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

ID:81306110

大小:10.03 MB

页数:75页

时间:2023-12-15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1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2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3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4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5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6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7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8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9页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_第10页
资源描述: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一、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儿点:1.水:常温下是液态;2.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3.S0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4.N02:存在与N204的平衡;5.气体的体积: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6.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烧,辛烧等。7.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二、练习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03广东化学B1.8g的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48g0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2.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53g碳酸钠中含NA个B0.1molOH—含NA个电子C1.8g重水(D20)中含NA个中子D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03上海化学3.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A.80g硝酸饺含有氮原子数为2NAB.1L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02上海化学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A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千NA氯气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常温常压下1molN0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A个离子02理综春C.121gCC1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AD.62gNa20溶千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02离子数为NA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千NA氯气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2B.常温常压下1molN0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A个离子02MCE春C.121gCC1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AD.62gNa20溶千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02离子数为NA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01上海化学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皖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C.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D.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7.设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醋酸的质量与N个醋酸分子的质量相等00京徽春BN个氧分子和N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千16:1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D在标准状况下,05N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2L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B4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3C1mol甲烧的质量与N个甲烧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MCE998D标准状况下,22.4L甲烧和乙块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B4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C1mol甲炕的质量与N个甲烧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99广东化学D标准状况下,22.4L甲烧和乙块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10.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0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L)体积应是98上海化学ABcD11.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D20所含质子数为12NA97上海化学B10g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C0.5rn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l.5NAD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NA

4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O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O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数为NO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OMCE97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O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烧和丙烧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OB.标准状况下,1L辛烧宪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1mol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OD.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OMCE96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MCE95)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B.在常温常压下,1mol氨气含有的原子数为C.32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

5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15.设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CE94)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c.在25°C,压强为1.01Xl05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16.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CE93)A~B.C.D.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钠作为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为NAB标准状况0°C,1013kPa下,224L氯气中所含的氯原子数为NAC16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D18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A(MCE92)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6B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最比等千16:1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MCE91)D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L1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A(MCE90)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20.设NO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03mol/L硫酸钾溶液的不正确的说法是A2L溶液中含有06NO个硫酸根离子(MCE88.-B31)B1L溶液中含有03NO个钾离子C1L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OD2L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mol/L21.设NO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BaN032溶液的不正确的说法是A1L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是06NO

7B1L溶液中含有02NO个(MCE87.二26)C500mL溶液中的Ba2+浓度是02mol/LD500mL溶液中的浓度是02mol/L第一章单元知识专项突破1.化学反应的类型?a.根据反应物的类别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A-B+C+…?置换反应AB+C-CB+A?(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b.依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c.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分子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

8[TPH8.TIF;S*2;X*2,BP#』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大多数的有机物?电解质:(1)强电解质强酸HCl、HN03、H2S04、HBr、HI、HC104…?强碱KOH、NaOH、Ba(OH)2、Ca(OH)2…[FK)]?大多数盐NaCl、AgN03、CaC03、BaS04…?(2)弱电解质弱酸HF、HN02、H2C03、H2S、CH3COOH、HClO?中强酸H2S03、H3P04?弱碱NH3•H20、Fe(OH)3、Cu(OH)2…水及个别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的个数有关,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有关系,也与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4.离子反应?离子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类型离子交换的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9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意义:表示所有的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书写步骤:写、拆、删、查?离子共存?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千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外界提供能量.?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千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向外界释放能量?6.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研究燃料的充分燃烧,对千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阿伏加德罗定律1.决定一定量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10A.气体分子的大小B.气体分子的质量C.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大小D.气体分子的种类2.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A.02B.N2C.Cl2D.C0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氢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lmolH2含有的原子数为NAC.32g氧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例1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氧气质量为116g,充满二氧化碳质量为122g,充满A气体质量为114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60C.32D.44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揭示了温度CT)压强CP)分子数CN)或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CV)之间的联系,请推导:(1)同T,p时,气体分子数与其体积间有何关系?(2)同T,V时,气体分子数与其压强间有何关系?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111.确定气体的分子式例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4体积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气体A4和6体积气体B2,由此可以推断该气态化合物化学式为,这是根据定律和定律推断出来的。练习:10ml气体A2与30ml气体B2化合生成20ml气体C(以上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则C的分子式可能为例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ll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X104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X104Pa,此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A.3.3X1025B.3.3X1024C.7.5X1023D.7.5X10222.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证明: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即Ml/M2=P1/P2我们知道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它是如何求得的?(假设空气氮和氧的体积比为4:1)Vm与M之间有何关系(提示:通过密度p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例4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钻(gao)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钻Z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91,其氯化物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116,.__,117倍。试判断与氯化物价态相同的氧化铅的化学式为A.ZrOB。Zr20C。Zr203D。Zr02

12练习: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A.氢气B.氧气C.氯气D.氪气2.质量相等的下列气体中,分别放到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同温下,压强最大的是A.H2B.02C.CH4D.N23.同温同压下,xg的甲气体和y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则X:y的值可表示为A.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4.同温同压下,若甲容器中H2和乙容器中NH3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则甲容器与乙容器的体积比A.2:1B.1:2C.2:3D.1:35.在给定温度和压强下的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分子的大小B.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大小C.气体分子的质量D.分子数目的多少6.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A和B,已知B的体积大于A,则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13A.M(A)>M(B)B.M(A)

14(3)质量之比为(4)物质的量之比为(5)密度之比为(6)摩尔质噩之比为13.在250°C,lOlkPa条件下,将15L02通入co和H2的lOL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若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V(I-12)=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距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来源:网络2009-10-1208:49:36[标签:高-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教学目标]1.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概念.2.掌握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指导一完善一示范一实践[知识网络]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较强的氧化剂+较强的还原剂较弱的还原剂+较弱的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15[整理归纳]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六种基本方法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1)同周期氧化性:左<右还原性:左>右(2)同主族氧化性:上>下还原性:上<下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1)金属还原性(活动性):氧化性(离子):(2)非金属氧化性(单质):还原性(离子):3.根据电极反应确定(1)原电池还原性:负极>正极(2)电解池阴极(氧化性):先析出>后析出阳极(还原性):先反应>后反应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1)一般规律;(2)反常物质:5.根据反应条件确定

16(1)浓度和温度的影响:(2)溶液酸碱的影响:例2KMn04+5Na2S03+3H2S04==K2S04+5Na2S04+2MnS04+3H202KMn04+Na2S03+2NaOH==2Na2Mn04+K2S04+H202KMn04+3Na2S03+H20==2Mn02+3Na2S04+2KOH(3)同一物质被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例HCl(浓)+KMn04Cl2tHCl(浓)+Mn02Cl2tHCl(浓)+02Cl2t6.根据某些反应结果判断(1)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例Fe+S==FeS2Fe+3Cl2==2FeC13(2)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例HCl+H2S04(浓)一不反应HBr+H2S04(浓)-Br2+S02t+H20HI+H2S04(浓)-I2+H2St+H20

17(3)根据能自发进行的某个反应方程式判断:左>右[问题讨论]1.浓硫酸能把澳化氢氧化成单质淏,同时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又能使澳水褪色,这两个反应是否矛盾?2.铜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一氧化氮,是否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不如稀硝酸强?[典型例题]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例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甲能跟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例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卤素的非金属性顺序是Cl)Br>I的是

18心2HC104+Br2==2HBr04+Cl2®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2KI+Br2==2KBr+I2A.仅心@@B.仅0@@)c.仅@@@D.@)@)@@例4.(1)在淀粉磺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酸化的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在淀粉和磺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Na2S03溶液,又发现蓝色逐渐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对比上述两组试验所得结果,将I2、ClO-、S042-按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并判断S02能否使Br2水褪色(填能与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常因忽视某一因素而出错,现将易忽视的因素介绍如下:1.忽视反应条件例如稀碱溶液与桉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易错写为。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搞清楚稀碱溶液在未加热的清况下主要溶解在水中,正确的写法应是

192.忽视聚集状态例如实验室用氯化按跟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因试剂是固态,所以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3.忽视电离情况例如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情况下反应,易错写成因浓硫酸是共价化合物,很浓的情况下电离程度非常小,故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为4.忽视计量数比例例如稀稀溶液反应,错写为对计量数进行了错误的约简,正确的应是5.忽视电解质的强弱例如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写为,氢硫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书写应为6.忽视电解质的溶解度例如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错写为,因硫化亚铁难溶千水,正确的书写为7.忽视平衡理论例如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错写为

20,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故不能用等号,也不能写成,正确的写法应为。8.忽视实验的操作顺序例如在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和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的离子方程式均写成,因后一种情况是NaOH过量,将会溶解,故后一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为9.忽视溶解性的相对大小例如在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错写为因的溶解度比更小,应生成沉淀,正确的书写应为10.忽视双水解反应的程度例如向饱和溶液中滴加溶液,错写为因水解的相互促进使该反应能进行到底,所以用“”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应为同理水解不能进行到底,则应用“”符号,应为11.忽视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溶于足量的氢磺酸,错写成,因生成的有氧化性,会氧化,正确的应写为12.忽视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例如向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错写为,因为在酸性溶液中不会生成FeS沉淀,正确的应写为。

2113.忽视电荷守恒例如向溶液中加入铜粉,错写为,因两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写为。14.忽视物质的特性事实例如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错写为,因具有强氧化性,中-1价的氧将全部被氧化,所以正确的应写为15.忽视了反应物的相对量例如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和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均写为在溶液中加入少最NaOH时,因未宪全反应,故离子方程式为而加入过量NaOH时,完全反应,转化为,但此时不足,有未被沉淀的存在,离子方程式为综上所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应遵循客观事实,只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反应条件、反应环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才能书写正确。化学键与晶体结构专题考纲要求: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22、了解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了解几种晶体类型及其性质。一、选择题l、下列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作用最强的是(C)A.NaB.MgC.AlD.Si解法与规律: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高、价电子越多,相互作用越强。硅不是金属晶体。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B.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C.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解法与规律:阴阳离子间有离子键复杂离子内有共价键,单原子分子不含共价键,键的极性可抵消。3、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D)A.可溶千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解法与规律:共价化合物可溶千水导电、可以是原子晶体,只有原来就有离子存在熔融电离而导电。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P4和N02都是共价化合物B.CC1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C.在CaO和Si0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D.甲炕是对称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解法与规律:只有在分子晶体中才有单个小分子存在,CaO是离子晶体Si02是原子晶体。

235、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解法与规律:金属晶体含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其熔点有的很高如过度金属鸽有的较低如钾和采等。6、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千同种类型的是(C)A.食盐和庶糖熔化B.冰和硫熔化C.磺和干冰升华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解法与规律:品体类型相同,状态变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有可能相同,还要注意氢键的存在。(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7、2001年报道硐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记录。如图示意的是该化合物的晶胞结构: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硐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化学式表示为(B)A.MgBB.MgB2C.Mg2BD.Mg3B2解法与规律:六边形角上的镁原子对晶胞分摊1/6,底面的分摊1/2共3个,绷原子在晶胞内共6个。8、根据所示晶胞结构,推算晶体中Y、Cu、Ba和0的原子个数比1:3:2:7。

24解法与规律:y和Ba原子在晶胞内Cu原子8个在顶角8个在棱边上0原子12个在棱边上8个在面上。9、已知晶体绷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绷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如图,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绷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此基本结构单元由12个绷原子构成,B-B键的夹角为60°'有30条B-B键。解法与规律:晶体结构是对称的,在纸平面后还有3个绷原子和12条棱边即B-B键。10、如图是“足球烯“分子,它仅由碳原子构成,每个“足球烯“分子中有12个五边形,20个六边形。回答:(1)平均每个五边形所含的碳原子为5/3个,平均每个六边形所含的碳原子为2个。(2)“足球烯“分子的分子式为C60。(3)“足球烯“分子含有的化学键单键数为60,含有的化学键双键数为30。解法与规律:每个碳形成3个共价键,为3个多边形公用;分子中碳原子为5/3X12+2X20=60个;化学键数共为3X60--;-2=90,每个碳有4个价电子,3个共价键中有一个是双键,即双键数共为30,单键数共为60。11、根据石墨的片层结构,试回答:(1)一个正六边形含有2个碳原子。(2)一个正六边形含有3条碳-碳共价键。(3)ng碳原子含有nNA/24个正六边形。(4)平面上原子间距为1.42X10-10米,石墨的密度为2270kg•m-3,则平面之间的距离L为6.70X10-1Om。解法与规律:六边形上的碳和键分别为3个和2个六边形共用。根据(1)知每个碳原子含0.5个正六边形,ng碳原子的个数和含有正六边形数是可以求的;a为正六边形的边长,上下两个六边形可形成六棱柱,每个六棱柱含有4个碳原子。正六边形的面积S=l/2Xa2Xsin60°X6;::;::;::::2.6a2

25S.L.d=(2+2)XM/NA,数据代入解得L。12、已知食盐摩尔质量为58.5g•mol—l,密度2.2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X1023mol—l。求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解法与规律:一个晶胞的质量可以用其密度乘以体积和摩尔质量乘以物质的量两种方法求得,设晶胞的棱边长为acm,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dXa3=MX4/NA,数据代入解得a=5.6X10-8cm所求距离r=21/2a/2cm=3.96X10-8cm。【方法规律总结】l、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就是粒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其种类与作用的方式及粒子的种类有关,其存在与晶体类型有关,尤其要注意晶体粒子之间与粒子内部的作用有时是不同的,而晶体的熔沸点取决于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大小。2、由晶体结构确定化学式,关键选择一个晶胞,分清在角、棱、面和心不同位置上的粒子为几个晶胞共用,该粒子将分摊几分之一到该晶胞,一个多边形上的粒子或棱边(即化学键)为几个多边形共用,即可算出一个晶胞或一个多边形含儿个粒子。一个结构单元的质量用密度乘以其体积和摩尔量乘以物质的量两种方法求得是相等的体积与品体结构几何参数有关,物质的量与结构单元含多少个粒子,列出有关方程式,任解一个未知参数。看不到离子符号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正确书写好离子方程式,必须弄清哪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哪些物质应写分子式。

26凡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都属离子反应。也就是说,只要反应是在水中进行的,且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电解质,这样的反应就属于离子反应。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既是在水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水又属电解质,所以该反应属千离子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0=2Na++20H-+H2t。值得注意的是,浓硫酸和一些固体的反应不属离子反应。因为浓硫酸(98.3%以上)中的水极少,不能算是水溶液且H2S04在这种情况下多以分子形式存在,几乎无H+和SO42-,另一方面,固态物质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这类反应通常不属离子反应。难溶(或微溶)性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等都要写成分子式。难溶性物质较多,化学课本后面的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中已列出了不少,这里不再重述。微溶物Ca(OH)2在水中的存在形态问题值得注意:在澄清石灰水中,Ca(OH)2是以Ca2+离子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成离子形式;若是氢氧化钙悬浊液(石灰乳),Ca(OH)2多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所以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分子式。难电离的物质,包括一些弱酸、弱碱及其水等弱电解质。如:HClO、HF(氢氪酸)、H2S03、H3P04、H2S(氢硫酸)、H2Si03、Nli3oH20。可溶性盐类,一般说来属易电离的物质,但也有少数可溶性盐难电离,如:Fe(SCN)3、(CH3COO)2Pb等。可溶性盐类中的酸式盐在拆写成离子时,应注意其酸式根离子一般是难电离的,不能进一步拆分,如:NaHC03只能拆写成Na+和HC03-,而不能拆写成Na+、H+和C032—,因为HC03-离子是难电离的物质。其它难电离的物质还有水、苯酚等等。

27挥发性物质,一般是指常温下沸点较低的气态物质。如:Cl2、CO2、S02、H2S、NH3等。单质、氧化物也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综上所述凡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都属离子反应,也就是说只要同时满足在水中进行且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电解质的反应即为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或微溶)性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等都要写成分子式。有些离子反应,它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没有离子符号出现。下面一道题就是一例。题目已知硫酸铅(PbS04)不溶千盐酸也不溶千硝酸,但可溶千醋酸锁(CH3COONH4)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PbS04+2CH3COONH4=(CH3C00)2Pb+(NH4)2S04.当在(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时,有黑色PbS沉淀生成,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CH3COO)2Pb+H2S=PbSi+2CH3COOHBPb2++H2S;::=PbS*+2H+CPb2++2CH3COO-+H2S=PbSi+2CH3COOHDPb2++2CH3COO-+2H++S2-=PbSt+2CH3COOH解析

28该题容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理解和运用题给信息,PbS04+2CH3COONH4=(CH3C00)2Pb+(NH4)2S04这一反应是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的复分解反应,而复分解反应能够进行到底的条件就其产物而言,必须有难溶性物质或挥发性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此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无难溶性物质(无沉淀),又无挥发性物质(无气体),则一定有难电离的物质。产物中的(NH4)2S04是我们所知的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所以,可溶与水的(CH3COO)2Pb一定是难电离的物质。(CH3C00)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的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2Pb+H2S=PbSi+2CH3COOH。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定,难溶性物质(如PbS)、难电离的物质(如(CH3COO)2Pb和CH3COOH)、挥发性物质(如H2S)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其分子式。因此,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该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此题的正确选项应是A。除此之外,还有:氯气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五氧化二磷与水的反应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一定和不一定,一般和例外l.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3.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千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4.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千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

295.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6.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7.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8.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9.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10.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11.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12.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13.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14.对千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不一定L粒子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胫基、硝基等)。例如,具有lOe的微粒:Ne;02—、F—、Na+、Mg2+、Al3+;OH—、、、H30+、;CH4、NH3、H20、HF。2.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3.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II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304.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IA族元素,如Cr、IB族元素等。5.I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6.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7.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8.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铣盐是离子化合物。9.共价化合物中不一定不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块等。10.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等是离子化合物。11.对千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等等。12.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13.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金属氮化物(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14.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澳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15.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一般和例外l.原子核内一般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但普通氢原子核没有中子。

31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一般都有同位素,但皱(Be)、氯(F)、钠(Na)、铝(Al)、磷(P)、铣(Sc)、猛(Mn)、钻(Co)、珅(As)、忆(Y)、钝(Nb)、佬(Rh)、磺(I)、绝(Cs)、错(Pr)、钺(Tb)、钦(Ho)、铁(Tm)、金(Au)、柲(Bi)、针(Th)等21种元素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4.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IVA、V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5.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6.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7.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8.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千族序数,但F、0例外。9.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一般等千所在周期序数,但Pd为第5周期元素,而第5电子层上无电子。10.83号前的元素一般是稳定元素,但43号Tc和61号Pm是放射性元素。11.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l000°C以上才分解。12.周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般是逐渐减弱,但第VA族中,硒酸(H2Se04)的酸性比硫酸(H2S04)强。

3213.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VIA、VII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14.对千多原子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般无极性,但臭氧却是极性分子。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导电。16.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键角一般为109°28',但白磷为60°。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高考重要考点及题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量数、原子的原子量及元素的原子晕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主要是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关键在于掌握书写方法,以能够写出陌生物质的电子式)。(一)原子或离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最数、电子数及离子所带电荷数的计算(1)原子X:核电荷数Z=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Xn+:核电荷数Z=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十n阴离子Xn-:核电荷数Z=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D20的摩尔质量是,中子数是,质子数是。

33例l、R203n-离子中共含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篮数为A,则R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二)弄清元素与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元素。什么是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结构与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不同。下列物质是同位素的是(),是同素异形体的是()l、lH、2H、3H2、H20、D203、金刚石、石墨、足球碳4、红磷、臼磷5、HN03、HN026、12C、13C、14C(三)区别质最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鼠等概念·质量数是对千原子(或核素)而言的,元素不存在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两种计算方法: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所得出的值,或在数值上等千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某原子的质量mXN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最是根据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所算出的平均值,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4(A)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中性微粒,都是同种元素的原子(B)每种元素可能有儿种质量数不同的原子(C)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等千该元素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3、设某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c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l、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3)以上规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周期表的结构要求能达到以下能力:

35(1)熟悉周期表的大体轮廓,能注明族序数,并准确记忆每个周期元素的总数(2)能书写出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掌握所有主族元素、常见副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从左到右,族序数依次是什么?同周期第IIA族元素与第III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多少?同主族元素相邻周期原子序数相差多少?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氮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例5、114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个位置?(四)元素周期律l、同周期(从左到右)和同主族(从上到下)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1)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36(2)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3)单质(或原子)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5)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其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6)金属单质熔点逐渐升高,非金属单质熔点逐渐降低,熔点最低的是本周期的稀有气体。·同主族从上到下的递变规律(1)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与同周期递变规律相比,并分别加以解释)(2)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单质(或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5)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6)金属单质熔点逐渐降低,非金属单质熔点逐渐升高。(7)单质密度逐渐增加。

37此外,同主族元素心最高正价相同(氧、娠除外)@最高正价氧化物通式相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通式相同(但HN03和H3P04不同等)@气态氢化物通式相同。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从实验上)·金属性:(l)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2)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3)在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l)与H2反应的难易;(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4)在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3、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规律;(2)同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千阳离子半径,小千阴离子半径;(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如N3-<02-

38化学键类型比较类型作用方式成键元素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NI-14+与酸根离子共价键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无偏移同一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例7、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A)2Na202+2H20=4NaOH+02t(B)Mg3N2+6H20=3Mg(OH)2i+2NH3星(C)CaC2+2H20----+Ca(OH)2+C2H2t(D)NH4Cl+NaOHNaCl+NH3t+H203.电子式及结构式书写中学阶段及高考中对电子式书写的要求基本上都不脱离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这一原则,不管是熟悉的物质还是不熟悉的物质,在书写电子式时应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成键角度掌握电子式书写,根据其成键情况写出的电子式才是最为准确的。【练习】写出水、氨气、氮气、甲烧、四氯化碳、乙烯、乙块、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双氧水的电子式。

39例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A)CO2CB)PC13(C)CC14(D)N02CE)COC12CF)SF6(G)XeF2(H)BF3(I)BeC12CJ)PC15(K)N2(六)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电荷在分子中分布对称极性分子:电荷在分子中分布不对称判断分子极性的基本思路:分析分子空间结构一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叠1.双原子分子A以非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非极性分子。如:H2B以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极性分子。如:HCl2.多原子分子A电荷分布不对称---分子结构称----极性分子。如:NH3、H20B电荷分布对称一-分子结构对称---非极性分子。如:CH4、CO2、CCl4【答案】1、(2A—X+24+n)/22、B3、A4、AD5、第七周期第IVA族6、A7、A8、ABCEK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05.(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原子结构)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儿于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D)一定条件下,水在20°C时能凝固成固体[答案]B。7.(20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6分,周期表)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A)令仑第七周期(B)擂第七周期(C)年来第六周期(D)氛第六周期[答案]A。24.(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周期律)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D)0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0比S的非金属性强

41[答案]C。14.(2007年高考江苏卷,周期律)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S;20,X的原子半径小千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千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答案]A。13.(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物质结构)下列关千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答案]A。[提示]有些金属与非金属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13,A对。在分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也相同,B错。现元素周期表最长的周期含32种元素,C错。有些物质不一定是2或8电子稳定结构,如PC15中的P。

422.(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同位素)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与互为同位素(D)与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21.(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同位素)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D。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周期表—同位素)柲(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千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和都含有83个中子(B)和互为同位素(C)和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和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43[答案]B。6.(2007年理综北京卷,同位素)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0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答案]C。9.(20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同位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3C和14C属千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HI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答案]D。11.(20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勹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A)5730X3年(B)5730X4年(C)5730X6年(D)5730X8年

44[答案]A。14.(20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同位素)地球上氨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据估算3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句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3He、4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3He液化是物理变化(A)也@(B)也@(C)@@(D)@@[答案]B。[提示]核聚变是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23.(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物质结构)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A)Cl2(B)CO2(C)NaCl(D)CH4[答案]C。2.(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分子结构)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A)1和17(B)12和9(C)14和6(D)15和8[答案]B。13.(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分子结构)顺式Pt(NH3)2Cl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45(A)由4种元素组成(B)含有NH3分子(C)Pt的化合价为+4(D)Pt元素的质晕分数为65%[答案]AD。10.(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基本概念-分子结构)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D)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答案]A。17.(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周期表、物质结构)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氢化物溶千水显酸性(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答案]B。

468.(2007年理综北京卷,物质结构)X、Y为短周期元素,X位千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千Y的原子半径(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9.(20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6分,分子结构)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C)CH2Cl2和CC1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D)1molD2160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lO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答案]C。13.(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周期表)(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IAIIAIIIAIVAVAVIAVIIA020@

473@@@@@急)4@烟(1)@和@的元素符号是和(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面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答案](l)Si:Ar。(2)K;F。(3)Al;2Al(OH)3+3H2S04=Al2(S04)3+6H20;Al(OH)3+KOH::::KA102+2H20。(4)在NaBr溶液中滴加Cl2水,若溶液加深(有红棕色形成),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26.(周期表、律)(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15分)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也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48@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雹)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请回答:(1)w元素是;Z元素是。(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和。(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和。(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Ca(或钙);0(或氧)。(2)CaS、CaC2。(3)S02、S03。(4)CO2+CaO=CaC03。26.(周期表)(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15分)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1)A元素是、B元素是、C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49(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电子式是_。(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答案](1)K、Cl、S。(2)HCl。(3)F2。(4)H2S,。(5)H202(答PH3同样给分)。(6)C2H6。19.(2007年高考江苏卷,周期律)(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千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A;B;CD。(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1)H20;NH3;NH4+;OH-。(2)Mg2++2NH3+2H20=Mg(OH)2t+2NH4+[或Al3++3NI-I3+3H20=Al(OH)3t+3NH4+]。26.(20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14分,分子结构)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50(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xw的电子式为;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4)YW2气体通入BaC12和HN0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答案](1)N=N;;第四周期,第VIII族。(3)CH4;NH3;NH3+H30+=NH4++H20。(4)3S02+3Ba2++2H20+2N03—=3BaS04!+2NOt+4H+。S02。29.(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周期表、物质结构)(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猷试液变红。(1)e的元素符号是。(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z的晶体类型为;ab—离子的电子式为。

51(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答案](1)S。(2)CH4

52(2)C、Si、Sn三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够形成金属晶体的是。(3)按要求指出下列氧化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方式或性质(DC02分子的空间构型及碳氧之间的成键方式@Si02晶体的空间构型及硅氧之间的成键方式,@已知Sn02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写出2条即可)(4)co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0)4,Ni与co之间的键型为。(5)碳氧键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与键的强度成正比,已知Ni(C0)4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060cm—1,co分子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3cm—l,则Ni(C0)4中碳氧键的强度比co分子中碳氧键的强度(填字母)(A)强(B)弱(C)相等(D)无法判断【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了解,对常见物质空间构型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的了解,以及对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简单配合物的结构的了解和对离子键形成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及其综合应用能力。[答案](l)ls22s22p63s23p63dl04s24p2。(2)Sn。

53(3)中直线型;共价键(或键与键)。@Si-0通过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共价键(或键)。@熔融时能导电、较高的熔点。(4)配位键。(5)B。25.(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新课标—原子结构)(11分)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l)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氪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C的元素符号为;(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答案](l)N。(2)Cl;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l04s1。23.(A)(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新课标—原子结构)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54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Z元素最高正价是十7价(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理由是[答案](A)(1)6;。(2)。(3)Cl;b。(4)H2C03;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合理即给分)。

5523.(B)(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新课标-原子结构)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X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Y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Z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a.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b.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C.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千其他三种单质的是,理由。

56[答案](B)(1);。(2)H++Al02—+H20Al(OH)3Al3++30H—。(3)F;c。(4)Al;具有金属性。31.B.【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20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新课标-物质结构)已知A、B、C、D和E5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和;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形,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猛,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若将1mol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CO2和2molH20,则E的分子式是[答案](1)1s22s22p63s23p6。(2)HCl:H2S:V(或“角”);极性。(3)H202;2H2022H20+02t。(4)CH40(答CI-I30H不扣分)。3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新课标-物质结构)(8分)请完成下列各题:

57(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种。(2)第IIIA、VA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品体结构与单品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千晶体。(3)在极性分子NC13中,N原子的化合物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十1,请推测NC1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填化学式)。[答案](1)5。(2)1s22s22p63s23p63dl04s24pl(或[Ar]3dl04s24pl);4;正四面体;原子。(3)HClO、NH3•H20。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对千初学元素周期表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难度。这里仅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特总结以下规律以助学生学习。一,非过渡元素族序数的推断。1,原子序数为一位数的元素,它所在的族序数为原子序数减2,如3号元素,3-2=19号元素为9-2=7。2,原子序数为2位数时,以XY表示,(即XY大千等千10而小千56时),将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再加1就得到同族中较小的原子序数(除20,49号元素),

58即为X+Y+l如33号元素,则为3+3+1=7,那么33号元素就和7号元素同族,即在第5主族,若X+Y+l>lO时,则将所得的值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再加一次后再加1,如56号元素,则为5+6+1=12,1+2+1=4,即56号和4号,12号元素同族都在第2主族。若X+Y+l

592,记住周期表中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元素种类,到不够减时止就可确定出周期数,余数为元素所在的纵行数,根据各纵行所对应的族数确定。如88号元素:88—2—8—8—18-18-32=2(第2纵行)周期1234567所以88号元素在第7周期。3,方法3是记住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用原子序数减去比它小的相近的稀有气体的周期数加1。86在第6周期,88-86=2,则88号在6+1=7周期。四:从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来推断。如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原子结构见后):所以它位于第4周期第6主族,这种方法适用于原子序数较小的主族元素的推断。2:记住周期表中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元素种类,到不够减时止就可确定出周期数,前五周期,余数即为元素所在的纵行数,根据各纵行所对应的族数确定。如48号元素:48-2-8-8-18:::;:12(第12纵行,即第)第六、七周期:余数与元素所在的纵行数要看情况而定:(1)当余数<=2时,余数即为所在纵行数。如:88号元素:88-2-8-8-18-18-32=2周期:1234567即8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7周期第2纵行

60(2)2<当余数<17,元素所在纵行数为第3纵行。(3)余数>=17,元素所在纵行数==17-14,例如:110-2-8-8-18-18-32==24,即110号元素所在纵行数为24-14=10第10纵行。即110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7周期第10纵行。3:是记住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用原子序数减去比它小的相近的稀有气体的周期数加1,余数就是该元素的纵行数,最后利用倒推或顺推等方法找到它所在的族序数,假如发前五周期,余数即为元素所在的纵行数,根据各纵行所对应的族数确定。如48号元素:48-2-8-8-18=12(第12纵行,即第)第六、七周期:余数与元素所在的纵行数要看情况而定:(1)当余数<=2时,余数即为所在纵行数。如:88号元素:88-2-8-8-18-18-32=2周期:1234567即8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7周期第2纵行(2)2<当余数<17,元素所在纵行数为第3纵行。(3)余数>=17,元素所在纵行数==17-14,例如:110-2-8-8-18-18-32==24,即110号元素所在纵行数为24-14=10第10纵行。即110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7周期第10纵行。

61假如发现116号的元素,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为116-86=30,因为86的希有气体在第6周期,所以116应在6+1=7周期,当7周期排满应是118号元素,利用倒推法知原子序数为116的元素在第6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是长期探索的结果,只有不断的探究,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把方法应用到学习中。此方法仅供参考。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l.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O族(He)、VIII族(26Fe、27Co等)。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O族(He除外)。二、数目规律1.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2.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2)第4、5周期相差11;

62(3)第6、7周期相差25。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偶数周期为。如第3周期为种,第4周期为种。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三、化合价规律l.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2.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叶最低负化合价1=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3.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五、分界线规律

63位千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l.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位千左下角的绝,非金属性最强的是位于右上角的氪。2.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跟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七、半径大小规律l.原子半径: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2.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千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3.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八、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l.关系式:

64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设主族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时,为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时,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九、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1.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的比值为a,则有:为第IA族元素;(2)a=l为第IIA族元素或H、He;(3)a=2为第IVA族元素;(4)a=3为第VIA族元素;(5)a=4为0族元素。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比值为b,则有:为Na:(2)为Mg;(3)为Li、Si;(4)b=l为Be、Ar:(5)b=2为C;(6)b=3为O;(7)b=4为Ne。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的比值为c,则有:(1)为Mg;(2)为Li、P;(3)为Be;(4)c=l为H、He。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H、Be、Al。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唐荣德

65反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有两种表示法:单线桥和双线桥。(1)单线桥(也叫单箭号)意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或:表示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它体现了“谁给谁"。表示法:箭号一定在等式左边,箭头上只标明电子转移总数。如:4e·厂飞一2+42H2S+S02=3S+2H2012e·厂勹+5-2一102KClQ主2KC.1+3~t该表示法的特点是: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对千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则箭头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2)双线桥(也叫双箭号)意义: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或:表示电子得与失及氧化、还原过程)。它体现了“谁变谁"。表示法:箭号一定横跨等式两边,且不少千两根箭号。在箭号上要标上“得到”或“失去“,也可以用“+”或“-”来表示,然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12e·|}+5-2一102KClq兰2KC-1t3(\t1个+12e·-4e·|j一2+402H:iS+SO:i=3S+2H:i0L_J+4e·+10矿+7-1+202KMn04+l6HCi(浓)=2KCl+2MnCb+5Cl2T+8H心-10e~

66+2e--lO1-22FeCl3+CE玑+$uC12-2矿对千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歧化反应,使用单线桥不方便,用双线桥好。双线桥易画,但麻烦;单线桥简单,能看出氧化剂。双线桥可用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上。在考试评分中,回答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或总数)时,使用任一种表示法都算正确。其实,单线桥和双线桥并不以线桥的多少来划分,有两根或三根线桥的不一定是单线桥,但双线桥却不可能只有一根线桥。因此,要判断是哪种线桥,关键是看线桥是在等式的左边,还是横跨了等式的两边。如:-16e24二三三+l.20+2«5·2+2·2+20e2Cu2三S+502=2CuS04+2CuQ双线桥单线桥+5ex4I}~•o,+8H,O勹双线桥oC心oN1c“S+N。=42+。+。+8比。322单线桥两种表示法也有多种形式,如硫铁矿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4e--40e-lIi+2·1。+3-2+4·24FeS:2+1102=2Fe203+8S02It1+44e-

674e-40e-l+2·1。+3·2+4·24FeS2+110::i2Fe2Q3+8S0244e-|i+2-1。+3.2+·24FeS2+1102=2Fe:i03+8S02-44e-土i+2.l。+i3·2+4·24FeS:i+1102=2Fe:i03+8S02|tj+44e-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线桥是分析法,可理解为是微观的;单线桥是综合法,可理解为宏观的。要注意,以下容易标错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把NaOH当成氧化剂,且标示如下是错的:-6e-0+1+1+302Al+2NaOH+2H20=2Na.A102+H订||-2e-1-4e-因为该化学方程式是总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是铝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前者是置换反应,水是氧化剂;后者是复分解反应,NaOH作为碱与酸反应,并不是氧化剂。正确的应是如下表示法:-6e-O令l♦l02A1+2NaOH+6H20=2NaA102+3H订+4比0+6e-又如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如下表示是错的:+6e|l一2+60+4H2S+H2SO4=s+SO寸+2H心-6e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是逐步氧化和逐步还原的,即-2价的S首先变成0价的S,

68再氧化才升高到+4价的S,直到氧化为+6价的S;同理,+6价的S首先被还原,变成+4价的S,再还原降到0价的S,直至还原到-2价的S。故应如下表示才正确:+2e|l一2.+60.+4比S+H2SO4=s+SO打+2H心1个-2e再如HCl和KC103反应,如下表示也是错的:-6e-|l一1+50-16HC1+KCl03=3C12+J{Cl+3H心lt+6e-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有条规律是:只有同一种元素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只相撞,不相交"。故下列表示法才是正确的。厂一7cl6H++kc+3比。__+se-学生在书写这两种表示法时常出现以下的问题:CD没有箭头,或两边都打上箭头。这是因为没有弄清楚箭头指向表示了电子转移的方向,或从元素的什么价态变成了什么价态。@在单线桥上标”得到”或“失去”(或用“+”、”-”表示),或在双线桥上又不写出“得到”或“失去”(或用“+”、”-”表示)。这反映了学生没有理解两种线桥的含义。@在双线桥中,箭头和箭尾指向了不同的元素。这也是没有理解双线桥的含义。@涉及多个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得电子和失电子的情况没分开在上下标出,不容易看出得电子总数和失电子总数的情况,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下化学方程式可作配平练习:

692Na凸+2C02=2Na2CO产023Fe(NO山+9HN03=3Fe(NO山+N0+2H202Mn(NO山+5Pb0产6HN03=2HMn04+5Pb(NO山+2H202Ag3As04+llZn+11H2S04=6Ag-!-+llZnSO汁2AsH产3H心8K.Mn04+1lNaOH+PH3=4K2Mn0产4NaMn04+Na3P04氐Cr207+6Fe304+31H2S04=Cri(SO心+9Fe(SO心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基本概念l、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既是特征也是判断依据)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3、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4、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5、氧化剂: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6、还原剂: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7、氧化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的生成物。8、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二、知识要点l、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

70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千氧化还原反应,其余不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千氧化还原反应,其余不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化学反应。例如:Cl2+H20==HCl+HC10。该反应不属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却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双线桥表示宅子存失的经采失cX2「t叮-l凸十80例:i\1n02+4HCI一一~nCl2+Cl2t+2Hz0It得2e要点:(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卓线桥表示宅子祥移情况cX2(或2e)+1+`一!6+2--•.J例:Mn02+4HCi~MnCl2+c叮+2H20要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千还原剂失电子总数)。3、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一)、常见的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02、CI2、Br2、I2、S……(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2)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nO4、KCI。3浓H+26S04、H沁)3、;;nO2、

71No2······o(3)金属阳离子如:Fe3+、Cu气(H+)…(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Fe+CuSQ4;:::FeS04+Cu中,实质上是Cu2+离子氧化Fe原子,Cu2+作氧化剂,Fe是还原剂)。(二)、常见还原剂在化学反应是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Na、Mg…(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比、C、CO…。(3)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心、HI、HBr、HCI…。(4)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CI-…。【说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取决千得、失电子的难易,不取决千得、失电子的多少。如钠、铝在化学反应中分别失去1个和3个电子,但钠比铝容易失电子,因此钠的还原性比铝强。****判断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是否有氧化性或还原性。(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了只能得电子只有氧化性(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能失电子只有还原性(3)元素处千叶、司价态—一向能得电子既有氧化性>又能失电子又有还原性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72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反应物生成物氧化剂+勹因床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LL上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丁七强氧化剂+飞阳贮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I(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3)根据金属或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氧化性:Ag+>Fe3+>Hg2+Cu2+>H+>、、、、、、、Fe2+基本思想: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得电子容易失电子难,

73失电子容易得电子难。(4).根据非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表比较(原子)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F。ClBrIs1l1~1~1l1~1~F-。2-Cl-B1-rs2·(离子)还原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5)根据反应条件:氧化或还原同一物质时一般来讲反应条件要求越高,反应就越不容易发生,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就减弱三、基本规律1.守恒般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千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出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被相等。2.份态像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3.强弱像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4.样化痒: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

74氧化反应,化合价的变化遵循“高价十低价中间价”(即价态归中);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淮拐撑: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面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儿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