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23815
大小:34.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23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导语:《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浏览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历史无时无刻不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可以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借古可以鉴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
2、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仍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导语:《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
3、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浏览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历史无时无刻不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可以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借古可以鉴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
4、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仍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吧。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强大的还是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
5、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疑的。还有一点让
6、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
7、疼马,则不能久乘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读了这本书更让我感悟到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努力学习,遇到挫折不要轻易放
8、弃,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是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编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