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959580
大小:32.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3
《漂着金子的河电影观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漂着金子的河电影观后感 漂着金子的河电影观后感是怎么样的呢。参考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阅读。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区直机关工委通知要求,8月24日,自治区编办安排10名党员干部(5个党支部各2名同志)到新疆人民剧场观看反映全国最美村官新疆泽普县古勒巴克乡科克墩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国忠先进事迹影片《漂着金子的河》。00配, 观影结束后,各党支部迅速组织召开了民主生活会,由观看影片的同志介绍影片主要内容和自身感受,而后每名同志进行了体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刘国忠同志是近年来我区开展践行“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先争优
2、”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创先争优的时代先锋。 在他的身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品质,集中体现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反映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集中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通过这次学习交流刘国忠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发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 编办第一党支部书记常永宏在会上强调,全体党员要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 要学习刘国忠认真办好每一件小事的作风,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学习刘国忠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以刘国忠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动力,从事迹见精神,从典型看自己,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近日,反映“2017中国最美村官”刘国忠真实事迹的主旋律电影《漂着金子的河》在上海首映。 影片编剧、导演刘春彦同志在参加完首映式后,打来电话告诉我:“
4、让群,这个影片首映反响强烈,不少观众边看边流泪,感谢你对影片的大力支持,近日就将影片样片发给你先睹为快,你也肯定会流泪的……” 两天后,我收到了影片的样片,立即观赏起来。不知不觉中,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又调整情绪看了第二遍。 看完影片,与刘国忠相处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刘国忠已经离开人世快三年了,为什么他的事迹还一直被世人传颂,为什么村里的维吾尔族老百姓还一直坚持为他轮流扫墓,为什么到泽普的很多游客都要驱车20多公里去参观建在科克墩村的刘国忠纪念馆?为什么要去为刘国忠扫墓……一连串困扰我很久的疑问,似乎从影片
5、中找到了答案。 是金子,不管“深藏”地里多久,都始终闪闪发光 虽然时间越来越久远,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后来被我常称为“老刘”的刘国忠,是2017年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到该乡任党委书记不久。在全乡最偏远的科克墩村的小麦冬播地头上,我见到了消瘦单薄、浑身尘土、满头银发、憨态可掬的老刘。沟通完当前工作,我提出到他家去看看。 正如影片中的画面一样:杨树枝围成的栅栏里,四间破旧的土坯房早已裂开了缝,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看不到。只有用了几十年破旧不堪的矮桌、木头沙发、几口木箱,老刘说是结婚时置办的。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
6、是老刘的家。当问及老刘,怎么不把房子修修,这样住着不安全时,他憨憨地说:“村里现在还有5户贫困户没有盖新房,我想等他们都住上新房再盖吧。” 此情此语,让我心酸之余对老刘肃然起敬。那天我在老刘家用了晚饭,聊了很久。从老刘朴实的话语中,我了解了科克墩村的变迁;了解了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几十年的执著,我了解了他要给村里通柏油路、通自来水、建安居房等一个个心愿。晚上,我们又一起走访了几户村民家。从维吾尔族村民对老刘敬重的眼神中,从他们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我更加理解了老刘。 影片还记述了那次特殊的“上访”。那是2017年的一个冬天,窗外
7、大雪纷飞,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乡信访干事急匆匆地跑进时任乡党委书记的“我”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书记,科克墩村十几个村民来上访了。”我心想,科克墩村几十年无一人上访,怎么一来就是群体上访。 我当即跑出办公室,一眼见到该村十分熟悉的村民空都孜,我一边把群众请到会议室,一边向空都孜了解情况。当听到村民是为了阻止老刘退休的事来找乡党委时,我才松了口气,并答应群众代表,尽量做通老刘的工作,让他继续带领大家干。 原来是几天前,乡党建办按程序对科克墩村换届选举人选进行群众推荐。老刘又一次以全票被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在宣读推荐结果时,
8、老刘说: “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我退下去,让年轻人干,你们还是推荐别人吧。”话音刚落,村民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刘书记不能退休。”“科克墩村不能没有他。”再后来就出现了村民们到乡里集体“上访”的一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