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

ID:81764057

大小:955.0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10-13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人体体表标志_第1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2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3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4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5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6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7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8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9页
人体体表标志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人体体表标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人体体表标志

1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2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3第四胸椎间 

4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

5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2)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T6、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6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     (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    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二)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具体方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7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其放大率:15cm/10cm=1.5。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目的: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2。0cm.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0.5。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即为:A—b=0.6cm/0。5=1。2cm.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0.5=4.0cm.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

8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 (一)用于诊断: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

9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余略。   (二)用于治疗: 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的基础。   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1.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105.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九分法”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部位 前面观对应平面   侧面观对应平面第6胸椎  双乳头连线中点(男)第7胸椎 胸骨体中点     肩胛下角第11胸椎胸骨剑突末端第1腰椎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第3腰椎   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第4腰椎脐        髂嵴 第5腰椎   脐下3cm    髂嵴下3cm

11第2骶椎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尾骨   耻骨联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