedTargets);4.合作确定中介目标(CooperationIntermediateTargeting);5.部分协调(PartialCoordination);6.全面协调(FullCoordination)。
378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三、国际金融协调(一)国际金融协调的内容1.国际金融体系本身的国际协调;2.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协调;3.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二)国际金融协调的方式1.规则协调;2.相机协调。
379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三)国际金融协调实践1.布雷顿森林体系;2.广场协议;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国际金融协调。(四)中国与国际金融协调1.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方向不动摇;(2)着眼于长期经济利益,注意货币政策的有限协调与有限配合;(3)注意货币政策协调的独立性。
380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2.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对策(1)重视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研究;(2)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3)建立危机防范与预警机制;(4)有步骤地开放金融领域,有效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