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

ID:8173115

大小:5.04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3-09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1页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2页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3页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4页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eb病毒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B病毒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概述Epstein-Barr病毒(EBV)疱疹病毒科,γ亚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人首次在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V是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也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殖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被列为致癌性病毒之一。概述传播途径:EBV感染主要通过唾液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人感染EBV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1-6岁儿童、14-20岁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高度易感,发展中国家EBV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早期。病原学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淋

2、巴隐病毒属,人疱疹病毒4型球形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平均大小约为172kbEBV致病机制原发EBV感染时,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附近的B淋巴细胞,受到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EBV原发感染后,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6岁以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IM。EBV在人体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EBV只表达潜伏抗原(包括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EBNA-LP、LMP-1、LMP-2及EBER),受感染者将成为终身带毒者。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和某些因素触发下,潜伏的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及临床疾病。EBV致病机制EBV常见相关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activeEBVinfection,CAEBV)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ssociatedhemophagocyticsyndrome,EBVAHS)Burkitts淋巴瘤何奇金淋巴瘤EBV感染的抗原表达EBV溶解性感染期,可表达:早期抗原(EA):EA/R和EA/D(具DNA多聚酶活性);EA出现表明EBV活跃增殖,EA抗体出现在感染早期;衣壳蛋白(VC

4、A)晚期表达的结构蛋白VCA-IgM出现在急性感染早期,VCA-IgG出现在急性感染期并持续存在膜抗原(MA):细胞表面包膜糖蛋白(MAgp350/220,gp85),是EBV的中和性抗原抗MA-IgM可用于早期诊断EBV潜伏感染期,选择性表达早期抗原以及:核抗原(EBNA-1,-2,-LP,-3A,-3B,-3C):为DNA结合蛋白,在感染的B细胞核内;EBNA-1与感染有关,EBNA-2与细胞转化和永生化有关;EBNA抗体出现在感染晚期。潜伏膜蛋白(LMP-1,-2A,-2B):在感染B细胞表面,与细胞恶化有关,未翻译的转录物BARF0和EBEREBNA-3、EBNA-2、LMP

5、-1是EBV-CTLCD8+的主要目标EBV感染的抗原表达原发性EBV感染过程中首先产生针对衣壳抗原(capsidantigen,VCA)IgG和IgM,在急性感染的晚期,抗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抗体出现在恢复期晚期,抗核抗原(nuclearantigen,NA)抗体产生,抗VCA-IgG和抗NA-IgG可持续终身EB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传统检测策略的问题5%新近EBV感染不出现CA-IgM抗体在罕见的病例中抗CA-IgM会持续存在约20-30%的新近感染不出现EA-IgG抗体抗EBNA-IgG抗体可能呈现阴性,由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细胞免疫被抑制EBV感染

6、的血清学诊断抗VCA-IgM和IgG可以同时出现,通常IgG出现较IgM晚,但偶尔较IgM出现早1~2周,抗VCA-IgM几周后检测不到抗EA-IgG在发病后3-4周后升高,3~4月后检测不到抗EBNA-1-IgG在发病后3~4周被检测到,持续终身,部分慢性EBV感染者检测不到抗VCA-IgG和抗EBNA-1-IgG终生持续阳性EBV常见相关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nfectiousmononucleosis特指由EBV感染引起的发热、咽炎和淋巴结肿大的综合征1889年被首次描述为“glandularfever”1920年正式定义为IM1932年发现嗜异性凝集实验1968年

7、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EBV,出现IM临床症状和嗜异性凝集抗体,明确EBV是IM的病原IM临床表现25-30%的青少年和<30岁的成年人原发感染EBV后表现IM儿童时期EBV感染多为亚临床型或不典型症状临床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灰白色渗出)、咽炎、肝脾肿大、眼睑水肿和皮疹、上腭粘膜出血点皮疹经常发生于使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周后,发生率90%并发症: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脾破裂、扁桃体肥大致气道阻塞、暴发性肝炎、溶血性贫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