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安全监测方案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

ID:79508740

大小:230.4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2-15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1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2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3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4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5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6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7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8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9页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隧洞安全监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第13标段余家沟渡槽〜霞家河暗涵施工(桩号:258+490〜264+230)合同编号:EBSZY/JZAZ2016-13精品文档,超值下载隧洞安全监测方案批准:审核:编制: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鄂北工程2016年第13标段项目部二。一八年八月目录1、工程概况12、监控量测的目的13、编制依据及执行技术规范14、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25、隧洞变形监测方案25.1监测方案设计原则25.2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25.3变形监测频率35.4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46、隧洞沉降观测56.1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56.2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66.

2、3沉降观测要求67、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78、监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及信息反馈78.1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88.2监测信息的反馈程序89、监控量测体系910、质量保证措施1011、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1隧洞安全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第13标段,鄂北干渠桩号258+490〜264+230,总长5.743km,其中隧洞4段,共计2.8815km,分别是长0.2615km的余家沟隧洞(桩号258+668.5〜258+930)、长0.13km的武胜关隧洞(桩号260+570〜260+700)、长1.49km的汉东寨隧洞(桩号260+940〜262+430)、

3、长1km的霞家河隧洞(桩号262+520〜263+520)。隧洞设计断面均为城门洞形,城门洞形断面净尺寸为2.8X3.08m(bXh),直墙高2.27m,顶拱为半径1.62m、角度120°的圆弧。本标段四条隧洞均处于低山丘陵地形,隧洞沿线未见大的断层和破碎带。隧洞围岩类别均为均为HI〜IV类,隧洞均处于地下水位之下,隧洞岩石渗透性较小,不存在大的涌水问题。2、监控量测的目的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洞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

4、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3、编制依据及执行技术规范1、招标文件2、投标文件3、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1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714-2015114、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在施工期的安全监测中,根据围岩类别隧洞开挖跨度及洞体埋深情况,按下表估算围

5、岩的允许变形值作为围岩稳定状态的标准值。当实测围岩变形值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见表1),应立即修正支护参数,进行二次支护或采取新的加固措施。表1隧洞变形量允许值表围岩类别埋深(m)<5050~300>300III0.10-0.300.20-0.500.40-1.20IV0.15-0.500.40-1.200.80~2.0V0.20-0.800.60-1.601.00-3.00注1:表中允许位移值用相对值表示,指两点间实测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注2:脆性围岩取小值,塑性围岩取较大值。5、隧洞变形监测方案5.1监测方案设计原则岩体表面变形是隧洞开挖后其应力形态变化的直观反映,对于地下工程

6、的稳定能提供较可靠的信息,也比较容易施测,故此进行隧洞施工期现场变形监测时量测相对位移值,即量测内空收敛变形。施工期现场监测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了解支护结构的作用和效果;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经济性;将监测的成果反馈于设计与施工过程中。5.2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按照上述设计原则及对施工监测条件的分析,本工程施工监测方案按照隧洞前期地质勘探结果,在隧洞相应位置埋设预埋件,预埋件的长度根据需要加工,连接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并使销钉孔方向垂直于洞壁,布置示意图如图5.2-1:11aS图5.2-1变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本工程隧洞均为in、w类围岩,围岩完整

7、性总体一般,局部裂隙发育。变形监测断面按照分段控制的原则,III类围岩洞段每隔30〜50nl设置一个变形监测断面,IV类围岩洞段每隔10〜30nl设置一个变形监测断面,在开挖近掌子面的设计断面上埋设测点,测点按照下图进行布置(见图5.2.1),量测采用数显收敛仪。并在III、IV类围岩的不良地质洞段紧跟掌子面布置若干个变形监测断面,以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动态信息。图5.2.1III、W类围岩监测点布置图5.3变形监测频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