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

ID:81477

大小:278.4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05-18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1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2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3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4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5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6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7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8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9页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59.100.20Q36a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749--2011/ISO10618:2004(E)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Carbonfiber---Determinationoftensilepropertiesofresin—impregnatedyarn2011-07-20发布(IS010618:2004(E),IDT)2012—03—01实施丰瞀擞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即罱GB/T26749—2011/tSO10618:2004(E)本标准按照GB/TI.1—2009和GB/T20000.2—2009给出的

2、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618:2004(E)《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技术内容上与后者完全一致,仅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代替数字中的符号“,”;——删除了ISO引言;——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附录C与附录D互换。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291:1997,IDT);——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测试第一部分:总则(ISO527—1;1993,IDT);——GB/

3、T7690.1—2001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线密度的测定(ISO1889:1997,IDT)。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英、王玉梅、陈尚、葛敦世、方允伟、汪辉。1范围GB/T26749--2011/ISO10618:2004(E)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浸胶纱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最大载荷时的应变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复合材料增强用碳纤维纱(连续纱和定长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4、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291塑料调节和试验用的标准大气压(Plastics--Standardatmospheresforconditioningandtesting)ISO527—1塑料拉伸性能测试第1部分:总则(Plastics--Determinationoftensileproperties--Part1:Generalprinciples)ISO1889增强纱线线密度的测定(Reinforcementyarns--Determinationof

5、lineardensity)Is010119碳纤维密度的测定(Carbonfibre--Determinationofdensity)IS010548碳纤维尺寸的测定(CarbonfibreDeterminationofsizecontent)3术语和定义3.1ISO52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碳纤维纱的横截面积(Ar)cross-sectionalareaofcarbon-fibreyarn碳纤维纱的线密度与密度之比。注:以平方毫米(ram2)表示。4符号本标准使用下列符号:嘶——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Ff——最大拉伸载荷,单位为

6、牛顿(N);A。——纱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所——纱线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T“——纱线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T。——浸胶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Ef——拉伸弹性模量,单位为吉帕(GPa);Lo——引伸计两钳口之间的初始距离,单位为毫米(mm);△L——对应于载荷增量△F两钳口之间试样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F——对应于两钳口之间试样的变形量△L的载荷增量,单位为牛顿(N)。GB/T26749—2011/璐o10618:2004(E)5原理纱线均匀浸胶并固化后,在适当的机械装置的匀速加载下,拉伸至

7、断裂。根据拉伸应力一应变曲线,计算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最大载荷时的应变。拉伸模量是应力变化量与对应的应变变化量之比。碳纤维纱的应力一应变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应定义割线模量。方法A为用两个应变点来定义;方法B为用两个载荷值来定义。线密度和浸润剂含量应独立测得。注:方法A和方法B测得的数据认为具有相同的精度。然而,对于应力应变非线性相关的碳纤维,两种方法得到的模量平均值会有些差异的,没有比较的必要性。方法B或其他方法,可用于供需双方的协议或质量保证。6设备和试剂6.1树脂树脂应与纱线和浸润剂具有相容性,树脂粘度应能够保证纱线充分且均匀地浸渍。树脂的断裂应变应至少是

8、纤维的两倍,三倍更适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