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达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用

皓达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用

ID:7861826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01

皓达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用_第1页
皓达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皓达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皓达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用华中农业大学李剑锋前段时间干旱,近期多雨的气候引起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等地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由于此病田间发病流行速度快,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已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宜采取以抗病品种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方面。①选用抗病品种。中国已育出上百个抗病品种,大大减轻了晚疫病的威胁。②减少菌源。首先要从无病留种开始。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保护外,还应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提倡割蔓晒地两个星期后收获,在入窖、播种前淘汰并处理好病薯。③化学保护。

2、在检查到中心病株出现,或根据晚疫病发生的短期预测,进行喷药保护。④适当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施药方法除了喷雾,还可以根施。选用主要药剂:施特灵(0.5%氨基寡糖素)、皓达有机水溶肥料,使用方法:(1)叶面喷雾:在发病初期施特灵(800倍)+皓达(800倍),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病重时施特灵(400倍)+皓达(600倍),间隔3-4天喷一次,并与相应的杀菌剂混用提高药效。(2)灌根:施特灵(800倍)+皓达(600倍)每株200~250ml,根据病情可连灌2-3次。皓达有机水溶肥料(简称“皓达”)的主要成分是

3、腐殖酸、微肥及架桥剂。“皓达”中有调节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既可以给作物提供生长发育必要的营养,又可以刺激生长调节发育。这种复杂的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之间有交换,吸附配合,凝聚,胶融作用。“皓达”提供各种植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蛋白质、糖分的积累,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架桥剂中的高活性分子与植物细胞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络合螯合作用,快速运输各种营养元素,肥料吸收利用率高。施特灵(0.5%氨基寡糖素)是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根据免疫学及生态学原理生产的新型海洋性生物杀菌剂,属

4、甲克素农用杀菌剂系列,主要成分是氨基寡糖素(成分含量≥0.5%)。该成分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即“系统活化抗性”,使作物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该产品特有的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识别(一)症状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1.叶部症状 病害常先从植株的下部或中部叶片发生,初期出现苍白色或水渍状深绿色小斑块,逐渐扩大,往往自叶尖或叶缘向叶中部发展,或从中部叶脉附近形成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成圆

5、形或不规则形大斑。与叶面病斑相对的背面病斑呈褐色至黑色,周围长出白色的霉状物,呈稀疏粉状轮纹,病斑边缘常出现一圈淡绿色或暗黄色的晕圈。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叶柄和茎部,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的叶片和茎秆变黑,发病植株成塘或整丘枯死或呈湿腐状,故有的地方农民称马铃薯晚疫病为“瘟病”。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状物。2.茎部症状 茎部的病斑是在皮层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开裂或不开裂,在潮湿条件下也会长出稀疏的白霉。茎部的感染可从叶柄的病斑扩展至茎部,也可以从带病种薯侵入幼苗后向上扩展所致。带病种薯形成的病苗是中心

6、病株。3.块茎症状 受感染的薯块初期在表面出现淡褐色或稍带紫色的圆形或不规则褪色小斑,以后稍微下陷。病斑向薯块表层扩展,有的扩展到内层,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组织。受晚疫病侵染的薯块为其他病菌、特别是细菌造成了侵入的途径。在细菌相继侵入后,病斑迅速扩大形成软腐,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入窖的薯块若带有晚疫病,在适合条件下病斑会继续扩大,再加上软腐细菌的侵袭,很容易导致烂窖。在地里部分块茎感染病害以后,应及时用药防止传染,此时应用施特灵(800倍)+皓达(600倍)每株200~250ml,连灌2-3次即能够很好预防病情发展,达到稳产丰收

7、目的。在观察马铃薯晚疫病症状时应注意与早疫病的区别:早疫病的病斑一般呈褐色干枯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病斑的扩散易受叶脉限制,病斑易碎,不产生白色霉状物。而晚疫病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没有同心轮纹,其上的白色霉层十分明显。(二)发病条件1.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当气候条件适于发病时,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仅需几天到十几天。病菌生长的最低温度为4℃,最适温度为18℃~20℃,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9℃~21℃,在此温度下,相对湿度接近100%时,孢子囊迅速形成。在温度1

8、6℃~21℃,相对湿度95%以上,都有利于田间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游动孢子形成和释放的最适温度为10℃~13℃,在这种温度下,释放的游动孢子迅速萌芽侵入。因此,低温与阴雨天最有利于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此时喷施皓达(800倍)+氨基寡糖素(800倍)2-3次能够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