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2610
大小:3.39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7-09-06
《高中数学选修2-1教案(人教a版全套77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教案选修全套【选修2-1教案|全套】目录目录I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1命题及其关系11.1.1 命题1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4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71.2.2充要条件9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11.3.1且1.3.2或111.3.3非14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61.4.1全称量词1.4.2存在量词16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9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2.1曲线与方程212.1.1曲线与方程2.1.2求曲线的轨迹方程212.2椭圆27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7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02.椭圆中焦点三角
2、形的性质及应用382.2双曲线41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412.2.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42.4抛物线512.4.1抛物线及标准方程54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56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58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一)58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613.1.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64向量的数量积(2)66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68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72空间距离72向量的内积与二面角的计算73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 命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
3、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复习回顾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2.思考、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
4、b没有公共点.(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x2=1,则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3.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4.抽象、归纳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
5、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6)x>15.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解略。第77页共78页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
6、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6.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7.练习、深化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
7、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若a>0,b>0,则a+b>0.(4)若a>0,b>0,则a+b<0.(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此题中的(1)(2)(3)(4),较容易,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两个例子的比较,学更深刻地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对的还是错的。此例中的命题(5),不是“若P,则q”的形式,估计学生会有困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