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

ID:81130156

大小:10.9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2-04-01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5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6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7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8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9页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贤的话语中,渐渐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经由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再到新中国参照苏联民族理论的识别认定活动,最终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中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新课导入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今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在《中华人民共和

2、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辞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一起去体验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亲情吧!在中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各民族平等权利,组织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各

3、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园·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的感受吧?活动园·说说你的发现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有18个少数民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这一数量在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别增加到22个、28个、43个。2

4、000年,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1个;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20个。在省级行政区域有分布的少数民族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相关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个离不开”思想精辟地概括了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

5、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请同学们仔细活动园·茶马古道,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活动园·茶马古道上述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

6、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相关连接我国文学宝库中既有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作者的创作。例如,《诗经》是我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汇总;楚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者整理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的作品,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满族的社会生活;源自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请同学们仔细活动园·各民族的贡献,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活动园·各民族的贡献下面是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7、总结在中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各民族平等权利,组织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个离不开”思想精辟地概括了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