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ID:7782798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25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述—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述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进展姓名:caohaichuan学号:专业:微生物学摘要: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phage)主要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宿主菌溶解及通过溶解酶作用破坏宿主细胞壁,以大肠杆菌单链RNA噬菌体Qβ,真菌线状单链DNA(ssDNA)微小病毒φX174噬菌体和单链DNA噬菌体MS2及大肠杆菌λ噬菌体为例,分别论述噬菌体的两种溶菌机制。λ噬菌体S和R基因分别编码穿孔素(holin)和内溶素(endolysin),形成穿孔素-内溶素(holin-endolysin)系统达到溶解宿主菌的目的。进一步

2、揭示该系统溶解基因的协调作用及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关键词:噬菌体;溶解酶;细胞壁;穿孔素;内溶素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它在宿主菌内可高效复制,迅速地形成数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每一个子代颗粒具备相同的侵袭、繁殖能力,重复4个感染周期后,一个噬菌体颗粒可杀灭数10亿个细菌,这是噬菌体极具特色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其溶菌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宿主菌溶解;另外一个方面是通过溶解酶作用导致宿主细胞壁的破坏。这两个方面都能够有效的进行破坏宿

3、主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溶菌的目的。基于噬菌体溶菌机制,在治疗细菌感染、消毒以及反生物武器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其最新研究进展。1.噬菌体溶菌机制的研究噬菌体包括两种类型,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其中具有溶菌作用的是烈性噬菌体,亦称毒性噬菌体。噬菌体对其宿主菌的溶解是由专一溶解基因编码的特异性蛋白或噬菌体自身蛋白介导的溶解系统统一完成的,这一溶解系统具有一套完整、精密的调节机制和控制体系,而且其作用基质多集中宿主菌的细胞壁上,噬菌体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和破坏宿主菌胞壁质的生物合成及正常结构,从而导致噬菌体宿主

4、菌细胞损伤、死亡。烈性噬菌体成功吸附宿主菌后,就开始穿入溶菌过程,因其结构和基因控制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溶菌机制。1.1.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宿主菌溶解该机制实际上是小基因组噬菌体的溶菌机制。缺乏溶壁酶的小基因组噬菌体利用多肽在不同阶段抑制宿主菌的胞壁质合成酶,从而在不同阶段溶解宿主菌。例如大肠杆菌单链RNA噬菌体Qβ没有独立的溶解基因,主要利用衣壳蛋白A2参与宿主菌的溶解。A2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单拷贝蛋白质,有吸附性菌毛、保护噬菌体RNA抵抗外部核糖核酸酶(RNA酶)、溶解宿主菌的作用。A2蛋白抑制宿主菌胞壁质生物合成关键

5、步骤的催化剂MurA,通过靶向正常细胞胞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不同阶段的酶而导致新合成的肽聚糖降解,从而逐渐使宿主细胞溶解。此外,真菌线状单链DNA(ssDNA)微小病毒φX174噬菌体只含有10个基因,其溶菌机制是产生单一的溶解蛋白E。蛋白E由必须基因D编码,有91个包含在+1区的密码子读框中,可有效抑制肽聚糖合成酶MraY[1],MraY是介导肽聚糖合成中最初的脂质联合的催化剂。研究表明,E蛋白还可以抑制特殊的肽聚糖前体物质二氨基庚酸进入细胞壁[2],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可代替抗生素抑制真菌细胞。类似的还有单链DNA噬菌体MS2,

6、该噬菌体只含有4个基因,其中溶解基因L重叠在宿主菌表膜,而且在+1区复制,编码一个75个氨基酸的膜蛋白介导宿主菌的溶解。1.1.通过溶解酶作用导致宿主细胞壁的破坏除了丝状噬菌体以外(丝状噬菌体并不裂解宿主菌,而是以分泌形式扩增噬菌体病毒颗粒),几乎所有的噬菌体都是通过引起宿主细胞溶解来结束它们的感染周期的[3]。其中双链DNA噬菌体的溶菌方式就是利用溶壁酶溶解、破坏其宿主菌的细胞壁而达到裂解细菌的目的。溶壁酶可以打开细胞壁上各种分子的共价键使细胞壁水解,从而杀死细菌。通过对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研究发现,λ噬菌体具有4个溶解基因,包括S、R

7、、RZ和RZ1,它们积聚在单一晚期基因启动子pR’溶解片夹下游的重叠簇中[4]。然而,λ噬菌体的4个溶解基因中只有S和R是宿主细胞溶解所必需的,S和R编码的穿孔素和内溶素两种蛋白能够直接导致宿主菌的溶解[5]。而RZ和RZ1只有当外膜被毫克分子浓度的二价阳离子固定后才具溶解作用。基因S编码的产物为穿孔素,其作用是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上形成跨膜“孔洞”,使基因R产生的酶可以穿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壁,达到降解细胞壁的目的[6]。基因R编码产物为内溶素,是一种可溶解的细胞质糖基转移酶,也是一种能够水解细胞壁的溶壁酶,这种可溶性蛋白能破坏3类不同

8、的肽聚糖多聚体的共价键,具有溶壁活性[7]。在宿主菌内,S或R单一作用时,对宿主菌无明显溶菌功效,只有基因S和基因R协同作用时,才能够作用于肽聚糖,破坏细胞壁,是宿主菌溶解,即穿孔素-内溶素系统。λ噬菌体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