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480681
大小:37.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16
《小流域水污染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流域水污染整改方案/整改方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东阳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规划》和《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确保完成我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20**)任务,有效改善我市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制定本方案。一、整治目标通过努力,到20**年底,确保完成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各项任务,流域性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江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印染、电镀等行业规范化整治全面完成,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城乡一体的污水处
2、理体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门口塘”得到治理;环境污染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正常运行,CODr、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年底,在上游水质得以保证情况下,流域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其中Ⅲ类功能符合率大于50%。二、现状分析江全长38.39km,流域面积817km2,多年平均流量48.5m3s,最小径流量第6页3.4m3s,按照多年平均流量计算江日均流量为419.04万m3,按照最小径流量计算,江日均流量为29
3、.38万m3。近年来,江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20**年49次交接断面常规监测中,6次为Ⅲ类水,占总次数的12%,但劣Ⅴ类水达29次,占59.2%,与“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差距较大。经检测,我市流域主要超标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污染源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畜禽水产养殖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排污。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城乡居民生活污水中排入江的氨氮达4200余吨年,占排入总量75%。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水产养殖等排入江的氨氮(NH3-N)约1140吨年,约占排入总量的21
4、%。根据江各支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氨氮浓度分布特征分析,上游各支流前溪、后溪、六都溪、东青溪、洪溪、青口溪、鲇溪和城南河的总量和浓度明显高于下游各支流的总量和浓度。城市中心区、上游廿三里街道商业、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排放的生活污水相对较多,是造成江上游各支流氨氮超标的主要因素。三、整治重点(一)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二、第四、佛堂分厂及服务区域污水干管、支管建设进度,确保第四、佛堂分厂在20**年6月前、第二分厂在20**年8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年底各分厂运行负荷达到
5、60%以上。尽快启动义亭、赤岸、苏溪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20**年底建成。新建污水处理厂同步配套脱氮除磷设施和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水处理中心脱氮除磷改造工程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建设,确保20**年6月底前投入试运行。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中转、处置体系,提升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处理的水平。第6页(二)大力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江沿江各支流前溪、后溪、六都溪、东青溪、洪溪、青口溪、鲇溪、铜溪和城南河等全面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6、充分利用现有水面、滩涂,建设人工湿地或生态浮岛,采用生态组合处理技术,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COD。根据堤防现状和治污要求,对部分岸线进行改造,配置河道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带,提高水陆交换能力。根据水生态状况,有选择地投放草食性动物群,种植浮水、挺水、沉水植物,改善生态系统。积极推进溪沟池塘污染整治,建立全市水库、溪、河、沟、池塘等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对部分污染严重、水草分布较少、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足的溪流实施底泥清淤,努力恢复溪沟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巩固城乡生活垃圾统一
7、收集、集中处理成果,严禁垃圾乱倒乱烧。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新模式,推进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至20**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实现全流域水质功能基本达标。(三)全面推进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心城区、镇街所在地各功能小区、污水干管覆盖区域村庄,要加快完善雨污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农村,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湿地、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绩效管
8、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及运行效果。(四)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第6页1、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禁止用垃圾作为养殖饲料。积极推进畜牧业布局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人工湿地及循环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修建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酵池,处理有机垃圾等废弃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强化规模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