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ID:81774119

大小:4.9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3-11-14

上传者:138****8371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6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7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8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9页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历史课件(江苏)必修2第4单元考点6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复习备考策略(1)把握本单元一条主线,两个时期。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两个时期,一是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1949~1976年),这一时期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的教训,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正确地对待挫折与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复习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抓住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近几年高考考查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其中考查的重点围绕着农业、农村问题展开。(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复习时要引起重视,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与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外交旗帜相结合命题,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4

5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②新中国成立后用了三年时间,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 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起步——“一五”计划:①时间:1953~1957年。②内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

6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结果: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956年。①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②主要内容: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7工业国。③意义: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三面红旗:①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又相继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认识: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严重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③结果:导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出现。(3)经济调整:①背景:严重经济困难。②内容:农

8村工作中纠“左”;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③结果: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91.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指的是经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时间是1949~1956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一化三改”:在生产力上,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生产关系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和全民所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社会主义工

10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被比喻为“一体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在联系:“一五”计划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个具体阶段的实施方案。过渡

11时期的总路线实质是解决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而“一五”计划是这场变革中的具体实施,是上层建筑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一五”计划在工业化建设方面有具体的经济建设项目指标。“一五”计划的实施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2【例1】(2010年江苏单科)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

13【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图示反映的是1954年,经分析A和C项是在1958年,故应排除;B项是在1956年,故应排除;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14(2010上海单科)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C

15【解析】题干材料的主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态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那么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的“一五”计划。所以选C。

162.二十年(1956~1976年)成就取得的原因和失误的原因及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1)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①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②中共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与指导。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国民经济。⑤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2)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是封建专制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皇权思想、

17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我们党的机体,民主法制观念的淡薄使人民又容易出现对权威的盲目服从。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③毛泽东在“左”倾错误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3)经验教训: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必须遵循

18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⑥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

19【例2】(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20【解析】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单位GDP能耗,又叫万元GDP能耗。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根据图中的时间1958年,可知“大跃进”浪费了大量资源,即可选出D。

21(20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22

23【解析】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对应的纵轴的增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P状况。在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为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