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

ID:78769839

大小:299.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05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1页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2页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3页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4页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5页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6页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_第7页
资源描述:

《DB32∕T 3864-2020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22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3864-2020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mechanizedproductionofsuperiorediblelatejaponicarice2020-10-13发布2020-11-13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T3864—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苏州市相城区金香溢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

2、起草人:朱勇良、宋云生、谢裕林、乔中英、朱赟德、黎泉、张海东、曹鹏辉、董明辉、宋英、何玲莉、张建栋、黄萌、赵泉荣。IDB32/T3864—2020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生产产地环境、机械整地、播种育秧、机械移栽、大田管理、收获贮藏、档案记录。本标准适用于太湖地区单季晚稻生产,生态和生产条件相似的地区可参照使用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

3、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30466粮食干燥系统安全操作规范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658—2015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NY/T1056—200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DB32/T1027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操作规程DB32/T3131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安全操作规程DB32/T3132-2016机插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优良食味水稻higheatingqualityrice一般指稻米直链淀粉含量10%~15%、蛋白质含量6%~8%、胶稠度80mm以上、粗脂肪含量高,食味优良

4、、食味品质80分以上的水稻。3.2晚粳稻latejaponicarice全生育期在155d~165d的水稻。4产地环境产地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田块平整。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2013的规定。1DB32/T3864—20205机械整地5.1机械2配备犁翻、旋耕、耙田等耕整地机械设备,如铧式犁、旋耕机、平整机、圆盘耙等。每50hm配备70马力~95马力大中型拖拉机1台~2台。5.2整地抓住晴好天气间隙,及时耕翻整田。对秸秆还田田块,采用水耕水整、旱耕水整等方法,使草泥充分混合。大田整地做到田平、泥软、肥匀,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

5、cm,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无浮渣等,表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整平后适度沉实,沙质土沉实1d左右,壤土沉实1d~2d,粘土沉实2d~3d。6播种育秧6.1品种早熟晚粳或者中熟晚粳偏早熟品种,如南粳46、南粳5055、苏香粳100、宁粳8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6.2育秧根据生产状况选择适宜的机插育秧模式和规模,采用工厂化育秧应符合DB32/T3132-2016的规定。7机械移栽7.1机械配套动力36匹,机型成熟的八行或者六行水稻高速插秧机,备全备足易损零部件,准备好配套铲车,用于运输秧盘秧苗。7.2移栽机插时间6月10日~6月15日,秧龄18d

6、~20d。使用壮苗机插,带药机插。栽插行距30cm,株距12cm~14cm,每亩栽1.6万穴~1.8万穴,每穴3苗~5苗,确保6万~8万基本苗。机插时要求薄水现泥,切忌深水和栽插过深。种植规模较大的新生产经营主体要根据劳动力和机械动力以及机械的实际作业能力分批实施,每批间隔2d~3d,确保不超秧龄移栽。8大田管理8.1养分管理8.1.1机械2DB32/T3864—20202选择使用机型成熟的、农机推广部门认证推荐的水田撒肥机,如佐佐木撒肥机等。每50hm配备1台~2台。8.1.2使用原则根据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结合配方施肥要求,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质量群体;鼓

7、励种植绿肥耕翻使用,不用碳铵。基肥于上水泡田前使用、第1次分蘖肥结合除草剂撒施、穗肥于田间浅水层撒施,追肥5d内不宜排水,严禁追肥与持续降雨期同步。提倡使用生物钾肥;商品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总氮量相应减少2Kg/亩。8.1.3用量和时间总用氮控制在纯氮16kg/亩~18kg/亩,氮素运筹为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或者7:3。基蘖肥中的基肥、第一次分蘖肥(栽后3d~5d)、第二次分蘖肥(栽后10d~12d)分别占总量的15.0%~20.0%,20.0%~22.5%和20.0%~22.5%。倒4叶使用穗肥,以促花肥为主;倒1.5叶视苗情使用保花肥,兼做平衡肥使用。磷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