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17415
大小:30.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3
《判断力批判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判断力批判读后感 判断力批判读后感这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本书。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和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认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行使的是自由的道德律令。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 书中讲到艺术与天才等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
2、。天才的四个特征:即天才不循规蹈矩,具有独创精神;天才不是靠人传授的,只能从天才的作品中窥见法则。 “知识”对于“道德”绝无影响,“道德”却必定影响“知识”。逻辑的形式就表现为“判断力”在“概念”和“推理”之间的“连接”作用。 此书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从质上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从量上讲,“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从关系上讲,“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根据的”,这也就是美的没有明
3、确目的而却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在“崇高的分析”中,把崇高与美作为两个对立的审美范畴,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概念。康德认为,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单纯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对象既无形式又无限制,它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心里,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重要命题。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这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它对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等人,
4、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审美活动既离不开主体的感官感受,也离不开客体的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审美活动总是通过人化了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对象的“可感受的形式”方可发生并正常运行。 了解了点康德的哲学,我们不仅要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而且要求“从道德律出发”使我们的行为不仅“符合”道德,而且还要“本乎”道德。人是“理性者”,当人把自身当作目的来评鉴,就尊重自己为自由者,这是人的尊严所在,如果理性成为“小聪明”“小计谋”任他便可以乱众。越是“聪明”离真正的
5、人越远,谈不到人所保护的至善完美之“尊严”了。 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所著的美学经典著作。1790年德文版问世,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 作者信息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
6、性研究》、《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所著《视灵者的幻梦》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
7、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