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ID:81683748

大小:135.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6-3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6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7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8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9页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0页
资源描述: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比亚迪路(原新田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2一、概述1、工程项目建设的背景本次拟建的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位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东片,该区域为绕城高速以南,京珠高速以东,在长株潭三市融城的中心地带,处于市内半小时经济圈、长株潭市际半小时经济圈之中。拟建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两厢用地中,东侧为武广高铁,西侧主要为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目前,园区内建设正在进行,比亚迪路作为区域内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是区域内重要的交通纽带,对道路西厢用地(东侧为武广高铁)乃至整个区域的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该片路网的完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现状条件拟建比亚迪路位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东片,呈南北走向,规划道路北起花卉路,经环保大道、振华路等城市干道,南至长沙县南界,本次设计的路段为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段。该段道路东侧为武广高铁,道路距高铁之间的间距约为57~80m,拟建道路与高铁之间的用地为防护绿地,道路西侧环保大道以南,振华路以北用地为工业用地,其中荷新路与比亚迪路交叉口西北处用地为现状的红星肉食品加工用地(工业用地);振华路以南主要为居住和商业用地。与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相交道路中,杨洪路上跨京珠高速,与拟建的比亚迪路相交后,往东下穿武广高铁;振洪路、比亚迪支路四以及环保大道均与比亚迪路相交后,往东下穿武广高铁。京珠高速、武广高速铁路、规划的绕城线、沪昆高速铁路等穿越产业园东片,对该片的用地和道路的竖向控制有一定的限制。与拟建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相交的规划道路中,环保大道已经建成通车,振华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其余道路基本还未进行设计,目前区域内的交通基本是通过一些简易的乡村公路联系,武广高铁建设后,也留下了一些宽约4m的施工便道.3设计范围、内容本次设计起点为环保大道(现状),终点为长沙县南界,设计长度2902.572米,规划路幅红线宽30米。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交通设施工程及管线综合工程。二、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1、依据性文件1)《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东片控制性规划》3)新田路(现名比亚迪路)(花卉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规划设计要点4)长沙市发改委下发的关于长沙市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长发改【2011】833号)5)长沙市规划局下发的长沙市城乡规划局规划编制联席会议纪要(长规纪【2011】79号)6)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跨圭塘河桥梁行政许可决定书(河许决字【2011】11号)7)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长住建纪字[2011]109号)812

1)关于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长住建发【2010】35号)9)《长沙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10)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划、规范和标准,其他有关调查资料。2、相关基础资料1)建设单位提供的比亚迪路(原新田路)测量资料和比亚迪路(原新田路)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振华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3)拟建比亚迪路现场调查资料3、主要技术标准①道路等级:道路等级为城市Ⅰ级次干道②计算行车速度:40km/h③路幅规划红线宽度:30米④设计荷载:桥涵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路面结构计算标准轴载为BZZ-100标准轴载;⑤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使用年限:15年;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年限:15年⑥本次纵断面设计最大纵坡为2。086%,对应坡长为369.196m,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为140m(顺接段除外),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为R=20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为R=2500m.4、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设部[2000];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2)《长沙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13)其它相关国家、地方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三、路线设计情况1、道路平面设计比亚迪路本次设计范围北起环保大道,经荷新路(比亚迪支路四)、振华路、振洪路、白洪路、杨洪路、白新路、白秋路等城市道路,往南止于长沙县南界,本次设计路段全长约2902。572m。拟建道路与各相交道路均为平交,其中环保大道、比亚迪支路四(荷新路)、振华路、振洪路、杨洪路与比亚迪路平交后下穿道路东侧的武广高铁。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及路幅宽度的设计以正在报批的控规为依据。根据控规编制单位提供的正在报批的《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东片控制性规划》,比亚迪路道路平面线形由起、终点及7个角点组成,其中JD2~JD4位于交叉口,故均未设平曲线半径.JD1和JD6处圆曲线半径为R=400m,JD5和JD7处圆曲线半径为R=700m。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车速为40km/h时,R=400m的圆曲线需设置缓和曲线,本次设计缓和曲线长L=45m.规划的比亚迪路与圭塘河相交,夹角约39。9°,现状河道宽度约为21m,本段属圭塘河河道上游,12

2根据《长沙市圭塘河京珠高速上游河道堤(岸)线整治规划》,在比亚迪路跨圭塘河位置设置了一座1*38m现浇混凝土桥跨圭塘河。由于在振华路交叉口处交叉口需要拓宽,根据水利部门下发的《圭塘河桥的行政许可决定书》,圭塘河桥宽35m.根据道路工程排水设计,雨污水管道均不过圭塘河。现状支路口的接入:根据测量资料,本次设计将K0—86.689、K0+508.3、K1+040东侧及K0+510.134、K0+806.538、K1+865。923西侧以及振洪路交叉口两侧的现状支路接入拟建比亚迪路(具体见现状道路接入平纵图)。现状道路是否接入根据施工时两厢拆迁的实际情况确定。交叉口拓宽:本次设计根据规划,在拟建比亚迪路与振华路以及环保大道交叉口均设置了拓宽车道,车道拓宽宽度为3。5m,拓宽段长60m,渐变段长40m。2、纵断面设计高程系统:黄海高程系。比亚迪路为南北走向,本次设计以正在报批的《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东片控制性规划》为依据,根据测量资料,结合现状地形,对比亚迪路进行纵断面设计。与本次设计的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相交的道路中,杨洪路、振洪路、振华路、比亚迪支路四、环保大道均往东下穿武广高铁,与比亚迪路相交后下穿武广高铁的相交道路的交叉口控制标高是以规划为依据,并根据现状地形来确定的;另外,比亚迪路相交并下穿武广高铁的道路中,环保大道已经建成,按其现状标高控制,为80.3m;振华路已出施工图,该控制点标高按其施工图标高控制,为71。871m.振华路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比亚迪路在振华路交叉口往南与圭塘河相交,该段设计为桥梁。根据长沙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供的《长沙市圭塘河京珠高速上游河道堤(岸)线整治规划》,比亚迪路与圭塘河规划河道相交处100年一遇洪水位线约66.13m,该段纵断面设计考虑按桥梁梁底高出100年一遇水位线不少于1m控制。本纵断面设计中考虑与已建成的环保大道现状横坡顺接,但由于测量资料中未测出环保大道现状横坡,比亚迪路与其顺接的纵坡暂按1.5%设计,顺接段长度为40m。请施工单位施工前复核环保大道横坡坡度;杨洪路、振洪路、振华路、比亚迪支路四、环保大道下穿武广高铁处铁路桥的梁底标高.若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及测量资料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变更,其余各交叉口设计标高基本与规划一致。本次纵断面设计最大纵坡为2。086%,对应坡长为369。196m,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为140m(顺接段除外),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为R=20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为R=2500m,均满足规范要求。3、横断面设计标准路段横断面组成:1。5m(绿化预留带)+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4.0m(机动车道)+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1.5m(绿化预留带)=30m交叉口拓宽段横断面组成:1.5m(绿化预留带)+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1。0m(机动车道)+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1。5m(绿化预留带)=37m桥梁段横断面组成:3.5m(人行道+防撞栏杆)+13。75m(车行道)+0.5m(双黄线)+13.75(车行道)+3。5(人行道+防撞栏杆)=35.0m;拟建比亚迪路沿线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属高填高挖,本横断面方案考虑该实际情况,将绿化带预留在道路两侧,且本次不考虑实施。以减少路基开挖面和土石方量,节约工程造价.四、路基、路面设计12

31、路基设计1。1路基填筑与压实度路基填料宜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粘性土等细粒土次之。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时,应掺入石灰等固化材料处理后使用;粉性土和耕植土、淤泥、杂填土等不能用于填筑路基.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粒径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要求见下表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路基压实度(重型,%)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料(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6610下路床30~80≥96410路堤80以下≥944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66101。2路基边坡及防护比亚迪路路基填土高度均在8m以内,故路基填方边坡坡比为1:1.5.根据地勘资料,挖方边坡坡比根据土质的变化而变化,为1:0。75~1:1。75;当挖方高度超过6米时,应分级开挖,每6米一级.根据道路沿线地形图资料,比亚迪路沿线大量路段挖方较大,施工时,严禁超挖。本次设计拟对于道路西侧路堑边坡高度为8米以上路段及道路东侧路堑边坡为8m~12m的边坡进行挂网处理,其中道路东侧(永久性边坡)边坡高度高于12m的路段采用方格骨架锚杆护坡,其余均采用植草护坡。K2+230。43~K2+402。907段道路西侧边坡采用挡土墙支护,该路段是填方路段,采用的挡墙形式为衡重式挡墙。当路基边坡伸入水塘内时,为了防止边坡冲刷,边坡需用浆砌片石护面,护面高度应比常水位高0。5米。本工程有较大的填、挖边坡,在施工过程中,需采用临时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免边坡被雨水冲刷造成事故和经济损失,道路的边坡防护工程需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道路东侧边沟、边坡防护均为永久性的,需与道路主体工程同时实施到位,西侧边沟、边坡防护应视道路西侧用地的开发情况确定是否实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3路基排水本工程为城市道路,建成后路面雨水排入路下雨水管道.1。4路基施工路基基底处理:路基设计标高为路面标高减去路面结构层厚度。本设计路线纵断面图和路面横断面图均按路面设计标高绘制,土石方数量计算按路基施工标高控制。在施工前,要先清除表面一层种植土、垃圾土、有机质土及淤泥等不合路基使用要求的土,清除后应予以压实.平地(地面坡度为0~1:10)填土前须填前碾压;地面坡度为1:10~1:5时须填前挖松再碾压;地面坡度不小于1:5时须填前挖台阶。填挖交界处必须挖台阶和零填地段超挖回填,填挖交界处路基下必须清除较松散的岩石覆盖土,防止该处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1。5软基处理1。5.1岩土工程(一)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本路段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内,该线路北起环保大道,往南至长沙县南界,原始地貌为残丘低山,线路现有场地标高与设计标高落差较大,其现有场地标高变化在65.10~113.15m。12

42)气象条件本区属温湿炎热的亚热带,区内年平均温度为18oc,最高温达40oc,最低温度—5oc.1~2月份气候最冷,时有降雪和冰冻。3~6月份多雨,相对湿度大。7~9月份最热,时有阵雨。10~12月份,温度渐降而趋于干燥寒冷,并有短期霜冻出现.在春冬两季,时有浓雾出现,雾期较多,延续时间较长。3)区域地质根据本次勘察,本区域周围数十平方公里内,基岩均为老第三系或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属陆相红色碎屑沉积,产状平缓,330o~345o∠5o~10o,呈中厚层状。断裂、褶皱不发育.基岩面埋置深度随原始地貌起伏,其上为第四系覆盖层,地层层次较多,层位较稳定,对比性强。4)地层及岩性条件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的素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圆砾、残积粉质粘土及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共分为5层,按从上至下依序描述如下:a、素填土(Qml)①:红褐色,松散,湿~饱和,主要由粉质粘土和风化岩块组成,均匀性差,填筑时间较短,未完成自重固结,属新近填土。岩芯采取率为75%左右,受场地开挖影响,该层全场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其揭露层厚变化在0.30~23。20m。b、淤泥(Qpr)②:黑褐色,饱和,软塑,池塘淤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见腐植质,具腐臭味.岩芯采取率为65%左右,该层仅ZK252、ZK274、ZK275、ZK276、ZK277、ZK326有分布,其揭露层厚变化在0.4~1.90m。c、粉质粘土(Qal)③:黄褐色、硬塑,湿,局部夹少量砂砾石,手搓具砂感,摇震无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岩芯采取率为95%左右,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均见有此层,其揭露层厚变化在0.70~15.50m。d、圆砾(Qal)④:黄褐色、红褐色,中密,湿,最大粒径80mm,大部分在2~20mm之间,颗粒呈圆形、亚圆形,主要成分为石英,级配一般,胶结性差,泥砂质充填。岩芯采取率为70%左右。该层分布欠规律,其揭露层厚0。40~6.90m。e、粉质粘土(Qel)⑤:红褐色、硬塑,湿,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手搓具砂感,摇震无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段夹黑褐色铁锰质薄膜.场地内大部分区域见有此层,部分钻孔受钻探深度影响未揭露此层,其余各孔均见有此层,岩芯采取率为95%左右,其揭露层厚变化在0.30~20。70m。f、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⑥:红褐色,干,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芯裂隙、节理发育,遇水易软化,裸露后进一步风化特征明显,无膨胀性,具崩解性.RQD等于30~4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属极软岩,该层为场地基岩,本次勘察该层未揭穿,其揭露最大层厚33.10m。5)地质构造条件本场地内地质构造不发育,未见褶皱及断裂构造,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地层倾向北西向,330o~345o∠5o~10o6)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素填土、圆砾属强透水层,淤泥、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属隔水层。本次勘察大部分钻孔见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水量较小,靠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为主,水位、水量变化受大气降水及地形地貌的影响。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化在79。76~80.42m。根据勘察及我院在该地区的经验,本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本次勘察在zk67、ZK78、zk92、zk102取有地下水样4件,29.78≤SO42—≤31。23mg/L,6。53≤PH≤6。90,12。10≤侵蚀性CO2≤13。20mg/L,25.17≤Cl—≤41。12mg/L,0。91≤HCO3-≤1.6512

5mmol/L.根据检测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判定,该场地内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环境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7)地震效应根据《长沙市场地特征周期分区图》,场地特征周期Tg取值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本场地内不存在可液化土层。8)沿线筑路材料条件评述本线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山体上覆第四系粉质粘土和残积粉质粘土均为低液限粉质粘土,可作为筑路材料,就近使用。本次勘察未进行料场勘查。9)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根据本场地内土样的土工试验报告及现场原位测试,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于表1:项目土层名称指标统计数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素填土①动探N63。516孔2。25~5.183。230。78760.24380。89172。9淤泥②标贯N61~110111粉质粘土③天然含水量w(%)7220。5~29。224.821。55750。06281.012725。13天然密度ρ(g/cm3)721.92~2.011.97930。02420.01220。99751。98孔隙比e720.633~0.8140.71340。0.0410.05751.01160.722塑性指数Ip7210.5~16。813。21。33280。10100。979612。93液性指数IL720~0.270.07360.06520.88451.17840。09压缩模量Es(MPa)727~1510.681.58150。1480.970110。36压缩系数a1-2(MPa—1)720。11~0。260.160。02760。1681.03390.17内摩擦角φ(o)7216.5~26.522。32。14670。09630.980621.36粘聚力c(KPa)7243~8161.249。14130。000320.999961。24标贯N13115~2116.80。9070.0540.992016。7圆砾④动探N63。513孔17.4~2320。41.97600。09680。951619。4粉质粘土⑤天然含水量w(%)8520。7~27。224.661.32960。05391。010024.91天然密度ρ(g/cm3)851.92~2。011。98160。01780.0090.99831。98孔隙比e850。621~0。7950。7080.03110。04391.00810。71塑性指数Ip8510。6~1412。720.88360。06950.987112.56液性指数IL850~0。240。09520。06840。71851。13330.11压缩模量Es(MPa)856.5~13.910。031。66260.16570。96939.7压缩系数a1-2(MPa—1)850。12~0。270.180.03150。17961.03330。18内摩擦角φ(o)8517~2621。82。11380.09720.98221.86粘聚力c(KPa)8537~8759。310。0670.16980。968557。4标贯N10517~2421。61。13490.05250.991221.4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天然密度ρ(g/cm3)202.16~2.312。220。03750。01690。99342.2112

6饱和吸水率(%)2020.6~30.826.552.52660.09521。037427.54天然抗压强度(MPa)910。49~1.440。850.22310.26250.99490.851、修正系数系根据《岩土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公式γs=1±{+}δ2、个别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已剔除;3、IL〈0时按0计算;4、圆锥动力触探N63.5结果已按规范进行杆长修正;5、标准贯入试验N锤击数为实测值。(二)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及其处理意见根据现场地质勘查,未发现对路基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道路设计要求,结合勘察资料,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在场地在平整后将会形成10段边坡,另在线路范围内部分区段揭露有素填土及池塘淤积而成的淤泥。1)边坡工程(K0-182。479~K2+720。023)各路段的填方边坡为:0+160~0+260、1+040~1+840、2+280~2+380段西侧、2+700~2+720段西侧;各路段的挖方边坡为:0+290~0+400、0+540~0+760、0+860~0+920、1+880~2+210、2+280~2+380、2+380~2+660段东侧。①0+160~0+260段边坡:本段边坡为填方边坡,边坡高度为2.0~4。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为土质边坡;坡脚下两侧均为农田;边坡安全等级建议按为Ⅲ级考虑。边坡的治理可采用放坡并格构式锚杆挡墙进行支护,也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或桩锚支护结构进行支护②0+290~0+400段边坡:本段边坡东西两侧为挖方边坡,开挖高度5.0~8.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③和圆砾④层,为土质边坡;西侧坡顶往西和东侧坡顶往东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根据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③和圆砾④层,两侧边坡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③0+540~0+760段边坡:本段边坡东西两侧为挖方边坡,西侧边坡开挖高度为6.0~19。0m,东侧边坡开挖高度为8。0~10.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③、圆砾④层和粉质粘土⑤,为土质边坡;西侧坡顶往西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东侧坡顶往东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坡顶往东离道路边线约60米处有武广高铁隔离墙;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根据该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③和圆砾④层,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东侧边坡距高铁约60米,有放坡空间,边坡的治理可采用放坡法施工,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④0+860~0+920段边坡:本段边坡东西两侧为挖方边坡,开挖高度2。00—4.0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③和圆砾④层,为土质边坡;西侧坡顶往西和东侧坡顶往东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⑤1+040~1+840段边坡:本段边坡东西两侧为填方边坡,边坡高度为3。0~8。0m,组成坡体的主要为填土,为土质边坡;坡脚下两侧均为农田和部分拆迁地址;边坡安全等级建议按为Ⅱ级考虑。本段边坡的治理建议:按规范选择合格的粒料进行填筑,并分层压实,对形成的填方边坡在按规范进行放坡后,对坡面采取浆砌片或花格绿化等方式进行支护.⑥1+880~2+210段边坡:12

7本段边坡东西两侧为挖方边坡,西侧边坡开挖高度为2.0~16。0m,东侧边坡开挖高度为2。0~17.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⑤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西侧为岩土混合边坡,东侧为岩质边坡;西侧坡顶往西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东侧坡顶往东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坡顶往东离道路边线约60米处有武广高铁隔离墙;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⑦2+280~2+380东侧边坡本段边坡为挖方边坡,开挖高度2.00—4.0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其中素填土厚度不超过1.5米,为岩质边坡;东侧坡顶往东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坡顶往东离道路边线约65米处有武广高铁隔离墙,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⑧2+280~2+380西侧边坡本段边坡为填方边坡,填筑高度1.00—1.5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填土,为土质边坡;西侧坡顶往西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⑨2+380~2+660段边坡:本段边坡东西两侧为挖方边坡,东西侧边坡开挖高度为1.0~2。0m,组成坡体的主要地层为素填土①,土质边坡;西侧坡顶往西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东侧坡顶往东为农田和部分拆迁旧址,坡顶往东离道路边线约70米处有武广高铁隔离墙;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边坡治理均可采用放坡,并坡面植草皮保护的方法.⑩2+700~2+720段西侧边坡:本段边坡为填方边坡,边坡高度为2.0~4。0m,组成坡体的主要为填土,为土质边坡;坡脚下两侧均为农田和部分拆迁地址;边坡安全等级建议按为Ⅱ级考虑。本段边坡的治理建议:按规范选择合格的粒料进行填筑,并分层压实,对形成的填方边坡在按规范进行放坡后,对坡面采取浆砌片或花格绿化等方式进行支护。2)下卧软弱层根据勘察资料揭露,部分区段在设计路面以下揭露有素填土,该土层未完成自重固结,为场地内的软弱下卧层,对于厚度较小的区域建议采用换填处理,对于厚度较大的区域建议采用砂桩挤密和高压注浆方式进行加固处理,淤泥应采用换填处理,现详述如下:0+420~0+535段:换填0+780~0+840段:换填1+020~1~870段:换填2+220~2+260段:换填2+260~2+300段中部及东侧:砂桩挤密2+260~2+300段南侧:换填2+300~2+400段东侧:换填2+470~2+720段:砂桩挤密2+000~2+050段:池塘,换填三)结论与建议1)通过现场地质勘察,未发现对路基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素填土区域,建议在完成场地平整后,根据本报告,各路段可以对于厚度较小的区域建议采用换填处理,对于厚度较大的区域建议采用砂桩挤密和高压注浆方式进行加固处理,淤泥应采用换填处理。2)新田路〈现名比亚迪路>(长沙县南界~环保大道)在场地在平整后将会形成10个边坡,0+160~0+260、1+040~1+840、2+280~2+380、2+700~2+72012

8段西侧为填方边坡;0+290~0+400、0+540~0+760、0+860~0+920、1+880~2+210、2+280~2+380、2+380~2+660段东侧为挖方边坡.边坡治理支护方案应根据具体的边坡沿途工程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施工可行、经济节省综合确定.3)根据本次勘察,沿线各地段主要土层干湿类型划分详见下表2:土层名称土基类型土基类型素填土①松土湿淤泥②松土饱和粉质粘土③普通土湿圆砾④普通土湿粉质粘土⑤普通土湿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软石干4)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本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可不进行液化判别。5)该场地内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环境土对砼具微腐蚀性,对刚结构具微腐蚀性。6)道路施工和地下管线埋设时会对路基土产生扰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7)地下管线施工时若遇到地下水,建议采用集水坑排水。地下管线施工挖槽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8)本次勘察建议岩土参数采用下表3数值:项目土层天然地基土承载力容许值〔σ0〕 (KPa)天然 密度 ρ(g/cm3)压缩模量 变形模量 Es(Eo) 压缩系数a1—2 (MPa—1) 内摩擦角 Φ(o)粘聚力C (KPa)坡率 允许值锚固体与土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KPa)素填土①/1。8Eo=5/1051:1.7510淤泥②//45//粉质粘土③2101.9810。60.1620301:1。435圆砾④350/Eo=30/3801:1.7560粉质粘土⑤2301.9810。00。1822301:1.430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450 2.21 Eo=55 / / / 1:0.75 1001。5。2软基处理方式根据以上关于比亚迪路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资料,对比亚迪路(环保大道~长沙县南界)软土处理方式如下:1)对于设计标高以下软土深度小于3m的路段采用换填的处理方式,具体处理范围为K0—080~K0+248。7、K0+420。3~K0+514.7、K1+030~K1+807、K1+852。9~K1+870。5、K2+048.5~K2+056.5、K2+200~K2+240、K2+327~K2+481.1段;2)对于设计标高以下软土厚度在3m~5m间的路段,采用垫层法处理,处理范围为K2+481.1~K2+708.07段;3)对于设计标高以下软土厚度大于5m的路段采用碎石桩的处理方式,处理范围为K2+240~K2+327段.2、路面设计2。1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噪声小,行车舒适,便于维护及管线埋设等优点,因此设计采用沥青砼路面。车行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总厚度为56.6cm;其各层结构分别为:4.0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5.0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7.0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0.6cm封层+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上基层(抗压强度≥3.0MPa)+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抗压强度≥2。0MPa)。在路基潮湿路段、凹型竖曲线底部增设15cm厚的级配砂砾石垫层.2.2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人行道路面面层采用透水砖,基层采用水泥砼,可避免管线埋设后,基层难以压实的问题.12

92。3路面排水地面排水采用管道排水,车行道道路横坡为1。5%,人行道设2%反坡.每隔30m~40m设置地面雨水口,通过管道集中排水。五、其他附属设施1、公交站点设计本工程考虑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一共设计了5对。停靠站的车道宽度为3m,停靠站两端设进站减速渐变段与出站加速渐变段,根据规范,设计车速40km/h时。减速段长30m,加速段长45m。两端设进站减速渐变段与出站加速渐变段,并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一并考虑,折点处用圆曲线接顺.停靠车道路面同所在道路路面结构并增设玻纤格栅以减轻车辙。2、无障碍设计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人行道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5m,行进盲道宽度0.6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相交道路的交叉口设置三面破,道路两厢接入的出入口设置单面坡。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人行道对应公交车站处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车站牌侧设提示盲道.轮椅坡道坡度1:20。3、人行过街设置本段道路规划无人行过街地道,行人均通过人行横道线过街。六、绿色市政道路设计专篇根据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沙市城乡规划局长住建发【2010】130号文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我市绿色市政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我市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长沙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等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特进行绿色市政道路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多次现场踏勘,根据规划,合理设置平面线形,减少工程拆迁,节约了工程造价。(2)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根据现状地形合理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填挖高度,并且与两厢已建的场地标高衔接。(3)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应满足遵循以人为本、行人与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合理考虑各车种和行人的路权范围及宽度。并且横断面组成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绿化带预留在道路两侧,两厢绿化带暂不考虑实施(可与两厢用地建设同步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道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减少道路工程的填挖工程量,节约工程造价。(4)边坡防护:路基边坡基本采用生态护坡结构,保证快速形成绿化景观效果,尽可能使道路边坡开挖后形成的坡面与周边环境协调。(5)路面结构设计: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并满足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抗滑、平整的要求.道路面层采用12

10具有足够的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和车辆运行的经济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而非水泥稳定碎石,可避免取材碎石而开挖山体。(6)其他基础设施:公交站台采用港湾式,站台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尽可能避免站台范围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冲突;道路全线进行无障碍设计。七、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每一定距离按规范设置临时水准点一个,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按平面设计桩号布置),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控制桩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规范.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管、渠等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施工前应开挖临时边沟与附近出水口接通,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利施工期间的积水排泄。2、路基施工1)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耕作土、草皮、垃圾和杂填土等.2)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土质,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垃圾等填筑路基,要求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进行处治。压缩系数大于0。5MPa-1的红粘土不得用于填筑路堤。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挖成宽度不小于2.0米的台阶后再回填.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3)路基碾压时应水平分层碾压处理,每层虚铺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相适应,碾压之前应注意将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4)路基底面土基回弹模量40MPa。对应弯沉值为:220(0.01mm,BZZ-100KN轴载测试,下同)道路沿线内如有局部软弱土,路基填筑前应将其清除或部分换填,压实基底后方可进行填筑。沿线如有水坑、水沟等小范围底面不良结构,施工时应予清除换填。施工时如遇重大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由四方协商处理措施.3、路基排水1)施工期间应有效排除由于降水和附近地带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及施工用水。2)路基施工排水必须合理安排临时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有的排水设施.3)路基施工中,若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根据情况采取适当降水等措施予以疏导处理。4、路面施工1)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该层施工主要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其颗粒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规范的规定,压实度不低于96%。2)水泥稳定砂砾上基层该层施工主要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其颗粒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规范的规定,压实度不低于98%。3)沥青混凝土路面(1)沥青沥青应采用道路石油沥青,且应符合现行规范”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对于成品沥青,应有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与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安全须知等说明;在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和各项技术指标.(2)矿料①粗集料12

11该段道路沥青砼粗集料须采用碎石集料。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建议本工程面层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材料供应困难时也可考虑采用花岗岩,但必须添加抗剥落剂,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②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本工程最好采用石灰岩加工的机制砂,采购困难时,也可采用优质天然砂与石屑,但应控制石屑的用量。③填料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本工程中建议采用石灰岩矿粉,可从水泥厂采购。(3)粘层沥青粘层的作用在于使上下沥青层或沥青层与构造物完全粘结成一整体。规范规定在下列情况及位置应浇洒粘层油:各层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之间、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粘层沥青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4)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沥青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沥青路面沥青砼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技术要求、水稳定性技术要求。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