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

ID:7911032

大小:31.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02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_第1页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_第2页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_第3页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_第4页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_第5页
资源描述: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  但放眼天下,我们依然应当有用于国家与社会;远观未来,我们更有属于我们的时代任务,即使对于个人,我们也应不断自我完善,立志树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范文,欢迎你的阅读。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一:不知道是否童心未泯,最近在看《恰同学少年》,竞觉不亦乐乎!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把一代领袖、伟人毛泽东的形象,鲜活的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总感觉这个戏拍得特别好,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过时的、僵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艺术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使剧中人物给我留下了深

2、刻的印象。   正如导演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我特别同意这一点。   看到这里我在想,许多报道都在通篇长论80后的年轻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气、毅志,精神食粮匮乏等等,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或艺术形式能给他们以生动的启示。看完《恰同学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成功不是偶然。   这句话每一个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从他们一生的成长足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时代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时代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去效仿他(她)们,但是那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鼓舞我们前进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好作品,《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毛泽东的

3、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二: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   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

4、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反观自身,恐怕许多人有愧于心。生活在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的新社会,我们物质上充裕,

5、却难免精神上的贫乏。衣食不缺的我们无须为明天的生活发愁,却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甚至是中学,虚荣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失去奋斗的目标与动力而沉溺于网络的人也比比皆是;怠于努力而寄未来的希望于歪门邪道者也大有所在。虽然生活中少有如剧中刘俊卿之辈,但刘俊卿却是当代大学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写照。   在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问题却不得不让人警示。   但与其说这部电视剧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如说它向我们提出了要求。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

6、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也是这部剧集的最好见证!正是因为有了湖南一师的那群优秀少年,才有了之后的富强中国!我们大学生应从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   在当今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革命家,但放眼天下,我们依然应当有用于国家与社会;   远观未来,我们更有属于我们的时代任务,即使对于个人,我们也应不断自我完善,立志树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00三:今天我在家看了毛泽东﹑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年轻时的故事.说的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

7、﹑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的教师,这种教师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老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原来他们的生活很苦并且很渴望读书,但是他们太穷了,所以读不起书.有一次,湖南第一师范大学为了选拔人才,免费进行了一次招生考试,分别招收了第一﹑二﹑三﹑四﹑五名学生.虽然他们都很穷,但是他们的志气很高,让我非常敬佩.我们现在拥有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