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

ID:81924177

大小:354.5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7-06

上传者:U-1390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1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2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3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4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5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6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7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8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9页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化学考试试题练习含答案7一、选择题.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解析:了解了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才能分清操作顺序。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是为除去Ca2+及多余的Ba2+,然后进行过滤,除去Mg(OH)2、BaSO4、CaCO3、BaCO3等难溶物,然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和调节溶液的pH。答案:CD.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必然有氧元素的得失B.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D.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是基于如上思路而采取的正确措施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的编号)。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B.浓硫酸稀释时,将浓流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C.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实验过程中,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首先注入浓盐酸,然后再加热制取氯气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2H4等)时,都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E.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的实验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洗涤F.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大小的钠粒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反应解析:“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即在操作中要注意均匀受热或温度逐渐升高(降低)。答案:ACE.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2.4L的CO气体与lmolN2所含的电子数为14NA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NA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D.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电子数为4NA答案:C.(2010·成都市检测)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第19页,共19页

1A.制硫酸和氢氧化钠:可用如图所示装置B.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C.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取少量试样加水溶解,用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D.乙醛的氧化: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解析:选项A,电解Na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H2O,左边电极OH-放电,产生大量H+,SO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在左边电极附近产生H2SO4;右边电极H+放电,产生大量OH-,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在右边电极附近产生NaOH。选项B,首先加入H2O使粗盐溶解,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Mg2+、SO,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Ba2+,最后加入HCl调节溶液至中性即可。选项C,由于Fe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NO氧化生成Fe3+,加入KSCN无法检验Fe(NO3)2是否变质。选项D,CH3CHO在碱性环境中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答案:C.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D.H2和O2在点燃条件下答案:B.2009年10月1日起,“每升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碘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01mg,而原来矿泉水生产企业就会运用臭氧来对矿泉水消毒,降低菌落总数,但是经过消毒后的矿泉水中会产生臭氧的副产物——碘酸盐”。矿泉水中碘酸盐的生成:KI+3O3===KIO3+3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O2是还原产物B.KIO3只是氧化产物C.每消耗1molO3转移电子2molD.O2和O3互为同位素解析:O2和O3都是氧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二者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因没有化合价变化,故A、D均错误;KI中碘的化合价是-1价,KIO3中碘和氧的化合价分别为+5价和-2价,故KIO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错误;从反应方程式来看,I-→IO得电子数6,由电子守恒可知每消耗1molO3转移电子2mol,C正确。答案:C.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A.焦炉气—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臭氧—单质B.纯碱—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第19页,共19页

2C.油脂—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玻璃—合成高分子化合物D.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醋酸—弱电解质答案: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C.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解析: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很强的催化活性,但温度升高时,蛋白质可能变性而失去催化作用,A不正确;血液的透析及土壤保肥作用都与胶体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有关,B不正确;银器表面变暗是由于Ag与空气中硫及硫化物作用生成Ag2S(黑色),C不正确;D选项对C60的叙述是正确的。答案:D.请你写出液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从氧化剂和还原剂来看,该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看,该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液氯作为自来水的杀菌剂,起作用的是HClO,所以液氯加入水中后含氯的物质有氯单质、HClO和________,其中氯单质可以从水中挥发,这正是我们有时打开自来水管能够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HClO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和HCl。在液氯中加入少量液氨,生成NH2Cl,NH2Cl比HClO稳定。在HClO浓度大的时候发生的反应是NH3+HClO===H2O+NH2Cl,在HClO浓度小的时候发生的反应是H2O+NH2Cl===NH3+HClO,所以用这种方法可以缓慢地放出HClO,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减少了氯的流失。以上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氧化还原反应B.非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解析:(1)写出氯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H2O+Cl2===HCl+HClO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氯单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分析题中给出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也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是NH3中的H原子与HClO中的Cl原子发生了交换,所以这是一个复分解反应。答案:(1)H2O+Cl2===HCl+HClO Cl2 Cl2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 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有的升高,有的降低(2)HCl BD.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A.1∶1B.2∶1C.1∶2D.8∶53解析:Na2O2与CO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a2O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1。第19页,共19页

3答案:A.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A.NaOHB.Na2CO3•10H2OC.Na2CO3D.NaHCO3答案:C .(2011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三调研)在含有Fe2(SO4)3、FeSO4、Al2(SO4)3、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A.Al3+B.Fe3+C.Fe2+D.Na+解析:选A。原混合液中有Fe3+、Fe2+、Al3+、Na+、SO,加入Na2O2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Fe2+被氧化成Fe3+,转化成Fe(OH)3,Al3+转化为AlO;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Fe(OH)3、AlO又全部与H2SO4反应,生成Fe3+、Al3+,故此过程中Al3+数目变化最小。.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答案:D.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OH-+HCl===H2O+Cl-B.Ca(OH)2+Cu2+===Ca2++Cu(OH)2C.Fe+Cu2+===Cu+Fe2+D.Fe+2H+===Fe3++H2↑解析:A项应为:OH-+H+===H2O;B项应为:2OH-+Cu2+===Cu(OH)2↓;D项应为:Fe+2H+===Fe2++H2↑。答案:C.将m1g铜加到m2g60%的硝酸溶液中,反应共放出nL气体(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molB.molC.molD.mol解析:选C。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D.硅是制取水泥的原料答案:D.(2011年甘肃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液氯有很强的漂白性第19页,共19页

4B.液态氯化氢是100%的盐酸,其H+浓度极大C.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和潮解性,夏日里用它的水溶液喷洒柏油路,可有效地使路面长时间保湿D.氯元素有毒,禁入口中解析:选C。液氯无漂白性;液态氯化氢不是盐酸,且其中无H+;氯元素有毒的说法是错误的,有些含氯元素的物质可以食用,如NaCl。.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剩余固体物质的组成是A.NaCl、NaBr、Na2SO4B.NaCl、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解析:该过程中氯气可以将Br-、I-氧化成单质,将SO氧化为SO,经过灼烧,溴、碘单质挥发,故剩余物质为NaCl和Na2SO4。答案:B.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B.氯气制漂白粉时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解析: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液氯不与铁发生反应,故可以用钢瓶贮存液氯,A项正确;制漂白粉时发生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因为氯气气体呈酸性,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C项正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白雾,而烟是由固体小颗粒扩散形成的,D项错误。答案:D.卤素单质与氢气都能反应,反应产物是卤化氢(X2+H2=2HX),这是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但其反应条件不同,从“黑暗中即可剧烈爆炸”→“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这是其性质的递变性。其性质相似性的原因是(), 其性质递变性原因是()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都是双原子分子C.电子层数不同D.卤化氢中卤素都是-1价答案:AC.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答案:B.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第19页,共19页

5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导材料K3C60答案:C.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铵  B .四氯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一种是分子另一种是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得整数,就是其质量数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解析:选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H3和H2O分子中均含10个质子,故①不正确;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故②不正确;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质量数互不相同,故⑤不正确;质量数是对核素而言的,故⑥不正确。.将4molA(g)和2molB(g)在2L容器内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率为0.3mol/(L·s)(2)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3)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4)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A.(1)(3)B.(1)(4)C.(2)(3)D.(3)(4)答案:B.(2010年高考重庆卷)已知H2(g)+Br2(l)===2HBr(g);ΔH=-72kJ·mol-1,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H2(g)Br2(g)HBr(g)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第19页,共19页

6解析:选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ΔH=(436+30+a-369×2)kJ·mol-1=-72kJ·mol-1,a=200,D项正确。.现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s)+O2(g)===CO2(g)ΔH1=-393.5kJ·mol-1②2CO(g)+O2(g)===2CO2(g)ΔH2=-566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l)ΔH3=-890kJ·mol-1④CH3CH2OH(l)+3O2(g)===2CO2(g)+3H2O(l)ΔH4=-1367kJ·mol-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C(s)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kJ·mol-1B.CH4的燃烧热比CO的燃烧热大C.ΔH4>ΔH3>ΔH2>ΔH1D.CO(g)具有的能量比CO2(g)高E.1molC2H5OH蒸气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大于1367kJ的热量(2)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CO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解析:(1)由①×2-②得2C(s)+O2(g)===2CO(g),其ΔH=2ΔH1-ΔH2=2×(-393.5kJ·mol-1)-(-566kJ·mol-1)=-221kJ·mol-1,故A正确;由CH4、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kJ·mol-1、283kJ·mol-1,故B项正确;比较ΔH需带“-”号,显然C项不正确,又因CO(g)和O2反应生成稳定的CO2(g),故CO(g)较CO2(g)具有的能量高,D正确;由于C2H5OH(g)能量高于C2H5OH(l),故E正确。(2)由4molCH4和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890+566×=3843kJ答案:(1)ABDE (2)3843.(2011年北京宣武区高三质检)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解析:选A。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题给四个反应中,只有碳酸钙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其余的均为放热反应。.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SO(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57.3kJ·mol-1第19页,共19页

7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g) ΔH=-5518kJ·mol-1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5518kJ·mol-1解析:A项,生成的是2molH2O及BaSO4沉淀;C项,应生成液态水;D项,辛烷应为1mol。答案:B.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A.3s23p3B.4s24p1C.4s2D.3s23p5答案:C.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第(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的判断正确的是A.必为K层B.只能是L层C.只有是L层D.可以是任意层答案:C.一定呈+1价的金属元素是A.M层比L层电子数少6个电子的元素B.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的元素C.4s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元素D.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的原子答案:D.下列原子构成的单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且都产生H2的是A.核内无中子的原子B.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2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倒数第三层上的电子数的原子D.N层上无电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答案:D [A为氢不可;B为硅,与稀硫酸不反应;C为镁,与碱不反应;D为铍或铝,均具有两性。].第三能层含有的轨道数为A.3B.5C.7D.9答案:D.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A.NH4ClNH3↑+HCl↑B.NH3+CO2+H2O===NH4HCO3C.2NaOH+Cl2===NaCl+NaClO+H2OD.2Na2O2+2CO2===2Na2CO3+O2答案:D [A中无离子键形成,B中无离子键断裂,也无非极性键断裂和形成;C中无非极性键形成,所以A、B、C项不符合要求。D中Na2O2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CO2含极性键,Na2CO3第19页,共19页

8含极性键、离子键,O2含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卤素单质从F2到I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A.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逐渐减小B.范德华力逐渐增大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氧化性逐渐减弱答案:B [卤素单质从F2到I2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就越大,分子的熔、沸点就越高。].下列物质中,以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A.H2OB.CS2C.SO2D.H2S答案:B.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C.H2OD.CH2O答案:CD用VSEPR模型判断。.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SB.C2H4CH4C.C60C2H4D.NH3HCl答案:B.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H2O(g)===H2O(l) ΔH1=Q1kJ/mol①C2H5OH(g)===C2H5OH(l) ΔH2=Q2kJ/mol②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Q3kJ/mol③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Q1+Q2+Q3B.0.5(Q1+Q2+Q3)C.0.5Q1-1.5Q2+0.5Q3D.1.5Q1-0.5Q2+0.5Q3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化学方程式当作代数式一样进行运算,将③-②+①×3得C2H5OH(l)+3O2(g)===2CO2(g)+3H2O(l),该反应的ΔH=(3Q1-Q2+Q3)kJ/mol。由于题给23g酒精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0.5×(3Q1-Q2+Q3)=(1.5Q1-0.5Q2+0.5Q3)kJ。答案: D.(2011·武汉高二质检)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kJ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解析: A项中2molSO2和1molO2的总能量比2molSO3的能量高,但不能说SO2的能量高于SO3第19页,共19页

9的能量;B项中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能量,即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项错误;C项中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不仅与生成H2O的物质的量有关,还与酸、碱的浓度及强弱有关,C项错误;D项中,前者完全燃烧,后者未完全燃烧,故前者放出的能量多,但比较ΔH时应带符号比较,数值越大,ΔH越小,故ΔH1<ΔH2。答案: D.(2011·青岛质检)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 ΔH1 C(s)+O2(g)===CO(g) ΔH2②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3 NaOH(aq)+HNO3(aq)===NaNO3(aq)+H2O(l) ΔH4③H2(g)+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A.①B.②④C.③④D.①②③解析: ①中C完全燃烧放热多,但反应热为负值,ΔH1<ΔH2;②中都是强酸与强碱中和,放热相等,故ΔH3=ΔH4;③中两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不同,则ΔH5×2=ΔH6,反应放热故ΔH5>ΔH6;④中ΔH7>0,ΔH8<0,反应放热,故ΔH7>ΔH8。正确答案选C。答案: C.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A.0.5QB.QC.2QD.5Q解析: CaCO3中的C来自于乙醇。100gCaCO3中含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C2H5OH中含2mol碳,即1mol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2Q的热量。答案: C.(2011·长春高二检测)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kJ/mol②CO(g)+O2(g)===CO2(g) ΔH2=-283.0kJ/mol对于反应C(s)+O2(g)===CO(g),ΔH3应为第19页,共19页

10A.+110.5kJ/molB.-110.5kJ/molC.+221.0kJ/molD.-221.0kJ/mol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2+ΔH3ΔH3=ΔH1-Δ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答案: B.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所有碰撞为有效碰撞B.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答案:C.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V2O5增加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而不改变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进入接触室的SO2和空气必须进行净化,且该反应不需要在高压下进行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解析:选C。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错;如果充入“惰性气体”导致反应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不变,B错;降低温度使反应速率减慢,延长到达平衡的时间,D错;只有C项正确。.红磷在氯气中的燃烧反应有一步化合反应PCl3(g)+Cl2(g)PCl5(g),对该反应进行研究:当温度为437K时,PCl3的转化率为62%,当温度为573K时,PCl3的转化率为42%。则关于此反应正确的说法是(双选)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温度升高,此反应的K增大D.温度升高,此反应的K减小解析: 温度升高,PCl3的转化率降低,表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的规则,该反应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方向,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变化,平衡常数变化,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因此K值减小。答案: BD.已知一定温度下,2X(g)+Y(g)mZ(g) ΔH=-akJ·mol-1(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2molX和1mol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1molX和0.5molY,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ckJ,且b>2c,则a、b、m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A.m=4B.a=bC.a

11解析:假设中间状态由于b>2c,则表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方向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m<3,m为正整数。则D中m≤2正确。答案:D.(2011年广西南宁高三阶段考试)在373K时,把0.5molN2O4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NO2的浓度为0.02mol·L-1。在60s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s-1B.在2s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1倍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5molD.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为40%解析:选B。  N2O4    2NO2起始(mol)0.50转化(mol)0.050.02×52s时(mol)0.5-0.050.02×5v(N2O4)==0.005mol·L-1·s-1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0.5mol-0.05mol+0.02mol/L×5L=0.55mol2s时的压强与开始时之比为p2s∶p始=0.55∶0.5=1.1∶1。60s达到平衡时,设有xmolN2O4反应。则有N2O42NO2起始(mol)0.50转化(mol)x2x60s时(mol)0.5-x2x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0.5mol-xmol+2xmol=(0.5+x)mol,所以有=1.6,解得x=0.3。平衡体系中含0.2molN2O4,N2O4的转化率为:×100%=60%。.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c(H2S)+2c(HS-)+2c(S2-)B.c(Na+)+c(H+)=c(OH-)+c(HS-)+2c(S2-)第19页,共19页

12C.c(Na+)>c(S2-)>c(OH-)>c(HS-)D.c(OH-)=c(H+)+c(HS-)+2c(H2S)答案:A.欲使0.1mol·Lˉ1的K2CO3溶液中c(K+)︰c(CO32ˉ)更接近2︰1,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适量水C.加适量的KOHD.加适量的NaOH答案:D.将足量的AgI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I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5mL0.001mol·L-1KI溶液②15mL0.002mol·L-1CaI2溶液③35mL0.003mol·L-1HI溶液④15mL蒸馏水⑤45mL0.005mol·L-1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答案:B解析:AgI(s)Ag+(aq)+I-(aq),c(Ag+)·c(I-)=Ksp,c(I-)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I的溶解,AgI的溶解度就越小。①中c(I-)=0.001mol/L,②中c(I-)=0.004mol/L,③中c(I-)=0.003mol/L,④中c(I-)=0,⑤中c(Ag+)=0.005mol/L。Ag+或I-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故AgI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mol/LNaF溶液中:c(Na+)>c(F-)>c(H+)>c(OH-)B.Na2Si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C.pH=5的HF溶液和pH=5的NH4NO3溶液中,c(H+)不相等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答案:D解析:氟化钠为碱性溶液,故A项错;温度不变,则Kw是不变的,B项错;pH=5即代表溶液中c(H+)均为10-5mol/L,C项错;Ag2S比AgCl更难溶,故S2-会与Ag+结合生成Ag2S沉淀,D项正确。.在AgCl饱和溶液中尚有AgCl固体存在,当向溶液中加入0.1mol/L的盐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B.AgCl溶解度增大C.溶液中c(Ag+)增大D.溶液中c(Cl-)增大解析: 加入HCl溶液后,增大c(Cl-),使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溶液中c(Ag+),减小AgCl的溶解度。故A、B、C均不正确;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推知c(Cl-)增大。答案: D.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H2O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解析: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因此锌为负极。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A选项正确;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即失去电子的反应,则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H2O,B第19页,共19页

13选项正确;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还原,C选项不正确;放电时正极生成KOH,所以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选项正确。答案:C.镀锌铁在发生析氢腐蚀时,若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5.6g金属被腐蚀 ②有6.5g金属被腐蚀 ③在标准状况下有2.24L气体放出 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 镀Zn的铁发生电化学腐蚀,锌作负极:Zn-2e-===Zn2+,有0.2mol电子转移,有0.1molZn溶解,在正极上:2H++2e-===H2↑,生成0.1molH2。答案: B.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1g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H2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解析: 锌—铜原电池中,锌做负极,失去1mol电子时,理论上溶解锌32.5g,同时,铜做正极,铜片上有0.5molH2放出。答案: A.(2010年长沙模拟)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4H2O+N2↑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溶液中阴离子物质的量显著减少解析:在K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时,正极:O2+2H2O+4e-===4OH-,负极:N2H4+4OH--4e-===N2↑+4H2O。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在正极生成的OH-和在负极消耗OH-的量相等,最终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答案:A.(2011·石家庄模拟)将0.2molAgNO3、0.4molCu(NO3)2、0.6molKC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mol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A.4.48LB.5.6LC.6.72LD.7.84L解析:第19页,共19页

14 解答此题很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放电顺序直接计算,实际上把三种物质溶于水后,AgNO3和KCl之间发生反应,KCl剩余0.4mol。与放电有关的离子有:Cu2+0.4mol、Cl-0.4mol及H+、OH-,阴极发生:Cu2++2e-===Cu,生成0.3molCu时,通过电子0.6mol;阳极先发生:2Cl--2e-===Cl2↑,当0.4molCl-放电时,通过电子0.4mol,生成Cl20.2mol,阳极再发生:4OH--4e-===2H2O+O2↑,根据阴、阳两极通过电子数相等得:再通过0.2mol电子时,生成O20.05mol,所以阳极共生成气体0.25mol,即5.6L(标准状况)。故B选项正确。答案: B.在下列有机物中,经催化加氢后不能生成2甲基戊烷的是.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名称表达正确的是A.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H2O2的电子式:H+[··]2-H+C.的名称:2乙基丙烷D.CO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H2OHCO+OH-解析:选D。A是Mg2+的结构示意图,A错;H2O2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是由氢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形成的,不是通过电子的得失形成,故其正确的电子式为:HH,B错;C项正确的名称应为2甲基丁烷。.(2011年湖北武汉高三调研测试)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第19页,共19页

15A.③④B.②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⑤⑥解析:选B。芳香烃中只含碳、氢元素,③、④中含有氧元素,不合题意;①和⑥为苯的同系物。.芳香族化合物X(C8H8O4)的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两种,X不能与NaHCO3(aq)反应,而等物质的量的X分别与足量的Na和NaOH(aq)充分反应后消耗n(Na)︰n(NaOH)=2︰3,则X必定含有A.-COOHB.—CHOC.醇羟基D.酚羟基答案:D??.(2011年武汉市高中毕业生调研测试)某烃2.8g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8gCO2和3.6gH2O,无其他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含有C、H、O三种元素B.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不能确定C.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4D.该有机物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解析:选D。因为烃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故A、B项错;根据CO2和H2O的质量关系,可推测该烃中N(C)∶N(H)=1∶2,所以C项错,D项正确。.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B.0.5mol/L的盐酸C.0.5mol/L的醋酸D.0.5mol/L的NaHCO3溶液[答案]B[解析]若加入NaOH固体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A项加入NaOH固体,在水中加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B项加入0.05molNaOH固体,溶液中的电解质由HCl(强电解质)变为NaCl(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C项加入NaOH固体后,溶液中的电解质由CH3COOH(弱电解质)变为CH3COON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D项加入0.05molNaOH固体,除发生离子反应外,Na+浓度增大了,所以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强。.(14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一:甲同学利用Al、Fe、Mg和2mol/L的稀硫酸,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第19页,共19页

16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Al、Fe、Mg反应快慢:Mg>Al>Fe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装置同温下进行定量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Fe分别和0.5mol/L及2mol/L的足量稀H2SO4反应,通过________可以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二: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1)针对上述现象,某同学认为该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的影响。(2)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可以在反应一开始时加入________。A.硫酸钾B.硫酸锰C.氯化锰D.水[答案]实验一:(1)比较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相同(2)测定和比较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或测定比较产生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的长短)实验二:(1)Mn2+的催化作用(或催化剂)(2)B[解析]在回答实验二的两个问题时,第(1)问的猜想,可以从比较生成物Mn2+(过渡金属)与K+(主族金属)的区别中找到答案,即通常是过渡金属或其离子具有催化性;而(2)中氯化锰中也含Mn2+,却不能选为催化剂,原因就在于其中的Cl-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Mg2++2HCO+2Ca2++4OH-===Mg(OH)2↓+2CaCO3↓+2H2OB.Cu2++H2S===CuS↓+2H+C.Zn2++S2-+2H2O===Zn(OH)2↓+H2S↑D.FeS+2H+===Fe2++H2S↑第19页,共19页

17[答案]C[解析]因为溶解度:Zn(OH)2>ZnS,溶液中离子反应往往生成更难溶的物质,则Zn2+和S2-结合时更容易生成ZnS,Zn2++S2-===ZnS↓,C项错误。.(2010·安徽高考)将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离子水解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定量分析能力。Na2O2、Na2O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二者均产生0.2molOH-,因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故①=②;Na2CO3和NaCl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均为0.1mol,而CO发生微弱的水解:CO+H2OHCO+OH-,阴离子数目增多,③>④。答案:C.(14分)(1)将0.15mol·L-1稀硫酸V1mL与0.1mol·L-1NaOH溶液V2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则V1∶V2=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室温下,某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A-、H+、OH-,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①若由0.1mol·L-1HA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的pH________7。②若溶液pH>7,则c(Na+)________c(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溶液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代号)。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1B.若V1=V2,反应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答案](1)1∶1 (2)①≥ ②> 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c(A-),由于c(OH-)>c(H+),故c(Na+)>c(A-) ③AD[解析](1)根据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可得:=10-1mol·L-1,解得V1∶V2=1∶1;(2)①0.1mol·L-1HA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时,若HA是强酸,则得到溶液显中性,pH=7,若HA是弱酸,则得到的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②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c(A-),若溶液pH>7,则c(OH-)>c(H+),故c(Na+)>c(A-);③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HA是强酸,c(H+)+c(OH-)=2×10-7mol·L-1,故A正确;若HA是强酸,得到溶液显中性,pH=7,若HA是弱酸,则得到的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故B错误;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HA是弱酸,可能因为反应后HA过量使溶液显酸性,V1不一定大于V2,故C错误。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如果HA是强酸,说明NaOH过量,V1一定小于V2第19页,共19页

18,若HA是弱酸,HA不完全电离,未电离部分也消耗NaOH,侧面说明V1一定小于V2。第19页,共19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