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

ID:81985284

大小:1.25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2-07-07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1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2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3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4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5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6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7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8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9页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_第10页
资源描述:

《劳经配套PPT-课件第4章-劳动时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四章劳动时间

1学习要点劳动时间的计量、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准固定成本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

2目录第一节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劳动时间的计量、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第二节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第三节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准固定成本第四节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制度劳动时间、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兼职工作、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

3第五节 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第六节 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第七节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的劳动时间

4一、劳动时间的计量第一节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支出劳动力,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在劳动时间以外(非劳动时间内),劳动者通过多种方式恢复和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工日和工时。工日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工时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小时的时间。

5二、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一)劳动时间的特征(1)劳动时间是法律规范的工作时间。(2)劳动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3)劳动时间是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时间的总和。

6二、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二)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

7按照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劳动时间是由劳动的供给者作为最佳时间进行选择的。企业没有必要关心雇用的人数和劳动时间,最关心的应该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劳动时间的是劳动的供给者。供给者根据既定的工资率,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最佳劳动时间。第二节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8根据这个前提,劳动时间的变化仅仅由工资率的变化和人们对收入及余暇的偏好的改变引起。用这种观点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很难看到在很长的一段职业生涯中每天平均只工作短短一两个小时的劳动者,作为最佳时间,劳动者不选择超短时工作,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人们受雇于某企业,他们就必须支付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准固定成本。不工作一定量以上时间,效用就会低于闲暇。

9劳动者的准固定成本和劳动时间的最低供给左图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说明了劳动时间的下限的存在。而关于它的上限,可以从劳动供给者的生理要求进行解释。人们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会感到疲劳,对余暇时间的需求就会急速上升。这样,没有人工作时间超过某种长度。

10一、规范性的说明第三节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假设劳动投入量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计量的。如果劳动者人数为L,平均劳动时间为h,则总劳动时间H是Lh。企业会特别关心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的决定,这是因为生产函数中人数的增加和劳动时间的增加对产量产生不同影响,或者成本函数中两者的增加对总成本产生不同影响。

11二、集体作业的影响现实中企业的工作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集体作业的。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流水作业,如果只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选择分散的劳动时间,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为了有效利用分工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必须统一规定集体作业的时间。

12二、集体作业的影响另外,在白领工作中,让劳动者自由地选择劳动时间,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会计和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和其他部门及他人保持联系。需要收集各种知识和信息,并将它积累起来才能完成的工作中,每个人都分散地掌握着知识和信息是没有意义的。为了交换这些知识和信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一起工作。

13二、集体作业的影响例如,10个人每天共同工作4个小时和5个人每天共同工作8个小时,总劳动时间相等,但是由于共同工作的时间不同,产量却不同。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生产函数需要改变为将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生产要素的函数,如下所示:X=f(N,h,K)

14二、集体作业的影响费尔德斯腾(Feldstein)和弗莱明(Flemming)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生产要素代入到生产函数中,研究了它们不同的变化是否对产量有不同的贡献。他们得出结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大于劳动者人数的影响。

15三、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不管怎样延长劳动时间,最终是有限度的。这不仅由劳动时间的延长所带来的疲劳度增加导致对休息的需求上升等来自劳动供给者方面的理由所决定,同时如果疲劳度增加,工作效率会下降,企业利润必然减少。正如平时所见,人们从开始工作到完全进入状态的期间,效率比较低。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效率会提高。但效率的提高也有限度,疲劳会导致效率下降。这种情形可以用下图表示。

16工作效率的变化和平均效率最大的劳动时间

17平均效率最大的劳动时间和利润极大化劳动时间

18不同的工作,疲劳程度不同,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工作,企业所要求的劳动时间也不同。由于收入曲线为产品价格的变动所左右,所以,如果经济萧条、产品价格低,企业所希望的劳动时间随之变化。近些年来逐渐出现了业绩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工作以及随着信息设备的发达,虽然是集体作业,但员工没有必要总在一起工作。其中有些工作如果硬性的受制度劳动时间制约,业绩反而会下降。因此一些企业为了对应此类工作,提高业绩,引入了劳动时间管理由个人自由决定的制度,以及在家上班的制度。

19四、准固定成本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者人数,即使总劳动时间相等,所需要的成本不同。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招聘成本,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以及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交通津贴、福利保健、保险费等。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

20含准固定成本的成本函数式:C=f(Nw1,(N-N-1)w2,N(hs+h0ρ)w3,Kr)N=劳动者数,N-1=上一期劳动者数。W1=增加一个劳动者所增加的准固定成本(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W2=对一个劳动者进行调整而引起的准固定成本(招聘成本和教育培训费,或者是退职费)。hs=固定劳动时间,h0=加班时间,W3=制度劳动时间内的工资率,p=加班补贴率。Kr=资本成本。

21劳动时间的增加和应付工资

22一、制度劳动时间第四节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由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条件规定的每单位日历时间中的标准劳动时间称为制度劳动时间。如果企业将劳动时间和工资绑缚在一起进行规定,则劳动者只能接受此劳动条件在该企业工作或拒绝此条件不在该企业工作,两者选其一。

23二、超时工作超时劳动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之上继续劳动。对超时工作要给付较高的劳动报酬,各国的法律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在超时工作问题上,超时工作时间已经开始向人类的生理极限领域发展,因此,其长度不仅受着人类脑力、体力等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的制约,在近代以后,还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

24超时工作条件下的劳动供给时间

25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在劳动时间中,涉及适度劳动与过度劳动问题。超时工作导致过度劳动。如下图所示,纵轴是劳动产出,用Q表示,横轴是劳动投入量,用L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者数量的乘积。如果为了便于观察、分析,只考察劳动者个体,那么此时劳动投入量只含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两项。横轴最左侧,即t=t0=0时,劳动投入量为零,代表劳动者处于休息,或者失业,或者无业状态。最右侧可视为劳动的投入量过大,造成了过劳死的极端状态。

26劳动投入量与劳动产出、生产率、工资率的关系

27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图中的t1和t3之间的区域可以定义为适度劳动区间,即从劳动者身心与工作对象的匹配程度,以及生产效率的水平两个方面都处于最佳阶段。图中t0和t1之间的区域可定义为劳动投入不足区间,而t3往右的区域是过度劳动区间,其中为便于分析,还可以区分出轻度过劳和严重过劳两个部分。“过劳”是过度劳动的简称,是指劳动者在其工作过程中存在超时、超强度的劳动行为,并由此导致疲劳蓄积,经过少量休息无法恢复的状态。

28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劳动投入的初始阶段,生产效率不会即时达到高水平,此时劳动投入处于不足的状态。随着劳动的持续投入,边际生产力逐渐提高。边际产量和总产量增大,但劳动的持续投入造成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进一步的劳动投入不再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效应,相反会出现递减效应。递减效应出现后的一定时间内,总产量还在增加,直至边际生产力低于0,总产量也下降。

29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理论上,在一个工作日中,适度劳动区间应有一个最适点,即t=t2时所对应的点。但是目前尚无这个点的测量方法,也无适度劳动区间的具体时间估计标准。从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法律的、社会心理的,乃至劳动者生理、心理的,甚至政治的、文化的因素等综合考量,按照日劳动时间来进行定义,在我国日8小时工作制下,第8个小时结束时点应可认定为适度劳动与过度劳动的时间界限。图中,8小时工作制下的工资率为w1。当劳动时间超过最适劳动点t2之后,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在超过适度劳动区间后下降加快,尤其是在加班时间内,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往往会出现快速下滑。

30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随着劳动时间推移,劳动者会出现疲劳,如果不能休息,继续劳动下去,将步入“过劳”阶段。但轻度过劳并不会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图中的t3至t4属于轻度过劳区。如果表现为加班,此时的法定工资率不再是w1。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也就是在t3=8h以后,劳动者的工资率在法律保护下提高到了w2。同时,从t=t4开始的一段区间,虽然工作效率加速下滑,但劳动产出依旧呈增长趋势,只是增速已经很缓慢。从这一时刻起,只要经营有需要,厂商还会让员工继续加班。可以看到,从t4开始已经处于严重过劳区,劳动者长期在严重过劳状态下,身体会受到很大的损害,有些人还会出现抑郁、精神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31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t4至t5阶段,厂商虽然要增加加班的人工成本,导致收益大大下降,但是依旧可以从中得到收益。这种收益是通过将成本转嫁给劳动者和社会获得的。厂商在支付了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用之后(这些已是固有的),劳动者因过劳致病、致残所支付的医疗医药费用、购买保健产品及服务的费用、进行心理咨询所产生的服务费用等与厂商没有关系。厂商除了支付一定的加班工资以外,不需要承担其他成本。当厂商的盈亏点A出现后,即加班成本大于效益时,厂商已完全无利可图,厂商便不再有安排加班的动机。当然,为了履行合同,赶任务等特殊情况除外。

32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另外,主动“过劳”易发群体,即具有很强的成就动机或者工作动机的人员,往往自愿牺牲个人的闲暇时间进行工作。部分经营者、高层管理者、创业者、自营业者、IT员工、研发人员、营销人员等工作与非工作的时间界限模糊。这部分人员通常表现出健康自觉认知程度较低。自己已经踏入了严重过劳区,甚至临近“过劳死”的边缘线,但并不自知或者不在意,在强成就动机或工作动机的驱使下,继续长期保持高强劳动投入量。

33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经营者、高层管理者、IT员工、研发人员、营销人员等常有较多的职场劳动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并且不会被计算在加班时间的范畴内。如果将其纳入职场劳动时间,其工资率在w2之下。部分人员的过劳所换来的是厂商获得超额收益。个体和社会的损失为厂商收益的增加买了单。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迅猛更新的时代,部分雇佣劳动者及部分自营业者越来越难以从工作中真正脱离出来,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之间的心理距离极大缩短,二者的边界也变得异常模糊,非工作时间劳动者工作连通行为愈发严重。

34三、超时工作与过度劳动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相同劳动投入量的情况下其适度过劳的区间会向左偏移或向右偏移。不同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与劳动投入量的曲线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劳动强度不可变的场合,劳动投入量是平稳的。例如,流水线上的员工因受机器设备的约束,其劳动投入量曲线不会波动,但机器的运转速度即劳动强度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疲劳程度。而自主性较强、可比较自由地改变劳动强度包括休息时间的员工,如企业高管、研发人员等,该曲线可能出现波动。

35四、兼职工作兼职工作是一种超时工作。二者的区别在于,超时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则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兼职者的劳动供给时间

36五、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工作时间供给不仅取决于每周法定工作时间的长短,是否存在超时工作,还与劳动时间的分布方式有很大关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为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大多实行倒班制。有些企业生产过程连续程度高,每周需实行168小时全负荷工作制。

37五、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非全日制工作指每周的工作时间低于法定劳动时间。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从业者志愿从事非全日工作;一类是从业者被迫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如难以找到全日制工作等。

38部分发达国家劳动力选择非全日制工作的理由(1997年)喜好非找不到其他原因全日制工作全日制工作(如求学、残疾等)美国32.212.155.6德国66.35.528.3法国58.541.30.2英国71.312.316.4荷兰72.95.521.5资料来源:日本劳动省《海外劳动白书》,1998年。

39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主要特征:(一)经济性因素起主导性作用;(二)市场经济促进非全日制就业;(三)非全日制的就业群体多为青少年、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老年人;(四)农村劳动力中非全日制就业者的比重呈日益提高的趋势。

40人员调整所需要的成本越高,或调整时间所需要的成本越小,企业就会倾向于依靠时间进行调整。选择调整人员还是调整劳动时间时,不仅对该时点的调整成本的预测,对将来产品需求的预测也产生很大影响。第五节 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

41如果,在短期产品需求不足时,削减了人员,迄今投入的投资成本就会被浪费。这种时候,企业不减少劳动者人数,缩短劳动时间才是上策。同时,在以后的长时间内,如果产品需求回升的可能性越小,削减人员的必要性就越高。要雇用新人,就需要招聘费、人才开发费等投资成本。如果判断经济的复苏只是短期的,对企业来说,延长劳动时间比增雇新人更能节省成本。所以越是需要巨额的招聘费和人才培养费的工作,这种倾向越强。增减人员的决策,并不是由短期利润最大化为依据,而是以长期目标为依据。

42经济景气与否不仅影响加班时间,也影响到制度劳动时间。经济复苏、产品需求增加,则劳动力需求也增加。在强大的劳动力需求的压力下,企业为留住紧缺的劳动力,必须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是有效的方式,引入每周休息两天的制度、缩短劳动时间,提供灵活就业方式以加大弹性工作时间等措施也是吸引员工的好方法。短期性经济复苏会使企业为适应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延长加班时间,而长期性经济增长则会使企业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中,为确保一定人数的劳动力,加紧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且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

43第六节 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一、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劳动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也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44二、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一)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二)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三)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四)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五)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六)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45三、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1)随着加班补贴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者人数的替代程度(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力需求增加,这会给工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如果工资率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单个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但如果劳动者人数增加,则整体受雇者的收入有可能增加。(4)即使受雇者收入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扩大吗?(5)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到市场利率,其影响程度如何?(7)加班补贴率的提高使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通过消费、投资、出口的变化,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

46一、美国的劳动时间第七节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1990年,美国的实际周工时数为34.5小时。自《公平劳动标准法》实施后,美国的劳动时间呈现出以下特点:(1)周期性波动(2)不同行业的实际劳动时间有所不同(3)劳动时间缩短的两种方式,即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并用

47一、德国的劳动时间第七节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德国的劳动时间是通过立法及劳资双方签订的集体合同加以规定的。德国劳动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时间逐渐缩短(2)集体合同的规定高于国家的法律规定(3)年休假是缩短工作时间的另一种主要手段

48一、日本的劳动时间第七节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日本劳动者的年工作时间在发达国家中一直是最长的。日本的工作时间表现出以下特点:(1)传统文化对实际工时影响很大。(2)工作时间的长短因企业的大小而不同(3)工作时间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呈现出周期性

49一、中国的劳动时间第七节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实行48小时工作制。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规定,对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健康的工作的职工,实行缩短工作日的制度。法律规定,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进行加班加点时,在程序上要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在数量上要有所限制(即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3小时,总计每月不超过36小时)。同时,企业加班加点须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300%的劳动报酬。

50本章小结本章把劳动时间作为分析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支点,从劳动时间的计量入手,围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的供求,分别从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的立场,介绍不同类型的劳动时间及其相应的劳动时间供给效果等方面,以及劳动时间在劳动投入量和劳动投入过程中的作用、劳动时间与经济状态的关系,并且简要地介绍、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有特点的国家与劳动时间有关的情况。

51思考题1.劳动时间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劳动时间分别对劳动力的供需有什么影响?2.讲述劳动时间的主要功能与特点。3.分析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4.分析在劳动力供需双方眼中,劳动时间的主要差异。5.分析弹性劳动时间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