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直角坐标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立体几何中引入向量之前,求角与距离是一个难点,在新课标中,从向量的角度来研究空间的点、线、面的关系,我们只要通过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运用向量的模、平面的法向量就可以解决常见的角与距离的问题。而且,运用向量来解题思路简单、步骤清楚,对学生来说轻松了很多。重点:用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夹角公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难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关键:几何问题转换为代数问题及正确写出空间向量的坐标。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xyo.Mxyo.M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z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两种形式)、夹角公式和空
2、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性质。(用媒体分步显示下列内容)1.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包括向量的夹角公式):若与的夹角为θ(0≤θ≤π),且={x1,y1,z1},={x2,y2,z2},则⑴·=
3、
4、
5、
6、cosθ或·=x1x2+y1y2+z1z2⑵若与非零向量cosθ==2.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性质:⑴两个非零向量与垂直的充要条件是·=0⑵两个非零向量与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7、
8、
9、
10、利用空间向量知识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形建立合理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关键点的坐标;D1(3)求空间向量的夹角;(
11、4)得出异面直线的所成角。用向量解决角的问题①两条异面直线、间夹角在直线上取两点A、B,在直线上取两点C、D,若直线与的夹角为,则。注意,由于两向量的夹角范围为,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若两向量夹角为钝角,转化到异面直线夹角时为180°例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AA1=6,求异面直线DA1与AC1的所成角;DCAB分析:在此题的解答中,设计如下问题贯穿整个过程以期共同解高。问题1:此题在立体几何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异面直线平移相交,求相交直线的交角)问题2:利用空间向
12、量求解,对几何体如何处理?(求向量DA1与AC1的数量积,当然应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问题3: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说明理由。(以DA为X轴,以DC为Y轴,以DD1为Z轴)问题4: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各相关点的坐标是多少?(请学生个别回答)例2.直棱柱ABCD-A1B1C1D1,底面是边长为4的菱形,且∠DAB=60°,AA1=6,AC与BC交于E,A1C1与B1D1交于E1,(1)求:DA1与AC1的所成角;(2)若F是AE1的中点,求:B1E与FD1的所成角;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图1-2
13、图1-1图1-3可转化成用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表示,由向量平移得:若时(图);若时(图).xyzABCC1A1B1GDE平面的法向量是向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必备工具.由可知,要求得法向量,只需在平面上找出两个不共线向量、,最后通过解方程组得到.例4、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与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正弦值.例8.三棱柱,平面平面,,且,,求:二面角的余弦值大小.xyzABOA1B1O1H1H例9.如图,在底面是
14、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D//BC,∠ABC=900,SA⊥面ABCD,SA=,AB=BC=1,AD=。求侧面SCD与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大小。AzyxDCBS用向量解决距离问题①两点间距离由可算出;若,则由数量积得,若已知两点坐标,则可直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②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则由且点共线得,解出点后再求。例1、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点,,,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解:过作,垂足为设,∵∴,则点坐标为∴,又∵,∴,,∴,③异面直线、的距离可先设、的公垂线段(、),再由垂直向量
15、性质得,从而得到、的坐标,最后算出所求.BCDAB1C1D1A1yxzEF例2、正方体的边长为,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分析:从正方体条件得,运用坐标向量的方法较好.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是所求的公垂线,令、,则、的坐标为,同理,再由、,算得、,最后算出、.这个方法不但能求出直线上的点的坐标,也能求出空间向量的表示式,是向量运用中常用的一个小技巧.④点到平面的距离EABCDA1B1C1D1yxz先设平面的斜线为,再求的法向量,运用向量平移,不难得到推论“等于在法向量上的射影的绝对值”,即,最后由此算出所求距离.例
16、3、正四棱柱,,,是的中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分析: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各点坐标,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令,得法向量∴在上的投影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此类题目,是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必须解决的重点题和难题,传统的解题方法很多,也很复杂。运用平面法向量的知识,能直接算出所求距离,避免繁复的逻辑推理。④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定义知道,平面上任意一点A到的距离就是到的距离,因此,我们也可把到的距离转化为A到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