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

ID:73806337

大小:1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12-26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1页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2页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3页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4页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5页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6页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_第7页
资源描述:

《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过程与目的:思与诗的裂缝与轰鸣摘要:《命若琴弦》是史铁生创作发生内在转捩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启了史铁生“哲思”文体的先河。基于作者的“意图”和权威、读者和评论者的阅读“感受”,研究者几乎毫无二致地对《命若琴弦》做过程式解读。本文从小说中老瞎子对小瞎子的欺瞒、老瞎子最终在伦理中存活以及与《西绪福斯神话》相比它的无英雄写作、把荒诞和虚无设为逻辑终点等方面,将其放到“伪现代派”论争的历史背景中,结合着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去考察,以图达到对已有研究纠偏补缺的目的。关键词:《命若琴弦》《西绪福斯神话》无英雄写作“伪现代派”伦理1985年被普遍认为是史铁生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主要原因

2、是这一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命若琴弦》。这一转变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意味着史铁生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由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由写实小说转向寓言小说,由换喻型小说转向隐喻型小说;在题材和内容方面,由经验世界转向存在世界,由“残疾的人”转向“人的残疾”,由社会历史、个人疾病转向普遍人性、人类存在;在精神质地和思想基质方面,由启蒙主义转向存在主义;在艺术品质和美学形态上,则由诗过渡到思,由美学过渡到哲学。这一转变对史铁生的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它体现了史铁生从封闭的时代和狭小的自我走向了对开放世界的可能性探索,其中蕴含着作者自身及其写作方式的双重蜕变。自此,作者眼界渐开,艺术境界渐

3、高,真正体现了他的小说在精神上的先锋性。一《命若琴弦》讲述了两个盲人“暗无天日”的世界。在那里,老瞎子和小瞎子师徒二人积年累月地弹奏着手中的琴弦。小说的寓意出自弹琴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也不是发自生命自身需求的原初吟唱,而是一种寄托。这种寄托来自老瞎子的师傅给他留下的遗言――一俟弹断千弦,取出琴槽中的药方去抓药,便可获得光明。具有现代性的荒诞意味的是,当老瞎子用尽毕生精力,弹断千弦之后,却发现所谓的药方不过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当发现为之生为之死的目标不过是一个虚设的谎言时,这种虚无感给人带来的绝望是彻底的、致命的。倘若小说的结局是老瞎子因绝望而死,那么我们除了巨

4、大的虚无感和荒诞感之外,别无所得。问题在于,老瞎子虽绝望至极,走在濒临崩溃的边缘,但他并没有选择死亡,而是继续行走。老瞎子领会到师傅的良苦用心,悟出目的本来就没有。言外之意是说,生命的目的是虚无的,它的意义在于其活生生的延展过程。这似乎就是这部小说的意旨归依,史铁生在散文《好运设计》中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过程。对,过程,只剩过程了。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它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