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

ID:7500258

大小:33.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16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_第1页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_第2页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_第3页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_第4页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孙家栋   从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孙家栋将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   目前,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由他主持研制的卫星就多达30多颗。   此外,他的人生还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孙家栋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多个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的孙家栋,不论是投笔从戎、出国留学,还是放弃航空专业投身航天事业;不论是从导弹研制转为卫星研

2、制,还是从技术岗位转为行政岗位,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   即使是88岁高龄,他仍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并且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渴望和期待。   孙家栋爱航天事业爱得是那么炽烈。他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今夜,向这位航天巨匠致敬。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

3、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17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其实,不仅这两位获奖的科学家,其他千千万万个坚守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工作者们也感动了中国。正是由于他们的数十年如一日的不谢工作,祖国才能越来越繁荣强盛,而社会也应回报给他们相应的荣誉和待遇。   今天,我观看了“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家栋。   孙家栋,今年87岁了,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

4、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17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孙家栋的颁奖词是: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

5、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46年之后的这一天,当中国迎来首个“航天日”的时候,孙家栋院士感慨万千。   “心情高兴,设立航天日是国家对航天事业60年发展的充分肯定。”孙家栋说,更重要的是鼓舞,让年青一代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传承航天真正的精神。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

6、去”   中国人从不缺少飞天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蜗补天等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诉说着对奥秘太空的向往。   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2017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2017年,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新的工程,这些工程反过来又进一步拉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孙家栋眼里,科学技术和工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孙家栋说。   月球离地球最近,研究卫星和地球两者的关系,力学上叫“二体运动”

7、。到了月球以后,研究对象变成三个,各种计算公式、力量考虑、规律都不一样。   中国探月工程总体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一号”完成了一期“绕月”使命,“嫦娥三号”实现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的“嫦娥五号”任务,将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孙家栋认为,技术推动进步,需求拉动发展。“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改进,改进过程中不断思考,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循环。”   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