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820055

大小:480.02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7-09-07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洋浦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洋浦经济开发区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招标文件。2、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及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计规范》(JTGF30-2003)7、本投标人的设备状况,技术力量及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8、洋浦经济开发区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中标通知书。二、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洋浦经济开发区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

2、工程》的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内容和施工图设计的要求。2、充分考虑本标段的重点和场地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3、严格按照ISO900国际认证体系和项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本标段施工的顺利、高效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824、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施工进料、工程质量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施工进度以及安全保证等。直接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负责。5、在机械及检测仪器配置方面立足高效率的机械化作业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对保证质量、

3、保证工期提供有力的物资保证。6、在工期安排上,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有单位工程和施工工期,立足于合理化,依据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量清单按实际填报。7、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优质、创信誉向业主交一条质量优良、用户满意的市政道路。三、编制目标1、工期目标:本标段的施工工期为5个月,合同开工日期为2008年2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8年7月13日,在无特殊情况影响下,我公司将保质按期完成本标段的全部工程。2、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3、安全目标:杜绝重

4、大伤亡事故,安全达到国标。4、合同管理目标:严格合同管理,全面履行合同中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加强成本管理及控制,配合业主做好投资成效控制。5、环保目标:重视环境保护,避免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不破坏可视范围景观,保持沿线自然状态。6、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到谦洁勤政,不送不收“红包”82,杜绝黄、赌、毒及打架斗殴现象,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第二章工程概况洋浦经济开发区关外安置区734米市政主干道工程位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儋州市的西北部,洋浦半岛的南端,洋浦经济开发区1号关口外1公里东侧,距洋浦港

5、约5km,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3.90C,年平均降雨量2072㎜,年平均日照时数2155小时。⑴、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道路沿线地形为微波状起伏,地面高程6.77~14.20m,相对高差为7.43m,场地地貌单元为火山岩台地,场地15.20m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纪喷发岩(βQ)及其风化土(Qd1、Qe1)和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土(Q1mc),根据岩性特征由新到老划分为①、②、③、④、⑤共五个工程地质层,分别为:①高液限粘土(Qd1),②低液限粘土(Qe1),③中等风化玄武岩(βQ),④

6、强风化凝灰岩(βQ),粉土质砂(Q1mc)。工地稳定情况较好,适宜路基的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道路沿线可不考虑饱和砂土液化影响。但存在不良地质地段,于K0+680至终点段分布有第①层高液限土,约呈三角形分布,土层最厚处为3.2m(由K0+680至终点逐渐增厚),该层土具有弱膨胀潜势,受大气降水影响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易造成道路路面开裂或下陷等问题,设计上采用了换填法进行处理,将该层土全部清除后换填路基爆破石方,分层填筑碾压,大块径填筑在下层,小块径填筑上层,表层用石渣及石屑调平,灌满缝隙,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填筑路

7、基土。82⑵、勘察所得整个路段在15.20m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位主要分布为:第③层:中等风化玄武岩(βQ)层,第④层:强风化凝灰岩(βQ)层和第⑤层:粉土质砂为(Q1mc)为含水层,第③、④层为潜水,富水性变化较大,一般富水性较差,属弱含水层;第⑤层为微承压水,含水层厚度较大,较均质,属强含水层;勘察期间观测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1.2~2.4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北向南迳流,往大海排泄或在低洼地带排池补给地表水,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1.5m。⑶、清除第一层表土,对第二层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压密夯实处理后作为

8、路基和雨水污水管涵持力层。⑷、雨污水管涵基槽施工,宜采用明沟加集水坑排水,受场地限制,不一放坡开挖,可采用钢板桩、木桩,砂袋护坡。⑸、本合同段起点接东部生活区中心大道D段终点,坐标为X=187274.160,Y=80025.600,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