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816994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7
《2011课程论试题a及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夜大2009级教育学专业(本科)期末试题《课程论》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1949年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2.美国学者古德莱特认为人们在谈论课程时往往是不同意义上的课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程的三大基础学科分别是、、。4.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5.
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板块”组成的。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1918年,美国学者( )所著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A.泰勒 B.布鲁纳C.施瓦布 D.博比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八年研究B.解放兴趣C.活动分析D.泰罗主义3.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
3、现(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4.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5.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1.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有哪几种方
4、式?2.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3.简述目标模式的优点与不足。4.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5.课程实施有哪几种价值取向?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请评述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2.试述如何认识学校的隐性课程,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隐性课程的理解。《课程论》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3.心理学、哲学、社会学4.教师,学生,教材,环境。5.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6.选修课、活动课、社会活动二、选择题
5、(每题2分,共计20分)1.D 2.A 3.B 4.A 5.A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1.(1)泰勒提出的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原则;(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原则;(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原则;(4)直线式与螺旋式原则。2.(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支持。3.优点:(1)目标模式与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研究传统相吻合;(2)目标模式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标准,使评价简单明了;(3)教学目标明确,也使课程编制有据可依。不足:(1)目标模式不已对
6、课堂教学的经验研究为依据,与这些研究着过亦不相符;(2)把课程内容分解为行为目标,是与知识的性质和结构有矛盾;(3)过高的估计了理解教育过程、预测学习结果的能力;(4)目标模式只根据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衡量课程与教学的成败,会导致一些误解;(5)目标模式不能把与教育的控制、教育的报复、教育的个性化联系在一起的伦理和政治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4.(1)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2)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的特点相适应。5.课程实施有三种价值取向:得过且过取向、适应或改编取向、忠实或精确取向。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
7、40分)1.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具体采取那种价值取向,那就要视实施者对各种因素的判断而定。(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2.(1)学生在隐性课程的活动中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2)隐性课程既可能是计划的课程,也可能是非计划的课程;(3)校外教育机构中存在的类似现象不能称之为隐性课程;(4)隐性课程既可能是一种教育活动,也可能是一种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另外,对隐性课程的界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隐性课程并非与正规课程相对,也不属于正规课程的范畴;其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正规课程与非正规
8、课程是依据课程表现形式的不同属性对课程所作的分类,它们之间不是对应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其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区分的关节点是课程的呈现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隐性课程概念的认识、特点的把握及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