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

ID:75570104

大小:19.4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12-17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1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2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3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4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5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6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7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8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9页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第二版) 1《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中课文。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的价值,另一篇课文为《插秧歌》。《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

2、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两首诗时,应相互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本质。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 教

3、学重点 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学生在高一阶段首次接触《诗经》以及杨万里的诗歌,因此在预习阶段会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并利用导学案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高一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仍停留在初中阶段,还未形成基本的鉴赏能力,故本课在利用新课标群文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对比 2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最后可以利用本课"劳动'的主题,让学生

4、练习细节描写的方式,巩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 1.导入新课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⑶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明确:它们共同描绘的是劳动情形。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

5、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杨万里的《插秧歌》,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 2.预习检测《诗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