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政教处会议发言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政教处会议发言稿 政教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没有良好的德育习惯就不会有拼搏的锐气和毅力。立德树人是我校政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7政教处会议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短暂而又愉快的暑假生活已告结束。我们再一次相聚在我们熟悉的校园。伴着秋天的气息,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快乐的校园生活;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又拉开了新学期的学习、工作的序幕。本学期我们迎来了130多名七年级学生。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成为我们新的伙伴!
上学期,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学们的纪律意识加强了,良好
2、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主要表现在:校园环境整洁了,见到老师问好的现象多了,违反纪律的同学少了,各班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加强了,班风学风也逐步好转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所存在的问题:如课间学生的大声尖叫,随手乱扔垃圾问题,狂奔乱跑现象,语言不文明问题,追逐打闹现象等,这些不文明现象既体现了自己的道德的缺失还会影响到别人。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冲击,给学生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了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社会风气、家庭环境中的功利化、实惠化、金钱
3、化倾向等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在物质需要上舍得对子女的大量投资,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出现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这种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不平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们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复杂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养成教育应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德育习惯的形成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
4、中最“实在”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基石”。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这项工作要一如既往地抓下去,贯穿学校整个教育的始终。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德育教育的坚实保证
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让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警校挂钩,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
5、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最后,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三、诚信教育仍是学生德育教育的根本
学生把欺骗家长、学校、不交作业、考试作弊等视为“家常便饭”,、家长面前一个样,学校里另一个样,这些发生在学校学生身上的不诚信现象,不断提醒着我们的教育者,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仍是德育教育的重点。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其次,学校要积极营造守信用、讲信义、重信誉的氛围。要大力倡导讲诚信的氛围。营造文化气氛,让学校文化体现诚信,师生交往,平等对话中体现诚信,学校活动中强调诚信等。把法制教育引进教室课堂,对学生不诚信现象进行惩戒教育,提高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在教师认真耐心的教育之后,如果学生还多次出现说谎、不讲信用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使之改正。再次,在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诵讲诚信方面的故事,写讨论诚信问题的日记,进行诚信教育报告会等;还可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间活动、两操、以及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
7、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最后,诚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一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要在进行家访、家长会中与家长促膝长谈,取得家长的支持,转变家长的一些错误思想观念,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庭教育与学校保持一致等,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
总之,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培养出健全成长的学生。新学期新起点,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德育处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在行为礼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