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02901
大小:123.0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09-05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藏表征;油气藏保护;欠平衡钻井;井网部署前言5第一章低渗透油藏概论61.1低渗透的概念61.2低渗透油藏的划分61.3低渗油
2、气藏的特点71.4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71.5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问题7第二章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82.1油气藏表征技术82.1.1油气藏表征技术的发展历程82.1.2油藏表征的主要内容82.1.3油气藏表征的主要技术92.2低渗油藏钻井技术92.2.1气体钻井102.2.2雾化钻井102.2.3泡沫钻井102.2.4欠平衡钻井102.3完井技术102.3.1裸眼井完井112.3.2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112.3.3智能完井112.4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112.4.1水平井开发技术112.4.2酸化解堵技术112.4.3物理法增产技术112.5低渗油气藏保护技术[
3、5]122.5.1射孔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122.5.2压裂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132.5.3酸化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132.5.4井下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142.6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142.6.1水平井技术142.6.2多分支井技术152.7注水、注气开采技术162.7.1注水技术162.7.2注气技术182.8低渗透油气藏的井网部署192.8.1井网部署介绍192.8.2合理井网的探讨202.8.3部署合理井网的建议21第三章总结22参考文献23前言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经过长期不
4、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
5、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一章低渗透油藏概论1.1低渗透的概念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
6、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1]。1.2低渗透油藏的划分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第二类为特
7、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1.3低渗油气藏的特点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二是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三是低渗透油层
8、见水后,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