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诗解析】名师精讲--《卖炭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唐诗解析】名师讲解《卖炭翁》全国特级教师江新欢博士教授
1卖炭翁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卖炭翁》就是其一。
3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6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天暖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辙印往集市上赶去。
9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的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10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那轻快地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1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太监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大声呵斥着牛朝北面皇宫拉去。
1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13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14结合诗句分析卖炭翁的形象。
15满面尘灰烟火色肖像描写两鬓苍苍十指黑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刻画老人历尽沧桑,年事已高仍然要辛苦操劳
16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生活困苦、艰辛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悲惨的处境和艰难的生活。
17“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对刈麦者的心理刻画的诗句: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18运炭是否辛苦?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天寒————一尺雪地冻————碾冰辙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19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环境、动作描写运炭的艰难
20翩翩两骑来是谁?肖像描写黄衣使者白衫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21手把文书口称敕,动作回车叱牛牵向北。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22心理描写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2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卖炭翁和官吏形象的对比:牛困人饥——翩翩两骑满面尘灰烟火色——白衣使者黄衫儿炭的价值与所得对比: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24叙事讽喻诗•题注曰“苦宫市也”
25什么是宫市?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德宗贞元末年,改为由太监直接办理,经常派几百人遍布各热闹街坊,叫作“白望”。他们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的东西,口称“宫市”,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还要货主送到宫内,并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这一弊政对城市商人和近郊农民造成深重苦难。本文加以揭露,反映了他同情人民疾苦的一面。本文所写卖柴农夫所受欺压,不过是千百件事例中的一例。
26卖炭烧炭艰辛(肖像、心理、动作)翁运炭艰难生活困苦艰对炭被掠夺辛比仗势凌人宫夺炭(肖像、动作)蛮横冷酷通过记使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27他是谁?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8作者简介: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9杜甫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简品汇为《杜工部集》。介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30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1★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32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八月秋高风怒号,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坳。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自叹息。
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3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风雨不动安如山?呜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呼!何时眼前突兀见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死亦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7第一节(1----2句)赏析: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8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破屋)
39第二节(3----4句)赏析: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402、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群童抱茅)
41第三节(5------8句)赏析: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夜雨湿屋)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2第四节(9----结束)赏析: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祈求广厦)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
43全诗段意(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愿
44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关键语句•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