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病毒学》第一篇 病毒学的基本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全国特级教师江新欢博士教授《医学病毒学》第一章病毒学总论
1本章节重点:1.病毒的概念、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2.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鉴别要点。3.病毒增殖的特点4.病毒的干扰现象及意义。5.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6.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病毒的致病机理。
2病毒(Virus)的定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非细胞型微生物以复制的方式增殖的只能在活的、敏感的细胞内第一讲病毒概述
3病毒的重要性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一些代谢病密切相关70%传染病、90%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4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5(一)病毒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测量单位:nm(纳米)=1/1000m(微米)<50nm小型病毒50nm-150nm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大型病毒(最大300nm)测量方法:电子显微镜、沉降系数等
6葡萄球菌(1000nm)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65×95nm)B.腺病毒(70nm)C.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D.乙脑病毒(40nm)E.蛋白分子(10nm)F.流感病毒(100nm)G.烟草花叶病毒
7病毒的形态:球状:多见动物病毒
8杆状或丝状:多见植物病毒
9砖块状:痘病毒等
10蝌蚪状:噬菌体
11子弹状:狂犬病毒
12(二)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体(virion):完整的有典型形态结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核衣壳(露裸病毒)包膜病毒病毒的基本结构:核心+衣壳核心+衣壳+包膜
13病毒体结构模式图壳粒衣壳核心(核样物)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
14核心:病毒基因组,由核酸组成核酸功能: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复制、遗传性或核酸种类:一个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单链DNA双链DNA单链RNA双链RNA核酸特点:多样性、有内含子、能克隆与表达分节段RNARNADNA
15:包于核酸外面衣壳本质:蛋白质,有许多壳粒组成,壳粒有多肽亚单位组成排列方式:螺旋对称型、二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功能:保护核酸、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抗原性
16螺旋对称复合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17
18
19
20RNA壳粒
21
22包膜:来自宿主细胞膜或细胞核膜有特定的功能包膜功能:3.具有抗原性1.保护核酸2.与病毒吸附有关,辅助病毒感染本质:脂质和糖类包膜子粒(刺突):包膜表面不同形状的突起
23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作用:病毒的基因组决定感染性、复制特性、遗传性核酸:存在部位:核心的主要成分特点:呈多样性—RNA、DNA双链、单链线型、环型、分节段有内含子—能克隆与表达
24蛋白质:存在部位:衣壳、包膜、基质、病毒核心分类:结构蛋白:构成病毒的结构(衣壳、基质、包膜、刺突等)非结构蛋白:构成病毒的酶等(功能蛋白)(各种酶、其他功能蛋白)
25特点:1.必须在活细胞,敏感细胞内进行2.自我复制的繁殖方法以其基因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复制周期:以其基因为模板,籍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指令细胞停止合成细胞的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转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三)病毒的增殖
26复制周期: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27吸附与穿入吸附特异性吸附(受体结合)敏感细胞:有受体的细胞穿入无包膜病毒(胞饮方式,吞入,核酸进入)有包膜病毒(融合,与细胞膜融合,酶的作用,核衣壳进入)
28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已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一般认为:无包膜病毒:穿入时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有包膜病毒:穿后后在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脱壳
29隐蔽期:此阶段无完整病毒可见,也测不出抗原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合成区域:DNA病毒:核内(DNA)胞质(蛋白质)RNA病毒:胞质(除流感病毒及部分副粘病毒)生物合成
30双链DNA病毒的生物合成早期蛋白:为功能蛋白,DNA多聚酶等酶类半保留复制的形式晚期蛋白:为结构蛋白,如衣壳蛋白蛋白质合成DNAmRNA蛋白质转录转译核酸合成
31单链RNA病毒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负链RNA正链RNA正单链RNA—具有mRNA功能转译转录蛋白质核酸合成l早期蛋白和晚期蛋白的合成先合成互补链(复制中间型),再解链进行复制复制中间体
32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合成特点:自身带有逆转录酶,逆向转录过程:RNARNA:DNADNAmRNA蛋白质RNA:DNA中间体前病毒体子代RNA
33装配与释放DNA病毒(多数核内组装)RNA病毒(多数胞浆内组装)有包膜病毒:出芽方式,同时得到包膜无包膜病毒:细胞裂解释出装配:不同病毒,不同部位(核、质、膜)释放:有包膜与无包膜病毒不同
34病毒的复制过程
35(四)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细胞损伤复制过程中干扰细胞代谢释放过程中引起细胞裂解细胞死亡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病毒增殖的现象原因竞争抑制与干扰素产生
36病毒原因:缺陷病毒defectivevirus(基因不整),辅助病毒的辅助细胞原因:非容纳细胞non-permissivecell细胞条件不合适,顿挫感染(abortiveinfection)(五)病毒的异常增殖不能完成复制周期,产生子代病毒原因:
37(六)病毒的抵抗力与变异性1.耐冷不耐热2.甲醛可灭活病毒3.来苏、升汞、酒精等化学药物可灭活病毒4.有包膜病毒对乙醚敏感5.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病毒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发生变异:形成新的变异株,影响免疫和防治人工诱导获取毒力减弱的变异株制备疫苗
38
39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40第二讲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从整个机体角度看病毒的致病过程从细胞角度看病毒对细胞的损伤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常见为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通过超敏反应引起机体致病
411.感染方式与途径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皮肤粘膜直接入血(注射等)(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类型垂直传播(围生期传播):通过病毒由亲代(母亲)传给子代(胎儿)的方式产道胎盘
42主要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及媒介常见病毒呼吸道空气、飞沫、皮屑呼吸道病毒等消化道污染水和食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甲、戊肝炎病毒等输血注射等污染血、血制品、注射器乙肝病毒、HIV等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1)
43主要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及媒介常见病毒眼泌尿生殖道接触、游泳池、性交疱疹、腺病毒、HIV等胎盘围生期宫内、产道、哺乳乙肝、HIV、风疹、巨细胞病毒等破损皮肤昆虫叮咬、狂犬、鼠类出血热、狂犬病毒脑炎病毒等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2)
44隐性感染:病毒侵入细胞不大量增殖,不出现临床症状显性感染:病毒侵入细胞大量增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感染性疾病)2.病毒的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潜伏期短、起病急、重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根据病程可分三种
45慢性感染概念: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机体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特点:发病不急,长期感染,长期排毒举例:慢性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慢性感染急性可转为慢性,慢性可急性发作
46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概念:特点:举例: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不产生有感染的病毒,也检测不到,在某些条件可激活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的存在病毒长期存在,时隐时现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
47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概念:特点:举例: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即分离不到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后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潜伏期长、慢性进行性、预后差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疯牛病(朊粒)
48(二)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损伤或其他变化大量细胞病变导致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细胞损伤是病毒致病的基础1.引起受染细胞的改变溶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膜改变包涵体形成
49(1)溶细胞感染表现:机理:特点:细胞裂解死亡1.病毒复制成熟后,大量释放子代病毒引起1、主要见于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2、多数引起急性感染2.感染引起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释放水解酶引起细胞溶解
50(2)稳定状态感染表现:机理:特点:病毒与细共存,细胞膜或结构发生变化1.见于包膜病毒,过程缓慢,病变相对轻2.细胞膜常出现病毒特异性抗原的蛋白成分3.细胞经不断大量释放子代病毒及机体的免疫因子介导下,最终仍不免死亡有包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子代病毒
51(3)细胞膜改变表现:机理:特点:出现新抗原,受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1.细胞膜成分改变2.可形成我核巨形细胞细病毒在复制中诱导诱导细胞膜成分改变
52表现:机理:特点:细胞的胞浆或核内出现具有一定形状、特殊染色性的块状结构1.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标志2.其形状、位置染色性等特征随病毒种类而异为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互成分(4)包涵体形成
532.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病毒感染免疫系统、侵犯免疫细胞EB病毒:单核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巨细胞病毒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后果:机体的免疫应答性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病毒逃避抗体等体液物质的作用
54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机理:1.杀伤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细胞损伤2.病毒抗原与机体抗体形成复合物沉积3.病毒改变宿主细胞膜的抗原性后果:引起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导致机体致病
5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抗病毒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与NK细胞为最重要特异性免疫
561.干扰素定义: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种类:种类产生细胞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人白细胞强弱弱人成纤维细胞强弱弱T细胞弱强强
57抗病毒意义:抗病毒特点:种的特异性、间接性、广谱性抗病毒机理:1.细胞受干扰素作用后,合成抗病毒蛋白(蛋白激酶、2`-5`合成酶、磷酸二酯酶)感染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阻断病毒蛋白合成而起抗病毒作用总体功能: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2.其他机制: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CTL
582.NK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特点:1.可被干扰素等通过多途径激活2.体内4小时即可出现杀伤效应3.识别病毒感染细胞,无病毒特异性4.感染早期抑制病毒复制
593.体液免疫中和抗体概念:与病毒结合后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类型:抗体类型主要为IgG、IgM、IgA(SIgA)机理:改变病毒表面结构,或与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而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缺陷:不能进入细胞,无清除细胞内病毒作用非中和抗体概念:无中和病毒感染作用的抗体意义:有时具有诊断价值
604.细胞免疫主要通过CTL及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杀伤性T细胞(CTL)杀伤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细胞内病毒,从而在抗体配合下消除病毒辅助性T细胞(Th)主要为Th1,分泌干扰素等淋巴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611.名词解释何谓病毒、病毒的干扰现象、包膜病毒、干扰素、垂直传播、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包涵体2.简答题(1)病毒包膜有何功能?(2)简述病毒的概念。(3)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如何?(4)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62(5)病毒在体内是如何播散和致病的?(6)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包括哪些方面?3.问答题(1)病毒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了解病毒干扰现象有何意义?(2)机体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方面?(3)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63医学微生物学第二一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64本章节(呼吸道病毒)重点:1.流感病毒的分型、分亚型的依据,抗原性及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所致疾病,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65呼吸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或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一、流感病毒
66(1)形态与结构有包膜的RNA球形或丝状病毒内层:核蛋白+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为病毒核心中层:基质蛋白(M蛋白),维持病毒形态,调控RNA多聚酶活性外层:脂质双层膜其上镶嵌有:血凝素(HA):与病毒吸附穿入神经氨酸酶(NA):有利病毒释放扩散1.生物学特性
67(2)分型与变异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根据其HA和NA抗原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HA或NA抗原变异频繁,至今已经历多次重大变异。
68抗原漂移:自然或人工诱发抗原的量变,小变异,引起中小型流行。抗原转变: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为质变,变异幅度大,引起大流行。(3)培养特性与抵抗力鸡胚和细胞培养不耐热56oC30分钟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甲醛、酸敏感。
692.致病性与免疫性3.防治原则免聚集,要通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接种灭活疫苗或亚单位HA/NA疫苗流感的病原体,引起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病毒不入血,其毒素样物质入血产生流感症状病后可产生中种抗体,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性,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呼吸道局部SIgA在预防和阻止疾病发生中引重要作用
70二、麻疹病毒56oC30分钟灭活,对紫外线、干燥、化学消毒剂敏感1.生物学特性单链RNA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具有:血凝素:与病毒吸附有关融合因子(F蛋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嗜酸性包涵体:位于胞核和胞装内
712.致病性免疫性麻疹病原体,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10~14天)和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经飞沫或污染物传播*病毒在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出现临床一系列病症。
72*多数患者口腔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外为红晕的柯氏斑,为早期临床诊断依据之一*病毒随血入淋巴组织、单核吞嗜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后入血,然后侵犯全身皮肤、粘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细胞病变,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病情逐好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733、防治原则:疫苗接种:8月、7岁减毒活疫苗紧急预防:丙球、胎盘球蛋白一般防治:紫草、葛根
74三、腮腺炎病毒56oC30分钟灭活,对紫外线、脂溶剂敏感1.生物学特性单链负RNA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与病毒吸附有关融合因子(F蛋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嗜酸性包涵体:位于胞核和胞装内
752.致病性免疫性麻疹病原体,经飞沫或接触传播,侵犯唾液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病程持续1~2周。病毒可扩散至胰腺、睾丸、卵巢,引起相应炎症,严重者并发病毒性脑炎。*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
76*多数患者无需作实验室检查,根据症状即可作出明确诊断。*腮腺炎预防以隔离患者、防止传播和接种疫苗为主。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减毒活疫苗组成的三联疫苗(MMR)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
77四、冠状病毒引起成人、少年或较大儿童患普通性感冒或咽喉炎。2002-2003年冬春季,全球暴发的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传染源:患者,病毒经飞沫及粪-口途径传播。病后免疫力不强无有效预防疫苗和特异治疗药,SARS预防主要是隔离病人,严格消毒,支持疗法,激素、抗病毒和抗生素使用。
78本章节(肠道病毒)重点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2.脊灰炎病毒的分型、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方法。3.肠道病毒其他的常见种类和所致疾病。
79肠道病毒共同特性:小型、球形、无包膜、单链RNA病毒耐酸、耐乙醚粪—口传播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机体内SIgA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产生免疫
80一、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原体传染源:患者、带毒者病毒感染后多局限于肠道,少数患者可形成毒血症。抵抗力较强,在污水、粪便、饮食冰箱内可存活数周/数月。56oC30分钟灭活,对高锰酸钾、碘酒、甲醛、双氧水漂白粉敏感。
81口肠道血液全身淋巴组织/非神经组织细胞偶尔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细胞)发热、咽痛、腹部不适;发热、头痛、肌痛;全身症状加重;肌体肌肉弛缓性麻痹,重者肢体瘫痪、残废、个别延髓麻痹可导致死亡。
82预防: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5岁以下儿童)被动免疫:与患儿有密切接触易感者,使用丙种球蛋白
832.柯萨奇病毒成人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多数为该病毒(B型)感染所致。3.轮状病毒婴幼儿急性腹泻(急性肠炎),多在秋冬季流行,母体乳汁中的sIgA对轮状病毒有拮抗作用。4.肠道腺病毒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为多。
84呼吸道病毒复习题1.名词解释抗原漂移、抗原转变2.简答题(1)流感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是由什么结构引起的?(2)流感病毒变异的基础和类型是什么?3.问答题(1)阐述引起甲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2)阐述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和特异性预防。
85肠道病毒复习题1.问答题(1)肠道病毒致病有哪些特点?引起哪些疾病?(2)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如何进行?(3)人类肠道病毒包括哪些病毒?(4)柯萨奇病毒可引起什么疾病?
86医学微生物学第二二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87第二二讲肝炎病毒本章节重点:1.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机理。2.乙型肝炎病毒三种抗原成分。3.三种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4.人类肝炎病毒的类型及传播途径;5.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6.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88肝炎病毒1、靶细胞:肝细胞2、引起病毒性肝炎:3、主要病毒种类:HAV、HBV、HCV、HDV、HEV一、甲型肝炎病毒
891.球形、无包膜、单链RNA2.电镜下可见空心(衣壳)和实心(核衣壳)颗粒3.对乙醚、60oC1小时,酸有较强抗力。4、100oC5分钟、3%~8%甲酸、50%~90%乙醇、氯处理、紫外线敏感。(一)生物学性状
90(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引起甲型肝炎传染性:潜伏期末、急性期、血清转氨酶升高前5~6天的血液和粪便中有大量病毒,具有传染性。发病2~3周后产生抗体,血和粪便中病毒逐消失。人体对HAV易感,多为隐性感染,成年人体内带有相应抗体而不易发病。
91传播方式:主要由粪便污染手、水源、食品等经口感染,造成散发和暴发流行。致病性:病毒在肠粘膜、局部淋巴结组织增殖。经血流至肝细胞内增殖而致病,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肿大压痛等。2~4周可恢复,预后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
92免疫性:病后产生相应抗体,对HAV感染有保护作用。血清学诊断: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AV的IgM具早期诊断意义(三)防治原则两管、食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灭活或减毒疫苗特异性预防。
93二、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病毒包膜,嵌有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含有核心抗原(HBcAg)和eAg
94Dane颗粒是完整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2)小球形颗粒:为病毒合成过程中过剩的外衣壳组成,含HBsAg,为不完整病毒颗粒,无传染性,血清中最常见。(3)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长100~700nm,为不完整病毒颗粒
952.抗原成分(1)HBsAg:存在于上述三种颗粒中,其与HBV侵入肝细胞有关,为HBV感染的标志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此抗体出现表明机体对HBV有免疫力,可抵御再感染。
96(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存在Dane颗粒内衣壳及受染肝细胞核内。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抗-HBcIgG在血中持续时间长,多见于急性患者恢复期、慢性感染或曾感染过HBV血清中。抗-HBcIgM的存在表示HBV处于复制阶段。。
97(3)HBeAg:该抗原的消长与病毒和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可作为HBV复制,血液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指标。该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e,该抗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4)前S抗原:存在于HBV外衣壳中,与HBV-DNA的消长一致,可作为HBV复制、血液有传染性的标志。
983、抵抗力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对干燥、紫外线、70%乙醇不敏感。高压蒸气消毒、0.5%过氧乙酸、3%漂白粉、5%次氯酸钠可灭活病毒。
99(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引起乙型肝炎传染性:潜伏期末、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的血液均有传染性,经血、性接触、胎盘、产道和乳汁传播。
100致病性:病毒在经血流至肝细胞内增殖,可使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抗原变异逃避机体免疫作用;诱导肝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机体对肝细胞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肝细胞破坏。病毒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与病毒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能力相关,可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病变。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引起重症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
101免疫性:病后对同型病毒产生相应抗体,干扰素、NK细胞、Tc细胞对胞内HBV感染起重要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BV的抗原抗体系统(二对半)具有诊断及乙肝病程的临床分析有意义。
102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二对半)HBsAg阳性:质HBV感染和HBV携带者抗-HBs阳性:乙肝康复或接种疫苗,用保护作用HBeAg阳性:患者血液有感染性(强的传染性)抗-HBe阳性:急性肝炎趋恢复
103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二对半)抗-HBc阳性:IgG:HBV既往感染IgM:HBV急性或近期感染HBcAg:位于蛋白质衣壳内层,在血液中测不到,只能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阳性,抗-HBc+/-
104(四)防治原则严格筛选供血者严格消毒隔离病人、隔断母婴传播人群普查高危人群自动免疫广谱抗病毒药、中草药、干扰素等
105三、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球形、RNA和有包膜病毒对氯仿、紫外线敏感,1/1000甲醛、加热100oC5分钟、20%次氯酸可使其灭活。
106经血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病症与乙肝相似,无黄疸,易转为慢性肝炎ELISA检测抗-HCVHCV免疫性不强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防治措施:加强对供血者和血制品进行监测。
107四、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病毒,需HBV辅助才能复制。球形、核心含HDV-RNA和HDV抗原,其外包绕一层由HBsAg组成的衣壳经血、密切接触、胎盘传播必须同时或先有HBV感染才能引起HDV感染经血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
108HDV和HBV同时感染可表现为自限性,而HDV重叠感染已被HBV感染的肝细胞,肝细胞损害加重,可发展为重症肝炎、肝硬化或肝癌。ELISA检测HDV抗原、抗-HCV或PCR方法检测HDV-RNA。预防方法与乙肝类同
109五、戍型肝炎(HEV)HEV为一种RNA、球形、无包膜病毒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对氯仿、紫外线敏感,加热100oC5分钟、20%次氯酸可使其灭活。经粪—口传播,潜伏期末和急性病人粪便中大量排毒,为主要传染源,可引起水源性暴发。
110HEV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有自限性,多于6周内恢复,不发展为慢性,病后有一定免疫力。ELISA检测抗-HEV无特异性防治方法,主要是的切断传播途径
1111.名词解释Dane颗粒,小球型颗粒,HBIg、缺陷病毒、辅助病毒2.简答题(1)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特异性预防等,试比较5种肝炎病毒的异同点。(2)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抵抗力及致病性。3.问答题(1)乙型肝炎病毒三种抗原抗体系统(两对半)的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及用途。(2)阐述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112医学微生物学第二三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13本章节重点1.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2.乙脑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致病性、特异性预防方法。3.疱疹病毒主要种类和致病性、潜伏感染的关系。
114第二三讲虫媒病毒、疱疹病毒一、虫媒病毒一群以吸血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小球形、单链RNA、有包膜。自然疫源性、地方性、季节性乙脑病毒三带喙库蚊夏秋森林脑炎病毒硬蜱春夏登革病毒伊蚊夏季
1151.乙脑病毒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库蚊,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小球形、单链RNA、有包膜。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家畜和家禽感染后病毒在其体内增殖,并成为人类的传染源,其中幼猪最为重要,构成猪-蚊-猪(包括人体)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特异性IgM防蚊、灭蚊
1162.登革病毒以吸血节肢动物白蚊伊蚊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小球形、单链RNA、有包膜。人和猴为该病毒的自然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感染7天后出现血凝抑制抗体,稍后出现补体结合抗体。ELISA法检测IgM作出早期诊断防蚊、灭蚊
117二、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宿主范围潜伏细胞αHSV,VZV广神经元细胞βCMV较窄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γEB最窄B淋巴细胞
118病毒亚科潜伏细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α神经元细胞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α神经元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α神经元细胞巨细胞病毒(CMV)β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EB病毒(EBV)γB淋巴细胞疱疹病毒亲嗜的细胞种类
119疱疹病毒的特点双链DNA,球型,二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除EB病毒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在核内形成包涵体。病毒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感染细胞同相邻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可形成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120疱疹病毒的结构
1211、单纯疱疹病毒(HSV)生物学特性:球形。由核心(双股DNA)、衣壳、被膜及囊膜组成,衣壳蛋白和囊膜蛋白在保护DNA及致病和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感染细胞肿胀、变圆、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种类:HSV-1和HSV-2
122致病性: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传染源:病人和健康带毒者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与性接触,飞沫,可垂直传播HSV-1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HSV-2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
123原发感染唇疱疹齿龈炎生殖器疱疹
124HSV1潜伏与影响的组织部位
125潜伏与再发感染HSV-Ⅰ: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HSV-Ⅱ:骶神经节复发性局部疱疹HSV-Ⅱ:宫颈癌
126先天性感染垂直传播皮肤损伤播散性感染脑炎
127免疫性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
128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采取病人水疱液、宫颈、阴道分泌液等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1~2天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快速诊断:胞内病毒抗原检测病毒DNA片断检测
129防治原则预防避免同患者接触防止医院内感染剖腹产预防新生儿感染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轻型患者无需治疗
130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在人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
131靶细胞:皮肤引起两种疾病:初发者为水痘复发者为带状疱疹致病性与免疫性
132水痘(ChickenPox)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
133儿童感染病情轻成人感染病情重(病毒性肺炎)细胞免疫缺陷者病情重孕妇感染造成流产、死产或胎儿畸型
134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
135微生物检查及防治VZV减毒活疫苗被动免疫治疗可用无环鸟苷(ACV)、阿糖胞苷和高剂量干扰素
1363.EB病毒(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在研究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主要侵犯B细胞
137EBV的增殖性感染极少数细胞中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EBV早期抗原(EA)EBV衣壳抗原(VCA)EBV膜抗原(MA)
138EBV非增殖性感染包括:潜伏感染(感染-潜伏-激活)恶性转化潜伏感染相关抗原EBV核抗原(EBNA)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139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
14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淋巴结炎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所致疾病:
141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L)中非、新几内亚等热带雨林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6~7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142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143微生物学检查:EBV分离培养困难血清学诊断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病毒VCA-IgA或EA-IgA抗体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传单辅助诊断防治原则:亚单体疫苗
1444.巨细胞病毒(CMV)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宿主范围窄,有高度的种特异性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感染的细胞肿大,具巨大的核内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状
145CMV的核内包涵体
146致病性:感染广泛,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有临床症状。可长期带毒形成潜伏感染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等。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垂直感染、血源性感染、性感染等。
147所致疾病: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接触感染输血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148免疫性主要是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法:细胞学检查:包涵体病毒分离病毒DNA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诊断
149防治原则丙氧鸟苷,病毒DNA多聚酶抑制剂预防性用于移植病人和AIDS病人CMV减毒活疫苗
1501.名词解释虫媒病毒、储存宿主2.简答题(1)如何预防乙脑病毒的的感染?(2)简述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各自引起的疾病,及与肿瘤的关系。3.问答题(1)阐明水痘一带状疤疹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2)阐述单纯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和再发感染。
151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四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52本章节重点1.汉坦病毒的致病性、特异性预防方法。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原则。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153一、出血热病毒1.汉坦病毒圆形或多形态性,核心为三个片段的单链RNA,有包膜。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病原体。第二四讲出血热病毒、逆转录病毒、其他病毒
154由黑线姬鼠、小白鼠唾液、尿、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源、空气等,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秋冬季节为发病季节。病后可获持久免疫。防鼠灭鼠是关键
1552、新疆出血热病毒圆形或多形态性,核心为三个片段的单链RNA,有包膜。病原体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分离获而得名。蜱为传播媒介,有自然疫源性蜱可在啮齿动物和家畜之间进行,也可传播给人,4~5月为发病季节。无肾损害,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156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所致疾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
157中国HIV/AIDS数字(1985-1997)
158中国HIV/AIDS报告数2013年1-8月:HIV感染者45744例AIDS16303例至2013年8月:存活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共428867例,死亡127758例
159形态结构中等球形颗粒核心含2条相同单股RNA,有包膜,包膜表面特异性糖蛋白刺突即:外膜蛋白gp120跨膜蛋白gp411、生物学性状
160HIV模型图脂双层膜gp120gp41包膜糖蛋白p24衣壳蛋白p17内膜蛋白p7核衣壳蛋白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RNA
161外膜蛋白gp120能与多种细胞膜上CD4结合,与病毒的特异性吸附\穿入有关。糖蛋白极度易变异,使HIV容易产生逃避免疫而潜伏体内,同时也为疫苗制备带来困难。
162
163
164病毒受体和细胞亲嗜性靶细胞:表面带有CD4分子的细胞CD4+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
165HIV抵抗力较弱,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酒精、0.3%H2O、0.5%来苏5~10分钟可灭活病毒。消毒:煮沸20分钟高压121oC30分钟
166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染源: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性行为、血源性感染、垂直感染
167感染过程原发感染:HIV进入机体选择性侵入带有CD4分子的细胞慢性感染/持续感染:病毒潜伏细胞内,低水平增殖激发:合并各种机会感染、肿瘤,激发病毒大量增殖,CD4+淋巴细胞单核吞嗜细胞大量死亡,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
168艾滋病病人与Kaposi肉瘤
169致病机制:引起免疫损害侵犯CD4+细胞,引起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损伤CD4+细胞的机制
170HIV感染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抗-gp120的中和抗体细胞免疫:CTL
1713.微生物学检查检测病毒相应抗体:ELISA,IFA,RIA,WB至少有两种HIV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检测病毒及其成分:病毒分离病毒逆转录酶HIV抗原或HIV-RNA
172防治原则综合措施疫苗药物
173外形似弹状,75×180nm大小三、狂犬病毒1、生物学性状感染细胞形成内基小体衣壳为螺旋对称,有包膜核心为单负链RNA
174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狂犬等带毒动物所致疾病:狂犬病(神经兴奋性增高,喉痉挛—恐水病)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咬伤,经伤口肌细胞感觉神经中枢神经唾液腺、泪腺等
175病毒抗原(IF)病毒RNA(PCR法)3、微生物学检查狂犬:内基小体(Negribody)病毒抗原病人:
1764、防治原则:控制犬类处理伤口:20%皂水——70%酒精被动免疫: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主动免疫:灭活疫苗
177四、朊粒(Prion)本质:传染性蛋白因子,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P)生物学特性:可滤过性,增殖非常缓慢;与已知病毒特征明显不同;不具有病毒结构,未检出核酸;对福尔马林、蛋白酶、加热、电离辐射、紫外线抵抗力强;
178PrPC与PrPSC的三维结构PrPC(正常)PrPSCΒ折叠
179震颤病或库鲁(Kuru)病克-雅病(CJD)或克-雅病变种(VariantCJD)Gerstmann-Straussler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羊瘙痒病牛海绵脑病(疯牛病)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大耳鹿慢性消耗病致病性:
180prion病共同特征:潜伏期长,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病理学特点:大脑皮质神经元退化,空泡变性,形成淀粉样斑块,星状细胞增生,成为海绵样脑病或白质脑病
1811.名词解释出血热、HIV,逆转录病毒,AISD,内基小体、恐水症、朊粒2.简答题(1)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引起哪些疾病?(2)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结构。(3)简述人类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3.问答题(1)HI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如何?(2)狂犬病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182犬细小病毒病
183概述犬细小病毒(CPV)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严重肠炎综合症和心肌炎综合症为特征的犬科和鼬科动物的重要传染病。
184一、病原学分类: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DNA病毒。抵抗力:CPV有很强的抵抗力。(温度、酸碱度)
185在4-10℃存活6个月,37℃存活2周,56℃存活24小时,80℃存活15分钟,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对乙醚,氯仿,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氧化剂敏感。
186一、病原具有血凝性:4℃条件下可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
187犬细小病毒三维影像
188二、流行病学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犬都可感染本病,断奶前后的幼犬的易感性最高,以窝发为特征。3~4周龄犬感染后多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8~10周龄的犬则以出血性肠炎为主
189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含毒康复犬的粪便可长期带毒,污染环境。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或经消化道感染。
190发病季节:发病急,死亡率高,5~9月份发病率最高,常呈爆发性流行;幼犬,病死率10%~50%
191三、临床症状出血性肠炎型急性心肌炎型
192该病潜伏期7-14天,多发生在刚换环境后(如新买的幼犬)。洗澡、过食是诱因。该病多数呈现肠炎综合症,少数呈现心肌炎综合症。三、临床症状
193出血性肠炎型: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继之粘液状、黄绿色或有血液。
194发病一天左右开始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以后次数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
195血便数小时后病犬表现严重脱水症状,眼球下陷、鼻境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
196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休克、死亡。
197三、临床症状患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
198三、临床症状患犬呕吐
199三、临床症状患犬呕吐
200三、临床症状患犬腹泻粪便
201三、临床症状患犬便血
202三、临床症状患犬便血
203
204
205
206
207三、临床症状患犬精神萎靡.严重脱水,皮肤弹性明显降低
208三、临床症状病犬迅速脱水、消瘦、体质衰弱
209三、临床症状心肌炎型:多见于4-6周龄幼犬,常无先兆性症状,或仅表现轻微腹泻,继而突然衰弱,呻吟,粘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脉搏快而弱,出现杂音和节律不齐,常突然死亡。
210四、病理变化肠炎型:自然死亡犬极度脱水、消瘦,腹部卷缩,眼球下陷,可视黏膜发绀。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稀便或从肛门流出血便。有的病犬从口、鼻流出乳白色水样黏液。血液粘稠呈暗紫色。小肠以空肠和回肠病变最严重,内含酱油色恶臭分泌物,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黏膜弥漫性或局灶性充血,出血。
211大肠内容物稀软,酱油色,恶臭。黏膜肿胀,表面散在针尖状出血点。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肝肿大色泽红紫,散在胆红色病灶。胆囊高度扩张,充盈大量黄绿色胆汁。肾多不肿大,呈灰黄色。脾有的肿大,被膜下有黑紫色出血性梗死灶。心包积液,心肌变性。肺呈局灶性肺水肿。
212四、病理变化心肌炎型:心脏扩张,左侧房室松弛,心肌和心内膜可见非化脓性坏死灶,心肌纤维严重损伤,可见出血性斑纹。
213四、病理变化患犬小肠浆膜呈暗红色
214四、病理变化患犬小肠部分肠段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215四、病理变化小肠部分肠段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216四、病理变化小肠下段出血严重,肠内容物水样,混有血液和粘液,胃粘膜和心肌轻度出血
217四、病理变化患犬肠粘膜弥漫性出血
218四、病理变化患犬肠粘膜弥漫性出血
219四、病理变化肠粘膜明显出血肠段(上)与不明显出血肠断(下)比较
220四、病理变化患犬胃粘膜明显出血
221四、病理变化肠上皮细胞内有圆形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222五、诊断目前临床诊断的依据: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试纸条
223五、诊断典型的临床症状呕吐:病犬初期呕吐夸张,初期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糜,后为带泡沫和黏液的胃液及黄绿色的胆汁。腹泻:初期粪便为稀糊状,呈黄色或灰黄色,后拉稀拉血,变成番茄汁样稀便,腥臭难闻。
224五、诊断实验室检验血液学检查血相变化: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下降,比容下降,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潜血检查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血凝试验根据CPV对猪红细胞具有凝集的特性,检测粪样中CPV的血凝价。
225五、诊断试纸条检测
226鉴别诊断
227犬的常见腹泻病毒性:细小病毒,冠状病毒,传肝等寄生虫:球虫、滴虫、蛔虫、绦虫、钩虫等过敏与食物不耐受器官疾病:肝病、胰腺炎等麻醉药:2-NE受体激动剂(胃肠道蠕动)
228犬瘟热与细小病毒性肠炎区别1CDV呈现双相热,即病初体温达40℃左右,持续1—2天后降至常温,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眼角先是“流泪”,后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在上下眼睑、睫毛、内外眼角;鼻部起初流清鼻涕,后有脓性分泌物,同时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CPV无以上现象
229犬瘟热与细小病毒性肠炎区别2绝大多数CDV例会出现神经症状:肌肉痉挛、共济失调、圆周运动、癫痫样惊厥或昏迷,具体表现为口唇、眼睑、耳部抽动,咬肌颤动、空嚼流涎,一侧或两侧后肢持续性抽搐,随病程发展,抽搐次数和抽搐时间都增加,直至后躯摇摆、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小型犬多见踏脚转圈、冲撞等癫痫样发作。CDV病不表现神经症状
230犬瘟热与细小病毒性肠炎区别3CDV病例下腹部皮疹,部分病例表现皮肤过度角化现象,尤其是足垫增厚,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意义。CPV病无此现象
231犬瘟热与细小病毒性肠炎区别4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都有呕吐、腹泻现象,但是,犬细小病毒病呕吐频繁、顽固,口渴明显,饮水后立即出现呕吐,粪便先是有大量黏液和伪膜,后混有血液,如番茄汁样,有特殊的腥臭味。而犬瘟热病例,大、中型犬先是排少量稀粪或柏油壮粪便,不久即便秘,多日不见排便,小型犬以腹泻多见,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和气泡等
232犬冠状病毒病与犬细小病毒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腹泻。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寒冷的冬季,传播迅速,常成窝暴发;犬群中流行时,幼犬先发病临床特征幼犬症状重剧,呕吐和腹泻是主要症状,病初呕吐持续数天,至出现腹泻后,呕吐减轻或停止。腹泻物呈糊状、半糊状乃至水样,橙色或绿色,水样便中常含有粘液和血液。病犬精神沉郁、喜卧、厌食,但体温一般不高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常与轮状病毒、犬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
233犬轮状病毒病有传染性。多发于幼犬,呕吐,腹泻,粪有黏液和血液,体温不高,减食粪便呈黄色、白色、褐色或无色水样,恶臭剖检病变局限于空肠、回肠,绒毛萎缩,柱状上皮细胞肿胀。粪便或柱状上皮细胞经处理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阳性荧光细胞
234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继发症犬瘟热肠套叠直肠脱
235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混合感染犬瘟热犬冠状病毒病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球虫)其它胃肠道疾病
236六、治疗: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防治继发感染。
237治疗方法:1.抗病毒:高免血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
2382.防继发感染:常选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静注或肌注。也可联合用药:氨苄青霉素(或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
2393.对症治疗:补液、止血、止吐、止泻。
240(1)止吐可选用爱茂尔、胃复安、VB6、阿托品、氯丙嗪、654-2(山莨菪碱)等。但对于顽固性呕吐的止吐效果均不够理想,但可以缓解呕吐。首选爱茂尔肌注,必要时用阿托品,胃肠道有出血者忌用胃复安。呕吐轻微者,不必止吐。
241胃肠道炎症反射剌激大脑的呕吐中枢而产生剧烈的连续性呕吐,呕吐是本病的一个特征症状,一般呕吐症状会持续4~5天。
242(2)止血可选用VK3、VK1、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止血敏等。肌注效果不理想,采用联合肌注或静滴止血敏、氨甲苯酸有较好的疗效。适量补充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对降低消化道粘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止血药的疗效,促进黏膜损伤的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失血较多者,输血效果好
243(3)止泻鞣酸蛋白,施密达都有止泻作用,但因其呕吐,不适宜口服给药,用施密达深部灌肠效果较好。
244(4)补液、补充能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0.9%氯化钠、林格氏液、5%糖盐水等。如林格氏液与5%葡萄糖液,以1:1的比例静脉注射。能量补充:增加葡萄糖用量,适当增加一些能量合剂。
245支持疗法--关于补钙在纠正酸中毒过程中如能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常能防止低钙抽搐的发生。剂量是1~2ml/kg。钙不能与碳酸氢钠混合滴注,以防产生碳酸钙沉淀。对体质虚弱者,可静脉注射氨基酸。
2464.护理:禁饲。待症状缓解,如饮水后不吐,才可逐渐给予少量淡盐水和易消化的流体食物,少量多次。但禁饲肉类、蛋类及难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导致胃肠粘膜的再次损伤。
247七、预防综合性防疫措施及时隔离病犬,对犬舍及用具用2%~4%火碱水或10%~20%漂白粉液消毒。疫苗免疫接种
248课堂小结犬细小病毒病主要临床症状
249病毒和亚病毒
250甲型H1N1
251第一节病毒第二节亚病毒第三节病毒与实践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252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无细胞结构、具有高度侵染性、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病毒的概念
253①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②没有细胞构造。③主要成分是核酸与蛋白质;只含一种核酸;④无产能、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繁殖;⑥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有侵染活力;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病毒的特性
254第一节病毒的特征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二、病毒及其繁殖方式三、群体形态四、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五、溶源性
255电子显微镜法(利用负染法)分级过滤法超速离心法沉降法电泳法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方法
256(一)病毒的大小
257病毒粒子的大小范围衣原体痘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小RNA病毒
2581.典型病毒粒的构造Virusparticle:指成熟的、结构完整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2592.病毒粒的对称性病毒衣壳的衣壳粒排列具有高度对称性。螺旋对称(Helicalviruses)二十面体对称(Polyhedralviruses)复合对称(Complexviruses)
260
261Helicalviruses
262Polyhedralviruses以腺病毒为代表来说明
263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Adenovirus)
264大肠杆菌噬菌体T4是复合对称病毒的代表Complexviruses
265刺突tailpinsPhaga,bacterioohaga95nm95nmheadnecktail(24环)尾丝(tailfibers)65nm
266包膜:覆盖在核衣壳外的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包膜Envelopedviruses
267(四)病毒的核酸DNA,RNA之分环状,线状之分(闭合,开放)正负链之分基因组是单双链(ss/ds)之分AviruscanhaveeitherDNAorRNA,butneverboth!!
268病毒的核酸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RNA。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一部分含RNA。细菌病毒则普遍含DNA。真菌病毒绝大多数含RNA。
269噬菌体(bacteriophage)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长尾C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短尾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F型,ssDNA,丝状,无关尾
270三.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烈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感染细菌后能迅速引起寄主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的噬菌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和释放(裂解)。称为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特点:无个体生长过程,只有两种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
271GeneralFeaturesofVirusReproduction
272
273AttachmentofphagetohostcellAfterachancecollisionbetweenphageparticlesandbacteria,anattachmentsiteonthevirusattachestoacomplementaryreceptorsiteonthebacterialcell.
274吸附机理:尾丝尖端与受体发生共价结合。影响因素:噬菌体数量;阳离子;辅助因子;温度
275PenetrationDuringtheprocessofpenetration,thebacteriophage'stailreleasesanenzyme,phagelysozyme,whichbreaksdownaportionofthebacterialcellwall.thenthebacteriophageinjectsitsDNA(nucleicacid)intothebacterium.
276增殖(replication)蛋白质的合成核酸的复制
277Biosynthesisofviralcomponents:时序性
278病毒核酸复制病毒核酸的复制病毒核酸链入寄主核酸链
279MaturationandRelease
280不同病毒的释放比较不带胞膜的病毒带胞膜的病毒
281病毒的群体形态包涵体(inclusionbody):指大量病毒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的特殊“群体”,即包涵体。噬菌斑(plaque):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枯斑(lesion):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群体形态
282包涵体(inclusionbody)是病毒的聚集体;是病毒的合成部位;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质非病毒性包涵体,由化学因子或细菌感染形成
283枯斑
284噬菌体效价的测定噬菌斑概念噬菌斑作用:类似于菌落,可用于纯种分离、计数和鉴定。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pfu,plaque-formingunit)
285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斑点试验法液体稀释管法双层平板法单层平板法快速玻片法
28645C培养涂布菌液液····点样··噬菌斑斑点试验法
287液体稀释管法试样(未知效价的噬菌体液)培养液和宿主细胞计数管中完整宿主细胞数(定时取样对活细胞计数)噬菌体数=原细胞数—活细胞数
288双层平板法琼脂平板菌液+噬菌体试样+琼脂培养基培养10天计数噬菌斑噬菌斑数=试样中噬菌体数
289双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上层平板底层平板(2%琼脂培养基7-8ml)噬菌体试样(合适稀释液0.1ml)宿主菌悬液(对数期菌0.2ml)上层培养基(1%琼脂培养基3ml)混匀37℃10余h计数噬菌斑
290快速玻片法试样+宿主细胞+琼脂培养基低倍镜下计数噬菌斑充分混匀短期培养布在灭菌玻片上
291噬菌体增殖规律的描述方法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为一步生长曲线。即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包括: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292一次生长曲线
293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隐晦期指细胞内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衣壳的阶段。-----无侵染性的病毒粒子存在胞内累积期指细胞内开始装配噬菌体粒子至潜伏期末,可用电镜观察到。------侵染性的病毒粒子出现,但细胞没有破裂一次生长曲线
294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平稳期指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的时期。裂解量----每种噬菌体侵入敏感细胞,平均每个细胞最后能装配完成和释放出的噬菌体数称为裂解量,它是相对固定的。
295溶源性溶源性或溶源现象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即称温和噬菌体,而其宿主则为溶源菌。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296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指己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状态营养态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
297溶源菌细菌的溶源性具有遗传性溶源菌对同源噬菌体具有免疫性溶源性细菌在培养中不易被查觉非溶源细胞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有少数噬菌体可自发或诱发裂解宿主细胞变成烈性噬菌体溶源性细胞可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复愈:溶源菌失去前噬菌体
298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生活史的比较
299温和噬菌体及其溶源化
300
301溶源菌的表示及检测方法E.coliK12(λ)表示一株带有λ前噬菌体的大肠杆菌K12溶源菌株。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然后其噬菌斑的形状。
302埃博拉病毒病毒与癌症的关系原癌基因(人类基因组中的正常基因)癌基因癌症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303HIV最早由法国的卢克蒙塔博士(1983)在同性恋者的血清中分离到的。
304SARS
305第二节亚病毒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即为亚病毒。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306类病毒指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它可使Potato减产20~70%。PSTV呈棒形结构,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整个环由2个互补半体组成,一个是179核苷酸,另一个是180核苷酸。
307拟病毒(类类病毒)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或DNA组成。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又称辅助病毒,拟病毒则成了它的“卫星”,拟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协助。拟病毒+辅助病毒--------拟病毒才得以复制
308朊病毒(Prion)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在1982年由美国学者研究羊瘙痒病时发现,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PrPsc为致病型蛋白粒子PrPsc在神经细胞内沉积细胞破裂组织出现无数空洞------状如筛子称为海绵状脑病
309朊病毒的三维结构PrPscPrPc朊病毒可由a-螺旋(PrPc)变成b-折叠(PrPs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