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ID:7655842

大小:35.1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21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_第1页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_第2页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_第3页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_第4页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物理复习计划中考物理复习计划一 一、树立信心、调整心态、乐于学习   要树立自己能够复习好任何课程的信心,坚信有几分付出,就有几分收获,同时更要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此外,还要调整好心态,愉快地、积极地复习,切忌出现烦燥不安、无心复习等现象。 二、制定计划、安排进度、稳步复习   1、考生应该制定完整详细的复习计划,以便对两年来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系统全面的概括,做到有的放矢。   2、考生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课本为主。在第二轮应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使分

2、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第三轮以综合摸拟为主,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在最后的中考冲刺阶段,考生要重视每一次摸拟考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使考试成为考前最重要的练兵活动,避免中考走弯路。   3、中考改革降低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计算的难度和深度,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注重把物理概念公式模型用实际实例来充实。在紧张的复习之余,考生应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中考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重视概念规律、科学探究、注重应用、学会复习

3、  1、基本概念、规律是中考的重点,复习中考生应重新回顾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   2、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形成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应用概念规律的鉴别能力。   3、要从课本中认真梳理基本探究实验有多少个,注重从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中有重点地从细节入手。 四、独立做题、勤于收集、虚心学习   总复习期间考生要独立、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并将好的解题方法及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记下来,以便总结经验、积累知识、请教老师、同学来充实自己。 【中考物理常见的60个易错点

4、】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5、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

6、之,做减速运动。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

7、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

8、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