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

ID:78766633

大小:284.9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05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1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2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3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4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5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6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7页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8页
资源描述:

《DB13∕T 5377-2021 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CCSB1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377—2021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2021-04-26发布2021-05-26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T5377—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与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继芳、刘佳、白辉、李志勇、王永芳、张梦雅、全建章、刘磊、董志平、石爱丽、张莹莹。IDB13/T5377—2021粟芒蝇绿色防控技术

2、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粟芒蝇的防治原则与防控技术。本文件适用于谷子产区的粟芒蝇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DB13/T2338.6谷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第6部分:粟芒蝇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3、用于本文件。3.1粟芒蝇即双毛芒蝇,学名AtherigonabisetaKarl,为双翅目(Diptera)蝇科(Muscidae)的植食性蛀茎害虫。主要为害谷子,造成枯心苗、白穗或畸形穗。寄主还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金狗尾草、谷莠子等狗尾草属杂草。在东北、西北春谷区一年发生2代,在华北夏谷区一年发生3代。具有危害时间长、产量损失大的特点。粟芒蝇形态特征和为害规律见附录A。3.2枯心率枯心茎数占总茎数的百分率。3.3压前抑后前期采取有效措施压低病虫害基数,抑制后期病虫害暴发的防治策略。4总体要求4.1防治原则1DB13/T537

4、7—202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种子处理为核心,成虫早期诱杀及苗期药剂防治为补充的“压前抑后”绿色防控原则。4.2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NY/T393的规定。5防控技术5.1品种选择优选抗虫品种,应符合DB13/T2338.6的规定。5.2地块选择选择不易积水的地块。5.3种植方式单作,避免与高秆作物间作套种。5.4适期早播春播5月上中旬、夏播6月上中旬。5.5播前准备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作底肥,清除田间和周边的禾本科杂草,精细整地,不应使用污水灌溉。5.6种子处理用70%噻虫嗪种子处

5、理可分散粉剂,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每100kg种子用药200g~300g拌种或包衣。拌种或包衣后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包衣质量应符合GB/T15671的规定。5.7成虫诱杀播种后,在田间每亩放置3~5个腐鱼诱蝇器(见附录B)。内置腐鱼0.5kg~1.0kg,盆底留水2cm~3cm,并在腐鱼表面喷洒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ml。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药剂。5.8除草杀虫上茬收获后贴茬播种的夏播谷,播种前,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00ml~250ml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ml等菊酯类药剂喷雾,杀

6、灭田间和周边的禾本科杂草及害虫。5.9药剂防治谷子枯心率达到1%~3%时立即防治。亩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ml、5%氰戊菊酯乳油3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ml等菊酯类药剂,重点针对茎秆喷雾。发生严重时7d后再喷一次。2DB13/T5377—2021AA附录A(资料性)粟芒蝇形态特征与为害规律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0mm~4.5mm,复眼、间额及下颚须棕黑色,眼眶及胸侧板铅灰色,胸背灰绿色,前足大部黑色,仅基节和股节基部1/4黄色,中、后足黄色,跗节较暗。腹部近圆锥形,暗黄色。雄蝇第一、二腹节和背板有1对不明显暗斑

7、,第三腹节背板有1对三角形大黑斑,第四腹节背板有1对小圆形黑斑,腹末端背面可见三分叉的尾节突起,正中突与侧突大小相仿,肛尾叶的三叶突中叶棱形,顶端有“U”形缺刻,上无针刺。雌蝇第二、三、四腹节背面各有一对黑斑。卵乳白色,细长略弯,表面有纵棱。长约1.5mm,宽约0.4mm。在将孵化的卵中,一龄幼虫已发育,卵前端可透见黑色口咽器影迹。幼虫蛆状。初孵幼虫透明,无色,渐变为乳白色。老熟时鲜黄色,长约5.5mm,可见11节。尾端圆钝,具1对后气门突,其基座较扁,黑色,气门环以内棕褐色,口钩黑色。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mm,前端平截具盖,

8、尾端稍圆,上有1对黑色气门突。为害规律:粟芒蝇在我国北方1年发生1~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在一年一作的春谷区,第1代为害谷苗主茎,第2代为害分蘖及未抽穗茎。第2代老熟幼虫除少数在8月间化蛹羽化外,大多数幼虫入土越冬。春谷区以2代为害为主。在春、夏谷混作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