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50932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07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置身于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微媒体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学习方式。技术的发展在引领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在教育领域不断地酝酿发酵,“微课”逐渐成为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慕课、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已然成为“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的探索。关键词:微课;教育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一微课的内涵(一)微课的产生微课程(Mi
2、cro-lecture)简称微课,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强调将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结合,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式的学习体验”[1]。在国内,微课的最早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教学片段)。2012年开始,为了解决传统40或45分钟实况式教学视频评审难度大、交互性差、应用率低下的问题,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地区启动了微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区域性地征集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进行评比,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
3、教学视频制作,这一教育创新举措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并逐步实施。同时,黎加厚、焦建利等教育技术专家也加入到微课程的研究队伍,引领我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使得教师在建设实践中加强了对教学行为的思考。(二)微课的概念微课程在国内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易错点7、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
4、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3]。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4]。这些定义均指向了微课的本体特征,但是部分教师仍旧对微课的认识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或教学片段。因此,笔者有必要在此对微课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三)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请见表1所示。特点描述短微课教学活动时
5、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1.在基础教育领域,鉴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时间以5-8分钟为宜;2.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微时代泛在学习的要求,即分享信息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题聚焦,教育资源容量小1.目标单一、主题明确,教师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教学目标易实现;且技术开发难度小,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发布”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2.资源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自主性、碎片化
6、学习。精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1.主题突出,内容精选,只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强;2.教学设计精细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准、细致的划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形成一个“脚本式”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3.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启发诱导、任务驱动、讲授内容与操作演示同步展现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精彩生动,简短又完整。7悍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教学效果显著1.微课短小聚焦且交互性强,可以灵活地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校
7、内学习和校外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情景中;2.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的需求,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表1微课的特点及其描述(四)微课的资源构成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并提供教学课件、习题及师生互动等资源构建的教学环境。其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4”指与这段教学视频相配套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
8、反思,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环境。(五)微课的评价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黎加厚团队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注重评价指标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提出了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