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33075
大小:38.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06
《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月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月心得体会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堀起而读书。是啊,读书不仅能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能让我们向好的榜样学习。读书不是一句空话,就在今年的四月,我校开展了首届读书月活动。图书月开展后,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做读书卡、有的自己写读书笔记,还有的同学写的是读书的心得体会。其实,在书中,也有许多事例,深深感染着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这是我们的必修课。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
2、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论语》中也有很多鼓励学习看书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我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前阵子在书城看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其中看了一篇小故事,叫《命运》。《命运》讲的是两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
3、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第4页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意。高中时我在《故事会》上读过一片文章,当时我就很喜欢它,现在又反复读了几遍,印象更深了。它的名字叫《评说玫瑰》。玫瑰园里,有一对双胞胎和她们的母亲。双胞胎对玫瑰园的看法是这样的:这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这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都有花。短短的这两句话,包含了深深的哲理:第4页两句话语,代
4、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道理很明了,不同的角度看事物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法则可以用到任何方面,只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话,会有最好的结尾!不信,试试看吧。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及大量怵目惊心的案例写成的一部细节管理专著。这本书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伟大与平凡的真理,也体现了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了一个小字。细节决定制度。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
5、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鉴于此,他提出,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单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一个企业有了宏伟、英明的战略,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看完《细节
6、决定成败》之后,又看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成长比成功重要》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路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堂吉诃德》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绅,他曾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伤的骑士,把酒囊当作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为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
7、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初读《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读,又觉得书中蕴含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本质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它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看完以后掩卷沉思,感觉有说不出的悲。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他身上,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一个现实,用他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既然改
8、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在网上读韩寒的《时光错落》,感触很深,离开了热情沸腾的十六岁,来到现实困难的二十几岁。引用他的话说:第4页按照世俗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我只能感受到略微的存在意识。我们终归会习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