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

ID:78786360

大小:302.8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05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1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2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3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4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5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6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7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8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9页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15∕T 2372-2021 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CCSB16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2372—2021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controlofalfalfaaphids2021-09-26发布2021-10-26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5/T2372—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市农牧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

2、所、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农牧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林波、王春玲、林克剑、王欢、徐丽霞、敖立琴、杜宏深、苏利民、白晋宇、苗杰、韩海斌、张千。IDB15/T2372—2021苜蓿蚜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苜蓿蚜虫(Alfalfaaphid)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监测、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防治原则和防治对象、防治指标、防治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苜蓿田蚜虫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

3、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2930.10草种子检验规程包衣种子测定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防治指标controlindex达到经济危害水平的害虫种群密度。3.2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最近一次施药至利用时的间隔时间,该时间间隔内农药残留降至最大允许

4、残留量以下。4虫情调查监测4.1主要蚜虫种类苜蓿田发生的蚜虫类害虫有苜蓿蚜AphiscraccivoraKoch、豆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pisumHarris和苜蓿斑蚜TherioahhistrifoliiMonell等。形态特征及发生特点见附录A中表A.1。1DB15/T2372—20214.2系统调查4.2.1调查时间按草田苜蓿、种子田苜蓿或当年建植苜蓿田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苗期、返青期至刈割期或种子收获期止,每五天调查一次。4.2.2调查田块针对不同区域苜蓿种植区,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三块苜蓿田作为系统观测与调查样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667m2,发

5、生期不施药,三个调查样地至少间隔1000m。4.2.3调查方法在选定的系统调查样地采用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块田定株调查苜蓿50株,观察记载成蚜、若蚜数量,按每百枝条蚜量折算虫口密度,计算百株蚜量、有蚜株率。利用拍打法进行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记入《苜蓿蚜虫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表A.2,并写出调查报告。4.3大田普查4.3.1调查时间在苜蓿田间蚜虫虫口高峰期调查2~3次。虫口高峰期根据4.2系统调查中的虫口密度确定。4.3.2调查田块选择有代表性的苜蓿田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0×667m2,发生期不施药。4.3.3调查方法针对草田苜蓿、种子田苜蓿或当年建植苜蓿等不同类

6、型田,在苜蓿不同生育期划进行调查。每类型田查5块,每块田查50株。调查方法同4.2.3。计算有蚜株率、百株蚜量。调查结果记入《苜蓿蚜虫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表A.2,并写出调查报告。5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5.1发生规律1年发生10余代,以混合种群危害,其中前期苜蓿蚜为优势种,中期豌豆蚜虫量较大,中后期苜蓿斑蚜为优势种,三者以苜蓿斑蚜造成的危害最重。在苜蓿整个生育期持续为害,4月中下旬苜蓿返青期成虫开始出现,5月下旬虫口突增,在6月上中旬初花期时达到危害高峰期,发生盛期从6月上旬持续到8月中下旬的每一茬苜蓿上,特别对第2茬和第3茬苜蓿危害严重,有趋嫩习性,主要取食叶片

7、、嫩稍和花蕾。5.2危害程度划分标准根据不同危害程度分为5级:——根据不同危害程度分为5级:——中度偏轻:501~1000头/百枝条;2DB15/T2372—2021——中度偏轻:501~1000头/百枝条;——中度偏重:1501~2000头/百枝条;——重度:≥2000头/百枝条。6防治原则和防治对象6.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化管理,严格检疫;——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适时适量用药,保护天敌。6.2防治对象防治对象为4.1主要蚜虫种类。7防治指标防治指标见表1。表1苜蓿蚜虫防治指标苜蓿斑蚜(头)豌豆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