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431054
大小:33.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15
《观《师德启思录》有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观《师德启思录》有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观《师德启思录》有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中峰镇中心学校吴东立 近日,学校为提高教师敬业从教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全体教职员工以法治教、以德育人的教风早日形成,组织观看了《师德启思录》系列电视片,片中,诸多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优秀教师的事迹给了我这位已有十五年教龄的教师有较大启示,甚至是警示,我不想在这里回顾自己以前在从教中有多少失误,多少“违法”的错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传统的教育与现
2、在学生需要的教育究竟有多远!今后教师该怎么做? 教师与学生几乎朝夕相处,关系融洽,其乐融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自然就高。“人和百事兴”,这句几乎成为真理的俗话,已早在各单位、各部门成了管理者倡导的共识。“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学校是构成社会的无数“细胞”之一,师生关系是全体教师着重处理的首要问题之一。 我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师长关系。师长,是长者或长辈,是教育别人的人。这种关系强调学生是受教育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崇高的名义下,教师在课堂上,在大庭广众之下
3、批评学生成为一种自然,较少地去考虑学生的面子,维护学生的自尊——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既当师长,应该更是益友。 受过多年教育的教师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然而在教育实践难以做到,这里主要原因在于冲破不了“师道尊严”这个传统教师观念的桎梏。既然如此,那么就应首先从自身解决“师道尊严”问题,摒弃“师道尊严”我的浅显认识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进理解 要学习。学习《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掌握自然人的社会心理,学生学习心理理论,弄清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
4、实践中正确运用于处理各类偶发案例。更多地充实自己教育经验储备。 提高认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对象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师板着面孔、神情威严、学生绝对服从。唯唯若式的师生关系,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更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若不及时调整自己,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失去“教师”这个称谓。 增进理解。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把他们视为同自己一样的有自尊心,有上进心,有情感、有血肉的自然人,对他们因年龄特征而出现的在成人眼中的“调皮”、“坏”等行为给予充分的宽容和理解,把自己
5、的身份地位摆在与学生同一水平线上,相信那时的师生融洽程度将是另一番模样,你也不会在课堂上大动肝火。 二、做到博学,奠定为学生提供“引导”的物质基础。 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即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知识上居高临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上高屋建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因为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也应随之更新。教师必须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时时保证自己有时代特征的“一桶水”,学生需要这样的“一桶水,教师在学生面前才会有吸引力,才
6、会在学生心中树立那种油然而生的威信。可以这样说,有了对学生充分的理解,教育者本身有了教师观的改变,再加上自身的博学。一位朋友式的“老师”将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基于此,构建新型的朋友式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去尝试: 一、为学生投入关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最成功的教育首先是向学生播放爱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可概而言之,具体讲: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关心道德偏差的学生。总之给学生的爱应象大山一样温暖,象甘
7、泉一样清甜。正如一位教育家传说:教育哲学是爱的哲学。 二、加强师生主动交流 交流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的交流和生生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上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便是交流。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这种模式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
8、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抵触,甚至是敌意。要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宽容、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具体来讲,就是要经常与学生个别联系,谈话,了解其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在师生交流中寻找正确的共同的意见。 三、善于给学生“面子” 在课堂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