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昆曲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两课”及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报告题目:昆曲发展情况调查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 级:机电一体化12—8专班 姓名:蒋荷林、朱涛、丁卫高 学号:12024081122、12024081119、12024081120指导教师:张晔庚 实践地点:昆山昆曲馆 实践时间:2013。7.1—2013.7。7 调查对象:昆曲 调查方法:资料查阅法 实践成绩: 2013年 8月 25 日实践报告要求:(反)1、统一使用A4纸正反面打印及装订;2、标题用二号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1.5.3、每份报告字数不低于2500字,小组合作:每成员撰写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报告总字数按人数累加。
14、调查报告主要包括:调查目的、过程、结论、建议等5、交打印稿和电子版(文件名:题目+班级+姓名)并做成PPT汇报,需附调查时的真实图片。昆山昆曲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前言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我想是戏曲吧.历史像一堆灰烬,但在灰烬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我们的任务不是扒发已经冷却的灰烬,而是把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小时无意间看到苏州昆山的昆曲牡丹亭,就被它吸引,优美绚烂的文辞,刻画柔情似水的人物形象,深深让人折服。随着学识的见长,我懂得了许多,同时也愈发的喜欢上了这种悠扬婉转的江南戏曲,如今就学于苏州昆山,使我更方便地近距离了解它。昆曲简介及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诞生于元朝末年的昆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600年的历史,是什么使他经历百转千回?是什么赋予它穿越时空的力量?又沉淀着怎样的民族文化审美?带着种种疑惑与不解,我利用暑期,对其进行了一番了解与认识。
2带着一种憧憬与想象,我们进了昆山亭林园的昆曲馆,零距离的亲近这号称“百戏之祖"的昆曲。昆曲又称昆山腔,昆曲发源于元朝末期江苏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是柔和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艺术表演。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从明朝起,由于江南文化的崛起,由于苏杭地位的提升,江南文化领导中国文化潮流,无论在书画方面,在绘画方面,在文学方面,在戏曲方面,在明清两代,文人的文化和审美趣味成为领导中国的文化潮流.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流传于苏州民间的“昆山腔”基础上,创造出“水磨调”。新声腔在原昆山腔的基础上集中了南曲柔媚婉转的特点,同时吸收了北曲慷慨激昂的唱腔,这使以魏氏新腔演唱的民间戏剧在吴中大受欢迎。1421年明自南京迁都北京。随着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移以及北京经济的繁荣,明嘉靖时期始,南方新兴诸声腔(包括昆山腔),开始传入北京,改变了宫廷演戏仅以院本、北杂剧承应的情况,而南戏复兴后尤以“弋阳腔”最受欢迎,宫廷和民间宴会唱弋阳已成惯例。明末昆曲传入北京,主要以宫廷演出、家班演出、职业戏班演出等三种形式而存在。从明末到清中叶,昆曲在北方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宫廷大戏的编纂以及家庭戏班、职业戏班演出的繁盛;诞生了有如《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经典之作。但是,明清时期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是不平衡的。明万历年间到明末,除了昆曲在北京的流传和演出比较彰显外,北方天津、河北、山西也有昆腔的演出,但北方其他地区目前还未见记载。清代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昆曲的演出比较繁盛,辽宁、内蒙、宁夏、甘肃、新疆等边疆地区也有昆曲演出。这些地区共同为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清朝未年到民国年间,昆曲在北方的延续主要依靠折子戏演出和王府昆弋班、河北民间昆弋班演出来维持。明清时期,在诸多文献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国家的统治阶级在宴请宾客时,常会在宴席后听会小曲,而小曲又以昆曲为主,可以想象,他们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听着昆曲.从塞外的九边重镇到京师,到云南边陲小镇,昆曲以一种如火如荼的狂热场面席卷全国。
3昆曲为什么会如此令人着迷,令人疯狂?我和我的组员一起去了昆山周庄,聆听了纯粹的昆山本地昆曲,我们被其优雅的品格,原生地的氛围,锦心秀口的滋味所感动,所迷恋。我们感受到穿越百年前的剧作家们的神奇韵味,剧作家们写下来将园林景色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的昆曲,几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为之落泪,为之怅然。使现代的我们有种不到园林知春许,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异样。文学家余秋雨说:“昆曲是一种美丽的辉煌,是一种怀念的过去,是一种充实的骄傲.”昆曲在近代的发展状况新中国建立以后,自1950年代初到196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对民间戏曲的政策经历了从“改戏、改人、改制"到“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并举”方针的转变,反映出意识形态对文艺事业发展的影响力。两个时期分别以南昆《十五贯》和北昆《李慧娘》的突出标志。《十五贯》所引起的“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效应,成立了包括“北方昆曲剧院”在内的若干专业团体和机构。而北昆的《李慧娘》则从短暂的辉煌巅峰跌入被批判的深渊,甚至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之一.而“十年文革”在极左路线的指导下,则把艺术“政治化”推向极致,包括北方昆曲剧院在内的昆曲专业团体全部被解散,刚刚恢复生机的昆曲事业受到重创。文革结束以后,文艺界同各界一样,拨乱反正,昆曲艺术如沐春风,北方昆曲剧院也恢复了建制。昆曲在昆山本地的发展状况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特大喜讯传到昆曲的故乡,人们为之欢欣鼓舞。此后10年来,昆山人为保护、传承昆曲而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4由于昆曲高雅,所以传承艰难。昆曲几经沉浮,几经飘摇,但都在昆山人前赴后继的呵护下渡过了一轮又一轮的难关,至今仍能听到余韵,闻到余香.如元末明初的昆山玉山雅集、清末民初的昆山昆曲堂名,都曾经为昆曲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如今,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昆曲已在昆山故土上释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昆山经济腾飞、条件好转,保护昆曲已进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一些有识之士的策划下,终于寻找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抓手",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实做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如:系统研究昆山的昆曲历史、昆山的保护措施,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在政府的重视下,先后成立了3个有关机构。最先成立了群团组织昆曲研究会,协调昆山一些业余曲社的工作;几年前昆山市文广新局就成立了非遗保护办公室,其中的重要内容是负责昆曲的传承工作;两年前,昆山市委宣传部成立了昆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其中设立了昆曲研究室,引进专业人才从事昆曲的研究和文化普及工作。面对昆山昆曲演唱人才严重断层的状况,昆山市委、市政府清醒地感觉到“必须从娃娃抓起”的紧迫性。10年中,昆山利用本土的师资力量,并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先后在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石牌小学、千灯小学、新镇小学办起了4个“小昆班",一茬接着一茬地坚持数年,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多名小演员在全国有关比赛中获奖,有的还考进了戏曲院校继续深造。由于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社会上还有许多热爱昆曲的曲友,这些戏迷大多是造诣颇深的老同志,把他们组织起来,并把青年带动起来,无疑是传承昆曲的有效途径。因此,昆山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办起了多个曲社,较有影响的有玉峰曲社、玉山曲社、政协昆曲组3个曲社,他们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为了全面展示昆山的昆曲成就,就必须要设立专门展馆,让本地人看了自豪,让外地人看了钦佩。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昆山已经建起了3个具有昆曲内涵的展览馆,提供观赏、瞻仰。先后在亭林公园内建立了昆曲博物馆,在千灯古镇建立了顾坚纪念馆,在恢复的“玉山佳处"中还象征性地附设了切磋昆山腔的“玉山雅集”。人们只要浏览这些展馆,就能感受到昆山昆曲底蕴的厚重。
5演唱昆曲一定要有古色古香的氛围,才能使演出触景生情。昆山的古戏台随着昆曲的萧条早已荡然无存。如今,昆曲获得了新生,演出资源丰富了,为体现“百戏之祖"重振雄风的风貌,昆山先后建起了昆曲博物馆古戏台、周庄古戏台、千灯古戏台,并创造条件经常组织演出,让人一饱眼福,令人流连忘返。10年来,昆曲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给昆曲传承带来了转机.2006年,昆山市编撰出版《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昆曲卷》,由《一代笛师》、《一曲长存》、《一腔情缘》3集组成;2009年,编撰出版《昆山传统文化研究·昆曲卷》,共由4册组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昆曲史料。为研究昆曲的历史,弘扬昆山在昆曲发展中的地位,向世人宣传昆曲姓“昆”的理由,昆山市的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先后出版了《戏曲演出史散论》、《昆曲探源》、《寻梦六百年》、《昆曲之路》、《昆曲几百岁》、《正声昆山腔》、《百戏之祖》、《梁辰鱼传》、《幽兰飘香》等多本专著,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一些令人自豪的观点和令人信服的论点。《昆山日报》及《昆山文化研究》、《文笔》、《文化昆山》等地方刊物,常设立昆曲研究专栏,发表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昆山文化馆举办的“鹿城故事"常向群众开讲昆曲历史故事,并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昆曲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承昆曲已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载体。在这方面昆山也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制作、出版了《幽兰雅韵》、《昆曲》、《昆歌》3套光碟,为普及昆曲提供了优美、生动的教材。运用昆曲音调创作文艺节目,是普及昆曲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昆山的一些作者分别在歌舞、器乐、舞蹈的节目里,渗透进了昆曲音调,产生了可亲可近的家乡风味。如昆舞《胜如花》、《昆苗》,舞蹈音乐《清莲》,昆歌《昆韵国曲》,都是极富昆曲韵味的原创作品,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推介了昆曲音调.这些年来,昆山承办了多种颇具影响的活动。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昆剧艺术节,每年的开幕式总在昆山举办,至今已举办了4届。2006年主办的“昆曲论坛",至今令人难忘.
6虽然昆曲在2001年就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世界级的荣誉没有成为昆山人骄傲的资本,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应该要为昆曲的绵延不绝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多年的努力,昆山先后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昆曲)”称号、“贝晋眉昆剧传习奖”等熠熠生辉的奖牌。面对种种成绩,昆山市并不满足,他们认为:对于博大精深的昆曲来说,再多的保护也不够。作为“中国昆曲之乡”,要策划更多新的保护工程,向着做大做精的目标迈进。于是,新的保护传承昆曲的工作,在昆山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有识之士的建议下,昆山将建立比较全面的昆曲资料库,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并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推进。通过几年的努力,昆曲资料库就能为全国各地的昆曲爱好者、昆曲研究者提供服务了。2011年,昆山与苏州著名昆曲专家顾笃璜先生合作,收集整理昆剧珍本164册,并正式出版发行,计划共出版16函包括160多个经典剧本.目前已经出版5函,将在昆曲申遗10周年庆典活动上举行首发式。同时,昆山市的新华书店、图书馆和各有关昆曲的旅游景点也添置昆曲书籍,创造一个浓厚的宣传昆曲的氛围。昆山市决定建造展现昆曲艺术的“文化博览园".目前,关于“文化博览园”的主题规划,已经聘请香港著名设计师进行设计。规划中的“文化博览园”既是一个能包容昆曲文化的园林,全面展示昆曲全盛时节举国若狂的文化时代,又能突出昆曲艺术的魅力和特征,让所有慕名观赏昆曲的人都能感受中国古典高雅的昆曲文化.昆山市委、市政府打算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昆山这片诞生了昆曲艺术的神奇土地,奉献给世界一个具有深厚昆曲底蕴的宏伟景观,让全球华人都能在这里领略昆曲独特的文化魅力。目前,经过两年的策划、论证,“文化博览园"即将在昆山阳澄湖和傀儡湖的风水宝地上动工建造,并被列为昆山市政府2011年的实事工程,不久的将来,一座全方位展示昆曲内涵的文化园将横空出世。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昆山市将在5月中旬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内容包括:一是举办“昆曲保护与发展成果展”
7,展出10年来全国七大昆剧院团、苏州市昆曲博物馆、昆山市和全国业余曲社传承昆曲的成果;其二,举办“昆曲保护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面向全球华人的昆曲学术研讨会,总结10年来保护和传承昆曲的实践经验;其三,盛情邀约全国七大院团进行“昆曲名家经典剧目展演”.届时人才荟萃,高朋满座,让全球华人共同感受昆山对昆曲的一往情深,以及中华民族振兴昆曲艺术的强烈愿望。为了传承好老祖宗创立的世界级艺术瑰宝,昆山市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从“做实做细”的初级阶段,再向着“做大做精”的目标努力。为了圆满地完成昆曲的保护和传承,珍惜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无限荣誉,昆山市政府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一定要让昆曲的诞生地昆山,成为世界昆曲艺术中心,成为昆山城市最耀眼的文化名片.通过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工作,不远的将来,在昆山的土地上一定会听到更多更美的雅腔丽调,让昆山人自豪,中国人倾倒,世界人民为之向往。2006年,美国加州举办了一场东西文化的交流盛会,昆曲“牡丹亭”受到热烈追捧,演出场场爆满,美国人被其不可思议的优雅与美丽所折服。甚至有人将它与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相提并论。生活中昆曲的价值地位随着更多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许多,虽然昆曲在20世纪时遭受巨大的打击,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昆曲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令人欣慰。我们小组尝试着收集了些昆曲音频,但发现我们所接触的面还是过窄,青少年听戏曲的比率令人失望。随着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的社会节奏与昆曲脱节厉害。我们愿意花三分钟时间去听一首流行歌曲却没时间去欣赏一部三小时的牡丹亭。所以我们组员提倡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生活节奏慢下来。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我们的文明程度高了之后而抛弃传统、经典。
8因为我们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的情趣,生活的追求、理念,所以才形成我们这样的文化。反之这些文化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情趣、生活样式和价值观念。欣赏昆曲,欣赏到一种活着的博物馆艺术,欣赏到我们向往的,属于我们这个汉民族身上应该有的一种从容,应该有的一种滋味,一种优雅。文明程度高,又表现在人的精神气质,人的品位。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经典的意识上。而是应该以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的原则来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昆曲.几百年的时光,昆曲就这样依附在园林的一砖一瓦上,就这样流动在昆曲的一唱一和中.历史就是过去和未来无穷尽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去追溯昆曲六百年的发展历程,去追溯那些日渐遥远的人和事,去追溯一种民族对美丽的幻想和对美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