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860618
大小:13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01
《淄博市国家新村规划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一、规划设计概况二、规划依据三、规划设计原则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五、住宅选型设计六、道路系统规划七、绿化景观规划八、市政设施规划九、物业管理十、环卫及竖向规划十一、消防及人防规划十二、三“A”智能化系统十三、开发与投资分析十四、技术经济指标附表:住宅建筑定位坐标17说明书一、规划设计概况1.区位与环境国家新村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城区北部,东临闻韶路;南临学府路;西临迎宾大道;北临北过境路。规划区内地势平坦,总体地形趋势南高北低。四周环境质量较好,空气清新。是一块独具风格,风景宜人的风水宝地。国家新村总用地
2、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8.87公顷,其他用地面积为4.16公顷。2.现状分析规划区现状为农田。规划区东、西、南、北四面的道路均为城市干道:东面闻韶路(规划)的道路红线为47米;西面迎宾大道的道路红线为62米,两侧有50米绿化景观带,绿化带以东还有150米公建带;北面的北过境路道路红线为47米,南侧有50米绿化隔离带,南面学府路(规划)的道路红线为32米,北侧有15米绿化带。周边环境绿意盎然、优美怡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极佳的景观条件。规划区现状地形起伏不大,由北向南渐次升高。二、规划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淄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国家新村居住小区详细规划设计条件》6.国家新村项目地形图1:5007.国家、山东省、淄博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三、规划设计原则1.切实考虑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2.17以建设临淄区高级住宅区为标准,为临淄区城市建设争光添彩。并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与开发
4、规模。3.秉承临淄悠久的齐文化底蕴,创造文明、积极的社区文化氛围。4.规划设计应具有超前性、先导性,达到高起点、高标准。5.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6.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区。7.规划设计贯彻环境原则、经济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花园式生活居住空间。8.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
5、利用、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本规划以人为中心,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1.规划理念1.1人车分流环形车行道系统,住宅组群内部的小环路呈枝状自主路引出。步行系统与中央林荫道结合在一起,贯穿各个住宅组群。1.2轴线对称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是以轴线对称为主,在强调对称的同时,在建筑与环境的处理上又强调个性。1.3扩大院落每一个住宅组群均形成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绿化
6、环境和步行道自成一体。形成较强的领域感和半公共空间。2.规划思路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分期开发,在兼顾整体性的同时强化组团规划的相对独立性。3.规划结构3.1设计手法17根据确立的规划设计立意为出发点,方案设计在住宅布局中采用组群式的设计理念,将整个小区分成四个住宅组群。组群的步行道路均开向中央林荫道,相互融合,浑然一体。3.2总体布局采用周边式布局的车行环路将规划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南北向延伸的中央
7、林荫道纵贯规划区中部,形成以步行绿轴为中轴线的对称格局,将小区分为四个组群,组群分别命名为诗苑、书苑、礼苑、仪苑。组群绿地与中心轴线绿地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在中央林荫道中心偏北处形成开阔的椭圆形绿地,绿地北面围合了三栋20层的点式住宅,形成平面与空间的视觉中心。3.3空间形态整个小区以环状的车行道和中央林荫道划分为四个住宅组群。中央林荫道结合步行系统,直达小区中心绿地,围绕着中心绿地布置了点式高层住宅,形成小区平面与空间的核心标志。机动车沿环路进入组团,与步行系统完全分离。步行系统结合绿化轴线布置,并与各
8、个组团绿地紧密结合,以营造便利居民使用的步行、绿化系统。3.4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多层和高层相结合的方式,在景观界面和核心位置布置高层住宅;在条式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所以将住宅组群的一些端头做了分段处理和弧形趋势变化,用降低层数、错位拼接等方式来取得变化:如外侧层数较高、靠近内侧绿化轴线的住宅适当降低层数,以加强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且与绿化相融合。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