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540821
大小:65.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10-31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www.ks5u.com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4.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文学革命5.南宋后期著名的理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6.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7.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最能说明此说法的是( )-6-
1A.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D.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1.“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与材料所述思想一致的政治派别是(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清政府顽固派2.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中国专制说’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个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便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个观点”被国人认同并较大规模传播应开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问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4.毛泽东思想经历了诞生、成熟和发展几个阶段。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发展时期的著作是( )①《论十大关系》②《井冈山的斗争》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5.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6.1956年5月,陆定一同志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7.2004年,我国首个“飞天广场雕塑”在辽西最大的转盘广场——葫芦岛市新区飞天广场落成,由雕塑《飞》、某航天英雄塑像和中外航天史浮雕组成。与此事件关系最为密切的科技事件应是()A.第一颗氢弹爆破成功三十周年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返航D.巨型计算机“银河-I号”研制成功8.-6-
2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永生的启示》中写道:回想起早年,绿原、清溪、林莽,大地上的千娇百媚,对于我就好像披上了天国的光辉。据此推测,该诗的风格是( )A.崇尚自然,富于想象B.描摹实景,突出细节C.手法怪诞,神化现实D.语言清晰,逻辑混乱1.爵士乐史上的传奇女伶比莉·霍丽黛生于巴尔的摩贫民窟,命途多舛。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如此评价的歌声充满了缠绵不尽的悲伤。这种悲伤型爵士乐的流行反映的心理诉求是( )A.民众对经济大危机的困惑B.青少年对社会现实的反叛C.美国人对侵越战争的厌倦D.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19世纪前期,阻碍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军国主义强大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政治四分五裂D.小农经济大量存在4.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这体现了当时国人追求()A.师夷长技以自强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D.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5.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A.顾颉刚主要基于文献考辨,确认夏朝存在B.《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所以较为可信C.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D.未获考古支持前,商朝存在与否无法确认6.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A.中书省B.尚书省C.宣政院D.军机处7.墨子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安定富足D.技术领先8.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6-
3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见当时的商业发展( )A.摆脱重农抑商约束B.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C.突破时间上的界限D.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1.“虽然它的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下列内容符合材料对《临时约法》评价的是( )A.责任内阁制B.三权分立原则C.主权在民原则D.民主共和原则2.近代中国某一条约的原文内容如下,“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在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是使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1)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9分)(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康有为的看法,并简要评论这些看法。(1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6-
4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5分)(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7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春秋繁露》(1)依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8分)(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9分)答案1-5:BCBCB6-10:BBBCC11-15:DABCA16-20:BBCCC-6-
521-25:DBCAD26.(1)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3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6分)(2)看法: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6分)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6分)27.(1)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3分)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分)(2)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3分)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言之有理即可)28.(1)主张: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4分)破坏: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4分)(2)层面: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伦理道德观念源出于天,孝是天生的)。(3分)条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儒学教育的发展,如建太学、天下郡国皆办学校;选官制度举孝廉。(6分)-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