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ID:81656639

大小:7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11-14

上传者:U-11474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1页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2页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3页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4页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5页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6页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7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源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4•2011年是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40周年。据其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C•洋务派号召“自强”、“求富”D・戊戌维新废除八股考试5•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鸦片走私、打开市场”严禁论”民族危机、出超、入超林ii'l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6•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籍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7.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洲贵族统治的瓦解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8•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百姓如不回避,斩首不留。这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A.非常渴望建立封建等级制度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的本色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思想的束缚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9•“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A•剖析了太平天国的局限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C•指出了义和团的不足D•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保守10.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12.“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地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中日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反映出()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二、非选择题16.(12分)160年前,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它的理想和实践,至今都令人感慨无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1)材料一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什么理想?(4分)材料二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中国近代政治思想》(2)材料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1分)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1分)材料三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资政新篇》(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经济主张?(4分)说明其进步意义。(2分)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6分)(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如何理解“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8分)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1.答案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854年英国的修约要求是针对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2.答案C费正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通商的要求,而忽略了鸦片作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英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的侵略性也没有看到。故本题应该选择C项。3.答案D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4.答案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故从美国基督教会于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可以判断B项正确。5.答案D鸦片战争前,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D项正确。6.答案C从材料“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表明太平天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和封建王朝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的做法是一样的,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7.答案C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表明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这表明满洲贵族政权的开始瓦解,但不能因此表明清政府的权力转到汉人手里,排除D项。太平天国既不帮清政府,也不帮汉族地主,相反都是斗争的对象,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社会进步,排除A项。8.答案C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反映太平天国森严的等级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们不能摆脱专制皇权思想的束缚。9.答案A题干材料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取得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胜利。10.答案C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①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也体现不出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②错误;材料表明英国要干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将面临封建主义与西方列强双重敌人,③正确;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④正确。C项正确。11.答案A提取信息,“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说明清政府已觉察到日本要发动战争。12.答案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引起了戊戌变法,使中国人从向西方学习器物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层面。C项中开启了东方的近代化不是甲午中日战争,而是在之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13.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14.答案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材料看,尽管民国已经建立一年有余,但农村依然停留在帝制观念之中,故③与题意不符,排除③,故选B项。15.答案B材料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建立的中华民国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反而痛苦与失序更多,说明建立新制更困难,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6.答案(1)平等、平均、公有、互助。(4分)(2)天朝田亩制度。(1分)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1分)(3)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实行专利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答出4点即可,4分)进步意义: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17.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2分)民族平等。(2分)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分)(2)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或封建军阀的破坏);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或者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未得到深刻批判;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外部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阻挠。(答出任意四点即给满分)1.答案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854年英国的修约要求是针对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2.答案C费正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通商的要求,而忽略了鸦片作为毒品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的危害性以及英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的侵略性也没有看到。故本题应该选择C项。3.答案D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4.答案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故从美国基督教会于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可以判断B项正确。5.答案D鸦片战争前,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D项正确。6.答案C从材料“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表明太平天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和封建王朝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的做法是一样的,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7.答案C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表明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这表明满洲贵族政权的开始瓦解,但不能因此表明清政府的权力转到汉人手里,排除D项。太平天国既不帮清政府,也不帮汉族地主,相反都是斗争的对象,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社会进步,排除A项。8.答案C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反映太平天国森严的等级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们不能摆脱专制皇权思想的束缚。9.答案A题干材料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取得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胜利。10.答案C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①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也体现不出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②错误;材料表明英国要干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将面临封建主义与西方列强双重敌人,③正确;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④正确。C项正确。11.答案A提取信息,“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说明清政府已觉察到日本要发动战争。12.答案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引起了戊戌变法,使中国人从向西方学习器物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层面。C项中开启了东方的近代化不是甲午中日战争,而是在之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13.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14.答案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材料看,尽管民国已经建立一年有余,但农村依然停留在帝制观念之中,故③与题意不符,排除③,故选B项。15.答案B材料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建立的中华民国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反而痛苦与失序更多,说明建立新制更困难,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6.答案(1)平等、平均、公有、互助。(4分)(2)天朝田亩制度。(1分)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1分)(3)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实行专利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答出4点即可,4分)进步意义: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17.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2分)民族平等。(2分)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分)(2)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或封建军阀的破坏);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或者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未得到深刻批判;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外部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阻挠。(答出任意四点即给满分)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