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871747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01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2、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
3、见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7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
5、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2分)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2分)11、读了第2自然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分) 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3分) 13、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
6、:“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4分)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
7、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对比阅读(62分)(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10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