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与堆积2003

侵蚀与堆积2003

ID:78617109

大小:18.35 MB

页数:91页

时间:2022-02-04

侵蚀与堆积2003_第1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2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3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4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5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6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7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8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9页
侵蚀与堆积2003_第10页
资源描述:

《侵蚀与堆积20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特点总结侵蚀与堆积一、河流的地质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以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即河流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河岸和河床的破坏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总的说来,机械的侵蚀作用更为主要些。河流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1)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以及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

2、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长江虎跳峡强烈下蚀的黄河上游—龙羊峡不均匀的垂向侵蚀黄河壶口瀑布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或者由于局部的断裂错动,会形成纵向上河道的跌水---瀑布。长白山天池瀑布向源侵蚀与河流的袭夺-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使河流向源头发展,加长河谷。把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称为向源侵蚀作用。(2)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或称旁蚀作用)。侧蚀作用是平原区河流及河流下游的主要侵蚀形式。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曲

3、、谷坡后退、河谷加宽。侧蚀方向侧蚀方向建筑场地受侧蚀作用的影响横向环流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流的侧向侵蚀,河曲的形成和发展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下部岩石不断破碎被掏空,同时上部的岩石也随之崩塌。破坏下来的岩石碎屑被单向环流的底流搬运到河流的凸岸沉积。其作用结果是:河床的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而凸岸不断前伸,河道的曲率逐渐增加,使原来弯曲较小或较平直的河床变得更弯曲,形成河曲。大幅度弯曲的河曲在洪水期中可能被截弯取直,遗留的河道形成牛轭湖。河流的侧向侵蚀河流的侧向侵蚀及河道的迁移河道的截弯取直---牛轭湖的形成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但以机械

4、搬运作用为主,包括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方式。在河流中、上游水急、颗粒较大,推移、跃移和悬移三者共存,且推移、跃移更重要一些,在中下游则是跃移和悬移更主要。颗粒的搬运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流速增大,推移可变为跃移,跃移也可变为悬移,流速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转变。河流的搬运能力不仅与流速、流量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条件有关。河流搬运方式3.河流的沉积作用当河水的流速减小,或进入河流的碎屑过多,超出河流的搬运能力时,则发生沉积,形成冲积物。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有三个主要场所,一是河流汇入其它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二是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处,一般来说河流

5、中、下游地势较平坦,沉积作用明显;三是河流的凸岸,由单向环流侵蚀凹岸,其产生的碎屑在凸岸沉积。1-河流发育三阶段二、河谷地貌2.河流沉积作用常形成下列几种地貌:①冲积扇:由冲积物形成的扇形碎屑堆积,若为冲积、洪积物堆积则称为冲积洪积扇。②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处形成的堆积,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③冲积平原:由冲积物所形成的平原,如华北平原、江汉平原。④沙洲(心滩与江心洲):沙洲是在河身宽阔处,水流流速减小,由泥、砂、砾石等碎屑物沉积而成,如南京附近的江心洲。沙洲沉积多不稳定。三种类型的三角洲墨西哥湾孟加拉湾地中海心滩冲积裙冲积扇冰川地质作用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液体和固体,所有河

6、流、湖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占陆地淡水总量15%,其余85%的水以固态的形式构成冰体。这些陆地上的冰体,在由于地面坡度和冰体厚差异所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下,能产生缓慢地运动。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冰体为冰川。冰川的形成和运动一、冰川的形成的条件冰川是由于地球表面的终年积雪,在日照、升华、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化为冰川冰,并发生运动而形成的。冰川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其次是地形条件。在两极或低纬度的高山地区,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降落,长年累月就聚集而形成终年积雪区的雪原,雪原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刚降落的雪称新雪,其形状多为六角形,充满空气,密度非常小,新雪通过圆化后变成圆的

7、、较致密的颗粒称粒雪。粒雪在上层雪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使其粒雪变成粒状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在上部冰雪压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而运动(冰川)冰川的形成和运动二、冰川的类型冰川形态分类全球冰川面积共1.59×107km2平方公里,极不均衡地分布在各大洲,其中,96.6%是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其次为北美洲(1.7%)和亚洲(1.2%),其它各洲数量极少。其中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体占97%。这种大面积的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冰川称大陆冰川(冰盖)。另一部分冰川零星分布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